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入門應該掌握識譜、運弓。主要應學習以下幾個方面:
1、演奏姿勢。包括如何坐、如何持琴、如何按弦、如何拉空弦等。
2、熟悉各種常用調(diào)的音位與指法,進行音階、琶音及簡單樂曲練習,其中包含音準、基本節(jié)奏等訓練。
3、在建立正確音高并取得良好音準的前提下,逐步開始練習揉弦。
4、熟悉常用把位,并學習換把。
5、在由淺入深演奏練習曲、樂曲過程中,正確而精心地練習各種弓法,以及最具二胡特色的多種滑音。
6、在由淺入深演奏練習曲、樂曲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樂感,體驗和掌握如何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奏。
初學者自學二胡應該先從基本指法技巧方面入手。
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大致分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指法技巧和弓法技巧。二胡正確的演奏方法,通常要符合以下兩條原則,即:最大限度地符合人體生理運動的規(guī)律和盡可能地提高能量的轉(zhuǎn)換率(即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奏出最佳的效果)。
現(xiàn)在我將二胡基本的演奏方法簡要地介紹如下:一、坐姿:椅子的高度以兩腿放平,兩腳著地為標準。坐椅子的時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滿椅面或后靠在椅背上;兩腿應與肩同寬;兩腳應平放于地面,左右腳前后相距半腳的距離,一般都以左腳在前,右腳在后。
身軀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馳,不可養(yǎng)成駝背、斜肩、歪身、低頭等不良習慣。 二、持弓:右手放松、彎曲呈半握拳狀,將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關(guān)節(jié)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于弓桿之上。
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桿上方靠近食指第三關(guān)節(jié)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無名指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
演奏外弦時,由食指第三關(guān)節(jié)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關(guān)節(jié)稍后處向外這三個力點控制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磨擦發(fā)聲。演奏內(nèi)弦時,以食指第三關(guān)節(jié)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為支撐點來控制弓桿,中指和無名指的指面向內(nèi)勾弓毛作為力點,使弓毛貼住內(nèi)弦磨擦發(fā)聲。
三、持琴及按弦:二胡的琴筒應該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琴桿正直,略向前傾;左臂自然彎曲,肘部不要過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將琴桿置于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以指尖與指面交合處觸弦。在演奏上把位時,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與千斤接觸,這對培養(yǎng)把位概念大有裨益。
手指在按弦時,各關(guān)節(jié)要自然彎曲,任何一個手指關(guān)節(jié)反彎都是不允許的,但過分的正彎也不科學,手指的彎曲一定要以自然、松馳為原則。拇指在演奏中應放松持平或微微翹起,不可向下彎曲勾住琴桿。
手指的起落動作,要以左手的掌指關(guān)節(jié)運動為主,以手掌的運動為輔。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動作,更需要依靠掌指關(guān)節(jié)動作的靈活與敏捷。
手指的觸弦應該是富有彈性的“擊”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四、長弓:拉弓時,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狀態(tài)”,以腕部為先動點向右拉出。
要注意大臂不要過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過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傾向。另外,在拉弓時,右臂不可向右后方運動,使弓子拉成一個園弧狀。
推弓時,要以大臂往回收作為先動點,帶動小臂向左推進。此時,手腕應呈“內(nèi)屈狀態(tài)”。
當大臂收完后,小臂繼續(xù)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還要將弓子推進幾公分,使手腕再次轉(zhuǎn)換成“中間狀態(tài)”,以便開始下一個拉弓動作。 五、換弦:換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換弦和快速換弦,在快速換弦中又分為正向換弦和反向換弦,它們在動作上是有一定差別的。
在慢速換弦時,一般來講要盡量以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動作為主,而以手臂的動作為輔。在換弦過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
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弓子運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換弦而突然改變弓速??焖贀Q弦因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無名指的主動運動來換弦,手指就會因負擔過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勻。
因此快速換弦的手指動作實際上都是由右手其它部位來帶動的??焖贀Q弦分正向和反向兩種,先拉內(nèi)弦,后推外弦稱為正向換弦。
在正向快速換弦中,手指的動作是由腕部來帶動的。因此手腕的動作就要相對地主動而靈活。
先拉外弦,后推內(nèi)弦的快速換弦稱為反向換弦。在反向快速換弦中,換弓的動作是由臂部來帶動的。
六、分弓: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個四分音符或一個八分音符的一種弓法,一般用中弓部位來演奏。因為一音一弓的演奏帶來了頻繁的換弓,所以換弓的技法在分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分弓的組合是千變?nèi)f化的,拉推弓的時值往往不同,運弓的長度也必然不同,但發(fā)音卻要求一致,這就需要調(diào)整弓與弦的“壓速比例”來做到這一點了。 七、連弓:用一弓演奏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符的弓法稱為連弓,連弓的組合千變?nèi)f化,而且連弓中每一個音的時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強弱的變化等等,就使連弓的演奏變得非常復雜了。
但有幾條原則是可以幫助我們演奏好連弓的:1、要合理地分配弓段。2、一弓內(nèi)音符多、用弓較長的連弓在運弓上與長弓一樣,也受著弓子杠桿作用的制約,因此在演奏這種連弓時也要考慮到這個因素,以求得音質(zhì)的平衡。
3、運弓要柔軟、均勻,右手動作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能受左手換指動作的牽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單位上打拍子。4、一般來說,連弓奏法在換弓時,要盡量地減少痕跡。
八、快弓:在演奏快弓時,手和肘要同時向?qū)Ψ降南喾捶较蚓鶆虻財[動,即:拉弓時手向右運動,肘部卻要向左運動;推弓時手向左運動,肘部卻要向右運動,它們運動的“軸心”是在小臂的中間部位。其手臂動作與“對著爐門扇扇子”的動作相似。
如果將我們的右手變作一條魚的頭,肘部變作魚尾的話,那么把快弓動作形容成“搖頭擺尾”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在運動中,手腕只是起一個力量的調(diào)節(jié)作。
每天的練習順序:長弓,快弓,其他弓法(自己拉不好的),音階(每個調(diào)的五聲音階),小的綜合練習曲,老師布置的樂曲。
長弓和快弓每天必練,快弓一定要由慢到快,最重要是每個音要清楚!這兩個要15分鐘左右。
音階要每個調(diào)都練習,但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證音準,下載一些音階示范對比著練習,時間根據(jù)速度而定。
綜合練習在考級的書上每級都有,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
練習樂曲的時候,最好化整為零,每天攻克一小段,千萬不要一遍遍過曲子,由慢到快一點點練,特別是快弓,注意音準。
不管怎么練,時間是保證,至少每天一小時,如果還是覺得沒有足夠時間,就練基礎(chǔ)的,打基礎(chǔ)很重要,也許你有能力拉下一個大曲子,但是沒有好的基礎(chǔ),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曲子你拉的都有瑕疵,沒有一首是滿意的。
以上都是我的切身體會,希望你琴藝提高,加油!
發(fā)了
1.持弓方法問題。
小孩持弓不大重視大姆指、食指與無名指三者之間的相互配合。如果在持弓中這 三指的要求、要領(lǐng)都模糊不清,對自己要求又不嚴,那么就很難起到力點、支點、重 點的杠桿作用的協(xié)調(diào)。
由于食指端不平(指弓桿)而造成手腕部下塌,運弓手腕 無力,力點不清,往往對弓桿失去控制而造成了弓桿的2咪在食指上打滑、轉(zhuǎn)圈或手 腕僵硬等毛病。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有這些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給予糾正,讓學 生真正體會到:食指有種往上抬起的感覺,大姆指有種往下壓的作用,中指拉外弦時 有種往里勾的作用。
因此手指持弓一般就用“抬、壓、頂、勾”四個字來概括。因為 持弓的好壞直接影響二胡音色、音質(zhì)及二胡演奏樂曲的成敗的大問題,教師在課堂上 要反復檢查,反復糾正,直到真正符合要求為止。
2.運弓常見毛病。 少兒運弓往往存在弓速不穩(wěn)、弓向不直或忽快忽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不規(guī) 范動作或者是拉弓快、推弓慢、出弓強、進弓弱、弓根重、弓尖輕的常見毛病。
這些 常見毛病都是要及時提醒,講清發(fā)生這些問題的根源,讓孩子把弓子先穩(wěn)下來,并按 拍子合理分配弓段,同時還要啟發(fā)學生把弓子拉直并向右前方伸展,琴弓與琴弦成直 角,在運弓中要信弓根部,弓根部越離開琴筒則用力也越大,相反越靠近琴筒力量要 逐漸減弱,使運弓的力度達到均勻、圓潤。 3.左手持琴問題。
左手持琴往往是由于左手虎口持琴的方法不當,造成了虎口緊夾琴桿,大姆指過 于上翹,發(fā)生了左手緊張,以使琴桿太直或者由于大臂的舒展松馳不夠,把琴桿推向 右側(cè),遮住了臉部,嚴重影響了演奏的形象。對這一毛病,教師要注意學生虎口平伸 、松開\,大姆指很自然的平放在琴桿的內(nèi)側(cè),使琴桿自然的倒向,演奏時虎口要盡 可能松動自如,減少磨擦,這對將來學習換把也是極有利的。
4.左手切弦的手形問題。 切弦的手形要求要規(guī)范,有些學生就不太注意自己的按弦手形,也不按教師的要 求去做,很隨意的橫側(cè)在琴弦上手心向里幾乎形成橫握琴桿,以致影響切弦的力度、 力點和操法,或者左手指伸得太直或分得太開,影響按弦音準和換把,正確的切弦手 形是,左手很自然以半握拳式平靠在琴桿的千斤下方,四個手指順著音位方向排列, 指關(guān)節(jié)彎曲,指尖應順排在各音的上方要求自然放松的持在琴桿上,這種切弦手形既 美觀 大方,又方便操作,對將來技術(shù)的發(fā)揮是大有好處的。
5.指力與音質(zhì)問題。 一般認為只要手指能觸及到琴弦上就行了,其切弦的指力與力點怎樣?音質(zhì)如何 ?不去分析。
切弦時常常出現(xiàn)音質(zhì)松垮、皮塌,手指無力,音型模糊不清等現(xiàn)象,或 者手指過分緊張,手指關(guān)節(jié)不靈,起落遲鈍、呆板。正確的切弦方法是在左手持琴規(guī) 范的基礎(chǔ)上,手指的起落要干凈利索,顆粒般清晰,手指的各關(guān)節(jié)都富有彈性,使其 力量全部輸送到指尖上。
反之,指力不到位,切弦的音質(zhì)顯得蒼白無力。總之,二胡 的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能顧此失彼,在注意右手運弓的同時,還要注意左手的各 種技能的發(fā)揮。
6.音準的問題。 二胡的音準是初學者遇到的一個較難的問題。
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學生聽力沒有 問題,在練琴時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音準問題是不難解決的。就怕在練琴當中不嚴 格,又不用耳去辯聽,養(yǎng)成了些不該出現(xiàn)的音準毛病。
如常見的指距不準確,一指容 易偏高,小指習慣性偏低,半音關(guān)系模糊,換把時忽高忽低等問題。在課堂上,教師 糾正一下好一點,一回家又回生了,這種反復不能及時糾正音準問題,對深化二胡學 習是很有害的。
對于音準教學,我一般是采用一聽、二看、三糾正的方法。即要求學 生重視聽覺,音準與否主要依靠耳朵來辨認,這是主要的方法。
其二是看,是借助目 測來鑒別音準(則利用目測指距、把位的方法)。三是經(jīng)常糾正,凡碰音不準就要及 時糾正,決不輕易放過每一個不準的音,開始糾正速度上可慢一點,到聽覺靈敏度提 高了,糾正的速度就快了。
7.節(jié)奏問題。 節(jié)奏問題也是少兒學琴又一個容易出現(xiàn)的毛病。
往往是由于識譜上的障礙而造成的。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一方面要耐心地糾正節(jié)奏上的問題。
另一方面要安排時間教學生的樂理和識譜,教師在上新課時,首先要讓學生唱譜,講解樂曲中的節(jié)奏和應注意的問題。少兒學琴一般在節(jié)奏上容易出毛病的是在換小節(jié)時拖節(jié)奏或搶節(jié)奏,切分音、休止符的節(jié)奏不穩(wěn)定,強弱拍節(jié)奏不清。
有些 問題的解決是有一定的時間,對初學二胡的少兒來說,邊上專業(yè)課,邊上樂理課邊上識譜課是件非常有效的方法。往往能起到潛移默化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8.關(guān)于放松問題。 放松是二胡演奏中一個最普遍、最基本,也是最關(guān)鍵的問題,有些孩子一拉琴,渾身緊張,從頭部到兩肩及整個身體都處于僵硬狀態(tài),僵硬的動作是沒有彈性的,音質(zhì)呆板,音色晦澀,其原因主要是不注意練習方法。
二胡的放松,首先是要在思想上放松,演奏時兩肩、兩臂及手部(包括整個身體)都要松弛,運弓時,手腕不能僵硬,弓毛壓弦的力量不宜過大、過重,推拉弓要有程序(注意手腕靈活),演奏中還要注意呼吸均勻自如。放松是要通過反復練習和實踐才。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