1
黃香,東漢人。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鉆到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暖熱。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席扇涼。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黃香長大后,擔(dān)任魏郡太守。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zāi),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zāi)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贊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他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熱愛百姓。
2
二十四孝_望云思親 ;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xué),后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視,途中經(jīng)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云,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云底下?!迸腔擦撕芫?,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
登山望母淚流頻;
身居相國猶懷孝,
不愧奉臣不愧民
3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云英。自小聰明好學(xué),跟父親學(xué)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zhàn)場上,當(dāng)時沈云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zhàn)。希望全體軍民保衛(wèi)家鄉(xiāng)。”大家深受感動,發(fā)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云英找到父親的尸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并任命沈云英為游擊將軍,繼續(xù)守衛(wèi)道州府。后來人們?yōu)樗艘蛔倚㈦p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
娥眉汗馬解圍城;
父仇圍難兩湔雪,
千古流芳忠孝名。
4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公儀休的故事
春秋時期的魯國,有一位名叫公儀休的博士,因為德、才兼優(yōu)而被選拔為魯國的宰相。
公儀休喜歡吃魚,有人就送魚給他,他拒而不受。送魚的人說:"聽說你喜歡吃魚,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魚呢?"公儀休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魚!我現(xiàn)在做宰相,買得起魚,自己可以買來吃,如果我因為接受了你送的魚而被免去宰相之職,我自己從此就買不起魚了,你難道還會再給我送魚嗎?這樣一來,我還能再吃得到魚嗎?因此,我是決不能接受你送的魚的。"
公儀休嗜魚的故事,講的是很實在的小道理:受賄就要丟官,丟官以后,人家當(dāng)然不會再送賄賂給你,你自己卻又因為失去了俸祿,什么愛好也都無法實現(xiàn)了,因此,受賄是不合算的。公儀休是出身魯國的博士,魯國的博士或當(dāng)為儒生,公儀休在這里所講的道理,卻又不同于儒家的那些從高起點出發(fā)的大道理。不過。這里講的小道理,卻很實在,人人能算這筆賬。如今那些被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的貪官們,原來都是有地位的官吏,他們原先的薪金本是可以享受不錯的生活,如今要想自由地享受其本來應(yīng)得的薪金,還能夠嗎?
拋磚引玉 出自《傳燈錄》。
相傳唐代詩人常建,聽說趙嘏要去游覽蘇州的靈巖寺。為了請趙嘏作詩,常建先在廟壁上題寫了兩句,趙嘏見到后,立刻提筆續(xù)寫了兩句,而且比前兩句寫得好。
后來文人稱常建的這種作法為“拋磚引玉”。 卞和獻玉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說荊山(今湖北南漳縣)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山上有寶,經(jīng)仔細尋找,終于在山中發(fā)現(xiàn)一塊玉璞。
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然而經(jīng)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
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感嘆道:“我并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dāng)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jié)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后世傳說的和氏璧。
君子如玉 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借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境界,正是這四句十六字。 但很有意思的是,如此佳句居然沒有人能查其出處(人們都認為其境界頗深定有出處)。
有人查遍孔孟老莊,以及四書五經(jīng),均無所獲,故將此難題貼于網(wǎng)上,一年多來終無所獲,故被稱為“武俠與國文的一個絕題”。其中,最接近的答案是《國風(fēng)·秦風(fēng)·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p>
《易經(jīng)》第十五卦中有“謙謙君子”,但僅此而已。 金庸“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之說不知其出處,但從《書劍》所蘊涵的他早期的人生理想來看,這似乎是金庸所推崇的一種人生境界。
《宋慶齡信守諾言》 旁白:一個星期天,小玲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加鋼琴音樂)爸爸走進來對小玲說道:小玲,今天爸爸帶你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去玩,好么?小玲回答:“太好了!你答應(yīng)我好多次了,可是你工作太忙,總失約?!迸园祝?小玲最喜歡到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養(yǎng)的鴿子長著尖尖的嘴巴,紅紅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極了!伯伯還說準備送她一只。
小慶齡想到這些心里就高興,她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間里,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來穿上,準備和爸爸一起去伯伯家。 爸爸拉著小玲的手,剛邁出大門,小玲突然停住了腳步。
“怎么啦?”一旁的爸爸看到小玲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小玲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么不能去,孩子?”父親望著女兒說。 “爸爸,我昨天答應(yīng)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p>
小玲說。 “我原以為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后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小玲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小玲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里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并表示歉意。
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父親說。 提問題發(fā)表議論:你認為小玲該怎么辦?是隨爸爸去伯伯家呢,還是在家等小珍呢? 學(xué)生總結(jié):應(yīng)該遵守信用,在家等小珍。
可是事情的結(jié)果又是怎么樣呢? 旁白:小玲信守諾言,在家等小珍,可是左等右等小珍都沒有來。 爸爸放心不下家中的小玲,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
一進門,爸爸高聲喊道:“孩子,你的朋友小珍呢?” 小玲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么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玲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你是不是后悔沒跟爸爸去伯伯家”爸爸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p>
小玲辯解道。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出生于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zhèn)——塔斯喀姆比亞。是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xué)拉德克利夫女子學(xué)院。在十九個月時因患猩紅熱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里。在此時間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石墻故事》,并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gòu),1964年榮獲“總統(tǒng)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dāng)代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代表作。該書的前半部分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則介紹了海倫的求學(xué)生涯。同時也介紹她體會不同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動等等。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yīng)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自傳性作品,被世界稱為文學(xué)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
大姐宋靄齡(1889—1973),文昌人(今屬海南),生于上海。
1904赴美國留學(xué),入佐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xué)院。1910年畢業(yè)后回國。
1912年任孫中山秘書?!岸胃锩笔『笈c父親宋嘉樹去日本,仍任孫秘書。
1914年9月與孔祥熙結(jié)婚?;榍敖榻B妹妹宋慶齡接替自己的秘書工作,孫中山表示同意。
1915隨丈夫回故里省親,幫助丈夫主持銘賢學(xué)校事務(wù)。1927年支持蔣介石“清黨”反共,促成蔣宋聯(lián)姻。
1929年參加孫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支持蔣“剿共”。
抗日戰(zhàn)爭時期與慶齡、美齡共同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支持中國工業(yè)合作社,參與組織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婦女指導(dǎo)委員會,創(chuàng)辦全國兒童福利會,擔(dān)任香港傷兵之友協(xié)會會長。1947年去美國。
1973年10月19日在紐約病故。二姐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jié)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wèi)共和制度的艱苦斗爭歷程。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托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lián),以后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nóng)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zhì)的飛躍。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dāng)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wù)委員。1954年9月宋慶齡當(dāng)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副委員長。
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dāng)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dān)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dāng)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副委員長。19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wù)委員會副委員長。
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dān)任大會執(zhí)行主席。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
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
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于北京。三妹宋美齡, 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宋靄齡、宋慶齡的妹妹。
作為蔣介石的第二任妻子(除原配以外,蔣尚有一位妾侍和一位情人),宋美齡在近代中國歷史與對外關(guān)系(特別是對美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與蔣介石結(jié)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紐約逝世。
“宋慶齡守信用的故事”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
春秋戰(zhàn)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shù)。因此,魯哀公對他很不滿。
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借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麼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后,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dāng)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zé)孟武伯說話不算數(shù)。
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shù),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fā)了,只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yīng)小珍,今天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p>
慶齡說。 “我原以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后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里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并表示歉意。
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yīng)了別人的事,怎麼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接著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彼螒c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母親是名門名媛: 宋查理在上海與牛尚周、溫秉忠重逢了。
二人從遇上宋查理的那一刻起,就打算把他們的小姨子介紹給他。這樣,留美時三個最好的朋友,就成了一個老泰山門下的“一擔(dān)挑”。
他們要介紹給宋查理的姑娘叫倪桂珍。倪桂珍的母親是明朝有名的教育家宰相徐光啟的后代,上海的徐家匯就是他們家的祖業(yè)所在。
這家人從利瑪竇初到中國傳教時就信奉了基督教。 倪桂珍秀外慧中,竟被一雙天足害得成了找婆家的“困難戶”;宋查理滿腹經(jīng)綸,但因語言穿扮不入俗流在中國找個妻子也不容易。
溫秉忠根據(jù)他們二人的情況和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俗,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讓宋查理陪他們?nèi)ソ烫?,因為倪桂珍在教堂唱詩班教唱贊美詩。二人一見鐘情?/p>
1887年仲夏的大上海,由倪桂珍家出面舉辦了傳統(tǒng)的婚宴。數(shù)以百計的親友和宋查理并不認識的其他有勢力的頭面人物都來賀喜。
這些人是通過商業(yè)、金融、軍界以及朝廷里熟人同宋查理新結(jié)親的岳家有來往的重要人物。結(jié)婚對于查理來說,等于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已經(jīng)微微開啟。
沒有宋查理的長袖善舞,就不會有宋家子女的出人頭地;同樣的道理,沒有倪桂珍的“幫夫運”,宋查理也不可能飛黃騰達。
1、沉魚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閉月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蟬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fēng)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yǎng)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3、落雁
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jié)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
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4、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huán),被選進宮來。楊玉環(huán)進宮后,思念家鄉(xiāng)。一天,她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么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ò炅⒓词湛s,綠葉卷起低下。
中國傳統(tǒng)上把沉魚落雁和閉月羞花連讀,并分別指代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沉魚是春秋的西施,落雁是西漢的王昭君,閉月是后漢末的貂蟬,羞花是唐代的楊貴妃。
擴展資料:
軼事典故
毛嬙是春秋時期越國絕色美女,與西施時代相當(dāng),相傳為越王勾踐的愛姬。最初人們對毛嬙畫像的稱道遠遠超過西施。她應(yīng)該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麗姬已失考。
故原始的“沉魚”和“落雁”應(yīng)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并不是“西施”和“ 王昭君”。當(dāng)然,《莊子·齊物論》中也提到了西施,說“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大意是丑陋的女人與美貌的西施,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從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還在《莊子·天運》中講了“東施效顰”的故事。
后來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云:“鳥驚人松蘿,魚畏沉荷花?!贝撕笫廊吮阋浴俺留~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成為古典小說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沉魚落雁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我國古代民間的四大美女----西施、王嬙、貂禪、楊玉環(huán)的雅號。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人,曾受越王勾踐之命,前去侍奉吳王夫差。有一天,她去河邊浣紗,她那窈窕俏麗的身影驚呆了游魚,竟使游魚忘記了游動,沉入水底,固有“沉魚”之說。
王嬙即王昭君。西漢時,為了溝通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的關(guān)系,她受命和婚匈奴。在出塞的路上,她觸景生情彈起了古琴,那如泣如訴的琴聲,竟使飛雁聽后忘記展翅飛翔,從高空跌落地上,故稱“落雁”。
貂禪,有名無姓,在《三國演義》中可稱美絕。她拜漢獻帝大司徒王允為義父。有一天,貂禪在后園拜月,忽然,一片彩云遮住了明月,恰好被王允出來看見。王允高興萬分,便向外人夸耀說:“我女兒比月亮還美,她的美容,羞得月亮只能躲進云里?!惫视小伴]月”之稱。
羞花指的是楊玉環(huán),即楊貴妃。一天,她在御花園賞花散步,指袖之間無意觸及含羞草,那含羞草立刻卷了葉兒,宮女們不知是含羞草,誤以為楊貴妃的天然姿容羞煞了花草,于是就傳開了。后人便稱她為“羞花”。
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