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的成語故事
據(jù)《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上載,秦朝末,天下群雄紛紛起義,推翻秦暴政,其中勢力最大的是項羽、劉邦,兩人展開了楚漢戰(zhàn)爭。初期,項羽占了優(yōu)勢,之后劉邦鞏固關中,并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后來項羽被劉邦等人圍困于垓下,四面楚歌。
當時,項王帶領屬下壯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圍,向南沖出。天快亮時,漢軍才發(fā)覺,命騎將灌嬰率五千騎兵追趕。項王渡過淮河,跟隨的壯士只剩一百多人。項王到達陰陵,迷了路,就問一個農夫,農夫騙他說∶“向左邊走?!表椡鯉讼蜃?,陷進大沼澤地中。因此,漢軍追上他們。項王又帶兵向東,到達東城,此時只剩二十八人。漢軍追趕上來的騎兵有幾千人。
項王估計自己不能脫逃了,他對屬下說∶“我?guī)П鹆x至今已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擋的敵人都被打垮,所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沒有失敗過,所以能夠稱霸天下。可是如今卻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亡我,決不是作戰(zhàn)的過錯。今日肯定得決心戰(zhàn)死,我愿意為諸位打場痛快的仗,一定勝它三回,給諸位沖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讓諸位知道確實是上天要亡我,決非作戰(zhàn)的過錯?!?/p>
于是,他將屬下騎兵分成四隊,朝四個方向沖鋒。漢軍將他們重重包圍,項王對屬下說∶“我來給你們拿下一員漢將!”命令四面騎士驅馬飛馳而下,約定沖到山的東邊,分三處集合。
于是項王高聲呼喊著往下沖,漢軍像草木隨風伏倒般潰敗,項王斬殺一名漢將。這時,赤泉侯楊喜是漢軍騎將,在后面追趕項王,項王瞪大眼睛怒視他,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嚇壞了,退避了好幾里。
項王與屬下騎兵在三處會合,漢軍不知道項王的去向,就把部隊分為三路,再次包圍上來。項王驅馬沖了上去,又斬殺一名漢軍都尉,殺了數(shù)十百人,又聚攏騎兵,僅僅損失兩個人。項王問屬下們說∶“怎么樣?”屬下都敬服地說∶“正如大王所說的那樣?!?/p>
后來,從這里演變出“所向披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逃。
所向披靡 ( suǒ xiàng pī mǐ ) 解釋 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靡:倒下;披靡:草木被吹倒。
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出 處 《梁書·蕭確傳》:“鐘山之役,確苦戰(zhàn),所向披靡,群虜憚之。”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示 例 郭小川《礦工不怕鬼》:“我們不打無準備之仗,因而每一戰(zhàn)必能~?!?成語典故: 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
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成語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p>
成語例句: 遂與其友鮮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陣,所向披靡,殺死秦兵無數(shù)。(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
所向披靡
suǒ xiàng pī mǐ
[釋義] 風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所向:指風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語出] 《梁書·蕭確傳》:“鐘山之役;確苦戰(zhàn);所向披靡;群虜憚之?!?/p>
[正音] 靡;不能讀作“mí”。
[辨形] 靡;不能寫作“糜”。
[近義] 所向無敵 一往無前
[反義] 強弩之末 畏縮不前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所向無敵”;都有“力量強大;無往不勝”的意思。但~表示力量強大沒有阻擋;有比喻性;“所向無敵”表示沒有競爭對手;有陳述性。
[例句]
①我軍英勇無敵;~;使敵人聞風喪膽。
②渡江戰(zhàn)役以后;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迅速解放了中國大陸。
[英譯] sweep away all obstacles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