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文指導 作文主要是考核自學應考者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對自學應考者思想修養(yǎng)、認識能力、生活積累和語文水平的綜合檢驗。
大綱提出,作文考核的重點是議論、說明和記敘的能力,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健康,內容充實,中心明確,條理清楚,結構完整,語言通順,標點恰當,書寫工整,行款規(guī)范。 作文在大學語文考試中約占40分,比重很大,因此,我們決不能忽視作文的考前訓練工作和準備工作。
從大的方面來看,應試作文必須按試卷規(guī)定的題目來寫。一般說來,自學考試的作文題目都是與考生的學習、生活、思想或現(xiàn)實社會的熱點問題結合較緊的,對大多數考生而言,都不至于“無話可說”。
但由于各人經歷、學識、修養(yǎng)等方面的差異,同一道題目,有的考生覺得好寫,有的卻覺得不好寫;即使覺得不難,寫出來的文章差異也很大。從歷年考試的情況來看,能把作文寫好的人確實不多,有的甚至未能寫完,很多考生都把作文視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難關。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作文雖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從思想上重視,又有充分的準備,“難”是可以逐漸轉化為“易”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的應試能力既與“場(考場)外功夫”有關,也與“場內功夫”有關。
先談場外功夫:要提高作文的應試能力,主要還得靠平時從思想、生活、技巧三方面多下功夫。思想,是文章的靈魂,要想寫出內容正確、深刻的文章,平時就要注意經常閱讀報紙,關心時事,了解黨的方針政策,還要讀點哲學、倫理學等方面的著作,以掌握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理論武器。
生活,則是寫作的源泉,平時要養(yǎng)成觀察、了解生活的習慣,多留意身邊的人和事,多思考生活現(xiàn)象之間的復雜聯(lián)系,或者把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中接觸到的先進人物事跡、反面典型的個案、歷史典故、格言警語、生動活潑的詞匯等收集起來,建立自己的“材料倉庫”。 材料準備工作做好了,到了考場上就不但不會感到沒東西可寫,而且還有挑選的余地,可在眾多的材料中挑選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來組織文章。
除此之外,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知識和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寫作理論,固然不能寫出好文章,但缺乏寫作理論的指導,也是很難把文章寫好的。
教材中的文體知識介紹、有關范文和課后的“提示”對我們如何寫作,都具有指導意義,應認真研讀。但僅僅停留在教材上還不夠,考生還應多讀一些課外的作品,琢磨琢磨這樣的題材、這樣的題目,別人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地方,從而開拓自己的視野。
更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多實踐,多動筆練習寫作,如果你能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寫寫日記,把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或讀書心得寫下來,并在考試前的半年時間里練習寫幾篇作文,在考試中必然胸有成竹一點。 至于“場內功夫”,則是偏于應試技巧的問題。
考慮到應用專科大學語文的考試大綱要求寫作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下面將分別對這三種文體在應試寫作中應注意的問題作個扼要的介紹: 記敘文的寫作 從臨場應試的角度來看,記敘文的寫作應抓好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確定角度 拿到試卷后,首先要看清作文題目的要求,仔細想想應從哪個角度去寫。 記敘文是一種 以記事和記人為主的體裁,通過寫人或寫事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某種價值觀念或抒發(fā)某種感情。
它不像議論文用一系列的論據去證明某個論點,也不像說明文以介紹知識為主要目的。如1996年上半年試題的《信》,作為記敘文,首先要明確這是要寫“與信有關的人”或“與信有關的事”。
如果把它寫成“給某某某的一封信”,那就寫成了應用文,即使內容健康、格式規(guī)范,也很難及格,因為文體都把握錯了,這是很大的錯誤。 明確了題目的要求,就要調動自己的生活庫存,看自己已經掌握的材料中,哪些與題目的要求有關,而又最值得寫;是以寫人為主還是以寫事為主。
就《信》這篇文章來說,如果你對郵遞員的工作比較熟悉,那你可以寫一個郵遞員如何克服種種困難把“死信”變成“活信”,以表現(xiàn)他對工作高度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如果你所在的單位曾發(fā)生過“檢舉信”事件,鬧得滿城風雨,而最后又水落石出,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題材;另外,我們都知道,若干年前,寫信是很隨便的,用一張白紙糊成信封,貼上郵票就可寄出去,后來則要求使用標準信封,要寫郵政編碼,郵資也調整了。 而隨著電訊事業(yè)的發(fā)展,許多人連信都不寫了,或打電話、或發(fā)E-mail……,這樣我們也可以寫信本身的變化來反映時代的變化。
假如有的考生關于信的庫存是一片空白,那也可以設法編一個與信有關的故事。應試作文不同于通訊報道一定要寫生活中已經發(fā)生的事情,是允許虛構的(即使以真人真事為基礎,也應該適當加工,不要完全受真人真事的束縛)。
要特別強調的是,在確定寫什么時,一定要寫自己最熟悉或比較熟悉的,某個題材很新穎,但自己所知不深,最好還是不要寫,以免弄巧成拙。 如果你確定寫一件事,還要考慮:這件事蘊含著什么意義?發(fā)生在什么時間、地點?前因后果如何?事件中涉及哪些人?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有沒有什么分歧、矛盾?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您好,其實很好寫只要不跑題就行 寫的話就中規(guī)中矩的就好 一、確定文章主題有哪些原則? 文章要符合社會現(xiàn)實的需要,體現(xiàn)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中,推動時代前進、體現(xiàn)時代特征與發(fā)展方向的精神。主題應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提出的迫切的問題,反映先進的思想。
要反映客觀事物的真相和本質。主題要如實地再現(xiàn)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不停留于表象,應深刻地提示事物內部的規(guī)律性。
要考慮作者的主觀條件。這主要是指作者必須熟悉與了解寫作對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強烈的寫作熱情。
二、如何正確地提煉主題? 提煉主題,就是運用各種思維方式,深入發(fā)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義,以形成某種獨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煉主題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從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煉出正確的思想觀點。
2、開掘事物本質,摒棄表象,開掘事物的內在含義,反映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性。作者應站在時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質,加深開掘深度;作者還要考慮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等各種不同文章的表達功能,從不同側面去開掘事物本質。
3、選取新穎獨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觀察角度(從不同的側面開掘主題)和新的認識角度(表達出作者獨到的見解)。
三、簡述材料與主題的關系。 材料是提煉和形成主題的基礎。
主題在分析研究材料的過程中進行提煉并得到確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題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現(xiàn)深主題的手段,主題由一定的材料來表現(xiàn)或證明。
3、材料的取舍和組織受主題的制約。在主題未形成時,材料對主題提煉起決定性作用;主題一經確定,又成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據,材料的取舍、詳略、變換都應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防止材料與主題相脫節(jié)。
四、選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選材為表現(xiàn)主題服務,不可與主題相游離、相悖謬。
2、要真實、確鑿。材料的真實,一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真實性,一是指本質上反映事物的真實。
材料的確鑿指材料既準確無誤,又用得恰當貼切。3、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個性與共性統(tǒng)一、具體性與普遍性統(tǒng)一的材料。它是具體的、個別的、又能體現(xiàn)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征與普遍意義。
4、要新穎、生動。材料力求具體形象,富有親切感與懸念性,是鮮為人知的新發(fā)現(xiàn),并適應文體的特點(記敘文材料具體形象、感染力較強;議論文材料概括性強,具有邏輯說服力;說明文材料要揭示對象的特征。
五、結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應組成完美統(tǒng)一的整體;各局部要相對齊備,不可無故殘缺;各個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適當。
2、連貫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內容脈絡上互相貫通,在語言形式上有緊密銜接與合理過渡,文脈不可紊亂與斷隔。
3、嚴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間有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關。
全文具有內在凝聚力。4、靈活性。
文章結構富于變化,生動活潑,不死板、呆滯。 六、試述結構的基本原則。
反映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與規(guī)律。記敘性文章結構與事物發(fā)展的階段性、秩序性密切相關,形成符合客觀過程原來秩序的時空概念;議論性文章體現(xiàn)了認識事物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部分到全體、由分析到綜合的過程,其結構常是提出問題、得出結論。
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維運行的路線。
作者的思維過程要遵守人們思維的共同規(guī)律,又凝結著作者對事物的獨特理解與感受。3、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
4、適應文體特點。結構受文體制約,記敘性文章以時空為序寫人記事,議論性文章偏重于橫向分類或縱向深入。
七、綜述結構的基本內容。 結構的內容包括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開頭和結尾三大方面。
層次是從總體上安排文章思想內容的次序,展開文章結構和步驟,是表示意義的結構單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設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對獨立的結構單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單一性、內容要完整、長短要適度。
過渡是指段落之間、層次之間的銜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過渡方式有:用關聯(lián)詞語,用過渡名,用過渡段。
需要過渡的情況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在內容轉換時,一是在表達方式改變時。照應是前有所呼、后有所應的結構手段。
常見的照應情況有三種:開頭與結尾照應(又可分為點題照應與解題照應兩種),引文中互相照應(又可分為遠照應和近照應兩種)。照應是使結構嚴謹而又活潑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靈活致密,文脈貫通,強化關鍵內容。
文章好的開頭的作用:有利于表現(xiàn)主題、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導讀者。議論文常見的開頭方式有開門見山,交代寫作背景或動機,曲折入題等幾種。
文章好的結尾的作用:綰結全文;令人回味。議論文結尾方式主要有:歸結或重申論點;提出希望或發(fā)出號召;形象化結尾。
八、文章結構有哪些類型? 記敘型,以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時空序列安排結構,可分為時空正常式與時空異常式兩種。論證型,以概念的內在因果聯(lián)系作為結構的主要依據。
可分為總分式、平列式、遞進式等幾種。說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條理進行布局。
綜合型,常以一種結構型為主,兼具其他類型。 九、第一人稱敘述與第三人稱敘述之比較。
第一人稱以當事的。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