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的教案
導語: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我國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中死難的同胞和革命先烈,增強現(xiàn)代人對國家遭受災難歷史的記憶。
學校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方案一:
一、活動目的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學習系列講話,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廣泛開展緬懷祭奠死難同胞、革命先烈活動,引導師生以史為鑒,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為構(gòu)建和諧學校、促進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二、活動主題
勿忘歷史,圓夢中華
三、活動內(nèi)容
1、召開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班主任、輔導員在班會上宣講國家公祭日的由來、意義,激發(fā)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奮發(fā)進取,努力成才。
活動時間:201x年12月10日—12日
活動地點:各班教室
責任部門:學生處
2、升國旗儀式。升國旗儀式前為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同胞和革命先烈默哀;開展國旗下的講話活動,使廣大學生樹立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存而不忘亡的危機意識,引導廣大學生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
活動時間:201x年12月12日上午8點
活動地點:運動場
責任部門:團委
3、以“眾志成城為了永不忘卻的國家記憶”為主題開展網(wǎng)絡文明祭祀。組織學生開展“網(wǎng)上捐磚、鮮花、寄語”活動,發(fā)表祭奠感言,表達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捐磚網(wǎng)址:
活動時間:201x年12月10日至13日
責任部門:學生處
4、觀看影片《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釵》。真實再現(xiàn)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災難,警示廣大青少年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國恥、勿忘民族曾經(jīng)的苦難,勿忘苦難中逝去的生命,勿忘所有英勇獻身的英烈和為國做出貢獻的人們,勿忘曾經(jīng)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在傳承民族的苦難記憶中,找到自己的勇敢自信,凝聚起國家意志和人民心聲,在精神層面為中華民族帶來更大的感召力。
學校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方案二:
導語:今年12月13日是第二個國家公祭日。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牢記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正能量。據(jù)上級相關文件要求,結(jié)合我校實際,我校德育處、團委決定在全校師生中開展“勿忘國恥、圓夢中國”系列教育活動。
一、活動主題
勿忘國恥、圓夢中國
二、活動時間
201x年12月2日至14日
三、活動形式及內(nèi)容
1.營造氛圍。以學校電子屏、櫥窗、展牌、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張貼懸掛布置宣傳標語,努力做到人盡皆知,營造革命傳統(tǒng)教育氛圍。
2.課堂滲透。全體教師應結(jié)合中學思想品德及語文、歷史等課程教學,宣傳烈士事跡,引導學生了解中國近現(xiàn)代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集中開展學習弘揚烈士精神主題教育活動。
3.專題活動。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專題活動。
活動一:精心組織一次國旗下講話;(德育處)
活動二:組織開展“勿忘國恥、圓夢中國”主題征文和班隊會活動;(團委)
活動三:布置學生做“和平貼”,舉行粘貼“和平貼”儀式;(團委)
活動四:組織“勿忘國恥、圓夢中國”簽名儀式;(德育處、團委)
活動五:組織一次“勿忘國恥、圓夢中國”主題書畫展評。(美術(shù)組 )
活動六:虛擬城墻捐磚活動。(信息組)
四、活動要求
全體教師和各班級要高度重視,要把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讓參加紀念活動的人員真正從中得到教育、受到啟迪;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宣揚烈士英雄事跡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結(jié)合起來,讓正能量在全校廣泛傳播。
五:國家公祭日手抄報內(nèi)容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爭罪行,牢記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zhàn)爭、捍衛(wèi)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中國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經(jīng)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jié)論和法律定論。
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其所在地便是曾經(jīng)“萬人坑”叢葬地遺址。公祭活動的主場地將設于此。在主場地公祭外,南京還在建有紀念碑其余17處叢葬地同步公祭遇難同胞。
中國國家領導13日參加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這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紀念日活動 。
公祭儀式吸引了眾多媒體的廣泛報道,廣大市民也通過各種方式抒發(fā)情感、寄托哀思。而在社交媒體上,微博成為網(wǎng)友銘記歷史、表達哀思新的重要渠道。
國家公祭日的教案與意義
導語:今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進行悼念。
一、活動時間:2016年12月10日-12月13日。
二、活動方式:
1、登陸××網(wǎng),網(wǎng)址:xx,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專題學習。
2、進入某某日報媒體宣傳互動網(wǎng)絡平臺——“眾志成城,為了永不忘卻的國家記憶”,向象征國力國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墻進行虛擬捐磚,激發(fā)眾志成城的愛國之情。具體方法為登陸網(wǎng)站,進入主題頁面,根據(jù)提示輸入?yún)⑴c人姓名可選擇加磚、獻花、點燭和寄語等相關操作。
3、開展一次活動??衫盟颊n課堂講授“國家公祭日”設立的重要意義,或可利用主題班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簽名、演講、辯論、觀看電影等主題教育活動,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祈福,表達對世界和平的祝愿,號召廣大青年學生牢記歷史、反對戰(zhàn)爭、珍愛和平。
三、活動要求:
1、要充分認識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公祭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結(jié)合各自實際,圍繞主題開展好相關活動。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運用網(wǎng)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shù)等多種途徑,對活動進行報道,尤其要通過新媒體手段對相關活動進行宣傳,為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國家公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精心組織,要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為契機,組織師生開展紀念活動,放大紀念活動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效應。通過網(wǎng)上公祭活動,寄托對逝者的哀思、表達對民族的真情,給人以精神震撼和思想啟迪,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興起活動高潮。
延伸閱讀:國家公祭日的由來與意義
一、國家公祭日的由來
2014年,距離南京大屠殺發(fā)生已經(jīng)77年,距離日本戰(zhàn)敗和二戰(zhàn)勝利已經(jīng)69年,我國為何選擇在這樣的時間節(jié)點設立國家公祭日?公祭日設立的背后又有怎樣鮮為人知的故事?
設立公祭日呼聲已久
國家公祭日設立的背后,是一批人持續(xù)幾十年的努力。
朱成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從在全國第一次舉行集體祭奠儀式到堅持20年不間斷,從第一次提出國家公祭到“絞盡腦汁”通過多種渠道發(fā)出倡議,擔任紀念館館長20多年,將“12·13”設立為國家公祭日是他最大的心愿。
“作為在二戰(zhàn)時期曾遭受了巨大傷痛的民族,我國國家層面一直沒有一個集中祭奠死難者的日子,這與我國的大國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國際慣例。推動設立國家公祭日是對30萬遇難同胞最好的祭奠!”朱成山說。
范文:
今天,黨的領導人與南京軍民一起,舉行了莊嚴肅穆的第一次國家公祭。
國家公祭日,旨在祭奠南京大屠殺的死難同胞,祭奠化學武器、細菌戰(zhàn)、三光作戰(zhàn)、無差別轟炸的犧牲者,祭奠死難勞工、慰安婦死難者。這是中國人一段必須強化的集體記憶:死難同胞,應該被國人永記于心。這既是同胞情誼使然,也是生命尊嚴的召喚,更是血的歷史對未來的深沉啟迪。
國家公祭日,首先是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祭奠,同時是對近代以來所有遭遇國難,付出生命代價的同胞的祭奠。這是對一段屈辱歷史中以血肉之軀記錄下民族不幸遭遇的同胞,極為深刻、痛楚的緬懷之情的體現(xiàn);也是對中華民族無以體會人性尊嚴、生命價值,無以發(fā)現(xiàn)民族前途、國家富強的灰暗歷史的記憶的刷新;更是對整個國家同胞之情的內(nèi)在喚醒和國家發(fā)展期待的有效聚集。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偉大的民族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她具有極為深沉的歷史感。正是這樣的歷史感,讓中華民族生成了一種深刻地敬畏生命的道義感。祭奠死難同胞,便是中華民族歷史感與道義感的'嚴肅顯現(xiàn):一個具有悠久歷史、輝煌文化的民族,在走過一段被人欺凌的曲折歷程時,那些為此付出生命代價的同胞,總是促使人們牢牢記住,必須以一代一代生者的頑強努力,去洗練整個民族的生命認知和重生意識。這不是一種深懷歷史仇恨,無以化解歷史怨恨的情結(jié),而是一種以對犧牲同胞的祭奠,禮敬生命、追尋道義的德性體現(xiàn)。這不是一種基于復仇的記恨,而是一種基于生死莊嚴感的道德決斷:對一個民族來說,同時也對一個國家來講,塑就一種和平、友善待人的精神,是一種多么重要的精神品質(zhì)、行動導向。中華民族不需要以疾言厲色、惡語相向、以牙還牙對待那些施加戰(zhàn)爭災難、殺害民族同胞的人與國家。國家公祭,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中華民族對自己同胞死難的深切懷念、沉痛哀悼。這是一種求諸己的歷史記憶,而不是責諸人的清算籌劃。
舉行國家公祭,祭奠死難同胞,是所有遭遇過像南京大屠殺災難的民族都莊嚴設置的國家議程。同胞深情、集體記憶、生命尊嚴、歷史教訓、超越期盼、避蹈覆轍,是所有國家公祭的重要特征。其間,兩個重要的涵項,為祭奠死難者的人們指示了努力方向:;辱人者,終必自辱。前者告誡國人,國勢疲弱,國家便難以保全國人性命。唯有國家強大,并且深切牢記為民族衰敗而償付性命代價的同胞之殤,才足以聚集全民族同心同德謀求發(fā)展的精神資源和行為動力,從根本上免除整個國家、人民的身家性命之憂。后者提醒國人,試圖以武力侵擾別國、帶給別國戰(zhàn)爭傷痛、荼毒別國人民生命、戕害人類基本尊嚴者,必然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至于那些忘記歷史深刻教訓,拒絕對侵略戰(zhàn)爭道歉、并對戰(zhàn)爭受害國缺乏國際誠意的國家,就更是需要在中國的深沉國家公祭中,發(fā)現(xiàn)一個深愛和平的民族所具有的國際公義理念、尋求正義的國際秩序的強大道德力量。
國家公祭祭奠的死難者,讓人深切緬懷、沉痛悼念。死者已矣,生者感懷。經(jīng)過無數(shù)悲壯的歷史大考,中華民族已然成熟。國家公祭,當然促使國人牢記歷史。但牢記歷史,是為了開啟未來。僅僅糾纏于歷史,而無以從歷史中明智起來,那是一個民族沒有在歷史災難中升華的表現(xiàn)。唯有在歷史血的教訓中,發(fā)現(xiàn)民族自強自信之道,以文明戰(zhàn)勝野蠻、以開朗凈化悲情、以發(fā)展夯實國力、以善性扼制惡意,死難同胞魂靈方始得慰,國家發(fā)展境界由以提升。(國平)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