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藍鯨!同長須鯨、座頭鯨、灰鯨一樣,都屬于須鯨!很高興認識你們!也希望你們能了解我和我的家族,和我們成為好朋友!
我和我的家族是終生在海洋中生活的哺乳動物。我們有80種不同的種類,主要有須鯨和齒鯨兩種類型,而且我們吃不同的食物。
我是須鯨家族。因為我們生著梳齒一樣密集排列的堅韌角質物而得名。我們正是通過我們的須來濾取水中的食物。冬季,我們在赤道附近溫暖的海洋中繁殖,夏季則到寒冷的極地海水中去覓食。在極短暫的夏季中,我們的吞食量占全年的9/10。因為我們洄游時一般不進食,靠消耗體內(nèi)脂肪為生。
齒鯨是我們的遠親,因口中長著240個牙齒而得名。他們牙齒的功能與陸地哺乳動物不同,主要是用來捕獲食物,而不是咀嚼食物。他們的個頭比我們須鯨小,有的性情還很殘暴,常常攻擊比自己大許多的同類。他們喜歡集體生活,所以,大家也叫他們鯨群。他們常用口哨和咔噠聲互相“交談”。在他們家族中,抹香鯨、逆戟鯨、海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我最喜歡的是海豚,因為它的“歌聲”和“舞姿”都特別美!
無論是我們須鯨家族,還是齒鯨家族,我們的身形都很優(yōu)美。別看我們的個頭大,我們游泳的速度一樣很快,動作一樣很敏捷。我們每天都在浩瀚的大海里游來游去,高聲地“唱”出我們心里的快樂!你們喜歡我們嗎?
大家好!我叫藍鯨!同長須鯨、座頭鯨、灰鯨一樣,都屬于須鯨!很高興認識你們!也希望你們能了解我和我的家族,和我們成為好朋友!我和我的家族是終生在海洋中生活的哺乳動物。
我們有80種不同的種類,主要有須鯨和齒鯨兩種類型,而且我們吃不同的食物。我是須鯨家族。
因為我們生著梳齒一樣密集排列的堅韌角質物而得名。我們正是通過我們的須來濾取水中的食物。
冬季,我們在赤道附近溫暖的海洋中繁殖,夏季則到寒冷的極地海水中去覓食。在極短暫的夏季中,我們的吞食量占全年的9/10。
因為我們洄游時一般不進食,靠消耗體內(nèi)脂肪為生。齒鯨是我們的遠親,因口中長著240個牙齒而得名。
他們牙齒的功能與陸地哺乳動物不同,主要是用來捕獲食物,而不是咀嚼食物。他們的個頭比我們須鯨小,有的性情還很殘暴,常常攻擊比自己大許多的同類。
他們喜歡集體生活,所以,大家也叫他們鯨群。他們常用口哨和咔噠聲互相“交談”。
在他們家族中,抹香鯨、逆戟鯨、海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我最喜歡的是海豚,因為它的“歌聲”和“舞姿”都特別美!無論是我們須鯨家族,還是齒鯨家族,我們的身形都很優(yōu)美。
別看我們的個頭大,我們游泳的速度一樣很快,動作一樣很敏捷。我們每天都在浩瀚的大海里游來游去,高聲地“唱”出我們心里的快樂!你們喜歡我們嗎?。
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作比較
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么重。 列數(shù)字
鯨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須鯨,沒有牙齒;一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
作比較
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有時好幾十頭結成一群,圍住了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須鯨,幾個小時就把它吃光了。 舉例子
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上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等肺里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 打比方
打比方~
把藍鯨比作大力士,說明藍鯨的力量強大~非一般動物所及~~
說明方法可以參看
資料:關于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打比方:天上的星星像一顆顆寶石。
作比較:春天的雨細膩柔媚,夏天的雨粗獷熱烈。
舉例子:暈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qū),出現(xiàn)暈就代表將要下雨。(根據(jù)大的范圍列舉相應的例子)
畫圖表:(略)
列數(shù)字: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列舉數(shù)字進行說明)
下定義:大氣層中的對流層就是指溫度上低下高的緊貼地面因而能形成對流的一層。(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nèi)涵)
分類別:通常情況下,我們將云分為預示晴朗的云和預示陰雨的云。(把一個大的范圍分為一個個小的范圍)
作詮釋: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對事物進行解釋)
引資料: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引用別人的話或資料)
摹狀貌: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你應該知道了吧~~
藍鯨不但是最大的鯨類,也是現(xiàn)存最大的動物,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哺乳動物。
一般體長為2400-3400厘米,體重為150,000-200,1000千克,也就是說,它的體重相當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個人的重量的總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陸生動物那樣費力地支撐自己的體重,另外龐大的身軀還有助于保持恒定的體溫。
藍鯨全身體表均呈淡藍色或鼠灰色,背部有淡色的細碎斑紋,胸部有白色的斑點,褶溝在20條以上,腹部也布滿褶皺,長達臍部,并帶有赭石色的黃斑。雌獸在生殖孔兩側有乳溝,內(nèi)有細長的乳頭。
頭相對較小而扁平,有2個噴氣孔,位于頭的頂上,吻寬,口大,嘴里沒有牙齒,上頜寬,向上凸起呈弧形,生有黑色的須板,每側多達300-400枚,長90-110厘米,寬50-60厘米。在耳膜內(nèi)每年都積存有很多蠟,根據(jù)蠟的厚度,可以判斷它的年齡。
在它的上頜部還有一塊白色的胼胝,曾經(jīng)是生長毛發(fā)的地方,后來,毛發(fā)都退化了,就留下一塊疣狀的贅生物,成了寄生蟲的滋生地。由于這塊胼胝在每個個體上都不相同,就像是戴著不同形狀的“帽子”,所以可以據(jù)此區(qū)分不同的個體。
背鰭特別短小,其長度不及體長的1.5%,鰭肢也不算太長,約為4米左右,具4趾,其后緣沒有波浪狀的缺刻,尾巴寬闊而平扁。整個身體呈流線形,看起來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稱為“剃刀鯨”。
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huán)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睪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一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
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fā)出的功率約為1500-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分布于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的海洋中數(shù)量較多,但熱帶水域較為少見。
在我國見于黃海、東海、南海,包括臺灣南部及西南部水域。盡管體型巨大,平時行動緩慢,常常靜止不動,卻能在水中沉浮自如,尾巴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舵的作用,前進的時速高達28公里。
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游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鉆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
不可思議的是,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個,第一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蝦約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會有饑餓的感覺。
磷蝦是全世界數(shù)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于南北極海區(qū),正是由于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里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fā)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游弋于稠密的浮游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一樣,肚子里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一齊吞下,然后嘴巴一閉,使海水從須縫里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
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硅藻,以及各種浮游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于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一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藍鯨雖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
這樣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數(shù)大大減少,大約每隔10-15分鐘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呼吸時先將肺內(nèi)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從鼻孔逐出體外,然后再吸進新鮮氧氣。
每當它的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時,先將體內(nèi)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逐出體外,這股強有力的灼熱氣流沖出鼻孔時,噴射的高度可達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藍色的海面上出現(xiàn)了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噴泉,同時還發(fā)出猶如火車的氣笛一般響亮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噴潮”。人們可以根據(jù)藍鯨噴氣時發(fā)出的聲音、噴潮的高度和形狀,來確定它的位置。
藍鯨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國海域極為少看到,黃海和南海曾有出現(xiàn)過藍鯨的記錄。
它潛水一般不超過100米,但有的個體可潛至500米深,潛水時間可持續(xù)10~20分鐘,隨后是連續(xù)8~15次噴氣。 一般鯨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鯨在潛水之前總是將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后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
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鰭打水,這是一種有著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戲,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許是為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只藍鯨成群活動,但一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shù)是孤獨的,或僅有2-3只在一起活動。
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一起游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后常常留下一條寬寬的水道。3只在一起的藍鯨,大多為雌獸和一只幼仔鯨緊靠在一起,雄獸尾隨其后,相距大約3米左右。
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8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