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達摩的傳說故事很多,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一葦渡江”“九年面壁”“立雪斷臂”“只履西歸”。
九年面壁
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釋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漂洋過海到中國,途經廣州、南京,然后北渡長江來到少林寺。
五乳峰中峰的上部,離峰頂不遠,有一個天然石洞,這個石洞高寬不過三米,長度約有兩丈。方方的洞門,向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氣清爽。洞前有一塊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真是:“此地無盛夏,空山聽鳥鳴?!?
達摩來到少林寺后,就把這個天然石洞做為自己修性坐禪的地方。達摩在這個石洞中,整日面對石壁,盤膝靜坐,不說法,不持律,默然終日面朝壁,雙眼緊閉,五心朝天,在“明心見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處“苦心練魔”洞內靜若無人,萬籟俱寂,入定后,連飛鳥都不知道這里有人,竟在達摩肩膀上筑起了巢穴來了。(什么叫做入定呢?“入定”就是指坐禪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惡念,難念,外界的一切,對他沒有干擾,這是形容高僧修禪的高度造詣),“開定”后,他就站起身來,活動一下四肢,鍛煉一下身體,待疲倦恢復后仍繼續(xù)坐禪,那時達摩的規(guī)律是”上班坐禪,困倦打禪,饑餓吃飯?!斑@樣,入定、開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公元527年 到536年,整整面壁了九年(或十年),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達摩面壁的傳說。
達摩在石洞里面壁九年,當他離開石洞的時候,他坐禪面對的那塊石頭上,竟然留下了一個達摩面壁的形象,衣裳褶紋,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人們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面壁影石,把這個天然石洞稱之為達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遺址猶存。
達摩在少林寺修行多年,并于北魏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
五乳峰中峰的上部,離峰頂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天然石洞,這個石洞高寬不過3米,長度約有2丈。方方的洞門,正好向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氣清爽。洞前有一塊緊湊的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
真是:"此地無盛夏,空山聽鳥鳴。"達摩來到少林寺后,就把這個天然石洞做為他修性坐禪的地方。相傳達摩在這個石洞里,整日面對石壁,盤膝靜坐。不說法,不持律,默然終日面朝壁,雙眼閉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見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處"苦心練魔。"洞內靜若無人,萬籟俱寂,入定后,連飛鳥都不知道這里有人,競在達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來了。什么叫做"入定"呢?"入定"是指坐禪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惡念、邪念、雜念,外界的一切,對他沒有干擾,這是形容高僧修禪的高度造詣。
"開定"后,他就站起身來,活動一下四肢,鍛煉一下身體,待倦怠恢復后仍繼續(xù)坐禪。那時達摩的生活行經是:"上班坐禪,困倦打拳,饑餓吃飯。"這樣,入定,開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公元527年到536年,整整面壁了九年(或云十年)。后來就成為佛教史上的美談。達摩在石洞里面壁九年,當他離開石洞的時候,他坐禪面對的那塊石頭上,競留下了一個達摩面壁姿態(tài)的形象,衣褶紋,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畫像。人們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面壁影石"。把這個天然石洞,稱之為"達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遺址猶存。
達摩面壁九年的事跡,為歷代人民所敬仰。寺僧們將影石開擊下來,放在寺內,瞻禮供養(yǎng)。明萬歷年間,人們在面壁洞外邊,建立了一座雙柱單孔的石碑坊。前額刻:"默玄處",后額刻:"東來啟跡"。
清道光年間,蕭元吉在少林寺看罷達摩面壁影石以后,深有所感,隨揮筆寫了一首《面壁石贊》。
少林一塊石,都道是個人。
分明是個人,分明是個石。
石何石?面壁石。
人何人?面壁佛。
王孫面壁九年經,九年面壁祖佛成。
祖佛成,空全身。
全身精入石,石肖全形。
少林萬古統(tǒng)宗門。
清立《面壁石》詩云:
一石獨亭亭,中藏初祖形。
千年神氣生,何用著丹青。
詞目:面壁
釋義:
1、佛教用語。面對墻壁默望靜修。據說佛教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而坐,終日默然靜修九年。后一些武術門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門戒條,掌門人便罰其在山洞、懸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過一段時間。華山派弟子令狐沖曾被掌門人岳不群罰在思過崖面壁一年。(見金庸《笑傲江湖》)
2、臉對著墻,指對事物不介意或無所用心。
3、舊時一種體罰,臉對著墻站著。
典故:
據《景德傳燈錄》等書記載,南朝梁武帝時,天竺國的高僧達摩從海外來到中國。他先來到梁都金陵,和梁武帝蕭衍討論佛教哲理,發(fā)現(xiàn)蕭衍并不能領會玄機妙理。于是,達摩便渡江北上,來到嵩山少林寺修行。在嵩山,他整整用了九年時間,終日面對著石壁靜坐。相傳他的身影印入石壁中,如果誰想把它從石壁上擦掉,它反而顯得更清晰,人們因此都說他的精誠可以貫穿金石。達摩通常被視為達摩祖師、達摩老祖,被視為中國文化的佛教禪宗的“初祖”。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