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真熱鬧,每家每戶都合家團圓了,我們家也一樣,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餐團圓飯。
還沒看見菜,但那誘人的香味提前溜了出來,鉆進了我的鼻孔,我在那0。00000001微秒就被這股香氣給折服了,身體不由自主的“飄”了過去,什么東西怎么香?原來是年夜飯。
開始吃飯了,桌上有羊肉串、烤鴨、清蒸魚、油燜大蝦等各種各樣美味可口的佳肴,我都忍不住要一把夾住菜,放到嘴里,大飽嘴福。這雖然不是美食的海洋,但也算個美食的池塘。
我夾菜有我修煉許久的夾菜神招“吸菜神筷”,人是鐵飯是鋼,那我的嘴就是吸鋼石。所有美味的菜都往我的嘴上吸。
吃了年夜飯,我們小孩子就歡呼雀躍,煙花的時代來了,我們手上都拿著一根,地上放著一個,一發(fā)發(fā)炮彈飛上天空,美麗無比,天空中的煙花越來越多,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撐開的傘,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散花,還有的像數(shù)十條金色的銀蛇,扭動著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麗,迷人的畫面。
一個個親朋好友相互間問候,給予對方最美好的祝福,希望大家明年身體健康,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今天是農(nóng)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節(jié)。
晚上八點,我們一家坐在陽臺上賞月,媽媽在桌子上擺了各種各樣的月餅和水果,她告訴我,這叫獻月。我仰望著天空中的月亮,圓圓的月亮像皎潔的玉盤高高懸掛在天空中,流露著柔和的笑容,把淡淡的月光撒向人間。
我仿佛看見了月宮中的吳剛在不停地砍桂花樹;玉兔在忙碌地搗藥;嫦娥滿懷惆悵地俯瞰著人間,羨慕著人間的團圓,我想,她一定是后悔自己不該偷吃不死仙丹,雖然她長生不老,但是她卻永遠失去了團圓,只能冷冷清清地生活在月宮中。中秋之夜,團圓之夜。
在這月圓之夜,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不能回家和親人團圓。我眼前浮現(xiàn)出李白獨自坐在桌前,獨飲一壺酒,悵然寫下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佳句,他坐在床上,淡淡的月光撒在了他的床上,滿懷思鄉(xiāng)之情的他寫下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千古絕句。
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充滿了濃濃的鄉(xiāng)愁。中秋之夜,團圓之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這月圓之夜,海峽兩岸的同胞期盼著團圓,兩岸人民血濃于水的親情是無法阻隔的,本是同根生,人們盼望著臺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兩岸人民渴望著真正的大團圓。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霸掠嘘幥鐖A缺,人有悲歡離合”,今年的中秋節(jié)對于四川災區(qū)的很多家庭,并不是團圓之夜,而是悲傷之夜,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生活就像是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蔽蚁M麨膮^(qū)人們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應該勇敢地面對生活,想想全國乃至全世界向災區(qū)伸出的友好之手,援助之手,我們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積極投身災后重建自救工作,我相信,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心下,災區(qū)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星镏?,團圓之夜。
中秋節(jié)的夜晚,我仰望中秋明月,渾圓無缺的月亮遙遠而明凈。我們一家圍坐在院里賞月,其樂融融。
媽媽說:“中秋佳節(jié),是團圓的日子,來,吃塊月餅,團團圓圓?!蔽医舆^月餅,咬了一口,一股綿軟的甜味立刻在我嘴里散開去。
此時,一個念頭在我心里閃過。隔壁家的奶奶還好嗎?鄰居李奶奶是一個孤獨的老人。據(jù)說,她的子女外出工
作已經(jīng)有幾年了,都沒回來過幾次。她平常很少出外,總是一個人靜靜的坐著。
今天是中秋節(jié)了,她是否和她的子女一起在過中秋?是否也在品嘗月餅呢?一種莫名的感覺涌上心頭,我再也不能吃得心安理得了。我問媽媽,能不能看一下旁邊的奶奶呢,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們拿著一盒月餅悄悄來到奶奶家門前,只見奶奶正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不時用著紙巾擦眼淚,我的心一顫,呆呆地站在門前注視著房中的一切。
奶奶的家里到處是灰塵,東西擺得亂七八糟,電視機的屏幕明顯已經(jīng)老化了,墻上的白漆也即將脫落……一定是沒人幫她打掃吧!我想進去,但又不知該如何說好。
媽媽打破了沉寂:“李奶奶,中秋節(jié)了,我們來看看你。”“哦……是你們啊……請進請進?”李奶奶急忙起身招呼我們進屋?!澳棠讨星锕?jié)快樂,這是我媽媽給您的月餅”我搶著將月餅塞到奶奶手上?!爸x謝,謝謝你們”奶奶抹了抹眼角。“唉……中秋了,可孩子的電話又打不通,我心里……著急喲!”“李奶奶,您孩子在外工作肯定忙,他們不會忘了您的。中秋佳節(jié),團圓夜啊,孩子肯定也惦記您!您啊,要想開點,說不定他們忙完了,就給您打電話來了?!眿寢屳p聲的勸著李奶奶。
“就這樣,我和媽媽陪著李奶奶一個晚上,聽著她傾訴。我終于體會到了老人的心境是多么的悲哀。這個中秋節(jié),我們雖然沒有在家里團圓,但是能撫慰一顆孤獨的心,跟媽媽說的一樣,我們的心團圓了。
夜深了,我們起身離開。一輪明月當空懸掛,柔柔的光讓人覺得溫馨。剛走出門,身后響起了電話鈴聲……媽媽笑著說:“團圓了!團圓了!”
新年到,真熱鬧,每家每戶都合家團圓了,我們家也一樣,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餐團圓飯。
還沒看見菜,但那誘人的香味提前溜了出來,鉆進了我的鼻孔,我在那0。00000001微秒就被這股香氣給折服了,身體不由自主的“飄”了過去,什么東西怎么香?原來是年夜飯。
開始吃飯了,桌上有羊肉串、烤鴨、清蒸魚、油燜大蝦等各種各樣美味可口的佳肴,我都忍不住要一把夾住菜,放到嘴里,大飽嘴福。這雖然不是美食的海洋,但也算個美食的池塘。
我夾菜有我修煉許久的夾菜神招“吸菜神筷”,人是鐵飯是鋼,那我的嘴就是吸鋼石。所有美味的菜都往我的嘴上吸。
吃了年夜飯,我們小孩子就歡呼雀躍,煙花的時代來了,我們手上都拿著一根,地上放著一個,一發(fā)發(fā)炮彈飛上天空,美麗無比,天空中的煙花越來越多,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撐開的傘,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散花,還有的像數(shù)十條金色的銀蛇,扭動著升上天空。
天空好似一幅美麗,迷人的畫面。 一個個親朋好友相互間問候,給予對方最美好的祝福,希望大家明年身體健康,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感情也一樣,處理得當認識清楚,則是人在以感情為‘工具’,促進人際的和諧親善,使生活更幸福美滿;處理不當,對感情的特性—無常,一無所知,則‘感情’在支配人類,終將船翻人亡,淹死在感情的海洋之中 離別是為了相聚 作文網(wǎng) 名小說家古龍在他的一部武俠小說‘離別鉤’中有一句‘名言’:‘相聚是等待別離,而別離則是為了相聚。
’(大意)沒有別離,何來相聚?既得相聚,又怎能永不分離?這句話十分恰當?shù)匦稳萘巳碎g的聚散離合和情感的轉折。 人與人之間總是在相聚、分離中反反覆覆地打轉;感情也隨之而起伏不定。
因此,更精確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僅是‘越來越愛’或者是‘越來越不愛’,還有時‘比較愛’、有時‘比較不愛’、有時‘忘了去愛’。
總而言之,就是說感情將隨著特定的因緣、環(huán)境,對象的出現(xiàn)與否而時時無常轉變。 事實上,即使是朝夕相處的也難免會有聚散之間的游移;不相信嗎?撇開因工作、出外或辦事等明顯的暫別不說;在你閉上眼睛的那一剎那,在你入夢之際。
你能保證自己每一個念頭都想到他(她),都愛他(她)嗎?雖然你以為是如此,也愿意、期望是如此,但這卻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每一個人的念頭總是此起彼落,剎那生滅,又豈有例外呢? 和世間其他的一切事物一樣,感情只有在‘因(付出的一方)緣(被關愛的一方)和合’的情況下,才可能產(chǎn)生,這是鐵定的事實。只有在我們和所關愛的對象有所接觸時,才會產(chǎn)生‘感情’這種作用。
也許是在我們的腦海里認識對方的影像時—我的‘心’和他的‘形象’接觸到了!也可能是在和對方見面時—我的‘視覺’和他的‘相貌’接觸到了;或者是在聽到對方的聲音時—我的‘聽覺’和他的‘聲音’接觸到了。總之,還是一句老話:就是當我們內具的思想和感官及感覺作用接觸到作為‘外境’的對方時,方才有‘感情’這種‘產(chǎn)物’。
因此,無可避免的,作為一種因緣和合的‘產(chǎn)物’,感情亦如其他事物一般,具有無常、變異的特性。這意味著,如果不能明白‘感情’是無常、變易的事物,卻強要認為它是‘?!蛔兊?,并且還以此為依據(jù),緊緊地抓住這種觀念,想要使它變成事實—使‘感情’由‘無?!?yōu)椤!?,那無異是自討苦吃的幻想! 然而這也并非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所有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相互依存的關系、責任和義務,跑到深山野林中去藏躲起來,或者裝聾作啞,無視他人的疾苦,作一個自我封閉,對一切不聞不問的‘活死人’。
雖然,我們可以將這種行為美其名為‘不去執(zhí)著無常的感情,以免自己及他人因為這種執(zhí)著而生起痛苦’,甚至冠冕堂皇地宣布:‘這是因為對無常有了深切的認識,才具有的大智慧。’說到底,卻只不過是一種懦弱的表現(xiàn),愚癡暗昧的幼稚行為! 無常的現(xiàn)象起因于萬物為因緣和合的事實。
人是群體生活的‘社會性’動物,即使是遠離了人煙,躲入山林,也不能免除對其他事物的依靠而獨一生存。換句話說,也還是必須有‘地方’可住、有‘食物’可吃。
對人久了,會產(chǎn)生感情;對一個地方久了,難道就不會產(chǎn)生依戀?這樣子的躲法,要躲到那里去才可能免于與其他人或其他事物產(chǎn)生聯(lián)系? 我們說過:感情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聯(lián)系,人際間的一種自然‘產(chǎn)物’;感情實在并非制造痛苦的原因。
痛苦的生起在于‘執(zhí)著’—一種期望永遠保留這種‘聯(lián)系’,使它‘持續(xù)不變’的愚癡。這種執(zhí)著起因于不認識世間無常的真相;一個真正認識無常、變易的法則的人,將會時時刻刻保持清醒的理智,提醒自己不要陷入這種執(zhí)著之中。
有句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馑季褪钦f:水流可以被利用來作為一種助人的‘工具’,借助水勢來泛舟、行船;水流也可能會把船弄翻,成為危害人類的禍首。
載舟、覆舟,在于你是否能夠掌握水勢,了解水性;是否懂得劃船、泛舟之道? 感情也一樣,處理得當、認識清楚,則是人在以感情為‘工具’,促進人際的和諧、親善,使生活更幸福、美滿;處理不當,對感情的特性—無常,一無所知,則‘感情’在支配人類,終將船翻人亡,淹死在感情的海洋之中。 談到這里,如果你要學會如何在無常中從容相愛的話,你至少必須具有這個概念:感情是鐵定會改變的,但是這種‘會改變’并不代表絕望,并非意味著你便有可能逃避或放棄。
這正有如水會流動,并不代表在水面上航行的船只一定會翻,因此不敢在水面上行船。你需要做的是:學會駕駛船只(感情),懂得在什么情況之下,應該駛向那一個方向:如何掌舵,或者,如何劃漿。
--博才網(wǎng)。
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
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nóng)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jié)”。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
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jié)”。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
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
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
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jié)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伴隨著一首《明月幾時有》,我們迎來了中秋佳節(jié)。中秋,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時刻,是合家歡樂美滿的日子,也許只有在這一天,離鄉(xiāng)千里的游子才會回到家中體會親情的融洽。
在遙遠的月宮上,嫦娥遙望著桂花樹下的后羿,抱著月兔跳起了一曲惆悵的《團圓》,月宮雖凄涼,人間卻美滿。
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和諧的氣氛環(huán)繞在我們中的每一個角落,處處洋溢著團圓的幸福和歡聚的滿足,也許在此刻,有一些人在默默堅守崗位,中秋佳節(jié),他們獨守單過,家人的思念,和游子的思念,飄蕩在空中,感動著每一個思念家人的人兒,和滿足的人們中間。
回顧老人,孝順老人,讓他們的孤獨在此刻充滿親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題記
月亮八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也是月亮最圓最美的日子。這一天,皎潔的將月光播撒在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播撒在每一個人身上。
中秋節(jié),在中國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自古以來就很受人們的喜愛。一家人坐在庭院里,沐浴在月光中,吃著美味的月餅,聊著家常。一種溫馨與快樂彌漫在空氣中。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币皇住鹅o夜思》,讓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在寂靜的月夜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重溫著那些美好溫馨的記憶。蘇軾的《水調歌頭》傳達出的遠離家鄉(xiāng),不能與家人共度這美好時光的失望之情。只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薄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蓖醪g賦予月亮以人的性情,把對家鄉(xiāng),對朋友的思念寄托給了月亮。
中秋節(jié),在每個人的心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像中秋節(jié)放假回家,車站上有很多人。有的是農(nóng)民工,他們拿著包在座位上默默的等待著,也許是在幻想團聚的場面吧!他們那滿滿的背包里,裝滿了孩子愛吃的零食,和對家的思念。有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他們遠離家鄉(xiāng)、親人,不容易回家一趟,很珍惜這次相聚的機會!每年的這個時候,家里的老人都會翹首企盼風塵仆仆趕回的兒女們,陪伴在自己身邊。一起享受這美好的團圓節(jié),哪怕只有短短的幾天。
一個團圓的日子,一道美麗的風景!看著天空中那圓圓的月亮,好似一顆夜明珠。月光祥和而溫暖的普照著每個人。再看看坐在身旁的家人,你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天上月圓,地上團圓。
中秋團圓夜
又一年的中秋到了,我們一家都驅車趕去奶奶家,與親朋好友共同度過這團圓的中秋節(jié)。
當我們來到奶奶家時,已是中午時分,大伯、二伯、大娘、二娘、大哥、二哥他們已經(jīng)到家了,哇塞,今天奶奶家可真是個團圓的中秋節(jié)呀!推開厚重的大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奶奶自己培植的菜園。奶奶雖然現(xiàn)在已是一大把年紀,可身體卻一直倍兒棒,干活、做飯樣樣干脆利落。這不,老人家平時沒啥事干,就在自家的院落里種起了蔬菜,品種還很多,有上海青、蘿卜、香菜、辣椒、香椿、紅薯,還有爬在墻上的絲瓜,整個院落顯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再加上墻上開滿了絲瓜的小黃花,以及地上成熟火紅的辣椒,使這個農(nóng)家小院更加漂亮了?!凹依镉袀€這樣的菜園多好呀!要是再養(yǎng)幾只雞、幾只鴨就更有生氣了?!眿寢尣唤袊@道。
我們一邊欣賞一邊往里走。這時奶奶從廚房里走出來,只見她身穿紅色的短袖衫和黑色的長褲,腰間系著一個藍色的圍裙。奶奶見是我們,笑著快步向我們走來,奶奶雖然頭上已是根根白發(fā),但走起路來仍是精神抖擻。
奶奶把我們迎進屋,關切地問這問那,還親切地撫摸著我的頭,問我想不想她;大人們也互相問候,家里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我也高興地在屋里屋外來回穿梭。這時午飯端上來了,奶奶早已煎好了包子和菜饃,這些都是奶奶最拿手的飯了。水煎包和菜饃都是圓的,大概這象征著中秋月圓人團圓吧!
傍晚,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我抬頭仰望天空,尋找月亮婆婆的身影,她憐愛地照耀著我們,它的光輝普照著萬物。也許,月亮阿姨也像身在遠方的人們一樣,不遠萬里回到家鄉(xiāng),與家人團圓。我望著高高在上的月亮,心中說:“希望我的家也能像這圓圓的月亮一樣,永遠和和美美!”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