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短歌行》里,借用周公旦的典故來表達自己求賢若渴之心的兩句是:“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此詩的主題。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币鉃椋褐芄珵榱私哟煜轮浚袝r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
借用了《管子·形解》中陳沆說:“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意為: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是很有助于說明此詩的背景、主題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擴展資料:
《短歌行》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談讌 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海 一作:水)
釋義: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
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豪飲美酒。
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涌而出不能停止。
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
簡介: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求賢若渴,希望人才都來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tǒng)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后發(fā)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fā)的政令。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短歌行二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賢文”出自漢初名將李廣,李廣是著名的騎射能手。
唐朝詩人盧綸的“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p>
就是描寫李廣將軍的神力把箭射入石頭中的故事。李廣從漢文帝時入伍起,經過景帝,至武帝時代,幾乎參加了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zhàn)斗。
那時,北方的匈奴,經常南侵,在邊境地區(qū)騷擾。匈奴兵都精于騎射,來去不定,出沒無常,很難對付。
李廣屢次領兵,深入敵陣,一生身經70多次戰(zhàn)斗,匈奴兵都很怕他,單于也很敬畏李廣的威名??墒菨h朝始終沒有重用他,并且多次打擊他,在他60多歲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憤愧自殺。
當時全軍將士,個個痛哭失聲,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都不禁流淚。 唐代學者顏師古是這樣解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李等樹,不會說話,從不自我宣傳,但是到桃李樹下來的人卻經常不斷,樹下的野地也會自然地踏出一條路來,這是因為桃李是實實在在地開出了美麗的花,結出了香甜的果,在為人們默默地服務,所以用不著吹噓,人們自會歡迎它們。
做事力求實際,不尚虛聲,就叫“桃李不言”。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原名更生,字子政。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例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二:“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此二句中包含兩個典故?!逗鬂h書·匡衡傳》載,漢元帝初,匡衡數上疏陳便宜,遷光祿大夫、太子少傅?!稘h書·劉向傳》載,漢宣帝令劉向講論五經于石渠,成帝即位,詔向領校五經秘書。天寶十載杜甫在長安獻“三大禮賦”,玄宗使待制集賢院,但并未得重用,只是送隸有司,去做參軍之類的小官,杜甫任左拾遺時,曾上疏救房涫,觸怒肅宗,及遭殺身之禍。杜甫借用匡衡抗疏河劉向傳經兩則故實,寫出自己一生中兩次重大遭遇,對自己全然不如匡衡、劉向,功名事業(yè)無成的遭際,流露出無限的悲慨。如果不知道這兩則典故,則根本無法理解這兩句詩說的是什么。
頭懸梁,錐刺股
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發(fā)兵進攻鄰國,占領不少地方。其它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抗秦。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后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后,他發(fā)憤讀書,鉆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fā)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后來人們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游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lián)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這消息傳到了蘇秦的家鄉(xiāng),他的父母兄嫂都后悔以前對蘇秦的態(tài)度不好。聽說蘇秦要去趙國經過洛陽,全家人特地趕到洛陽城外30里的地方,把路掃得干干凈凈,準備了豐盛的酒宴,跪著迎接他。蘇秦看到這情景,前后對比,百感交集。
可是“合縱”很快就被蘇秦的同學張儀的“連橫”策略破壞了,蘇秦也被刺客刺死,“合縱”宣告徹底破產了。
來源:中國僑網
三峽特產——苕酥典故
相傳嘉靖年間,章太后來三峽夷陵郡游玩,見當地盛產紅苕,突發(fā)奇想,命夷陵、長陽、長樂(現五峰)所有食品作仿的師傅,三日之內做出一種“吃苕不見苕”的糕點,否則,不允許進餐。有一位土家?guī)煾嫡捕?,其妻見丈夫三日末歸,便帶自家煮熟的紅苕,偷偷送來給丈夫充饑。夫妻倆相互推讓,不小心弄破了紅苕皮,掉入糍漿中,詹多靈機一動,悟出了配方,眾師傅齊心合力,采用紅苕、糯米、雞蛋為原料,做出了有苕不見苕的糕點。太后嘗后,贊不絕口。命記入宮中食譜,并命名為三峽苕絲糖。后來詹多將此配方傳于三峽民間,流傳至今。
宜昌金利糧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三峽地區(qū)土家民間傳統(tǒng)食品“苕絲糖”為基礎,結合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獨家研制開發(fā)出具有傳統(tǒng)地方特色的體閑食品“土家人”——三峽苕酥。該產品口感集土家民間食品的酥、香、脆于一體,保留了鮮紅苕熟化后特有的香氣和風味,入口即化,營養(yǎng)豐富,老少皆宜。且包裝古樸,典雅、精美,深受中外消費者喜愛,并多次出口加拿大、香港。 現共有3種口味(傳統(tǒng)、椒鹽、低糖)10多種不同包裝規(guī)格的產品。
古代《二十四孝》
0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腿?,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备赣H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彩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
龍顏蓮子粥——與皇帝平起平坐
乾隆六下江南,名為體察百姓疾苦,實為行口腹之私。乾隆每到一處,地方官員必上供珍饈佳肴,但乾隆并不滿足,仍要“微服”去街巷之中尋訪平民美食。一日乾隆在揚州鬧市行走,忽聞陣陣清香從一小攤撲面而來,原來是一個老漢在賣一種蓮子粥,看上去晶瑩透明,里面懸浮著芝麻、麥仁、花生仁等各種果仁,光看就已十分誘人,人們爭相食之。乾隆經不住美味的誘惑,告訴老漢給來一碗,吃在嘴里頓感滿嘴生香,香入肺腑,龍心大悅。乾隆把老漢請入宮中,每日清晨必飲一碗蓮子粥。
1.據史書記載,北郭騷是春秋時期齊國名士,對父母十分孝敬,是個出了名的大孝子。但他的家境不好,十分貧寒,以至于到了無錢奉養(yǎng)老母的地步。于是慕名去找當時名相晏子,希望得到一些糧食奉養(yǎng)老母。晏子久聞其名,覺得他人品很好,很樂意交他這個朋友。晏子不但熱情地接待了他,臨走又送他很多糧食、金錢。北郭騷謝絕了金錢收下了糧食,兩人從此成了很好的朋友。不久之后,晏子受讒言被齊景公猜忌,逃亡他國,臨行路過北郭騷家進來告別,晏子闡述了事情的經過,北郭騷只是說了一句:“請好自為之?!蓖戤吽涂?。
晏子走后,北郭騷找來他的朋友,告訴他說:“我仰慕晏子道義,與之相交,如今晏子被無端猜忌,我將用生命為他洗清冤誣。”北郭騷換好衣冠,請朋友攜劍和竹匣跟隨其后。前往皇宮會見景公近臣,北郭騷慷慨激昂地說:“晏嬰是名聞天下的賢相,因他在而其他國家畏懼不敢侵犯。若他出亡,齊國必遭侵犯。我不想看見國家生靈涂炭,我愿用我的生命為晏子洗清冤屈?!比缓笞载厣硗觥>肮创饲榫胺浅:蠡?,親自駕車在邊境追回晏子。
2.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匆姷厣嫌幸黄穑軐幦砸琅f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qū)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p>
“管寧割席”的故事傳頌至今,人們一直把管寧作為不慕榮華,不貪金錢的典型加以宣傳。但管寧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絕交的態(tài)度,實在過于片面。
管寧因朋友的一二細節(jié)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標準,便斷然絕交,有點苛求于人,但是,華歆貪慕虛榮,就不能怪管寧割席斷義。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