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編制財務報表是**公司管理層的責任。
這種責任包括:1.設計實施和維護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舞弊或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報2.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政策3.做出合理的會計估計。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是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財務報表發(fā)表審計意見。
注冊會計師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規(guī)定執(zhí)行審計工作。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遵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以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
進行會計差錯更正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差錯類型會有不同的方法,所以大家應該要認真識別錯在哪個會計核算環(huán)節(jié),錯在哪項會計認定,是哪類差錯;將差錯識別歸類后,就應及時針對不同的差錯類別,選用不同的更正方法。
一定要做到對癥下藥,問題錯在哪里就糾正哪里?從而消除虛假的會計信息?真實地反映會計核算情況。 根據不同的差錯類型選用不同的會計差錯方法: 為了正確使用差錯更正方法,應先弄清差錯的類型,然后對號入座。
差錯可按以下三個標準分類:一是差錯的發(fā)現時間?可以分為當期即報告期內發(fā)現的差錯和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即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會計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fā)現的差錯;二是差錯的所屬期間?可以分為屬于當期的差錯和屬于前期的差錯;三是重要性?可以分為重要的會計差錯和非重要的會計差錯。 重要的會計差錯即足以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企業(y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做出正確判斷的會計差錯;非重大會計差錯?是指不足以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企業(yè)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做出正確判斷的會計差錯。
實務中對重要性的判斷離不開具體的環(huán)境和會計職業(yè)判斷,并且應從性質和金額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般來說,差錯金額越大、性質越嚴重,則差錯越重要。
為了便于選定差錯更正方法,對以上差錯類型可進行這樣的組合,(1)當期發(fā)現屬于當期的差錯;(2)當期發(fā)現屬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錯;(3)當期發(fā)現屬于前期重要的差錯;(4)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fā)現屬于“當期”(報告期)的差錯;(5)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fā)現屬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錯;(6)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fā)現屬于前期重要的差錯。 凡是歸屬于當期的差錯,無須區(qū)分重要性,因為報表尚未報出,只要及時調整,無論重要與否均不會影響報表使用人的決策(注意:“當期”即為報告期,“前期”則為前一報告期)。
選用技術方法時,差錯(1)對憑證更正無限制,其它差錯只能用藍字法,;是否采用追溯方法,差錯(3)和(6)必須考慮,其它差錯不用考慮。 差錯(3)和(6)還必須在附注中披露與前期差錯更正有關的下列信息:前期差錯的性質;各個列報前期財務報表中受影響的項目名稱和更正金額;無法進行追溯重述的,說明該事實和原因以及對前期差錯開始進行更正的時點、具體更正情況。
另外,不同的差錯更正所采用的會計科目有別,差錯(1)、(2)在會計科目方面無特別的要求,差錯(3)、(4)、(5)、(6)涉及損益的事項? 通過“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 涉及利潤分配調整事項? 直接通過“利潤分配 —未分配利潤”科目核算; 不涉及損益以及利潤分配的事項? 調整相關科目。 還值得說明的是,按《增值稅日?;檗k法》規(guī)定,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納稅檢查查補(退)稅款應設立“應交稅金———增值稅檢查調整”專門賬戶核算,凡檢查后應調減賬面進項稅額或調增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轉出的數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凡檢查后應調增賬面進項稅額或調減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轉出的數額,作與上述相反分錄;全部調賬事項入賬后,應結轉出本賬戶的余額,并對該余額進行處理。
總之,會計差錯更正有一套科學的規(guī)范方法,更正會計差錯首先得識別和劃分差錯類型,然后根據差錯類型及時對癥下藥,合理選取和運用會計差錯更正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才能為報表使用人決策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
當然,會計差錯更正的方法只是糾錯的補救措施,加強日常核算管理和監(jiān)督工作,預防控制和杜絕會計差錯的發(fā)生才是糾錯的根本之道。
評價未更正錯報,包括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進行考慮,評價識別出的未更正錯報單獨或匯總起來是否導致財務報表發(fā)生重大錯報;
比如說,某企業(yè)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是10000元,現金少計100元,應收賬款少計5000元,存貨盤虧未及時入賬處理金額計1000元,固定資產多計提累計折舊導致固定資產余額少計5000元。無形資產錯誤攤銷導致少計1000元,單獨從每個項目來說都沒有達到錯報的重要性水平無需調整,可是,審計人員還應該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謹慎和職業(yè)懷疑,考慮累積差錯的整體影響,該例中資產類科目錯報金額達到12000元,超過可容忍的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所以在出具審計意見時候應該建議企業(yè)賬務調整或是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職業(yè)懷疑,是指注冊會計師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的一種態(tài)度,包括采取質疑的思維方式,對可能表明由于錯誤或舞弊導致錯報的跡象保持警覺,以及對審計證據進行審慎評價。
即使注冊會計師認為管理層和治理層是誠實、正直的,也不能降低保持職業(yè)懷疑的要求。
職業(yè)懷疑貫穿于整個審計業(yè)務的始終。
職業(yè)懷疑的基本含義:
(1)職業(yè)懷疑在本質上要求秉持一種質疑的理念。
(2)職亞懷疑要求對引起疑慮的情形保持警覺。
(3)職業(yè)懷疑要求審慎評價審計證據。
(4)職業(yè)懷疑要求客觀評價管理層和治理層。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