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的樣子。
3、愴然:悲傷凄涼。
4、淚:眼淚。
【韻譯】:
先代的圣君,我見也沒見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惻悲愁!
【評析】: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志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
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萬事立業(yè)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唐 李白〈上李邕〉) 以上摘書。
以下轉載: /zingstar 一、惜時 金縷衣(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全詩之旨在于:奉勸年少者,珍惜寶貴的青春、大好時光,努力學習。
二、勸學 勸學(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旨在奉勸青少年,珍惜光陰,珍惜青春,刻苦治學,有所作為。 三、進取 春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旨在青年人不應沉緬于輕歌曼舞而浪費寶貴時光,而是應該積極進取,有所作為。
四、苦練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詩意提出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須勤學苦讀,博采眾長。 五、推敲 遣興(袁枚)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主張:凡優(yōu)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錘百煉,去瑕留璧、一詩千改的勞動成果。
六、嚴謹 論詩十絕(戴復古) 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戴復古強調:反對因襲,重視精細,切忌草率。 七、多師 戲為六絕(杜甫)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認為:對待前人的作品,應善于抉擇,批判繼承,不論古人與今人,不論時間的先后,既要向一切有成就的人廣泛學習,“轉益多師”,化為自己的養(yǎng)料;又要善于“別裁偽體”,剔除糟粕,不應囫圇吞棗,食古不化,步人后塵。
滿江紅 魏了翁 逢著公卿,誰不道、人才難得。
須認取、天根一點,幾曾休息。 未問人間多少士,一門男子頭頭立。
只其間、如許廣文君,誰人識。 冠蓋會,漁樵席。
豪氣度,清標格。 要安排穩(wěn)當,講帷詞掖。
蜀泮堂堂元不惡,猶嫌偏惠天西壁。 囑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別諸公 康有為 天龍作騎萬靈從,獨立飛來縹緲峰。 懷抱芳馨蘭一握,縱橫宙合霧千重。
眼中戰(zhàn)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臥龍? 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為 一代才人孰繡絲,萬千作者億千詩。
吟風弄月各自得,覆醬燒薪空爾悲。 正始如聞本風雅,麗葩無奈祖騷詞。
漢唐格律周人意,悱惻雄奇亦可思。
秀外慧中 [ xiù wài huì zhō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xiù wài huì zhōng ]
秀:秀麗;慧:聰明。 外表秀麗,內心聰明。
出 處
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慧中?!?/p>
例 句
1. 她真是個~的好姑娘。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眉清目秀 耳聰目明 綽約多姿 秀色可餐
誡子規(guī)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⑵,靜以修身⑶,儉以養(yǎng)德⑷。非澹泊無以明志⑸,非寧靜無以致遠⑹。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⑺,非學無以廣才⑻,非志無以成學⑼。慆慢則不能勵精⑽,險躁則不能冶性⑾。年與時馳⑿,意與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窮廬⒃,將復何及⒄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