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釋之(生卒年月不詳),字季,漢族,堵陽(今河南方城)人,西漢法學家,法官。
漢文帝時,張釋之捐官出仕為騎郎,十年未得升遷,后經(jīng)袁盎推薦,任為謁者,因向文帝陳說秦漢興亡之道,而補任為謁者仆射,累遷公車令、中大夫、中郎將等職。后升任廷尉,嚴于執(zhí)法,當皇帝的詔令與法律發(fā)生抵觸時,仍能執(zhí)意守法,以執(zhí)法公正不阿聞名。
時人稱贊“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漢景帝即位后,因張釋之曾彈劾時為太子的景帝“過司馬門不下車”,將釋之謫為淮南國的國相。
2.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
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shù)氐牟涣硷L氣。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 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
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xiàn)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往往通宵達旦。并且善于思考,講究辦事效率。
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qū)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但京兆尹的職責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
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贊頌。3. 汲黯(?-前112年),西漢名臣。
字長孺,濮陽(今河南濮陽)人。漢景帝時因為父親的原因任太子洗馬。
漢武帝時期,初為謁者,后來出京做官為東海太守,有政績。被召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汲黯為人耿直,好直諫廷諍,漢武帝劉徹稱其為“社稷之臣”。主張與匈奴和親。
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園數(shù)年,召拜淮陽太守,卒于任上。4. 楊震(?—124年),字伯起。
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東)人。東漢時期名臣。
從其父楊寶研習《歐陽尚書》,師從于太?;赣簟K〞越?jīng)籍、博覽群書,有“關西孔子楊伯起”之稱。
楊震不應州郡禮命數(shù)十年,至五十歲時,才開始步入仕途。被大將軍鄧騭征辟,又舉茂才,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元初四年(117年),入朝為太仆,遷太常。永寧元年(120年),升為司徒。
延光二年(123年),代劉愷為太尉。任內(nèi)因正直不屈權貴,又屢次上疏直言時政之弊,為中常侍樊豐等所忌恨。
延光三年(124年),被罷免。又被遣返回鄉(xiāng),途中飲鴆而卒。
順帝繼位,下詔平反。5. 狄仁杰(公元 630-700 ),字懷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jīng)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
從政后,經(jīng)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
狄仁杰為官,如老子所言 "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 ,為 了拯救無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后人稱之為 " 唐室砥柱 "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 17000 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后人據(jù)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連荷蘭也有人以此為題材,編了 一本《大唐狄仁杰斷案傳奇》。
6.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包拯登進士第。
累遷監(jiān)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
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
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任樞密副使。
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后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后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謚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7. 況鐘(1383-1442)明代官員,字伯律,號龍崗,又號如愚,漢族,江西靖安縣龍岡洲(今江西省靖安縣高湖鎮(zhèn)崖口村)人。
宣德五年出任蘇州知府,任職長達十三年。況鐘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蘇州人民稱他“況青天”,和包拯“包青天” 海瑞“海青天”,并稱中國民間的三大青天, 昆劇《十五貫》,以歌頌況鐘而使其婦孺皆知。
其功績《明史·況鐘傳》有較詳細記述,著述有《況太守集》等。8.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jié)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永樂十九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zhèn)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shù)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tǒng)十一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后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
正統(tǒng)十四。
北宋時期,人稱“鐵面御史”的參知政事(副宰相)趙抃,曾經(jīng)四次入川,兩次出任成都知府,是與北宋包公齊名的大清官。
趙抃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一琴一鶴過清白江以明心志。他上任不要車馬隨從,不講排場,不要地方官迎接,只隨身攜帶一把琴、一只鶴,他在上任途中渡清白江時宣誓:“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
趙抃以江的一清二白明其志,表明他為官只一心為民,雖萬類混雜也絕不同流合污,所以后人為了紀念這位清正廉潔的好官,就把他渡的那條江叫做——清白江,以贊揚他潔身自好,一生清白為官的高風亮節(jié)。
白璧青蠅 白璧:潔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蠅:比喻佞人。比喻善惡忠佞。
出處:唐·陳子昴《胡楚真禁所》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p>
冰魂素魄 形容清白純潔的品質(zhì)。
出處:元·吳昌齡《張?zhí)鞄煛返谒恼郏骸鞍潮臼菑V寒宮冰魂素魄,怎比那閻浮世濁骨凡胎?!?/p>
冰潔淵清 猶冰清玉潔。
出處:漢·孔融《衛(wèi)尉張儉碑》:“君稟乾綱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軌,冰潔淵清,介然特立?!?/p>
冰壸秋月 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潔。
出處:宋·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p>
冰清水冷 指冷冷清清。
出處:《何典》第四回:“初時還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鬧弗清楚,到也不甚覺著。及至斷了七,出過棺材,諸事停當,弄得家里冰清水冷?!?/p>
冰清玉粹 比喻德行高潔。
出處:《初學記》卷十七引晉孫綽《原憲贊》:“原憲玄默,冰清玉粹。志逸九霄,身安陋術?!?/p>
冰清玉潔 象冰那樣清澈透明,象玉那樣潔白無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出處:漢·司馬遷《與摯伯陵書》:“伏唯伯陵材能絕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潔,不以細行?!?/p>
冰清玉潤 潤:滋潤。象冰一樣晶瑩,如玉一般潤澤。原指晉樂廣衛(wèi)玠翁婿倆操行潔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潔。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注引《衛(wèi)玠別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潤之望?!?/p>
出山泉水 出山:比喻出仕。舊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時那樣清白了。
出處:唐·杜甫《佳人》詩:“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p>
純一不雜 純:純粹;一:單一;雜:駁雜,不純潔。形容純粹、單一,沒有雜質(zhì)。
出處:魯迅《“題未定”草》:“東林黨也有小人,古今來無純一不雜的君子群?!?/p>
純正無邪 邪:不正當。純潔真摯,沒有一點邪念。
獨清獨醒 獨自清白,獨自覺醒,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出處:戰(zhàn)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p>
含冰茹檗 檗,黃檗。形容生活清苦,為人清白。同“飲冰食檗”。
出處:清·李樞《〈精忠傳彈詞〉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攜六月孤兒,伴櫬回浙,賃居于海寧桐木村舊戚馬氏之見遠山樓。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盡其事長撫雛之責矣?!?/p>
何罪之有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清白無辜,沒有過錯。
出處:《墨子·公輸》:“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潔身自愛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出處:《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p>
潔身自好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出處:《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p>
潔身自守 保持住個人自身的純潔。
襟懷坦白 襟懷:胸懷;坦白:正直無私。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
出處:宋·黃干《黃勉齋文集·七·祭李貫之》:“貫之性質(zhì)粹美,襟懷坦夷,凝靜有常?!?/p>
蔡婆端起羊肚兒湯,猛覺腥膻難聞,連連作嘔,揮揮手要張媽快快端走喝掉,張媽聞著羊湯香噴噴的,湯面上飄浮著幾片鮮嫩的香菜葉兒,口咽饞涎,心想:“這么新鮮的美味,都難進口,看來是病人膏盲,離不遠啦!”張媽想入非非地就將羊湯喝個凈光,頓時腹內(nèi)疼痛如絞,天旋地轉地倒地身亡,見她五官扭曲;七竅流血。
對這意外的事故,蔡婆與竇娥驚嚇得不知所措,家門不幸又遭禍事,竇娥忙把張驢兒喚進,張驢兒根本沒走遠,聽見屋內(nèi)亂成一團,趕來觀看,意外的是母親喝了毒湯,替蔡婆丟了性命!這個無賴本無人性,也只是干嚎兩下,轉臉就揪著蔡婆索命賠命,蔡婆膽小怕事,又遇上這個人命關天的塌天大禍,早已驚嚇得魂魄出竅,不知所措。張驢兒有意張揚,不依不饒地嚷給街坊四鄰知曉:“你們?yōu)槭裁聪露舅幒ξ夷锼藕蚰銈兗叶嗄?,何以下毒手將她害你們太沒良心啦!” 蔡婆急忙求他不要張揚,眼見蔡婆已經(jīng)就范,張驢兒提出要挾條件,問蔡婆愿意私了,還是愿意公了,蔡婆不知何意,張驢兒說:“您要是愿意公了,我就告到官府,說您投毒害我媽,您起碼是個砍頭的罪過!” 蔡婆嚇得連連擺手。
“私了,就好辦了!咱們草草埋掉就得!” “當然是這私了好哇!” “那您得答應我三個條件?!?“你慢慢講來。”
“我要做您的親生兒子!” 蔡婆答應。 “您要為我娶個好媳婦!” “你已老大不小的了,早該成家!” “別人我都看不中,我既是您兒子,那竇娥就得給我當老婆!” 說著,張驢兒就對竇娥動起手腳。
竇娥平時是個不多言不多語的馴良之人,但是絕不甘心受人欺凌,對張驢兒的無賴下流,她早已厭惡并有所警惕,此時無賴竟要娶她為妻,她抬手狠狠地扇了他一個耳光,蔡婆也膽壯起來:“大膽的奴才,你這是借尸圖詐?。 ?張驢兒既撕破了臉,越發(fā)囂張無賴:“明告訴你吧!這個家里不但竇娥是我的!所有的家當兒也都是我的,你不答應也行,咱們就去衙門打官司!”說著,拖起重病的蔡婆,往縣衙趕去。 張驢兒的險惡用心,竇娥已是明鏡般地清楚,婆母病弱之軀,前去公堂,膽小怕事愈發(fā)令她放心不下,她拜托四邊鄰居照應門戶,隨后也跟去公堂。
山陽縣縣令是個貪贓枉法的贓官、昏官,辦事糊涂,作風武斷,認錢不講理。他的做官訣竅也很簡單:“我做官來勝別人,告狀來的要金銀,若是上司來清查,在家裝病不出門!” 張驢兒是個三天兩頭上衙門打官司的潑皮,熟悉縣官,也熟悉打官司的套路,他謊話連篇地編造了一番蔡婆如何謀害他母親的經(jīng)過,竟將縣官說動。
那縣官既不細致詢問,也不做調(diào)查研究,只認一個理兒,了人就要有人償命,命左右衙役動大刑逼供蔡婆招認。危急中,竇娥一路喊冤趕來,懇請縣太爺手下留情。
張驢兒看見竇娥出面打官司,越發(fā)來了精神兒,索性大鬧公堂:“諸位哥兒們,給我照里打啊!青天大老爺,您要是不逼不供,我媽算是白啦!” 縣官也只有逼、供、信一條妙招兒,不理竇娥跪求,行刑的打手個個膀大腰圓,兇神惡煞般的就要動手,婆母危在旦夕,情勢緊急中,竇娥跪地開脫婆母,將一切罪過都攬在自己身上: “害張媽媽一事,我婆母連日病重臥床豈會知情!所有一切乃是犯婦一人所為!” 竇娥招供,張驢兒傻了眼,著急地喊道:“青天大老爺,您別聽她的,她有瘋??!” 縣官也說:“竇娥!人命關天的大事,你要是畫供認罪,可就再也不能更改啦!” “實是犯婦所為,情甘認罪,萬不辭!” 有人認罪畫供結案,命案有了人命頂替,縣官自然不再深究,命左右伺候犯婦畫供,竇娥提出先給婆婆松綁放回家去,她才能伏法認罪,蔡婆哭倒在地,去了兒子,只剩下一個賢孝的兒媳,如今又被冤枉治罪,叫她今后依靠何人她哀哀哭訴,媳婦仁義本分,怎么會有殺人的罪過!她們婆媳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良善婦道,請大人明鏡高懸,查出真正兇手……縣官早已不耐煩了,兩個不諳世事的婦道喊冤叫屈,攪擾公堂,再說小小的草民冤幾個,對他前程有何妨害命人速將蔡婆拖出公堂,犯婦竇娥收監(jiān)待命,本案結束,宣告退堂。 竇娥一案震動了山陽縣。
蔡氏一家,兒子意外身亡,傭婦無故被毒,竇娥冤屈招供,使左右鄰舍認為其中必有隱情作祟。就在這時,山陽縣轟動傳開,京城皇帝親派八府巡按到楚州地方體察民情,眾人長途跋涉攔轎喊冤。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