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不成,學劍不成”是關于【項羽】的典故
【詞目】學書不成,學劍不成
【釋義】學習書法沒學好,學習劍術也沒學到手。指學習一無所成。
【色彩】貶義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學習一無所成。
【結(jié)構(gòu)】復句式成語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庇谑琼椓耗私碳ǎ笙?,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zhí)I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于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绷貉谄淇冢唬骸拔阃?,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p>
【譯文】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事的時候,他二十四歲。項籍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那位楚國大將。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敵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于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項梁曾經(jīng)因罪案受牽連,被櫟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zhí)I縣獄掾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jié)。后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郡。吳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郡有大規(guī)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jīng)常做主辦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借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游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家伙的皇帝位置可以拿過來替他做!”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項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shù)氐哪贻p人也都很懼怕他了。
【示例】明·張岱《自為墓志銘》:“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節(jié)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nóng)、學圃俱不成?!?/p>
【近義詞】學無所成
【反義詞】學有所成
這是《詩經(jīng) 曹風 蜉蝣》里的句子。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楚楚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大意就是:
蜉蝣的翅膀又薄又亮,就像美麗的衣裳。我的內(nèi)心很憂傷啊,哪里才是我歸宿的地方?。?
蜉蝣的翅膀又薄又亮,就像華美的衣服。我的內(nèi)心很憂傷啊,何處才是我歸息的地方啊!
蜉蝣破穴穿洞出生時,真像潔白如雪的麻布衣。我的心很憂傷,哪里才是我止息的地方?
《赤壁賦》蘇軾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項羽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無顏見江東父老,破釜沉舟、作壁上觀、稱王稱霸,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楚河漢界,沐猴而冠,拔山蓋世,取而代之 楚河漢界 婦人之仁 背水一戰(zhàn) 破釜沉舟 劉邦 斬白蛇而起義 秦朝末年,劉邦帶領一班貧苦農(nóng)民,舉起反秦的義旗,來到芒湯山,那身如大梁的白蛇,一見劉邦“嘰溜”一聲,得象筷子一樣大小,劉邦一劍把白蛇斬為兩段。
夜里白蛇給劉邦托夢說:“主公,你今天殺了我,何時還命呢”劉邦隨口推說:“這里高山陡嶺哪有命還?平地(帝)還命罷。”白蛇說:“你今天欠下的賬總有一天要還的。
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巴我就篡你的尾,現(xiàn)在你把我腰斷兩截,我就在中間平帝時,篡你的朝。所以西漢傳到平帝,白蛇轉(zhuǎn)為王莽,殺了漢平帝,篡了漢朝。
后經(jīng)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才又恢復了漢室,建立了劉氏東漢王朝。這都是因為劉邦做事虧心引起的 日不暇給 公元前202年,劉邦戰(zhàn)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史稱漢高祖。
劉邦剛做皇帝的時候,朝廷直接統(tǒng)治的領土不過十五個郡,其余的土地都封給有功的諸侯王,幾乎恢復了戰(zhàn)國時期的割據(jù)局面。但是,這種做法在當時是必要的,不這樣做就不能換得這些人攻打項羽,不能換得這些人對漢皇帝名義上的承認,也就不能換得統(tǒng)一與和平。
為了求得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必須建立各種規(guī)章制度。秦朝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都已經(jīng)廢除,新的還沒有建立。
為此,劉邦命丞相蕭何制訂一個國家根本大法,使舉國上下有法可循。 蕭何從縣吏一直當?shù)酱蟪迹瑢γ袂楸容^熟悉。
早在起義軍進入秦都咸陽的時候,他就收取秦朝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等情況。他奉命后,根據(jù)當時的社會情況,參照秦朝的制度,制定出了《九章律》。
軍事方面也得有個法令。韓信是位卓越的軍事家。
在幫助劉邦打敗項羽的戰(zhàn)爭中立了大功,劉邦讓他制定軍法。大臣張蒼是有名的歷算家,劉邦叫他制定了有關歷數(shù)、度、量、衡等的規(guī)章制度。
他還命博士官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使君臣之間有了規(guī)定的禮節(jié),大家都能遵照執(zhí)行。 劉邦年輕時沒有讀過多少書,當了皇帝也沒有讀書的習慣。
太中大夫陸賈喜歡讀書寫文章,還常常在劉邦面前談論《經(jīng)》、《書》。劉邦每天處理政事已經(jīng)非常繁忙,時間不夠用,聽多了就感到厭煩。
有一次,他罵陸賈道:“我是騎在馬上取得天下的,關《詩》、《書》什么事!” 陸賈又耐心地說:“陛下是騎在馬上取得天下的,可是能騎在馬上治理天下嗎?自古以來的圣君、賢王,都要研究治理天下的辦法,文武不能偏廢,國家才能鞏固。” 劉邦覺得陸賈說的話有理,便說:“好吧,你既然知書達理,就把秦朝為什么滅亡,我為什么取得天下,以及從古到今朝廷興亡成敗的大事,都寫出來給我看。”
不久,陸賈寫出了十二篇文章。劉邦看后覺得很有啟發(fā),就把這些文章編成一部書起名《新瓊》。
劉邦還立下誓約,并叫人將分封功臣的文書用朱砂書寫,鑄成鐵券,把它放在金屬做成的盒子和石室中。然后藏在宗廟里面,以便永久保存。
就這樣,劉邦雖然每天忙得一點空閑時間也沒有,但離他所要達到的規(guī)模還遠得很。
是商祺.
是 中國書信禮儀 中的問候祝頌語?,F(xiàn)在的人也很少用筆寫信了,即使寫信或者寫電子郵件也很少使用這些文言詞了,一般也就是“恭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之類的祝賀語。
在以前的書信中經(jīng)常會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類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籌安”,“德安”,“客安”,“冬安”,“財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關于祝頌的方式也根據(jù)對象的輩分和尊卑有關,如給長輩寫信一般用“敬請福安”,“敬頌崇祺”,同樣給上級寫信一般用“恭請”,“敬請”,“祗請”等,給平輩寫信一般“即請大安”,“順祝商祺”,給晚輩用“順問”即可。
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今江蘇蘇州)起義。
項梁戰(zhàn)死后,秦將章邯圍趙,楚懷王任宋義為上將軍,任他為次將,率軍往救。宋義到安陽逗留不進,項羽殺宋義,親率兵渡漳水救趙。在巨鹿之戰(zhàn)中,摧毀秦軍主力。
公元前206年,秦亡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后來劉邦乘項羽出擊齊地的機會,攻占關中,并繼續(xù)東進,占領項羽的根據(jù)地彭城(今江蘇徐州)。后又聯(lián)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和項羽在滎陽、成皋間相對峙。同時,又派韓信攻占趙齊等地,使項羽兩面受敵。
公元前203年,雙方約定以鴻溝為界,東屬楚,西屬漢。次年,劉邦趁項羽撤兵的機會全力追擊,并約韓信、彭越合圍。項羽敗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南),演出了一場歷史上的悲劇,那就是項羽飲酒別虞姬。
當時項羽軍退垓下,已經(jīng)是兵少糧盡了,勢力孤單,又被漢軍和各路諸侯重重包圍,更加危在旦夕。夜里,項羽聽到漢軍都作楚聲之歌,以為楚地盡失,楚人多以降漢,因而大為驚疑地說:“漢軍已經(jīng)得到楚地了?為何有這么多的楚人?”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來歷。
當夜,項羽就在帳中設酒與虞姬對飲。項羽一面喝酒,一面慷慨悲歌。其歌詞為:“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應和著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刎頸自盡。項羽掉下了幾行眼淚,左右見了,也都低下頭哭泣起來。
當夜,項羽騎著馬,帶著八百多人,突破重圍,向南沖出。到了天亮,漢軍才發(fā)現(xiàn),劉邦即令灌嬰帶五千騎兵追之。項羽渡過淮河,此時追隨他的只有一百多騎兵。到陰陵(今安徽定遠縣西北)又迷失了方向。復逃到東城,只剩下28騎,項羽見大勢已去,就在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自刎而死。
孫叔敷孫叔、孫敖,俱為孫叔敖的簡稱。孫叔敖是 古代著名的循吏。據(jù)史記?循吏 傳他是春秋時期楚國人,系窮賈之子,曾主持開鑿芍陂,灌溉良 田萬頃,楚莊王任為令尹,“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才自得之也;三去相而 不侮,知非己之罪也?!?/p>
又據(jù)《左傳?宣公十二年》記楚晉交戰(zhàn),楚王 聽說晉軍已經(jīng)過河,便欲還軍嬖人伍參欲戰(zhàn),令尹孫叔敖弗欲,曰: 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zhàn)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 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 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 ”
又《莊 子?.徐無鬼》記孔子入楚,楚王 設宴款待,孫叔敖執(zhí)酒侍立??鬃臃Q 贊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具有宰輔之器,唐?成玄英魂曰 “叔嘆 籯藉實知,廣枕而通邋會理忘窗,執(zhí)羽扇而自得。遂使敵國不侵,折沖 千里之外,楚人無事,修文德,息其 武略。”孫叔敖的事跡后世詩文多用以為典。
唐張說《南中送北使二 首》之二:“廉頗誠未老,孫叔且無謀。”唐?李德?!逗橙杖钍萄?奉進詩一首》:“寢謀慚汲黯,秉羽貴孫敖。”
項羽成語典故破釜沉舟【釋義】: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沐猴而冠【釋義】:亦作“沐猴冠冕”。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quán)位的人。【出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p>
四面楚歌【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取而代之【釋義】: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現(xiàn)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先發(fā)制人【釋義】:發(fā):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
后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境鎏帯浚骸稘h書·項籍傳》:“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
秋毫無犯【釋義】:秋毫:鳥獸秋天新?lián)Q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一決雌雄【釋義】:雌雄:比喻勝負、高下。
指決一勝負,比個高下。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p>
霸王別姬【釋義】:姬:指西楚霸王項羽的寵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景。
現(xiàn)多比喻獨斷專行脫離群眾,最終垮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項莊舞劍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釋義】: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人為刀俎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釋義】:人家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是魚肉。
比喻生殺大權(quán)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境鎏帯浚骸妒酚洝ろ椨鸨炯o》:“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