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xiāng)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xiāng)》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
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一、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憂國傷時1.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2.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
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nèi)藗兊恼y(tǒng)觀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建功報國1.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2.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3.報國無門的悲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4.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5.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 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赤壁懷古》6.揭露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如:杜甫《兵車行》7.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鄉(xiāng)懷人1.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溫庭筠《商山早行》2.思親念友 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3.邊關思鄉(xiāng)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4.閨中懷人 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生活雜感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 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2.昔勝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3.借古諷今的情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4.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5.仕途失意的苦悶 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6.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長亭送別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2.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
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二、評價作品思想內(nèi)容在注意的問題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jīng)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zhàn)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huán)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因而格調(diào)高亢,情緒激蕩。
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大多數(shù)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fā)揮想象,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chuàng)作趣向和風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chuàng)作。三、檢測練習下列詩詞中均有“愁”,請分析每一首詩中“愁”的具體內(nèi)容。
1.長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2.菩薩蠻(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南鄉(xiāng)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
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椗怯址Q"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
在中國關天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对?小雅?大東》已經(jīng)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
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椗疇颗V歉魈幒庸闹裕咴缕呷漳说靡粫?。
"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椗驄D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
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里,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jīng)定型了。 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
開關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zhí)著。
牽牛何嘗不皎皎,織女又何嘗不迢迢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女性的美。
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
詩歌語言的微妙于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jié),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
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diào)。"河漢女"就活脫多了。
"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
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一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賓牛悲傷不已。
"纖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札札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構。"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
"札札"是機杼之聲。"杼"是織布機上的梭子。
詩人在這里用了一個"弄"字?!对娊?jīng)?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弄之瓦(紡)。
"這弄字是玩、戲的意思??椗m然伸出素手,但無心于機織,只是撫弄著機杼,泣涕如雨水一樣滴下來。
"終日不成章"化用《詩經(jīng)?大東》語意:"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 最后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并不遠,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
"盈盈"或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恐不確。"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
《文選》六臣注:"盈盈,端麗貌。"是確切的。
人多以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應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
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淺"的影響,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段倪x》中出現(xiàn)"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亦見于《古詩十九首》。李善注:"《廣雅》曰:'贏,容也。
'盈與贏同,古字通。"這是形容女子儀態(tài)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為"端麗"。
又漢樂府《陌上?!罚?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也是形容人的儀態(tài)。
織女既被稱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xiàn)于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一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注:《爾雅》曰'脈,相視也。
'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只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間詞,即"迢迢"、皎皎、"纖纖"、"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zhì)樸、清麗,情趣盎然。
特別是后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xiàn)于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⑴除 夜 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⑵歸 家 〔唐〕杜 牧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⑶鄉(xiāng) 思 [宋]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⑷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 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⑹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⑺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⑻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
⑼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⑽月夜億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⑾送別(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⒀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⒁示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⒂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⒃一剪梅 舟過吳江(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⒄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⒅獄中題壁(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⒆有感一章(譚嗣同) 世間萬物抵春愁,今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誰人不起故人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鄉(xiāng)思》 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京師得家書》
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聞雁》 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茨锨镉暌?,高齋聞雁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夜億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xiāng)心。野寺來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羈人又動故鄉(xiāng)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
《滯雨》李商隱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xiāng)云水地,歸夢不宜秋。
《送吳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齡
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
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xiāng)。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