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移就:
移就修辭格在作品中經常出現(xiàn),能收到以少勝多、含蘊深遠的表達效果。什么是移就呢?在辭海解釋如下:甲乙兩項關聯(lián),就把原來屬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移屬乙事物,叫移就。
唐鋮《修辭格》說:“兩個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時,一個的形容詞常常移用于他一個上頭。”
移就是一種超乎常格的語言現(xiàn)象,也是詞語搭配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
通過詞語的移用,將人的情緒、狀態(tài)同事物聯(lián)系起來,不需要耗費更多的筆墨,極簡練地把人的情緒、思想、性格鮮明地表達出來,或將事物的形狀、本質突出出來,而且使語言出奇制勝,富于變化,饒有情趣。
移就的種類:移人于物和移物于物。好像有點與擬人和擬物類似。
移人于物,就是把原來形容人的修飾語移用于物。
如:
郁達夫《還鄉(xiāng)記》中:“我女人經過的悲哀的足跡,現(xiàn)在有我一步步的踐踏過去!”“悲哀”原是表現(xiàn)人的心情悲涼、哀傷,這里用來修飾“足跡”。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表達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樣子,有“脈脈含情”“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詞句,這里卻用來修飾“流水”。
陸游《過采石有感》:“明日重尋石頭路,醉鞍誰與共聯(lián)翩。”“醉”的本是放翁,表現(xiàn)其情態(tài),這里卻移用于“鞍”。
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飾語移用于乙事物。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中把描摹顏色的“濃黑”用來修飾“悲涼”,表現(xiàn)“悲涼”的沉重濃烈: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峻青《海濱仲夏夜》中“晚霞”原不會“燃燒”,這里卻把此詞移用來形容“晚霞”的形態(tài)和色彩。
“西邊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
李瑛《一月的哀思》中把描摹顏色的“蒼白”同來修飾“日子”,表現(xiàn)“日子”讓人傷慟:
“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歷,會埋藏著這樣蒼白的日子。”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