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小編整理了課題開題報告簡述,歡迎欣賞與借鑒。
一個完美的課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課題名稱
2、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國內(nèi)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lián)系及區(qū)別
4、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5、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7、研究目標、內(nèi)容、過程、方法設計
8、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措施
9、預期研究成果
撰寫開題報告有什么意義?
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為什么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 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更重要的是,這其中的工作計劃可以成為我們?nèi)蘸箝_展研究工作的準繩,“言而無文,其行不遠”,有了開題報告,它可以作為課題 研究工作展開時的一種暫時性指導,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時間后,覺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為課題修正時的重要依據(jù)。所以說開題報告對一個 科研課題能否順利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課題開題報告與研究方案的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后,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guī)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nèi)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我們科研經(jīng)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梢哉f,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chuàng)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別人已經(jīng)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chuàng)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和方案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簡述微型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形成了語文的基本特點。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所有學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所以上好一堂語文課,如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喜歡語文、學好語文、重視語文。就在于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吸引學生、適合學生。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是十分復雜的工作,關系到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學生觀的認識。
“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考慮學生的感受,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取決于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在信息井噴的時代,要“哄”孩子跟著你的教學思路走是越來越難。都說學生是腳,教育是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倒入課文→初讀感知→深入理解→升華主題→總結回顧。是不是每個學生都接受、都適合?
有人說教師就是一個表演者,尤其是在上課的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我們可謂是想盡一切辦法,從開始的課題引入、初讀感知、分析課文、提煉主題等等,視頻、圖片、PPT、報刊雜志、書籍……應有盡有與,五彩繽紛。教師光是備課就累地趴下,而學生則是坐享其成,等著老師的講解、等著老師把辛辛苦苦備好的內(nèi)容如數(shù)倒與,如若學生聽進去了、記住了,尚且有一絲安慰。更有甚者還嫌啰嗦、煩悶。為什么?因為我們已經(jīng)把學生該做的都做完了,孩子們做什么?教學是一種交流,那么孩子們參與了嗎?怎樣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也是我們本次研究所要思考的。
還有在教學反思中的有的放矢、在課堂教學預設和實施中有機的結合、課堂練習中是否能真正起到復習,查漏補缺的作用等等,希望在的這次探索中能覓得一些答案。
二、立題的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路:以人為本,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就應當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這些思想,把這些思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可操作的教學過程模式。所以遵循“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思路,找到適合時代特色的教學設計,是我們這次研究的主題。
三、研究的目的。
明確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含義、內(nèi)容、原則和功能。并通過不同教師在同一年級段進行的對比研究,闡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研究的范圍與對象。
課題研究的對象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研究的內(nèi)容是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用什么方法更簡單、完善的呈現(xiàn)所教授的知識,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來達到教學的相對完美。主要是從識字、閱讀、口語交際、寫作四個方面分類進行研究設計。
五、研究的步驟與措施。
1、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時間為2016年4—8月
準備課題的申報材料,思考研究方法,搜集參考文獻等等。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 時間為2016年9—12月
主要是反思教學設計,采用課堂實錄的形式,記錄下每一堂研究課,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情況,對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調整和修改,便于學生的學習,在同一年級不同的`班級、同一班級不同教學設計進行比較,并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出相對較成功的案例。對成功的個案進行總結,在課堂教學中反復實踐,形成便于學生學習的成功案例,并形成教學案例反思記錄。
第三階段:反思、完善階段 時間為2017年1—3月
反思研究過程中的思路、方法等,是否符合研究的初衷;形成反思收錄成冊。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 時間為2017年4—5月
形成論文,整理研究所得,匯報研究成果。
2、研究的措施:
(1)在課堂上留心觀察學生對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表現(xiàn),記錄下學生興趣不高,容易走神的地方;
(2)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找出原因,修改教學設計,更改教學策略,再次實施教學,再觀察并記錄;
(3)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通過學生的作業(yè)反饋教學效果;
(4)對設計一些新興的教學形式,例如:詩歌會、作文題目我來定、我寫你推薦、記憶大比拼等,嘗試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把課堂交給學生;
(5)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參與進來,在學生中間去調查,看看他們喜歡什么樣的課堂,并把學生的意見考慮到教學設計中;
(6)采用同一教學設計到不同班級授課,以及不同教學設計在同一班級授課的方式,記錄不同情況下學生的反饋。
立足做到設計針對性強、方法合理適當、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
六、研究的方法:
觀察法、經(jīng)驗總結發(fā)、比較法、交流法、個案研究法、文獻研究法。
七、成果展示與形成。
預期的效果: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自學習慣,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在語文學習中找到學習的快樂,通過學習總結經(jīng)驗和方法,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成果展示:案例反思、經(jīng)驗總結、學生作品匯報、課堂實錄、論文、成功課例展示匯報。
八、對課題實施和完成條件的論證:
(1)研究能力
課題組成員是學校的一線教師,都參與過各種等級的課題研究,具備了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2)時間保證
本課題和課程實施同步進行,此項課題研究將納入我級集體教研工作中,與學校課改校本教研融合。
(3)資料設備及科研手段
學校圖書室擁有各類專業(yè)參考書、科技情報資料及電子讀物。學校對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視,進一步營造濃郁的科研氛圍,抓實科研過程管理,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完善科研考核機制,保證課題完成。
九、參考的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畢業(yè)論文)作者:黃曉娜
3.《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教學經(jīng)典設計》2014年出版 作者:周一貫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