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須有”的典故,出自“宋史”岳飛傳,岳飛傳記岳飛被捕,案子將要做成的時候,韓世忠不服,找秦檜質問。秦檜說,岳飛兒子岳云給張憲的反動信,雖然找不到了,可是“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這就是莫須有被人注意的開始。
中國知識人讀古書,搖頭晃腦,做博學狀,其實古書讀得實在不行,因為他們讀書不化,亂讀一氣。以“莫須有”三字為例,大家都解釋做“沒有”的意思,這是根本說不通的。秦檜若悍然說“莫須有”是“沒有”,等于沒有證據(jù)就整岳飛、等于公然承認自己胡來,天下哪有這種事?中國知識人人人讀“宋史”岳飛傳,可是人人都不深究這樣解釋如何說不通,真混球。
總算有一二敢提疑問的人出來了。徐乾學在《資治通鑒后編》一里,表示“莫須有”三字是弄錯了,該是“必須有”;畢沅在《資治通鑒考異》里,用《中興記事本末》的旁證,認為也該是“必須有”;朱彝尊說過這樣才對。但是“莫”字改成“必”字,又根據(jù)什么呢?“莫”字和“必”字,明明是不同的兩個字??!俞正燮有鑒于此,他在《癸巳存稿》里,認為“莫須有”三字還是該從字面解釋,認為該標點做“莫,須有”?!澳北硎厩貦u的遲疑,“須有”表示必須有?!笆乐医仄湔Z而合之,以詆檜之妄?!庇嵴七@種解釋,雖然不犯私改古書的毛病了,但犯了亂點古書的毛病,還是不通。
其實,“莫須有”三個字,是宋朝人的用法,應該從宋朝人的書里,去找旁證,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正宗。在宋朝人的書里,我發(fā)現(xiàn)《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里有“莫須召二三大將來”的話;《曲淆舊聞》里有“莫須待介甫參告否”的話;《鐵圍山叢談》里有“莫須問他否”的話;《寶真齋法書贊》里有“莫須與他明辯”的話;《分類夷堅志》里有“莫須謝尚書否”的話;《思陵錄》里有“莫須批出”的話;《后村大全集》里有“莫須有人”的話?!瓘倪@些宋朝口語中,我們歸納出來“莫須”的語義,原來是“難道不”或“難道沒”的意思?!澳氂小比齻€字,原來是“難道沒有嗎?”的意思。印證“宋史”原文:“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狈涩F(xiàn)代話,明明是“岳飛的罪名,難道沒有嗎?”的傲慢語氣。這種語氣,才正是當時針鋒相對的對話,“莫須有”三個字這樣解釋,才說得通。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處】語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用例】(清·王浚卿《冷眼觀·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一個大字號店里去,仍照這么一做,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芍^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zhàn)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方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方面有所成就。
示例:雖然他失之東隅,但是他收之桑榆。
箕山洗耳:
上古時侯,堯帝聽周圍的人說許由是一個很有本事的高人,于是就打算讓許由來接替自己的帝位。堯派使者來到了許由隱居的箕山,請他出來,沒想到,許由卻說:“我才不會希罕帝位呢!”使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許由覺得使者的話污染了他的耳朵,便馬上跑到山下潁水邊洗耳。他的朋友巢父正巧也在河邊,給牛飲水,見到許由便問:“你在干什么呢?”許由向他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又說:“因為聽到了不干凈的話,所以我必須把我的耳朵洗干凈!”巢父向許由撇了撇嘴,說:“都是你在外面老愛顯示自己,那么招搖!現(xiàn)在麻煩來了吧,你還洗耳朵干什么?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別洗了,別弄臟了我家牛的嘴!”說完,看都不看許由一眼,牽著牛就走了。
染指
人們用“染指”指分取不應該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原始典故
《史記??鄭世家》
二十二年,鄭繆公卒,子夷立,是為靈公。
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奔叭?,見靈公進黿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靈公召之,獨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夏,弒靈公。鄭人欲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眻哉?,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左傳??宣公四年》
齋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嘗異味?!奔叭?,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怒,梁指于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従之。夏,弒靈公。書曰:“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睓嗖蛔阋?。君子曰:“仁而不武,無能達也?!狈矎s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今文翻譯
公子歸生字子家,公子宋字子公,二人皆鄭國貴戚之卿有一天,公子宋和子家去見鄭靈公。將進宮門公子宋忽然停住腳步,抬起右手,笑瞇瞇地對子家說:“你看!”
子家莫名其妙地看著公子宋的手,只見他的食指一動一動的,不禁搖了搖頭,也伸出自己的右手,卻了動食指,說:“這誰不會!”公子宋哈哈大笑,說:“你以為是我讓食指抖動的嗎? ”
不!這是它自己在動。不信你再仔細看看!”子家認真地觀察了一會兒,再動了動自己的食指。果然,公子宋的食指的抖動與自己食指抖動的狀態(tài)不一樣。公子宋得意地晃著腦袋說:“看樣子,今天有好吃的在等我們哪!以往每當我這食指動起來以后,總能嘗到新奇的美味!
子家將信將疑。兩人進宮,發(fā)現(xiàn)廚子正在把一只已經煮熟了的甲魚切成塊兒。這只甲魚特別大,是一個楚國人進獻給鄭靈公的。鄭靈公見這只甲魚很大,可以分給好多人吃,決定把它分賜給大夫們嘗嘗、子家忍不住朝公子宋翹了翹大拇指。公子宋笑著晃起了腦袋。鄭靈公見這兩人這么沒規(guī)矩,不禁皺了皺眉頭,問:“你們在笑什么?”子家就把剛才宮門外的情況講了一遍,鄭靈公聽了,含含糊糊地說了句:“喔,真有這么靈驗?”便不再說什么。
過了一會兒,大夫們到齊了。那只已經切成塊兒的大甲魚入在鼎(當時用來煮食物的青銅炊具)內由廚子裝進盆子,先給鄭靈公,然后給各位大夫。鄭靈公先嘗了一口,稱贊道:“味道不錯!”命人賜黿羹一鼎,象著一雙,自下席派起,至于上席。恰到第一第二席,止剩得一鼎。而都沒分到甲魚。靈公曰:“賜子家?!痹追驅⒏職w生之前。到了大家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但是,公子宋卻呆呆地坐著。原來,他面前的桌案上什么也沒有。
公子宋窘迫不堪,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看著鄭靈公,鄭靈公正吃得很香,一邊和大夫們說笑,似乎根本沒有注意到他。他又看看子家,見子家也吃得起勁,一邊還朝他扮鬼臉。公子宋再也忍不住了,忽地站起來,走到大鼎面前,伸出指頭往里蘸了一下,嘗了嘗味道,然后,大搖大擺地走了出去。 靈公因此大怒,后來釀成一場內亂,此是后話,不提。而“染指”一詞即出于此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