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D 解析:“望梅止渴”前方有梅林的信息激勵軍士克服饑渴體現(xiàn)意識對物質(zhì)的能動作用。
D選項對應錯誤。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講三國時期,東吳能武不能文的武將呂蒙聽了孫權(quán)的勸告后,發(fā)奮讀書。
一段時間后,都督魯肅來視察呂蒙的防地。呂蒙就對蜀防劉備的事情講得有條有理,還寫份建議書給魯肅,魯肅很驚訝。
呂蒙對魯肅說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指人在一段時間內(nèi)有極大的進步,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
體現(xiàn)發(fā)展的觀點。A選項對應正確。
草船借箭典故出自《三國演義》第46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諸葛亮利用天氣風向從曹操軍營得到需要的箭,說明人可以認識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
B選項對應正確。張飛喝醉酒打了呂布的丈人曹豹,結(jié)果曹豹一不做二不休,引呂布來襲取徐州。
張飛“暴露”自己好酒的弱點,每日飲酒;飲至大醉,坐于山前辱罵,引張合出戰(zhàn),終于大敗張合。喝酒既可成事,也可誤事,體現(xiàn)了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
C選項對應正確。因此,本題選擇D選項。
1.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準行。
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魯國。)
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
逗留數(shù)日。孔丘向老子辭行。
老子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愿以數(shù)言相送。
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
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浊饋辛哆?,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
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p>
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zhàn)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為于民之感嘆矣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p>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
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后進,善待時也。故圣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
汝此去后,應去驕氣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于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闭f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cè)ァ?/p>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袄献雍螛樱俊笨鬃拥溃骸傍B,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網(wǎng)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不爭名利,關(guān)注自身;保持沉靜,不受影響;愿意施與,不求目的;當斷就斷,順勢而為;自身發(fā)光,善于影響;認清優(yōu)勢,善于應用;時不賦我,靜待時機。
我等俗人,只能先參考水的品德修行自身,要達到自然的境界似乎還很遠。2.莊周夢蝶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鞓罚迫蛔缘?,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
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這則寓言是表現(xiàn)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nèi)绻艽蚱粕?、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
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肚f子·蝶夢》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鼻迦藦埑睂懙摹队膲粲啊罚煞Q得上是一副供燥熱的現(xiàn)代人服用的清涼散。
禪不可說,清言不可譯?!队膲粲啊贰?/p>
《按圖索驥》: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么樣的馬, 按圖索驥典故漫畫他一眼就能分出優(yōu)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jù)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場,可以發(fā)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xiàn)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于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jīng)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tài)圖,書名叫《相馬經(jīng)》。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jīng)》,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fā)現(xiàn)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苯又袊@道:“所謂按圖索驥也?!?/p>
哲學啟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不是說要照抄照搬書本上的具體條文,不是說要以本本為標準和規(guī)范,按圖索驥,而是指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本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緊密結(jié)合起來,在解決實踐提出的新問題中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推進我們的事業(yè)
1.拔苗助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遵循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chǔ);違背客觀規(guī)律就會遭到它的懲罰。
2.守株待兔:把偶然當必然,把現(xiàn)象當規(guī)律。 3.刻舟求劍: 否認物質(zhì)是運動的,不懂得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
4.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物質(zhì)運動是有其規(guī)律的;內(nèi)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 5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既要遵重客觀規(guī)律,又要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6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行而上學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來源于實踐。
8杞人憂天:否認物質(zhì)運動規(guī)律的客觀性。9 喜鵲叫喜、烏鴉叫喪:否認事物聯(lián)系的客觀性。
10量體裁衣、對癥下藥: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11張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殺事物矛盾的特點,混淆事物的性質(zhì)。
12白馬非馬:割裂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的關(guān)系,主觀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詭辯論。13畫龍點睛: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條件互相聯(lián)系著,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 15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從量變開始,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zhì)變.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17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zhuǎn)化. 18畫蛇添足: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原本怎樣,人們就應該如實地反映它,決不能主觀地、任意地歪曲它。
19掩耳盜鈴:認為主現(xiàn)感覺決定客觀存在,是荒謬的主現(xiàn)唯心主義。20鄭人買履:做事死板教條,不從實際出發(fā),終將一事無成。
21鑿壁偷光: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內(nèi)部的矛盾運動。 22舍本求未:顛倒主次矛盾關(guān)系,辦事情抓不住重點。
23庖丁解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4 紙上談兵:割裂理論與實踐的關(guān)系,片面強調(diào)理論而忽視實踐 。
25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事物的發(fā)展是從量變開始,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質(zhì)變,矛盾就會轉(zhuǎn)化為它的對立面。26百聞不如一見:實踐出真知。
27 因勢利導:遵循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辦事,利用規(guī)律取得成功。28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堅持兩點論,全面地看問題。
29水滴石穿,積葉成書:事物的變化總是由一點一滴的量的變化開始量變引起質(zhì)變。30 田忌賽馬:事物的構(gòu)成成分及其排列組合的量的變化,會引起質(zhì)的變化. 31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只見部分,不見整體,形而上學孤立地看問題。
32胸有成竹:認識了事物的規(guī)律,就會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33 邯鄲學步:共性的東西可以借鑒,但不可不顧個性,一味模仿,生搬硬套。
3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物開始比較弱小,但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最終能戰(zhàn)勝舊事物。 35竭澤而魚、殺雞取卵;無視聯(lián)系的客觀性,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長遠利 益。
36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37教學相長:矛盾雙方不僅是對立的,而且是統(tǒng)一的。
38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局部聯(lián)系有時能影響聯(lián)系的成敗。 39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則就弄不清事物的性質(zhì),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
40東施效顰:只單純仿效形式,不研究實質(zhì)內(nèi)容。 41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是我們?nèi)魏螘r侯都不能忘記的。
4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的知識構(gòu)成不同,對同一認識對象的理解和反會有差別。 43相反相成,相輔相成: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tǒng)一,始終是不可分割的。
44入山問樵、入水問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5防微杜漸:事物的變化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zhì)變。
46好事多磨: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4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定的結(jié)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48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事物都是變化發(fā)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 是沒有的。 49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心為民的正確價值觀。
50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jié)合。 5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前途是光明的。
52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不同,立場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5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事物的運動、變化、發(fā)展有其客觀規(guī)律;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必定能戰(zhàn)勝舊事物。54黃金無足色,白壁有微瑕:對任何事物都要堅持兩點論。
55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辦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5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一般存在于個別之中,并通過個別表現(xiàn)出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57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堅持兩分法,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58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無因之果;事物只在不斷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59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堅持兩分法,全面地看問題,反對一點論。60 諱疾忌醫(yī):回避和掩蓋矛盾,否認矛盾的客觀存在。
哲學常識中的諺語典故歸類1、天地和氣,萬物自生。 宇宙之間的萬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這說明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2、日。
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體現(xiàn)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雙方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
2.刻舟求劍 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違背了物質(zhì)是運動、變化的觀點。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屬此類。
3.掩耳盜鈴 違背了物質(zhì)決定意識的原理。試圖以主觀愿望代替客觀現(xiàn)實。又如,“畫餅充饑”、“望梅止渴”、“鄭人買履”、“削足適履”等,亦屬此義。
4.拔苗助長 說明生物成長過程是遵循一定規(guī)律的,試圖用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guī)律性,必然要受到懲罰。
5.畫龍點睛 是說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點,抓關(guān)鍵。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6.唇亡齒寒 體現(xiàn)了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事物內(nèi)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等,同屬此理。
7.水滴石穿 體現(xiàn)了量變與質(zhì)變的關(guān)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zhì)的變化。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契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同屬一理。
8.買櫝還珠 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人,看到裝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價買了盒子,而把寶貴的珍珠卻還給了賣者。比喻只看現(xiàn)象,不看本質(zhì)。又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亦屬同理。
9.邯鄲學步 比喻不動腦筋,一味模仿別人,結(jié)果弄巧成拙,鬧出笑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而且還要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又如,“東施效顰”、“囫圇吞棗”等同屬此類。
10.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是說人們要想獲得新的知識,就必須掌握推理的思維方法。因為,只有學會推理(包括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性,從而使人的知識不斷地擴展和深化。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