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瑜 周瑜英年早逝,公元211年,周瑜病死在出征的路上,時年僅僅36歲。
孫權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悲痛萬分,親自為他料理后事。所謂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致死,存屬“演義”類的故事。
實際上,周瑜性格開朗,謙虛和氣。不僅吳郡人對這位戰(zhàn)功赫赫的英才敬仰萬分,他同時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
自古英雄出少年,周瑜也是其中一人。周瑜從青少年時就輔助孫策創(chuàng)建了江東的基業(yè)。
周瑜年輕有為,英俊瀟灑,吳郡人愛稱周瑜為周郎。孫策臨終前囑咐他的弟弟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
由此可見周瑜的能力不同一般。 曹操從劉備手中奪取荊州后,實力已經(jīng)很是強盛,此時的東吳分為兩派:主戰(zhàn)派和主和派。
周瑜是極力主戰(zhàn),他知道曹軍的弱點。并和劉備聯(lián)手在赤壁打敗曹軍,這也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
曹操也因此多年囤守北方不敢南下。 作為赤壁之戰(zhàn)的主要人物之一,周瑜隨這個著名戰(zhàn)役名垂千史。
900年后,蘇軾還在江邊憑吊:“……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2、羅斯福 讓世人欽佩的是羅斯福身為總統(tǒng),卻從不庇護孩子,讓孩子享有特權。二戰(zhàn)開始后,他把兒子全都送上了戰(zhàn)場,并告誡說:“拿出良心來,為美國而戰(zhàn)!” 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tǒng)。
他不僅治國有略,而且教子有方。他的四個兒子在二戰(zhàn)中浴血戰(zhàn)火,連立戰(zhàn)功,之后又都躋身美國政壇。
“對兒子,我不是總統(tǒng),只是父親?!绷_斯福的這句話曾在美國人心中產(chǎn)生過不小的震撼,這也是他一貫遵循的教子原則。
羅斯福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人格,甚至認為孩子在思想上也應該是獨立的。當二戰(zhàn)正愈加激烈時,兒子問他該怎么辦。
他說:“要我告訴你該怎么做,那你應該首先認清我是一個怎樣的父親。你們的事是你們自己的事,我從不干預?!?/p>
羅斯福還竭力反對孩子依賴父母過寄生的生活。他從不給兒子任何資助,讓他們憑著自己的能力去開辟事業(yè),賺他們該賺的錢。
但在錢財?shù)闹渖?,他絕不讓孩子放任自流。兒子在一次旅行中買了匹好馬,卻沒有了回程的路費,便打電話要求父親幫助。
他回答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兒子只能賣掉馬,買票回家。從此他懂得了不能無計劃用錢的道理。
3、曹植 歷史上醇香悠遠的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曹植在文學上的成就極高,他的的確確配得上謝靈運"才高八斗"的評價,他青年時期的詩,多以宴飲游樂為主要內(nèi)容,后來創(chuàng)作的詩文則以抒憂發(fā)憤為主,最著名的有《洛神賦》、《贈白馬王彪》、《求自實表》等。
曹植,字子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他把五言體詩歌推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
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華。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
此后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搟,沉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
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于被立為王太子。
曹丕即位以后,開始整治當初的對手,曹植是首當其沖的一個。他幾次想加罪于曹植。
一次,曹丕刁難曹植在七步內(nèi)做一首詩,不然,將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4、張衡 張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發(fā)明就是“地動儀”了。
那個時期,經(jīng)常發(fā)生地震。有時候一年好幾次。
發(fā)生一次大地震,就會給老百姓和國家?guī)砗芏嗟膫Α?當時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認為是鬼神造成的。
張衡卻不信神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xiàn)象經(jīng)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fā)明了一個能測出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 地動儀是用青銅制造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圍鑄著八條龍,龍頭伸向八個方向。
每條龍的嘴里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只張著大嘴的蛤蟆。哪個方向發(fā)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
銅球掉在蛤蟆的嘴里,發(fā)出響亮的聲音,就告訴人們那邊發(fā)生地震啦。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著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這是報告西部發(fā)生了地震呀。
可是,那天洛陽一點地震的跡象也沒有,更沒有聽說附近有什么發(fā)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議論紛紛,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
過了沒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fā)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伙兒這才真正的信服了。
張衡雖然后來在政治上并不順利,但是,他的這些科學發(fā)明和實驗在我國科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yè)績。 5、愛國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時,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指導同胞們制造了很多攻擊和防御的武器。
當侵略軍首領馬塞勒塞率眾攻城時,他設計的投石機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鐵爪式起重機,能將敵船提起并倒轉(zhuǎn),拋至大海深處。
傳說他還率領敘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鏡,將陽。
華佗發(fā)現(xiàn)麻沸散華佗一次給一個喝醉酒的人做手術,手術很順利地做完了,那人仍在酣睡之中。
華佗想:如果能制出一種藥,讓病人喝下去也像醉了一樣,動手術不就不會感到疼了嗎?于是華佗處處留心藥材,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種中藥麻醉劑——麻沸散。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
蔡倫發(fā)明紙東漢時候用簡、帛作為書寫材料,不僅笨重昂貴,而且使用也不方便。蔡倫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利用擔任尚方令的有利條件,領導工匠們用樹皮、破麻布、舊漁網(wǎng)等煮沸搗爛制漿,造出一批質(zhì)地優(yōu)良的紙。
蔡倫被歷代造紙工匠尊奉為“紙神”。第一臺電視機約翰·貝爾德對無線電很感興趣,他想:既然無線電能傳播聲音,它也一定能傳播圖像。
他憑著所學的知識,開始試著裝第一臺電視機。經(jīng)過幾個月的努力終于可以試機了,可一打開機器,只能從3米遠的屏幕上看到一個模糊不清的“十”字圖案。
這時貝爾德已把錢全花光了,他只好把“電視機”搬到一家商店里展覽,換回了25美元。朋友們聞訊給他寄了一些錢,他的研究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進行著,終于在1925年成功地發(fā)明了電視機。
貝爾發(fā)明電話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電報機,一個偶然發(fā)生的事故啟發(fā)了貝爾。華生房間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在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發(fā)生了震動。
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房間的電報機也震動起來,還發(fā)出了聲音。貝爾的思路大開。
他想:如果人對著一塊磁鐵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震動;若在鐵片后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震動勢必在電磁鐵圈中產(chǎn)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方,遠處類似的裝置上不就會發(fā)生同樣的震動,發(fā)出同樣的聲音嗎?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制成了電話。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的故事? 王亞南睡三腳床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1日 17:21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
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
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jié)果他年年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nèi)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杰出的經(jīng)濟學家。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
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占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后,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
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xù)續(xù)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一箱子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
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fā)燒到39度多,醫(yī)生不準他看書。
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xiàn)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么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
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shù)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鉆研,從詞匯、句讀、章節(jié)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
《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
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注的版本,現(xiàn)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shù)就更多了?!堵?lián)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
《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jié)和段落還作了批注和勾畫。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shù)牡胤秸浵聛砘螂S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
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 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
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jīng)驗。
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yè)。 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
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群書 魯迅嚼辣椒驅(qū)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yōu)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zhì)獎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后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里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
他就用這種辦法驅(qū)寒堅持讀書。由于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拾貝殼的孩子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一向反對死讀書,濫讀書。 當時社會上有些人,學了一門知識趕學另一門知識,沒一刻停息,只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卻沒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
結(jié)果,知識是學了些,智力卻很少增長。 盧梭對此很看不慣,就在他著的《愛彌爾》一書中說,這種人“就好比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貝殼,可是看到其他的貝殼時,他又想去拾,結(jié)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貝殼不知道選哪一個好的時候,只好通通扔掉,空著手回去。”
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里,有花園、佳肴、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么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愿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里,也不愿。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
淮陰(今屬江蘇)人。年少時父母雙亡,家道貧寒,卻刻苦讀書,熟演兵法,懷安邦定國之抱負。
苦于生計無著,于不得已時,在熟人家里吃口閑飯,有時也到淮水邊上釣魚換錢,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
有一個屠夫?qū)n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時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
韓信自知形只影單,硬拼肯定吃虧。于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鉆了過去。
史書上稱“跨下之辱”。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韓信配劍從軍,投身項梁的西楚軍。項梁戰(zhàn)死后,繼隨項羽,但未受項羽重用,只是充當一名執(zhí)戟衛(wèi)士。
他多次向項羽獻策,均不被采納。于是他憤然逃出楚營,投奔漢王劉邦。
劉邦初始也沒把他當將才使用,只任命他為治粟都尉。韓信見劉邦不肯重用,決意離漢營而去。
丞相蕭何素知韓信之才,聞訊即刻騎馬月夜苦追,將他勸回,由此留下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后來,劉邦在蕭何的屢次勸說下,親自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確信韓信為稀世之才,遂舉行儀式,拜為大將。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韓信派人修復劉邦進入漢中時燒毀的棧道,迷惑雍王章邯,自己卻率軍悄悄沿南鄭故道東出陳倉,大敗章邯軍,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qū),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韓信引兵出函谷關,將兵鋒逼至洛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邛等項羽所屬的封國,先后歸降。
然后便與齊趙聯(lián)合共謀擊楚,四月,大軍就已進至楚都彭城。攻勢之凌厲,令人贊嘆。
未想劉邦進入彭城后就把防務丟在一邊,遍搜寶貨美人。正在與齊軍鏖戰(zhàn)的項羽聽說彭城失守,急率三萬精騎星夜趕回,一戰(zhàn)將劉邦擊敗。
韓信聞訊即刻趕來收集潰敗的部隊,和劉邦在洛陽地區(qū)會師,又成功地進行了阻擊戰(zhàn),在京縣、索亭之間把楚軍打得大敗,使項羽西進的兵鋒頓挫。戰(zhàn)線最后在滎陽穩(wěn)定了下來。
劉邦兵敗彭城,齊、趙、魏等重又倒戈向楚。八月,劉邦封韓信為左丞相,領兵攻魏。
魏王豹陳重兵于黃河東岸的蒲坂,韓信針對魏軍部署,將大量船只集中在蒲坂對面的臨晉,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用木框架綁扎瓦罐做成臨時渡河器才,從上游夏陽渡河奇襲安邑,突然出現(xiàn)在魏軍背后,大破魏軍,俘獲魏王豹。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年九月,韓信又引兵東向閼與,活捉代相夏說,收復了代郡。
這時,劉邦卻命韓信急調(diào)其力主至滎陽加強該地守備,故韓信只帶了萬余部隊東下井陘攻趙。趙王歇和趙軍統(tǒng)帥成安君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于太行山區(qū)的井陘口,占據(jù)有利地形,準備與韓信決戰(zhàn)。
韓信先以兩千輕騎,乘夜迂回到趙軍大營的側(cè)后方埋伏。天明后親率主力前出到河邊背水列陣,誘使趙軍出營攻擊。
漢軍背河而戰(zhàn),無路可退,人人拼死作戰(zhàn)。預先伏下的兩千輕騎乘機攻入趙軍空營,遍插漢軍紅旗,趙軍見狀,軍心大亂。
韓信揮軍趁勢反擊,大破二十萬趙軍,斬殺趙軍統(tǒng)帥陳余,生擒趙王歇。接著,韓信用“上兵伐謀”辦法降服了燕。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韓信又用重兵急襲的辦法攻破了齊都臨淄。楚將龍且急領二十萬人馬來援,與敗退的齊軍會師于高密,然后與漢軍隔淮水對峙。
韓信秘密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乘暗夜在上游把淮水堵住。天明后派部分軍隊渡過淮水,在側(cè)后攻擊楚軍,繼而佯裝潰敗。
龍且誤以為漢軍膽怯,率主力渡淮水追擊。韓信命部屬掘開上游堤壩,將楚軍沖成兩段,漢軍運用半渡而擊的辦法,把已渡水的楚軍全殲,龍且被殺。
未渡水的齊楚聯(lián)軍不戰(zhàn)自潰。韓信趁勢揮軍追殲逃敵,俘虜齊王田廣,全部平定了齊地。
韓信攻占齊地后,項羽恐慌萬分,連忙派人去游說韓信,以三分天下為條件,希望韓信反漢聯(lián)楚,被韓信所拒絕。韓信的謀士蒯通勸他:“將軍難道沒有聽說過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道理嗎?……將軍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挾難賞的大功,歸楚,楚不信;歸漢,漢王震恐。
若不自立為王,何處是你的歸宿呢?”韓信聽了連連擺手道:“請不要再說了,漢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車給我乘,把他的衣給我穿,把他的飯給我吃。古人說過:乘人家的車,要替人分擔憂患;穿人家的衣,也應替人分擔憂患;吃人家的飯,就應該為人家賣命。
我怎么能見利忘義呢?”于是,謝絕了蒯通的建議??墒驱R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
所以韓信已遣使修書請求劉邦立他為假齊王(代理齊王)。當時,劉邦正被項羽困在滎陽,自顧不暇,看罷來書后勃然大怒,本不想應允。
后來,聽取了張良和陳平的意見后,又說:“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是真王,當假王干什么!”于是,立韓信為齊王,并征調(diào)他的部隊攻楚。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zhàn)。
劉邦以韓信為主將,統(tǒng)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
韓信采用典型的側(cè)翼攻擊戰(zhàn)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后退,避開楚軍銳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cè)擊,然后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入夜,韓。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也稱呂尚、姜尚俗稱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傳姜子牙的先祖本是個貴族在舜帝時作過官,而且屢立戰(zhàn)功,被舜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所以又稱呂尚。
但到了姜子牙出世以后,家境已經(jīng)敗落了,成了普通了貧民,所以姜子年輕的時候干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處商朝西的一個屬國周逐漸上升的時期。姜子牙聽說周伯姬昌施行仁政經(jīng)濟發(fā)達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大得人心便很想為興周滅商一展雄才大略而此時姬昌也正在為治國興邦而廣攬人才于是姜太公便下定決心,離開了商朝,不辭勞苦,來到了周的領地渭水之濱,終日以釣魚為生,其實是在觀察世態(tài)的變化,尋找大展宏圖的機會。
據(jù)說,姜子牙釣魚用的是直釣,魚當然釣不上來,所以才有“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說法 。 姜子牙用了幾十年的功夫,勤學苦讀,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可謂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學識淵博。
尤其對歷史和時勢的研究更是駕輕就熟如今當了姬昌的太師可以說是厚積薄發(fā)運籌而游刃有余對內(nèi)他幫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發(fā)展經(jīng)濟的政策如:實行“九一租稅制”,即農(nóng)人租用公田,只繳納九分之一租稅的低稅制度;給大大小小的官吏“分地”,作為官吏的奉祿,而且子孫可以承襲等。這樣,就調(diào)動了農(nóng)人在官田上努力生產(chǎn)、官吏們自覺地搞好本人分地生產(chǎn)的 極性,極大地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為有朝一日興兵伐紂奠定了穩(wěn)固的經(jīng)濟基礎。
對外,姜子牙協(xié)助姬昌實行光養(yǎng) 晦薄禿孤立瓦解的政策對 商王他表面上表現(xiàn)得 謙和恭順一心事殷 使商王誤以 為周是最可靠的屬國姬昌 是位忠心的伯而 在暗中卻采取種種手段,拉攏爭取殷商王 朝的其 他屬國使殷 商越來越孤 立結(jié)果許多諸 侯國和部落陸 陸續(xù) 續(xù)地棄殷而投周,到了后來,殷商雖名為天子,而真正附屬于他的屬國、部落卻連三分之一都不足了。這樣,就又為最后消滅紂王,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可惜的是,姬昌未能實現(xiàn)滅紂的愿望,便撒手歸西了。姬昌死后,他的兒子姬發(fā)繼位,這就是周武王(姬昌死后被追封為周文王姬發(fā)繼位亦繼志繼續(xù)為興周滅商而努力他拜姜子牙為國師并號稱為師尚父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繼續(xù)全力輔佐姬發(fā)以圖大業(yè)。
有一天,武王姬發(fā)問姜子牙:“我打算減輕刑罰而又能 樹立我的權威,少施行一些賞賜而又能使人們從善,少頒布一些政令法規(guī)而民眾又都能自覺按一定的規(guī)范行事。請問師尚父,怎樣做才能實現(xiàn)這一點呢?”姜子牙說:“如果你殺了一個人就能使一千個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殺兩個就能使一萬個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殺三個人就能使三軍軍威大振那么你就把他們殺了如果你賞了一個而使一千個人高興賞兩個人而使一萬個人高興賞三個人而能使三軍上下都高興,那么你就賞他們;如果你能通過法律條令約束了一個人而使一千人遵照執(zhí)行,那么你就用這法律法令去約束他;如果你能通過禁止兩個人的錯誤行為而使一萬個人不再去做,那么你就去禁上;如果你能通過教育三個人而使三軍上下都受到教育,那么你就去教育。
總之,能夠殺一個而懲戒上萬人,賞賜一個而激勵更多的人,這才是有道明君的權威,幸福之所在??!”武王姬發(fā)聽了,頓開茅塞,照著姜子牙的話去做,時時慎于刑賞,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外的人越來越多,出師伐紂的日子已經(jīng)指日可待了。 這時周朝已羽翼豐滿國勢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現(xiàn)了土崩瓦解之勢。
特別是殷商王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 發(fā)生了內(nèi)忠臣良將被殺的 被殺被囚的被囚 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 姜子牙審時度勢,認為伐紂的時機已到便親任主帥統(tǒng)領大軍以吊民伐罪為號召,聯(lián)合諸侯各國出兵直取商都。經(jīng)過牧野一戰(zhàn),大敗商軍,迫使商紂王連夜出逃,與妃子妲已投火自焚于鹿臺。
中國歷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滅亡了,姜子牙終于完成了扶周滅商的宏圖大業(yè)。 由于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發(fā)把姜子牙封到了齊地,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
姜子牙勵精圖治,終將齊國治理成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五霸七雄中的強國之一而由于姜太公的雄才偉略更被后人稱為中國謀略家的開山鼻祖司馬遷就曾說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保ā妒酚?齊太公世家》) 在我國著名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說姜太公曾在昆侖山從無始天尊學道,后來是奉師命下山輔佐周室的。
在起兵伐紂時,也是通過許多道術之士與紂軍斗法而完成興周大業(yè)的。這其實是把姜太公這個歷史人物神化了。
姜子牙的人生經(jīng)歷概括為:生于南陽呂國,事紂王官于朝歌,離紂王歸隱東海之濱,助武王平定天下,封國于山東營丘。 文學家--司馬相如 天府巴蜀,山清水秀,人杰地靈。
數(shù)千年來,這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巴蜀文學。涌現(xiàn)出一批享譽全國的文學大家。
其中最早的一位,便是漢賦的代表作家——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字長卿。
他小名犬子,由于仰慕[戰(zhàn)國]時期以完璧歸。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