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劉穆之就是一個吃檳榔上癮的帥哥。
可惜的是年輕時他家很窮,飯都吃不飽,幸虧他老婆家的條件不錯,是高門士族,劉穆之就常常厚著臉皮去岳父家“蹭飯”。 一次兩次還屬正常的走親戚,但次數(shù)多了,幾個小舅子對這位姑爺不滿了,這位姑爺,酒又喝得多,菜也吃得饞,吃完了還賴著不走,要吃檳榔。
那時候檳榔可不像現(xiàn)在這么普及,檳榔產量不高,物以稀為貴,小舅子們吃得好愛惜,放一顆到嘴里,都要品味好半天,但這位姑爺簡直把它當飯吃,不吃得兩嘴紅艷,臉上泛起桃花,絕不罷休。 小舅子們發(fā)現(xiàn)這個姑爺雖然窮是窮點,還是蠻帥的。
因為常嚼檳榔,能鍛煉咬肌,刺激下頜角的肌肉和骨骼發(fā)育,使面部肌肉健美?,F(xiàn)在越南、泰國、柬埔寨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婦女也常嚼檳榔來美容。
湖南民歌《采檳榔》中唱道:“少年郎采檳榔,小妹妹提籃抬頭望,低頭又想呀,他又美他又壯,誰人比他強?”在小妹妹眼里,她的檳榔哥是最壯最帥的,還不是因為常吃檳榔! 但劉穆之的老婆丟不起這個人,常常阻止他去娘家討飯。 有一次,劉穆之的小舅子們要舉行盛大的酒會,劉穆之聽說了這個特大喜訊,高興得一宿睡不著覺,這下可以放開肚皮吃喝,大嚼特嚼檳榔了。
他老婆一個勁地給他做思想工作:“你就別去了,他們又沒請你,平時你去混吃混喝,他們都沒好臉色,這次酒會上,給你一個難堪,那面子就丟大了!” 劉穆之滿口答應:“不去,不去!” 哪知,第二天,老婆一醒來,才發(fā)覺劉穆之起了一個大早床,去赴酒會了。他在床頭留了一個小紙條:“老婆,別怪我言而無信,我實在是太餓了啊!” 酒會上,劉穆之吃飽喝足,打著嗝向小舅子問檳榔。
小舅子們一個個斜著眼睛壞笑:“檳榔是消食用的,你常常肚子餓得前背貼后背,要檳榔干什么?。 贝搜砸怀?,賓客笑倒一大片,姑爺?shù)哪槄s比任何一次吃了檳榔還要紅,真應該聽老婆的話,不該來啊,這個面子真是丟大了! 倒霉鬼后來轉了運,跟著后來做了皇帝的劉裕干革命,日子越過越紅火,天天檳榔不離嘴,不知是哪一天,想起他的小舅子們,多少年沒見了啊,怪想念的,就對老婆說:“明天,叫你的哥哥弟弟到這邊來,一起吃頓飯吧!”老婆一激動,就跪下了:“謝謝老公!” 劉穆之一副不計前嫌的樣子,但等小舅子們吃飽喝足了,卻命廚師用金盤子端了滿滿一盤子檳榔上來,小舅子們望著那個金光閃閃的可以買一屋子檳榔的盤子,真想找塊豆腐撞死。 劉穆之款待小舅子的這一段,一直作為“心胸寬廣,不計前嫌”的佳話廣為流傳。
后來的倒霉鬼,都把劉穆之作為榜樣,受夠窩囊氣的時候,幻想著有朝一日飛黃騰達,對于輕視過自己的那些小人,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多么痛快!李白就寫過“何時黃金盤,一斛薦檳榔”的詩句,他那時候混得多么栽啊。
沒有找到(雪堂),有個“立雪堂”
楊時本來已考中進士,卻不愿做官,專喜研究學問。他仰慕著名理學家、宋代程朱學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程頤的學問和人品,大老遠從家鄉(xiāng)(楊時是福建將樂人)跑到湖南程頤那里求教。當時程頤年歲已老,只講學,不收弟子。楊時為了做程頤的入室弟子,數(shù)次登門求師不得。一次,隆冬大雪,程頤正在午睡。楊時不敢進去打擾,一直站在門外等候,任大雪紛紛飄淋,滿身皆白。雪落到地上,雙腳也埋進雪里。到程頤醒來時,楊時腳下已積雪盈尺。程頤為楊時的求知好學精神所感動,破例收他為弟子。楊時終于也成為大學問家,被譽為“閩學四賢”之一。門下學生多達1000余人,不少成為有名的學者,也是有影響力的人物。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朱熹,便是其學生李侗的弟子。朱熹后來成為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世人乃并稱“程朱”。
楊震以清廉自律而聞名,楊時以尊師好學而傳為佳話。
“程門立雪”的典故是整個楊姓人家的光榮,楊姓人就拿這個典故作自己的堂號。掛的匾額不是“四知堂”就是“立雪堂”
一言堂典故出自艾蕪《漫談科學和文學》:“要設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不民主現(xiàn)象?!?/p>
舊時商店掛的匾額,上寫“一言堂”三字,表示不二價。現(xiàn)多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不能聽取群眾意見,特別是相反的意見。
唐弢《“齊放”與“爭鳴”》:“特別是在他們當權的時候,必然要以‘一草獨放’替代百花齊放,以‘一言堂’替代百家爭鳴?!迸c“群言堂”相對。
擴展資料:
一言堂是源于古代商鋪門口的一種長方形匾額。意思是自己出售的東西不講價,賣主說了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與變革,現(xiàn)如今這樣的匾額已經不復存在了。
但是在如今的官場上,在個別領導干部中存在著一言堂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破壞了民主集中制,嚴重阻礙了黨內民主的發(fā)展,容易滋生個人腐敗,影響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fā)展。
在當前全社會深入開展民主與法治建設的進程中,更要嚴厲的懲治一言堂行為,這對懲治腐敗、推進社會經濟建設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一言堂的現(xiàn)象會使個別領導干部凌駕于組織之上,成為自己個人專斷,讓民主集中制無法得到貫徹落實,他們脫離群眾,無視人民的權利,個人拍板、獨斷專行。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一言堂
周舍是趙簡子的臣子。有一次,他在趙簡子的門口站了三天三夜。趙簡子派人問周舍:“你這樣堅決地要見我,到底是為了何事?”周舍回答說:“我很想做一個行事正直、敢于直諫的人,能夠經常拿著筆墨和木牘跟隨在您的左右,看到您犯了過錯就把它記下來。如果每天記錄下來并且時刻提醒您改正,那么,一月下來就有所收獲,一年下來成效就更大了?!?
趙簡子聽了很高興,他立刻答應了周舍的請求。從此以后,趙簡子就和周舍住在一起,出門也把他帶在身邊,以便有了過錯后,周舍能夠及時提醒他改正。
哪知沒過多久,周舍死了。趙簡子悲痛得如同死了兒子。一次,趙簡子和諸位大夫在洪波臺飲酒。趙簡子喝得酩酊大醉,流下了熱淚。大夫們都嚇得離開座位走過去,他們說:“我們不知犯了何罪?”趙簡子說:“你們都沒有犯什么罪過,只是我記起了我的朋友周舍從前說過的話,他說:‘一千只羊的皮加起來,抵不上一只狐貍腋下的皮毛價值高;許多人俯首帖耳、唯唯諾諾,抵不上一個正直之人的直言相諫的益處大。從前商紂王因昏聵無能而滅亡;周武王卻因光明正大而昌盛起來?!詮闹苌崴篮螅揖驮僖矝]有聽到過有人當面指出我的過錯,并提醒我改正,看來我的滅亡日子不太遠了,因此我才傷心而流淚啊?!?/p>
“因人成事”,是毛遂譏諷不頂用的同伴的話。
平原君一行到楚國后,平原君馬上求見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軍,和趙國聯(lián)合抗秦??墒浅鯌峙虑貒?,不肯答允。兩個人從清早談判到中午,也沒談出結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階下,等得焦急起來。那十九人就對毛遂開玩笑說:“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錐尖吧!”毛遂二話不說,提劍登階,從容上殿,對平原君說:“趙楚聯(lián)合抗秦的利害關系,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為什么說了這么半天還決定不下來呢?”楚王問平原君:“這是什么人?”平原君說:“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隨員?!背醣戕D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給我下去!我正在同你們君主談話,你算個什么?”毛遂按劍而前,對楚王說:“你仗著楚國是個大國,就這樣隨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這十步之內,大國也沒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聲了。毛遂接著說:“我聽說商湯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諸侯,難道他兵多嗎?只不過能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振奮他的威力罷了?,F(xiàn)在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雄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的本錢。象楚國這樣盛強,天下各國都不能對抗。白起,小娃娃罷了,帶了幾萬兵來和楚國打仗,一戰(zhàn)就奪去了你們的鄢、郢等地;再戰(zhàn)就燒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戰(zhàn)干脆俘虜了大王你的先人,這是百輩的仇恨啊,連趙國都感到羞恥,而大王卻不知道好歹!軍事聯(lián)盟是為了楚國,不是為趙國。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慚愧,連連稱是,滿口應承說,“確實象先生說的,愿意把全國的兵力參加同盟。”毛遂又逼問:“聯(lián)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說:“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說:“快拿雞、狗、馬的血來!”血來了,毛遂捧著銅盤跪獻給楚王說:“請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邊,這是定盟的儀式;接著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蓖客暄?,毛遂左手拿著血盤子,用右手招喚殿外的十九個人說:“喂!你們接著在堂下涂血吧。你們這些老爺碌碌無能,就象所說的依靠別人成事的!”
這件外交大事,就這樣靠著毛遂的口才而終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稱贊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鄲,感慨地說:“我不敢再鑒別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國一次,就使趙國的聲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長的舌頭,比百萬雄兵還強??!”后把毛遂奉為上等門客。
以后,人們就把自己沒本事,而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來形容人的能說會道、善于辯論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 朱雀橋:在朱雀門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為開花之意.作動詞. 烏衣巷:對朱雀橋,晉王導、謝安居處. 王謝:具體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左右朝廷的兩姓豪門望族. 【簡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這首詩據(jù)說博得白居易“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下面具體介紹一下王導與謝安: 王導是 東晉初年的宰相,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成語中有“新亭對泣”,表示思念故國的意思,就是說的王導的故事.一次王導與北方逃難過江建立 東晉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勞勞亭)飲宴.座中周侯豈頁嘆息地說:“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發(fā)出了山河淪陷的感嘆(當時北方領土淪陷在匈奴人劉曜之手),于是在座的賓客都 相視流淚.王導見此情景,愀然變色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勉力國事),克復神州(收復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對(何至于那樣沒有出息作當年被俘的楚國囚犯那樣相對哭泣呢)?”王導 的話慷憾激昂,批評了在座同僚消極悲觀的情緒.雖然只有這么簡短的幾句話,卻把王導為人鶴立雞群,見識不凡的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事見《世說新語》).。
1、出自三國蜀諸葛亮,《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合交戰(zhàn),射殺合(此為四出祁山上邽之役)。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jù)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此為五出祁山五丈原之役)。
2、因為木牛流馬的字面意思,多為后人以訛傳訛,尤其是經《三國演義》的生動描寫,認為其是木制的牛馬機械,通過口內機關轉動控制。實際上據(jù)史家考證,木牛即是今天陜西漢中、四川巴中等地使用的一種獨輪車的前身,流馬則是今天洮河一帶仍在使用的一種扁狹的小船,便于在水流湍急、河道狹窄的河流行使。
恩德武威同時并用,是古來將帥、君王所重視的統(tǒng)御謀略之一。《百戰(zhàn)奇法·愛戰(zhàn)》云:“凡與敵戰(zhàn),士卒寧進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孫子兵法·地形篇》云:“視士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睂O武認為,統(tǒng)御部卒,必須用恩威并施之謀?!昂穸荒苁梗瑦鄱荒芰?,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軍事家。當初李淵任隋朝官員鎮(zhèn)守太原時,與李靖有矛盾,李淵準備起兵反隋時,李靖曾想告發(fā)他。后來,李淵占領長安捉住了李靖,差點把他殺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見李淵與李靖之間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淵令李靖征討蕭銑,李靖初戰(zhàn)有功,李淵不計前嫌,論功行賞,使李靖深為感動。后來李靖在戰(zhàn)爭中又有失利,李淵大怒,嚴斥李靖貽誤戰(zhàn)機,要將他處斬,這時,又有人為之求情,李淵又放了他一馬,使李靖對李淵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決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銳大敗開州(今四川開縣)蠻族首領冉肇則,俘5000多人,乘勝收復開州、通州,為李淵奪取西南立下了汗馬功勞。
典故2: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也是運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領兵聲討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帶),馬謖對諸葛亮說,南中一帶的軍民倚仗地勢險阻,一直不服蜀漢統(tǒng)治,我們現(xiàn)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們離開之后,他們還是會叛變,所以,我們不如攻心為上,以心戰(zhàn)治之。諸葛亮采納了馬謖的建議,當年5月份渡瀘水(今云南保山縣西北),擒拿了孟獲,為了徹底征服孟獲的心,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陣的方略擺給孟獲看,孟獲不以為然,說初次與諸葛亮打交道,不明虛實,只要像這樣的陣勢,我肯定能取勝,于是諸葛亮放了孟獲,孟獲不久又領兵來戰(zhàn),又戰(zhàn)敗而歸,被諸葛亮俘住,就這樣擒了放,放了擒,連續(xù)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獲時,他卻不肯離去,說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獲的心被攻下了。然后,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領召集起來,宣布南中各地繼續(xù)為他們管轄,蜀軍不設官,不留兵,并將隨軍的衣物、糧草捐獻給了當?shù)毓俦?,以補償連年戰(zhàn)爭給百姓造成的損失,得到了南中軍民的擁護。從此,夷漢相安無事。
在西漢時期,大儒學家董仲舒在年少時就讀書非??炭嗾J真,經常是夜以繼日地讀書,常常快到黎明前才睡,然后雞一叫,就又來讀書,總共也睡不到三小時。他的書房緊靠著姹紫嫣紅的花園,他三年沒有進過花園,甚至連一眼都沒瞧過,總是讀書。
有人勸他出去走走,不要老跟家里讀書,他回答:“我不去玩,只顧讀書,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討論詩書?!焙髞硭蔀橛忻母叩炔┦浚_聚眾講學,弟子遍布四方。
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來的弟子有的甚至沒見過他的面。他治學專心到這種程度,后來用以形容埋頭讀書,足不出戶。
擴展資料
一、人物介紹
董仲舒通過總結繼承先秦時期儒家學說的主要政治思想,總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以天人感應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哲學理念,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董仲舒認為古人制定的治國理念是保證社會進步的絕對必要條件。這些理念是圣人根據(jù)天道提出的,必須認真遵循。
上天高高在上隱藏自己顯示自己的威嚴,同時給人們降下仁愛,突出體現(xiàn)了其君權神授的理念,所以君主作為承天命而管理國家的人。
二、詞匯解析
1、拼音:mù bù kuī yuán
2、釋義:窺:觀賞。園:花園。原指漢代董仲舒專心治學;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頭鉆研;不為外事分心。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的學習精神。
3、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4、近義詞:專心致志、全神貫注
5、反義詞:心猿意馬 、心不在焉
6、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zhèn)鳌罚荷w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白話文:三年都無暇觀賞花園中的景致,埋頭苦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目不窺園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董仲舒治國理念的大一統(tǒng)情懷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