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高校對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視,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與中國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之間的深刻關系。
高校要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從國家安危和民族未來命運的高度來認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工作的重要性,將它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要成為教學、科研的常規(guī)工作。
因此,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中的主導作用,或設立專門課程,或納入到德育課、思想政治課、文化素質課程中,以《國家安全法》和我國《憲法》、《愛國主義教育綱要》、《刑法》等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為基本內容,結合軍訓與國防教育、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以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形成系統(tǒng)有機的培養(yǎng)機制,使學生能高層次、遠視野地認識國家安全問題,能夠認清國內外大勢和各種國內外矛盾的實質,理性的愛國。
二、豐富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方式,大力建設校園文化。
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如校園網絡、廣播臺、櫥窗、海報、宣傳欄等輿論工具,以時事報導和評論的形式,使學生們及時了解、認清問題的實質;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觀看《祖國之盾》、《中華之劍》、《秘密戰(zhàn)記》等有關國家安全的影視資料和時事評論等專題片。
適時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周”活動,以宣傳標語、條幅、板報、競賽、文藝表演、專題講座等形式進行主題宣傳,將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校園內外交互性培養(yǎng)。
高校應經常性邀請國家安全機關、軍事院校結合工作實際,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如北京市國家安全局經常深入高校,舉辦座談會,進行宣傳展覽,并介紹當前國際國內面臨的隱蔽戰(zhàn)線上的敵情形勢,揭露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和境內外敵對勢力、敵對分子對我國顛覆、滲透、竊密、破壞活動的表現(xiàn)手法,以此提高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另外,還可以結合學科專業(yè)特點進行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如電子信息、財政金融等專業(yè),可邀請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結合行業(yè)特征,以生動的事例培養(yǎng)學生學科專業(yè)方面的防范意識和措施。
南海爭端問題幾起幾落,釣魚島問題又劍拔弩張,國外勢力趁機滲入、破壞,致使國內反日愛國行為中出現(xiàn)了別有用心者挑動的不理性甚至是違法犯罪現(xiàn)象。我國的內憂外患連綿不斷,日益復雜、尖銳的國內外矛盾和沖突,更需要我們的大學生具備辨明是非的能力,更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這直接關系到我國政權的鞏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繁榮富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
1。
熟悉相關法律知識。 2、以嚴格的法律知識與相關道德知識約束自我。
3、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要多多去學習做人,不斷地完美自我,從而使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得到更加全面的完善。 4、多多培養(yǎng)自我與他人相處的能力,與社會的的融合能力。
5、加強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對他人的熱愛、對世界上的事物的認知力,以和平心態(tài)處事、認同他人的存在價值,認同一切事物存在的客觀性。 6、對自己的主觀能力、想法和行為掌握恰當?shù)恼J知力,以此為基礎恰當?shù)拇颂幨隆?/p>
7、遇到無法和平解決的事情,不要沖動,在和值得的信賴的、有能力的人商量后,恰當解決,切忌不要沖動。 8、切忌自己不合理的主觀能動作用會對客觀環(huán)境產出一定影響,從而對他人的生活環(huán)境產出影響,凡事三思而后行。
總之:大學生要以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定嚴格約束自己,萬事以和平的心態(tài)合理解決,學好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要學會恰當做人,做一個積極健康的當代大學生,為祖國和人民爭光。
[摘要]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對我國法治的建設和發(fā)展,對提升整個民族的法律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必須加強以下五種法律意識的教育:民主意識教育、安全意識教育、權利意識教育、義務意識教育和證據(jù)意識教育。[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在現(xiàn)代法制經濟社會中,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對我國法治的建設和發(fā)展,對提升整個民族的法律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就是在對其傳授基本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大學生樹立必要的和相關的法律思想觀念,使其具備健康的法律心理和較高的法律認知,進而塑造大學生的理性法律意識,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目前,高校加強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應該著重加強以下五種法律意識的教育:民主意識教育、安全意識教育、權利意識教育、義務意識教育和證據(jù)意識教育。
一、加強民主意識的教育民主不單純是一個政治概念,它和法治緊密相連。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民主的實現(xiàn)方式。
法律要得到社會成員的普遍遵從和信任,必須是人民利益與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即“民主之法”。法治國家機制運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jiān)督都必須以民主政治為基礎,都必須貫穿民主政治的內在精神。
沒有民主思想及一系列貫徹民主的制度和原則,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關鍵是要提升國民的民主法治素質.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民主法治素質直接關系到黨的事業(yè)后繼有人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實現(xiàn)。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民主法冶宣傳教育的主陣地,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
所以,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民主意識教育。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其核心是人民當家做主,是公民權利保障和公共權力的有限性。
高校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民主意識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讓學生明確什么是民主,并明確民主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二是要讓學生明確什么是社會主義民主,并明確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民主的關系;三是要把培育大學生的民主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民主教育的主線;四是要努力引導大學生進行民主制度的踐行活動。大學生是社會中一個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并將對未來社會發(fā)展進程產生較大影響的群體。
如果大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意識,確立了科學的、先進的、正確的民主觀念,必將成為民主法治觀念的傳播者,成為促進國家法治化進程的積極的推動力量。我國是一個缺乏民主傳統(tǒng)的國家,因此,高校開展民主教育尤為重要。
二、加強安全意識的教育國家安全問題事關國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存亡,事關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在國家安全問題越來越復雜的今天,大學生必須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學習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識,對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破壞活動保持高度警惕,切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義務。
大學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樹立新的國家安全觀念,必須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案例講解相關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使大學生深刻了解國防安全、經濟安全、網絡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社會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并牢記和踐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義務:如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保守國家秘密,為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及時報告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不得非法持有、使用專用間諜器材等。
教師在培養(yǎng)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同時,應側重于從法律視角對大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進行培養(yǎng),作為一個拓展內容安排教學。大學生應具備的自身安全意識,是指大學生通過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對現(xiàn)實安全準確、清醒的認識,對外在客觀事物的安全狀態(tài)進行正確的判斷;對自己的行為有意識地進行決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傷害,成為知法、守法、護法、明辨是非并具有防范能力的公民。
我國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具有較好的安全意識,但安全防范能力不強;同時,還有很多大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容樂觀,防范意識較弱,處于盲目狀態(tài)。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們明辨是非、適應環(huán)境、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目標應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大學生的安全意識狀況,提高大學生安全意識,保護大學生安全。大學生安全意識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以法制教育為切人點進行防盜、防騙、防人身傷害教育,增強大學生自身安全意識與防范能力。
加強大學生自身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從思想上重視安全意識問題;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還應與團委、學工部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教育引導與嚴格管理相結合,以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三、加強權利意識的教育我國正致力于法治現(xiàn)代化建設,加強大學生的權利意識教育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方面。
權利意識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權利的正確認識和理解;二是通過各種合法的途徑實現(xiàn)和行使自己的權利;三是在權利遭受侵害時,勇于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利。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大學生的個體觀念逐漸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