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fā)生固定資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固定資產處置一般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進行核算。企業(yè)因出售、報廢或毀損、對外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處置固定資產,其會計處理一般經過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固定資產轉入清理。
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時,按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按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借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固定資產賬面余額,貸記“固定資產”科目。第二,發(fā)生的清理費用。
固定資產清理過程中發(fā)生的有關費用以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第三,出售收入和殘料等的處理。
企業(yè)收回出售固定資產的價款、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等,應沖減清理支出。按實際收到的出售價款以及殘料變價收入等,借記“銀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第四,保險賠償的處理。企業(yè)計算或收到的應由保險公司或過失人賠償的損失,應沖減清理支出,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第五,清理凈損益的處理。固定資產清理完成后的凈損失,屬于生產經營期間正常的處理損失,借記“營業(yè)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屬于生產經營期間由于自然災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借記“營業(yè)外支出——非常損失”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固定資產清理完成后的凈收益,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營業(yè)外收入”科目。
企業(yè)出售、轉讓、報廢固定資產或發(fā)生固定資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固定資產處置一般通過“固定資產清理”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yè)因出售、轉讓、報廢或毀損、對外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處置固定資產,其會計處理一般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固定資產轉入清理。
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時,按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按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借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按固定資產賬面余額,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第二,發(fā)生的清理費用。
固定資產清理過成本中發(fā)生的有關費用以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科目。 第三,出售收入和殘料等的處理。
企業(yè)收回出售固定資產的價款、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等,應沖減清理支出。按實際收到的出售價款以及殘料變價收入等,借記“銀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第四,保險賠償的處理。企業(yè)計算或收到的應由保險公司或過失人賠償的損失,應沖減支出,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第五,清理凈損益的處理。固定資產清理完成后的凈損失,屬于生產經營期間正常的處理損失,借記“營業(yè)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屬于生產經營期間由于自然災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借記“營業(yè)外支出——非常損失”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
固定資產清理完成后的凈收益,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營業(yè)外收入”科目。
無形資產包括社會無形資產和自然無形資產 其中無形資產通常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土地使用權等;自然無形資產包括不具實體物質形態(tài)的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等 (1)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發(fā)明創(chuàng)造專利申請人對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法定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發(fā)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
(2)非專利技術:也稱專有技術,是指不為外界所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采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護的,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各種技術和訣竅。 (3)商標權:是指專門在某類指定的商品或產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稱或圖案的權利。
(4)著作權:制作者對其創(chuàng)作的文學,科學和藝術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權利。 (5)特許權:又稱經營特許權,專營權,指企業(yè)在某一地區(qū)經營或銷售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或是一家企業(yè)接受另一家企業(yè)使用其商標,商號,技術秘密等的權利。
(6)土地使用權:指國家準許某企業(yè)在一定期間內對國有土地享有開發(fā),利用,經營的權利。 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采用成本法入賬,按照取得的成本計入無形資產原值 借:無形資產 貸:相關科目 無形資產應該在合同受益年限或者預計可使用壽命內平均攤銷,一般無凈殘值,直接按照入賬價值除以使用時間確認分期的攤銷金額,當然如果有減值,還要考慮減值準備 攤銷的分類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攤銷。
公司上市前的土地資產處置在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據國家土地管理局、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聯合制定的《管理暫行規(guī)定》,改建或新設公司使用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必須評估公司改制重組時應注意解決的問題文章公司改制重組時應注意解決的問題。地價評估結果經縣級或市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初審后,由國務院授權部門批準設立的公司,向國家土地管理局申請確認;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公司,向省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確認。
按此規(guī)定,上市公司的土地資產有三種處置方法: (1)企業(yè)可依法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其優(yōu)點是,在簽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之后,企業(yè)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或作價入股,便于公司靈活地進行處置。
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或作價入股的最高期限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減去原企業(yè)以出讓方式獲取的土地使用權后已使用的年限。 (2)國家或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國家授權投資機構以租賃方式將土地使用權出租給公司,定期收取租金。
其優(yōu)點是,土地租金相對低廉,股份公司無須支付太多的現金流量;相對較小的資產規(guī)模有利于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為今后的資本擴張騰出空間。在簽訂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時,應以保障公司的長遠利益和中小股東的利益為出發(fā)點,著重考慮土地的租用年限、繳納租金的合理依據及到期后對土地的處置計劃。
以租賃方式使用的土地不得轉讓、轉租、抵押。 (3)國家根據需要,可以一定年限的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經評估作價后,界定為國家股,由土地管理部門委托國有股權持股單位統(tǒng)一持有。
其優(yōu)點是可以增加凈資產量,調整負債比例。 對土地資產的處置以何種方式為好,應視企業(yè)的具體情況而定,主要考慮: (1)企業(yè)的凈資產值。
即擬上市企業(yè)的凈資產值是否達到股票發(fā)行上市的最低標準,如尚有不足,就要優(yōu)先考慮以土地資產作價入股的方式來增加凈資產。 (2)企業(yè)的盈利狀況。
土地資產折價入股會使上市公司的股本擴大,凈資產增加,相對稀釋其每股收益公司改制重組時應注意解決的問題企法顧問。 當企業(yè)盈利能力的降低可能影響到公司上市籌資計劃時,就要優(yōu)先考慮以租賃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
(3)企業(yè)的資金狀況 企業(yè)取得土地使用權須向國家交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有時數額甚大,因此,當企業(yè)資金緊張造成支付壓力很大時,就只能考慮以租賃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 由此可見,土地資產的不同處置方法對企業(yè)發(fā)行上市和長短期利益均有著相應不同的影響,必須深入分析,全盤考慮,統(tǒng)籌兼顧,權衡利弊,以選擇合理、可行的土地資產處置方式。
大家可能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都不陌生,它是經國務院決定設立的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管理和處置因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國有獨資非銀行金融機構。
它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理的不良資產包括無法收回貸款而抵押的不動產、無法收回壞帳債權等。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理這些不良資產時通常是通過拍賣、招標等多種途徑。而且經過幾年的運作,還存在將債權打包來拍賣的情況。
打包債權,是指將若干個債權,合成一個拍賣標的。盡管這些資產或債權變現效果不好,但是因為目前國家對處理不良資產方面沒有任何限制性政策,雖然有風險存在,可投資的機會也很大。
所以有不少有實力的大公司或個人愿意以低價購入這些變現價值不靈活的資產或債權,然后再通過自己的經營、轉讓這些資產或起訴這些債權項目的上級主管部門來取得一定的收益。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