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導彈專家錢學森。
錢學森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人物評價
錢學森回國效力,獻身國防,志在強國,成就了“兩彈一星”偉大事業(yè),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
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錢學森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中國兩彈之父:鄧稼先。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鄧稼先(1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fā)做出了重要貢獻。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fā)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擴展資料:
錢學森在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于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yè)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guī)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參考資料:鄧稼先—百度百科錢學森—百度百科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中國現代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并從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10月沖破種種阻力回國后,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fā)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和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曾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
錢學森,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又被稱為“火箭之王”。
中國火箭之父是錢學森。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為中國導彈和原子彈的發(fā)射工作推進了至少20年。
錢學森被譽為“中國現代火箭之父”。錢學森,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氣動力學專家。他早年在美國學習。在馮卡門教授的指導下,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以上就是關于火箭導彈之父是誰,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科學家是誰的全部內容,以及導彈之父是誰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