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罵槐”這個成語時常被人運用,它原本比喻明指甲而暗罵乙,也就是指著張三罵李四。有人要問了,這與桑、槐有關系嗎?實際上,“?!薄ⅰ盎薄倍淇烧媸潜沉饲甑暮阱?,這事壓根兒和它們毫無瓜葛。
“指桑罵槐”不同于“瓜田李下”,后者的確發(fā)生于瓜田間、李樹下,多少跟瓜、李有些關系。而“指桑罵槐”卻只是借用了桑、槐的名字符號罷了,本身與桑槐沒有什么關系。
和“指桑罵槐”意思相似的成語還有:指桑說槐、指東說西、指豬罵狗、指雞罵狗、捉雞說狗等。它們都是人們約定俗成的用法,結構也相似。可能是由于?;薄|西、豬狗、雞狗等事物和人們?nèi)粘I蠲芮邢嚓P,故而人們在表達指此說彼的意思時便自然用到了這些詞語,以達到生動形象的效果吧。
“指桑罵槐”也是兵書《三十六計》中的一計。本意是指間接地訓誡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謀略。此計還引申為運用各種政治和外交謀略,“指?!倍傲R槐”,向對手施加輿論壓力以配合軍事行動。對于弱小的對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誘的方法,不戰(zhàn)而勝;對于比較強大的對手,則可以旁敲側擊威懾他。
【古兵法原文】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原文今譯】 強者制服弱者,要用警告的辦法來誘導他。
主帥強剛居中間正位,便會有部屬應和,行事艱險而不會有禍患。 【出處譯文】“指桑罵槐”原本是比喻,比喻指著張三罵李四。
兵書《三十六計》將它演繹成間接訓戒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謀略。 《金瓶梅詞話》六十二回:“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俺娘這屋里分明聽見,有個不惱的?” 《紅樓夢》一十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p>
指桑罵槐是說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是在罵一個人,實際上是在罵另外一個人。
很多工具書籍中對于指桑罵槐這個成語的出處都是這樣記載的:“語出《紅樓夢》第十六回:‘咱們家所有的這些管家奶奶,那一個是好纏的?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桑罵槐的抱怨?!?/p>
這句話是王熙鳳對賈璉進行抱怨時說的。
蘇洪泉告訴記者,以前老南京人大多有在家門前栽種槐樹,而在房子后面栽種桑樹的習俗。因為在南京話里槐樹的“槐”跟歸還的“還”發(fā)音相近,所以人們希望依此象征外出的人能夠平安回家,而房子里的喪氣(邪氣)則從后門都跑光。
因此,民間有指桑罵槐之說。 由于《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是在南京出生長大的,所以在一書中南京話被用來作為通用寫作語言。
如拿大(以老大自居)、毛腳雞(做事毛糙)、耳刮子(打嘴巴)、炭簍子(恭維人)等老南京話在這本小說中都有被多次使用。所以指桑罵槐極有可能也是曹雪芹用來寫作的南京話。
也正是根據(jù)《紅樓夢》通篇使用南京話作為通用寫作語言,最近紅學家們才得出了‘紅樓夢》一書是由曹雪芹一人完成全書120回的寫作的結論。 蘇洪泉說,最近蘭州商學院夏和教授研究認為《紅樓夢》一書是由曹雪芹一人完成全書120回的寫作,高鶚并未續(xù)寫。
其理由就是全書中通用的這些南京方言符合曹雪芹曾在南京居住的實際而作為東北人的高鶚是寫不出這些南京方言來的。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也認為,曹雪芹實際已經(jīng)完成了120回《紅樓夢》,但是清政府不喜歡,于是主持修訂《四庫全書》的和砷就組織高鶚等刪改了后40回。
因此后世通常認為《紅樓夢》的后柏回是高鶚續(xù)寫。 關于《紅樓夢》中所描寫的故事發(fā)生地,這么多年來一直是紅學家們爭論的焦點。
但這本小說使用了大量的南京方言卻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根據(jù)這一點,加上南京民間自古有前門種槐樹房后種桑樹的習俗,蘇洪泉才提出了指桑罵槐可能是由南京方言演變來的成語的觀點。
桓溫北伐,有幾件趣事:
桓溫生平只佩服兩人,其一是西晉未期在并州地區(qū)抵抗強胡的那位“聞雞起舞”的劉琨,這次北伐后,桓溫在北方帶回一個“巧作老婢”,是劉琨從前的府中歌妓。
當時,這老太太一見桓溫,便潸然淚下?;笢貑柶湓颍咸鸬溃骸澳L得很像劉司空。”桓溫大喜,回屋整裝束發(fā)加冠,打扮齊整,又把老太太叫來詢問詳情。
老婦答:“君面甚似,恨??;眼甚似,恨?。豁毶跛?,恨赤;形甚似,恨短;聲甚似,恨雌?!?/p>
老太太真逗,言語之間,竟也有晉人深刻的幽默感。
這是要擱別人,老太太免不了一死。因為這年頭,流行以美姬宴客奉酒,客人不飲,則剁下美姬的手送給客人。老婦此言有嘲笑桓溫的意思?;笢芈勓?,“裭冠解帶,昏然而睡,不怡者數(shù)日”。
桓溫用蒙頭大睡來發(fā)泄失望,隨后撤軍時,還不忘帶上這位劉琨富商的昔日歌姬,今人讀此,不覺泯然。
2
李定是王安石的學生,因有才被越級提拔,守舊派對此極為不滿,特別是蘇軾更是妒忌異常,他文才橫溢,而一直默默無聞的李定一下卻竄到了他頭上,蘇軾因此寫詩加以諷刺,同時糾住李定不為母守孝的事大肆攻擊,弄得李定名臭天下。
李定的母親仇氏原是一富戶的小妾,生下佛印和尚后轉嫁給李問為妾,生下李定后再次改嫁郜氏為妾,事過幾十年,仇氏去世時李定便沒有為仇氏守孝,這事被守舊派翻出來大肆炒作,把李定的人品貶得一無是處,以此影射王安石不辨忠奸,任人唯親。
蘇軾在這件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與佛印和尚過從甚密,從這渠道得知李家隱私,所以他對李定的攻擊是最熱切的。
當時有一位朱壽昌的人與李定是揚州同鄉(xiāng),他的生母劉氏是父親朱巽的小妾。朱壽昌3歲時,劉氏被轉嫁給黨姓人家。父親病故后,朱壽昌放棄官位去尋訪劉氏,歷經(jīng)50年母子相見,從而為蘇東坡攻擊李定提供了另一種類型的道德模范。
蘇東坡贊美朱壽昌的詩句“感君離合我酸辛,此事今無古或聞……西河郡守誰復譏,穎谷封人羞自薦”,就對李定進行了極力的諷刺。因此在后來的‘烏臺詩獄’中,蘇軾被李定大肆報復,怪誰呢?
【注音】zhǐ sāng mà huái【成語故事】賈政壽辰那天,夏太監(jiān)前來宣賈政入朝覲見,得知元春被加封賢德妃。
喜訊傳來,賈府上下歡天喜地,只有寶玉置若罔聞,他惦記黛玉回來,賈璉接完黛玉回來后見鳳姐,鳳姐傾訴家不好當,人們都在指桑罵槐地抱怨她?!境鎏帯克咳者呏干淞R槐樹,百般稱快。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解釋】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用法】作主語、謂語、狀語;用于說話與作文【結構】連動式【近義詞】指雞罵狗、旁敲側擊、借題發(fā)揮【反義詞】直言不諱、直截了當、指名道姓。
指桑罵槐,此計的比喻意義應從兩方面廣為理解。
一是要運用各種政治和外交 謀略,“指?!倍傲R槐”,施加壓力配合軍事行動。對于弱小的對手,可以警告和利誘的方法,不戰(zhàn)而勝。
對于比較強大的對手也可以旁敲側擊威攝他。春秋時期,齊相管仲為了降服魯國和宋國,就是運用此計。
他先攻下弱小的遂國,魯國畏懼,立即謝罪求和,宋見齊魯聯(lián)盟,也只得認輸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的損失就使魯、宋兩國臣服。
另外,作為部隊的指揮官,必須做到令行禁止,法令嚴明。否則,指揮不靈,令出不行,士兵一盤散沙,怎能打仗!所以,歷代名將都特別注意軍紀嚴明。
管理部隊,剛柔相濟,關心和愛護士兵,但決不能有令不從,有禁不止。所以,有時采用“殺雞儆猴”的方法,抓住個別壞典型,從嚴處理,就可以震懾全軍將士。
春秋時期,齊景公任命田禳苴為將,帶兵攻打晉、燕聯(lián)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jiān)軍。禳苴早早到了營中,命令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標桿和滴漏盤。
約定時間一到,禳苴就到軍營宣布軍令,整頓部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禳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著醉容到營門。
禳苴問他為何不按時到軍營來,禳苴無所謂,只說什么親戚朋友都來為我設宴餞行,我總得應醉應醉吧?所以來得遲了。禳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為國家大臣,負有監(jiān)軍重任,卻只戀自己的小家,不以國家大事為重。
莊賈以為這是區(qū)區(qū)小事,仗著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禳苴的話,不以為然。禳苴當著全軍將士,命令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了時間,按照軍法應當如何處理?”軍法官答道:“該斬!”禳苴即命拿下莊賈。
莊賈嚇得渾身發(fā)抖,他的隨從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全軍將士,看到主將放殺違犯軍令的大臣,個個嚇得發(fā)抖,誰還再敢不遵將令。
這時,景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進軍營,拿景公的命令叫禳苴放了莊景。禳苴沉著地應道:“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p>
他見來使驕狂,便又叫來軍法官,問道:“亂在軍營跑馬,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理?” 軍法官答道:“該斬。”來使嚇得面如土色。
禳苴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于是下令殺了他的隨從和三駕車的左馬,砍斷馬車左邊的木柱。
然后讓使者回去報告。禳苴軍紀嚴明,軍隊戰(zhàn)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勝仗。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