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瑙是石英的一種隱晶質變體,其特征是質地細膩且色彩鮮艷。盡管瑪瑙在各種巖石中均有出現,它通常被認為和噴出巖共生,且在變質巖中常見。其在歐洲語言中的名稱 Agate 來自于古希臘哲學家、自然學家泰奧弗拉斯托斯,因為他在公元前4世紀至前3世紀左右在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島的Achates河(現名迪里洛河,Dirillo)河岸發(fā)現了瑪瑙。人們早在 3000 多年以前就在那里采集各種顏色的瑪瑙和玉髓。其中文名稱來自《佛經》,在中文又稱文石、馬腦、瓊玉、赤玉等。
擴展資料:
大部分的瑪瑙都以噴出巖或遠古熔巖中的結核的形式存在,由最初的熔融物里揮發(fā)成分所形成的空腔被硅酸鹽成分沿壁一層一層凝結填充所形成。瑪瑙也會填充噴出巖或蝕變巖被花崗巖侵入所產生的空腔。這種瑪瑙被橫向切開時,會顯現一系列通常極細的平行線狀紋理,產生條帶狀色彩的外觀。這種瑪瑙被稱作帶狀瑪瑙。瑪瑙是最常用來雕刻的礦物,在很多古代遺跡中都有發(fā)現,說明其在全世界的普遍應用。例如,位于克里特克諾索斯的米諾斯文明以及中發(fā)現了瑪瑙,說明在了它在青銅時代的應用。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瑪瑙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4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