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彈簧類的工具,大約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但材料并非金屬,而是動物筋腱。
像大多數(shù)其他的基本機制,金屬彈簧存在已久的青銅時代。即使是金屬,木材被用作一個靈活的弓箭和軍事彈射器的結構構件。人們開始認識到,金屬比木頭、角質(zhì)或任何這類有機物質(zhì)的彈性更大。菲洛 (其寫作年代約為公元前200年)把它作為一項新發(fā)現(xiàn)來進行介紹.他估計讀者是難以置信的.凱爾特人和西班牙人的劍的彈性,引起了他的亞歷山大城的前輩的注意.為了弄清楚劍為什么有彈性,他們進行了許多實驗.結果他的師傅克特西比發(fā)明了拋石機,拋石機的彈簧是用彎曲的青銅板作成的——實際上是最早的片簧。
我國古代一直沒有金屬彈簧的遺存,因而若以世界發(fā)明真正意義上金屬彈簧來說,應該大致相當于我國的秦漢時期。
一個言字,中間一個彈簧對應的成語是:巧言如簧。
巧言如簧
讀音:[ qiǎo yán rú huáng ]
釋義: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
出處:唐·劉兼《誡是非》:“巧言如簧總莫聽;是非多自愛憎生?!?/p>
白話譯文:花言巧語千萬不要聽,人與人之間的是非大多都來自于喜愛和憎惡。
擴展資料
巧言如簧的近義詞:能說會道、能言善辯
一、能說會道
讀音:[ néng shuō huì dào ]
釋義:指善于用言辭表達,很會說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仗著他的模樣兒比別人標致些,又長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象個西施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抓尖要強。”
二、能言善辯
讀音:[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釋義:很會說話,善于辯論。
出處:元·無名氏《氣英布》:“若得能言巧辯之士;說他歸降。”
白話譯文:若是能得到一位很會說話,善于辯論的名士,去說服他歸降。
巧舌如簧
拼音:qiǎo shé rú huáng
成語釋義:簧,樂器中有彈性的用以震動發(fā)聲的薄片。舌頭靈巧,能言善辯。形容能說會道,善于狡辯,含貶義。
成語出處:出自《詩經(jīng).小雅.巧言》中“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大意是:欺詐的大話,出自讒人之口,花言巧語,真是厚顏無恥。
使用示例:這個商人~,把次品說成是優(yōu)等品,欺騙消費者,不少人都上當了。
反義詞:笨口拙舌、笨嘴拙腮、惡語中傷、推心置腹。
近義詞:花言巧語、巧言令色、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甜言蜜語、出口成章、三寸不爛之舌、如簧巧舌。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能說會道。
延展閱讀:【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典故:《后漢書·陳蕃傳》:“夫讒人似實,巧言如簧,使聽之者惑,視之者昏?!?/p>
《舊唐書·張仲方傳》:“諂淚在臉,遇便則流;巧言如賛, 應機必發(fā)?!焙蠖嘧鳌扒缮嗳缁伞?。
唐·劉兼《戒是非》詩:“巧舌如簧總莫聽,是非多自愛憎生?!?/p>
柯靈《誰在撒謊》:“世間有一種人,一生巧舌如簧,專說謊話,到頭來一句真話就全盤推翻了它們?!?/p>
“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從這條成語的出處就可以看出,它形容的不是一般的口才出眾,能言善辯,而是花言巧語,因此是一條感情色彩鮮明的貶義成語。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