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晚春二首·其一》
原詩
《晚春二首·其一》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
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離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jìng)相吐艷爭芳,霎時(shí)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fēng)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2、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中喜王九相尋》
原詩節(jié)選
《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當(dāng)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譯文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戶戶春意盎然,鳥兒快樂地鳴叫。樹林里的花兒開了又謝,掃也掃不完;小徑上翠綠的青草呀,充滿了勃勃生機(jī),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長起來。我的酒友又來喊我去喝酒了,我們拿出酒杯啊,打開酒甕。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們?cè)谘矍俺杼?。歌舞是那么的?yōu)美動(dòng)人啊,千萬不要停下來?。?/p>
3、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
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晚春二首·其二》
原詩
《晚春二首·其二》
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
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qǐng)@。
譯文
是誰將要把這春景收回去,紅紅綠綠的花草已是半開放半凋謝了。一陣風(fēng)過,樹梢的榆莢只能隨著那柳絮在空中到處飄蕩游走。
4、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
出自唐代詩人柳宗元的《夏初雨后尋愚溪》
原詩
《夏初雨后尋愚溪》
悠悠雨初霽,獨(dú)繞清溪曲。
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營營,嘯歌靜炎燠。
譯文
下了很久的雨終于開始轉(zhuǎn)晴,獨(dú)自圍繞著清澈的小溪而行。
用拐杖試探荒野中泉水的深淺,解下帶子把嫩竹圍起。
為什么喜歡在這里徘徊沉吟,孤獨(dú)與寂寞本來就是我的追求。
有幸來到這里免去了官場(chǎng)的謀求,大聲唱著歌來緩解炎熱的氣候。
5、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出自唐代詩人錢起的《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原詩
《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譯文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殘,黃鶯兒的叫聲幾乎聽不到了,迎春花早已開過,只有片片杏花飛落芳?jí)m。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實(shí)在幽雅,惹人憐愛;它依舊蒼勁蔥蘢,等待著我的歸來。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并嘗新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nóng)歷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yùn)《游赤石進(jìn)帆?!?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shí)已至初夏。 唐·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 春末夏初? 草木之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晚春》韓愈 簌簌衣襟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浣溪沙》蘇軾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江船火獨(dú)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shí)鳴春澗中.
清明(杜牧)
清明時(shí)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興(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xì)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mèng),
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題都城南莊(崔護(hù))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古詩:
1.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yùn)《游赤石進(jìn)帆?!?/p>
2.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王僧儒《侍宴》
3.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孟
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4.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5.殘?jiān)剖障氖睿掠陰飴埂?-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
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簌簌衣襟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草木之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shí)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qǐng)?jiān)谝粋€(gè)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huì)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hào)-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shí)間:8.7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