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你在室內(nèi)的時候,可以躲在墻角、廁所等容易構(gòu)成三角支撐的地方以及結(jié)識堅固的家具底下或旁邊。用身邊的坐墊、枕頭等柔軟物保護頭部。選好躲藏處后,正確的避震自姿勢為;蹲下,低頭,閉眼或用手保護頭部。還可以用濕毛巾捂住嘴、鼻子以防吸入灰塵和毒氣。千萬不要跑到陽臺或窗戶旁邊,要遠離玻璃門窗,或是懸掛物物下。
2 . 如果是在室外,應該盡快跑到開闊的地方。要遠離樓房、圍墻、樹木、廣告牌等,更不要躲到地下通道中或高架橋下面。不要坐在汽車里,要到空曠的廣場避難。
3.千萬不能跳樓或者進電梯。
4.如果被埋,不要驚慌,要想辦法保護自己??梢栽O法敲擊能發(fā)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fā)出求救信號。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災害之一,也是損失最為嚴重的災難,帶給社會和人們的是破壞和毀滅。面對地震我們主要是以防震減災為主,要貫徹的是以“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jié)合”的方針,重點抓好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和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防工作是我們克盡職守的天職。家庭防震的重點,主要是保證震時和震后如何有條不紊地進行家庭的防震救災。
根據(jù)各家不同情況,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學習地震知識,掌握科學的自防自救方法。
2) 分配每人震時的應急任務,以防手忙腳亂,耽誤寶貴時間。
3) 確定疏散路線和避震地點,要作到暢通無阻。
4) 加固室內(nèi)家俱雜物,特別是睡覺的地方,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 落實防火措施,防止爐子、煤氣爐等震時翻倒;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浴室、水桶要儲水,準備防火用沙;學習必要的防火、滅火知識。
6) 學會并掌握基本的醫(yī)療救護技能,如止血、包扎、搬運傷員和護理方法。
地震時怎樣求生?
地震時,從地震發(fā)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鐘,此時要保持冷靜,
(1)能撤離時,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選定的安全地區(qū),不要擁擠在樓梯和過道上。
(2)保護頭頸、眼睛,盡量用濕毛巾、衣物等掩住口鼻,防止灰塵嗆悶發(fā)生窒息。
(3)來不及撤離,應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桌下面或跨度較小的房間,如衛(wèi)生間等。在教室里可躲在書桌下或墻角邊。在影劇院,在飯店可躲在椅子下。
(4)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員要選擇空曠地帶避難。
(5)避震時,要注意保護頭部,如用枕頭頂在頭上,用臉盆頂在頭上,用書包頂在頭上,用雙手護住頭部。
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識,事先有一定準備,震時又能抓住預警時機,選擇正確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間,地震也不是很可怕。(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在不同場合需根據(jù)不同條件,采取快速有效的避震方法,避免傷害。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堂討論學習、課外演練,學會在不同場合盡量避免地震傷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避震知識,提高積極應對危險和解決困難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不同場合的避免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同場合的防震方法。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guān)防震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防震資料
各小組交流收集到的關(guān)于防震的資料。
二、避震之街道、開闊地
1、指導閱讀有關(guān)避震的資料。
2、小組間討論高樓和操場中避震的有效方法,并加以歸納整理。
(1)、在街道上,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nèi),避開人多的地方; 要避開高大建筑物,如:樓房、高大煙囪、水塔下,避開立交橋、過街橋等結(jié)構(gòu)復雜的構(gòu)筑物。
(2)、在開闊地要躲開密集人群,就地臥倒或蹲下。
(3)、在室外要注意以下危險物或高聳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玻璃幕墻等;危險場所,如:狹窄街道、危舊房屋、危墻、高門臉等。
三、小結(jié)不同場合要根據(jù)實際,聽從指揮,選擇正確的避震方法和地點。板書設計:街道:選擇開闊地蹲趴,不亂跑,不返回室內(nèi),避開高大建筑開闊地:就地蹲趴,躲開密集人群
1
保持冷靜。在以往的地震中,有的人由于驚慌把本該往下拉的門往外推,找不到門,不顧一切的跳樓等,增加許多本應該避免的死亡,由此可見,在地震發(fā)生時,不能驚慌失措,沉著逃生。
2
發(fā)生地震,關(guān)閉電源,煤氣,熄滅火源,以免引起火災。
3
地震發(fā)生時,若在平房住宅里,應迅速鉆到桌子下、床下或墻根下,不可靠近窗口?;蛘哳^頂被褥、枕頭、棉衣等。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也可減少傷亡。
地震發(fā)生時,若在樓房里,那除了鉆到桌子下、床下以外,也可躲到廚房、廁所中去,因廚房、廁所開間小,支撐作用較大一些。但不要跑到陽臺上去,因整個建筑物可能會傾斜,陽臺和屋檐等附屬建筑下落的可能性極大。
幼兒園安全教案:地震來了怎么辦?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通過演習,訓練教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jù)幼兒園的環(huán)境有序地通過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 3.培養(yǎng)幼兒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收集報刊、雜志中有關(guān)汶川地震的資料或圖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識。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感受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1.結(jié)合圖片講述地震來臨時的情況。
2.小朋友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害怕、擔心)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地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fā)生。
3.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么辦?(幼兒討論) 二、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中保護自己?幼兒討論尋找最有效的保護方法。
(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并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撤離時要走圖中標注的路徑?使幼兒了解圖中標注的撤離路徑是離戶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啟發(fā)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的指揮等。
三、組織幼兒“實戰(zhàn)演習”。演練室內(nèi)避震及緊急撤離。
如幼兒在撤離情況下出現(xiàn)擁擠、用時過長等情況,教師帶幼兒查找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wǎng))。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震的本領(lǐng),加強幼兒面對地震,快速疏散和自我保護的能力,設計開展本節(jié)以“地震應急避險”為內(nèi)容的安全教育課程。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掌握安全知識,從小樹立保護自我的安全意識。 2.設計安全教育課程,以豐富地震知識,提高防震意識與幼兒應對危險能力。
3.通過演練,讓幼兒懂得地震來時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培養(yǎng)幼兒掌握正確的逃生要領(lǐng),從容應對地震災害。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懂得正確的避震、疏散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幼兒從容應對地震災害的冷靜心態(tài)和逃生要領(lǐng)。 活動準備 教學用具:1.幼兒教師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傳掛圖,課件,地震視頻小簡段,愛心小背簍。
2.逃生小書包(手電筒,礦泉水,面包,打火機,刀子,繩子等) 活動過程、 一、課前熱身 老師帶領(lǐng)小朋友閉著眼睛聽音樂,讓幼兒感受地震來時天崩地裂的感覺,教師觀察小朋友的表情。 聽完音樂提問:1.音樂表現(xiàn)的是什么聲音?(地震時的聲音) 2.小朋友聽了音樂以后有什么感覺?(害怕)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使幼兒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的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fā)生。
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么辦?------(幼兒討論問題) 二、幼兒根據(jù)討論的結(jié)果按自己的方法進行演練,教師對幼兒的演練過程做觀察記錄。 三、教師對幼兒的撤離演練做評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講述觀察記錄,總結(jié)幼兒的演練效果(從幼兒的撤離路線和撤離時的動作進行評價)。
四、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在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當中保護自己? (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并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使幼兒知道圖中標記路徑為安全的并且為最近路徑。)
3.帶幼兒觀察撤離路徑的條件,引導幼兒討論:怎么走到達安全地帶的路徑最快,啟發(fā)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可以分成兩隊,按順序,聽老師指揮,不擁擠等。) 4.組織幼兒進行演習,演練室內(nèi)緊急避震和撤離。
若在演練過程中出現(xiàn)幼兒擁擠,無秩序老師要及時糾正并組織再次演練,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五、讓幼兒了解一些防震減災的基本常識。
1、自由討論,教師拓展。 a.如果在平房里,突然發(fā)生地震,要迅速鉆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zhuǎn)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時如果房屋倒塌,應呆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移動,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b.如果住在樓房中,發(fā)生了地震,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墻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間內(nèi)側(cè)的墻角,并且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去陽臺和窗下躲避。 c.如果正在上課時發(fā)生了地震,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nèi)亂跑或爭搶外出。
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后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 d.如果已經(jīng)離開房間,千萬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東西。
因為第一次地震后,接著會發(fā)生余震,余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e、如果在公共場所發(fā)生地震,不能驚慌亂跑。
可以隨機應變躲到就近比較安全的地方。 f.如果正在街上,絕對不能跑進建筑物中避險。
也不要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狹窄的胡同、橋頭等危險地方停留。 g.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要注意保存體力,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2、觀看圖片,演示課件,視頻。 3、教師補充講解正確的避險,逃生,自救方法。
4、通過觀看汶川,玉樹地震后全國支援幫助災區(qū)的圖片視頻,教育幼兒從小有關(guān)愛社會,關(guān)愛他人的美好心靈。 5.教師和小朋友一起疊祝愿星,祝福災區(qū)小朋友,把祝愿星投在愛心小背簍里。
六、活動結(jié)束 總結(jié)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地震來了怎么辦? 讓小朋友背起自己的逃生小書包在正確的演練一次,地震來了怎么辦。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內(nèi)容的學習和實際演練,讓全班幼兒知道了,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難不要退縮,遇到危險不要慌張,要學會冷靜對待天災,小朋友之間要從小培養(yǎng)互幫互助的情感友誼,樹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巢屋。
地震時的應急防護原則 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
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 學校人員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lǐng)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
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qū),平時要結(jié)合教學活動,向?qū)W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zhuǎn)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后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
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nèi)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地震時,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發(fā)生時,高層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cè)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準備,要鎮(zhèn)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墻,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qū)躲避。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guān)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guān)閉運轉(zhuǎn)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xiàn)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xiàn)場隨時監(jiān)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fā)生。
地震發(fā)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避震 (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御姿勢。 樓房內(nèi)人員地震時應急避震 地震一旦發(fā)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zhuǎn)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jié)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jīng)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shù)較大。
總之,震時可根據(jù)建筑物布局和室內(nèi)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應急避震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zhèn)靜。
由于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處于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zhuǎn)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
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離。 震后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后,往往還有多次余震發(fā)生,處境可能繼續(xù)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huán)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huán)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jié)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wěn)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shù)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fā)生后,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
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fā)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fā)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jié)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xiàn)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qū)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也體現(xiàn)了"救人于危難之中",的崇高美德。 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
據(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震后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后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shù)占死亡人數(shù)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
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qū)群眾通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由災區(qū)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震后救人時間要快 震后救人,力求時間要快、目標準確、方法恰當,互救隊伍不斷壯大的原則。具體做法是:先救近處的,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遠;先救容易救的人,這樣,可迅速壯大互救隊伍;先救青壯年和醫(yī)務人員,可使他們在救災中充分發(fā)揮作用;先救"生",后救"人"。
唐山地震中一農(nóng)村婦女,每救一個人,只把其頭部露出,避免窒息,。
一、面臨地震,如何做好防震減災?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內(nèi),如離門窗較遠,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是較安全的。
另外,也可以轉(zhuǎn)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較小的衛(wèi)生間等處暫避。如果你在教室里,要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
躲過主震后,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用各種柔軟物品護住頭部。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這是最慶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將手或書包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盡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準備。
并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桿和圍墻、狹窄巷道等。 二、發(fā)生險情時,如何救助? 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應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煙塵嗆悶窒息,還應盡可能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品,最好朝著有光線的地方移動。
無力脫險時,盡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堅持時間越長,得救的可能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廢墟下的聲音不容易聽見,因此要等到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救或敲擊墻壁等。
三、防火應注意什么? 預防火災的措施很多,同學們首先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1、不玩火。有的同學對火感到新奇,常常背著家長和老師做玩火的游戲,這是十分危險的。
玩火時,一旦火勢蔓延或者留下未熄滅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 2、不吸煙。
吸煙危害身體健康,又容易誘發(fā)火災,要遵守學生守則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堅決杜絕吸煙。 3、愛護消防設施。
為了預防火災,防止火災事故,教學樓、宿舍樓都設置了消防栓、滅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設施,還留有供火災發(fā)生時人員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覺愛護消防設施,保證安全通道的暢通。 四、火場逃生方法 1、身處火場,要保持冷靜,盡量迅速觀察、判明火勢情況,明確自己所處環(huán)境的危險程度,迅速查明疏散通道是否被煙火封堵,針對火情,做出正確判斷,選擇最佳的逃生路線和方法。
2、如逃生必經(jīng)路線充滿煙霧,要用濕毛巾或衣物捂住臉部,防止或減少吸入有毒煙氣,并低姿勢或葡匐前進。 3、選擇逃生路線,應根據(jù)火勢情況,優(yōu)先選用最簡便、最安全的通道。
如樓層起火時,先選用安全疏散樓梯、室外疏散樓梯、普通樓梯等,如果這些通道已被煙火切斷,再考慮利用樓頂窗口、陽臺和落水管、避雷線等脫險。 4、有時,樓梯雖然已著火,但火勢不大,這時可用濕棉被、毯子等披裹在身上,從火中沖過去,雖然人可能受點輕傷,但可避免生命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要早下決心,不要猶豫不決,否則,火越燒越大,就會失去逃生的機會。 5、如果正常通道均被煙火切斷,其他方法都無效,火勢又逼近,也不要倉促跳樓,有可能的話,先在室內(nèi)牢固的物體上拴上繩子,如無繩子也可用撕開的被單連接起來,然后,順著繩子或布條往下滑,下到安全樓層或地面上。
但必須保證安全系數(shù)和繩子或布條有足夠的長度。 6、如果時間來不及,需要跳樓時,可先往地上拋一些棉被、床墊等柔軟物品,以增加緩沖,且應注意不要站在窗臺上往下跳,可用手扒住窗臺或陽臺,身體下垂,自然落下,這樣,既可保證雙腳先著地,又能縮短高度。
7、學會使用求救信號 ,除了撥打手機之外,也可從陽臺或臨街的窗戶向外發(fā)出呼救信號,比如向樓下拋扔沙發(fā)墊、枕頭和衣物等軟體信號物。夜間則可用打開手電、應急照明燈等方式發(fā)出求救信號,幫助營救人員找到確切目標。
五、撤離注意事項: 1、熟悉本班、本宿舍的疏散的方案和路線,按事先指定路線疏散 2、快慢結(jié)合(快:出班出宿舍快;慢:進入樓梯或拐彎要慢) 3、就近(靠門靠窗先撤,邊走邊排邊排邊走) 4、避讓(下樓梯不擁擠,行進時不搶、推前面的同學) 5、若是地震時,應等主震過后再迅速撤離,疏散時應貼著墻壁走。
防震減災,共創(chuàng)美好家園
自然災害,包括人造災害,都是人們最大的敵人。自然災害有許多,比如,地震、酸雨、溫室效應、臺風等。人造災害有火災、水土流失等。遠在古代,人們沒有防范意識,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懂得用科學道理、實用的方法來保護自己,減少災害威脅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將告訴大家怎樣用科學的方法來防震減災,保護自己,保護家園。
據(jù)調(diào)查,全國有許多地方發(fā)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遼寧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瓊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災害,損傷慘重,特別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萬人死亡和受傷。
其實,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地震發(fā)生前,會有些預兆。比如馬等牲畜會掙脫韁繩,并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jié)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fā)生地震,如果發(fā)現(xiàn)這些動物有這些反?,F(xiàn)象,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
地震發(fā)生了并不是就必死無疑,其實,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你。如果發(fā)生地震時你在家里,必須馬上鉆到堅硬、并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以免砸傷。還有,要貼著堅固的墻壁或在門口蹲著,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開陡崖,防止掉下山。還有要預防山體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學校,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到課桌下,注意保護頭部,如果在上體育課,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傷。如果在電影院,要躲在觀看椅底下避震,要避開掛在天花板上的燈、空調(diào)的懸掛物,用東西保護頭部,聽從指揮人員指揮撤離現(xiàn)場。在商場發(fā)生了地震,要避開玻璃柜,避開貨物、廣告牌、燈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車內(nèi),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穩(wěn)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災害不像地震一樣不可避免,有時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酸雨,被人們稱為“空中死神”,因為人們的工廠排放出的廢氣,(硫化物)飄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來,就成了酸雨。酸雨會導致湖水變酸,魚蝦類死亡;森林漸漸衰老;農(nóng)田變貧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跡,珍貴字畫上,馬上會被腐蝕爛……可見,酸雨對人們的危害有多大!
溫室效應就是指大氣層中有氣體吸收紅外線,導致氣溫升高的一種效應。它的危害也不小,會導致很多人喪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溫室效應會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還會引發(fā)許多疾病,如腦炎、高燒。并會造成干旱、洪水,糧食減少,許許多多地方財物損失重大。
還有許多自然災害,其中有許多是人類自己的“杰作”。所以,我們要有這方面的知識,不要自己害了自己。
不止自然災害,還有人造災害。如火災、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類自己砍伐樹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所以,我倡議大家做好以下幾點:
1、保護森林,種植樹木,保護水土。
2、工廠不要排放太多廢氣,多用取之不盡的太陽能。
3、要保護臭氧層,汽車不要排放廢氣。
4、小心用火,不亂丟煙頭。
5、要多學防震、防災方面的知識,有防范意識。
6、節(jié)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這幾點,會減少災害的發(fā)生,或者一旦災難發(fā)生時會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便是保護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fā)生,讓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9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