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本段]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是我國醫(yī)學寶庫中現(xiàn)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yī)學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y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y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癥”、“診法”、論治及“養(yǎng)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醫(yī)學理論是建立在我國古代哲學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辨證思想。 黃帝內經成編於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理論專著。
總結了春秋至戰(zhàn)國時期的醫(y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并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樸素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y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 成為中國醫(yī)藥學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現(xiàn)存最早的中醫(yī)藥學著作《黃帝內經》收載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種中成藥,并有丸、散、酒、丹等劑型。
《黃帝內經》是早期中國醫(yī)學的理論典籍。世簡稱之為《內經》。
最早著錄于劉歆《七略》及班固《漢書·藝文志》,原為18卷。醫(yī)圣張仲景"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為傷寒雜病論",晉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時,稱"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九卷》在唐王冰時稱之為《靈樞》。
至宋,史嵩獻家藏《靈樞經》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針經》、《靈樞》實則一書而多名。
宋之后,《素問》、《靈樞》始成為《黃帝內經》組成的兩大部分。 《黃帝內經》是什么意思呢?內經,不少人認為是講內在人體規(guī)律的,有的人認為是講內科的,但我認為《黃帝內經》 是一部講“內求”的書,要使生命健康長壽,不要外求,要往 里求、往內求,所以叫“內經”。
也就是說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藥。 實際上《黃帝內經》整本書里面只有13個藥方,藥方很少。
它關鍵是要往 里求、往內求,首先是內觀、內視,就是往內觀看我們的五臟 六腑,觀看我們的氣血怎么流動,然后內煉,通過調整氣血、調整經絡、調整臟腑來達到健康,達到長壽。所以內求實際上是為我們指出了正確認識生命的一種方法、一種道路。
這種方 法跟現(xiàn)代醫(yī)學的方法是不同的,現(xiàn)代醫(yī)學是靠儀器、靠化驗、靠解剖來內求。中醫(yī)則是靠內觀、靠體悟、靠直覺來內求。
( 載自《張其成講讀:養(yǎng)生大道》) 【我國的“三大奇書”之一】 [編輯本段] (《黃帝內經》資深研究者,中國首位《黃帝內經》博士后張其成中先生評論:載自《張其成講讀:養(yǎng)生大道》) 我認為,《黃帝內經》可以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 第一,《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yī)理論經典。
人類出現(xiàn)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yī)治的方法,所以醫(y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于《黃帝內經》。但中醫(y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
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tǒng)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yī)學形成以后,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zhàn)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
沒有中醫(y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yǎng)生寶典。
《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這就是《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本褪钦f上等 的醫(yī)生不是去治療已經得了的病,而要在沒有得病之前,就讓 它不得病。
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這來得多么徹底!在當今社會,這種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
《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里面講了醫(y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 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
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F(xiàn)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 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內容】 [編輯本段]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81篇和《靈樞》81篇,各9卷。它分別從陰陽五行、天人相應、五運六氣、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等方面,結合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作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理論概括和認識。
迄今在診治學上仍具有指導意義。 《黃帝內經》成書于大約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學闡述,不僅涉及醫(yī)學,而且。
自學中醫(yī)最有效最捷徑的辦法就是跟個好中醫(yī)邊學習理論邊跟著實踐,不然你把書讀的滾瓜爛熟也沒有用的,中醫(yī)在實踐的基礎上學習比較有興趣比較好理解接受的 中醫(yī)院校而言,一般是從中醫(yī)基礎理論開始,然后中醫(yī)診斷學,接著中藥、方劑。
不過就自學而言,我建議首先肯定是要看中醫(yī)基礎理論的,不然很難理解中醫(yī),然后多背,《黃帝內經》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書先不要看,把基礎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學長說的看也是白看,因為根本看不懂。 師傳的一般都是先背書,幾大經典著作都背了再上臨床跟著學 如果是自學,我交你一套我們大學時期的教學方法吧, 首先你要買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來,中醫(yī)基礎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yī)診斷學,中醫(yī)內科學。
這只是基本的,我自己的學習經驗,整理一下希望能幫助你,我覺得對于自學比較容易入門。 比較快的能認識中醫(yī)學的理論以及思路。
第一門課程你需要學習中醫(yī)基礎學,這是中醫(yī)的基本理論必修的,會有很多看不明白,沒關系,一直看到第五章節(jié)你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中醫(yī)的理論了,中醫(yī)的學科是抽象的,第二門課程你要學習中藥學,沒什么訣竅,死記硬背,當然條件允許最好能賣點帶圖像的中藥書籍來加深印象,第三門課程,方劑學,沒什么訣竅,死記硬背,書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記下來,比如麻黃湯,桂枝湯,六味地黃湯,四物湯,八珍湯等,大概有幾百個方子,把重點的方子記下。 這三門課程歸納為理論課程,就好比打仗你現(xiàn)在已經掌握如何用槍了,下一步應該學習如何射擊,如何打中把心。
第四門課程,中醫(yī)診斷學,這課程很重要,是理論步入實踐的橋梁,把中醫(yī)診斷學學會,后面的課程如魚得水,中醫(yī)診斷學主要講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診斷疾病。 第五門課程,中醫(yī)內科學,必修的,中醫(yī)內科學屬于實踐課程,里面講解很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還有其他的中醫(yī)婦科,中醫(yī)兒科,中醫(yī)外科,中醫(yī)骨科,都屬于實踐的課程。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來學習,比如想學習治療兒科的疾病,就多專研。
醫(yī)院也不是每個醫(yī)生樣樣都精通的,所以這時候你需要選擇自己的想專研的課程,(正規(guī)院校內,外,婦,兒,是必修的,自學的就可以選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來學,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針灸推拿方面發(fā)展,在第四門課程的時候還需要同時學習經絡學,學完經絡學在學習針灸學,經絡學是理論學科,針灸推拿學屬于實踐課程。 學完這些,你以及是個中醫(yī)的入門學生了,想治病厲害,救死扶傷,你還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醫(yī)學院校這時候是在醫(yī)院學習一年或者兩年,臨床實踐很重要,你最好能找個診所之類的跟個老師學習一兩年,就當是你的醫(yī)院實習。
如何閱讀《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學習中醫(yī)學必須首先要學習的一部經典箸作,但是如何去閱讀和理解其中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在很多版本的黃帝內經中都有不同的注解,絕大多數(shù)的解釋內容都偏離了黃帝內經的原意。例如在生氣通天大論中:“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中的九州一詞的解釋,都沒有真正的清楚它的含義是什么。那么“其氣九州:的含義是什么呢?它的意思是說,在宇宙自然中,宇宙之氣是以洛書的形式分布與人的體外,與人體的九竅,五藏,十二大關節(jié)都有必然的氣機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人體之外存在著一個氣機場,這個氣機場以古洛書九宮的形式分布與人的體外。這就使我們很容易的聯(lián)想到人是生存在一個八相空間中,東西南北以及四隅,人立于其中。這個體外氣機場就是人與宇宙自然溝通的媒介。
那么我們如何去看黃帝內經呢?首先要確立好參照系,我們要從哪個角度和高度去分析和理解經書中所闡述的理論觀點,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參照系確立在只是以人體這個小的局部整體上,那么將會把人與宇宙自然截然的分開,這樣就從根本上注定理解不了經書中的理論觀點,因為黃帝內經是從宇宙自然觀的角度和高度闡述人與宇宙自然的關系以及宇宙自然中的氣機對人體的作用與影響和在人體上所產生的疾病現(xiàn)象。
黃帝內經的內容分基礎理論和技法兩部分,其中基礎理論部分分別是:
1 上古天真論
2 四氣調神大論
3 生氣通天論
4 陰陽應象大論
5 六節(jié)藏象論
6 靈蘭秘典論
7 移精變氣論
8 異法方宜論
9 寶命全形論
10 天元紀大論
11 五運行大論
12 六微旨大論
13 氣交變大論
14 五常政大論
15 六元正紀大論
16 至塊要大論
其它的篇章都是技法,只有搞清楚基礎理論才能將技法性的東西付于實踐之中。其中首先要閱讀的是:上古天真論 生氣通天論 陰陽應象大論 天元紀大論。在學習和閱讀經書的過程中,一定要將人與宇宙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因為宇宙自然是人的生命之根,人的一切生命活動與心理活動都是依賴宇宙自然所提供的環(huán)境條件,沒有宇宙自然的存在就沒有人的存在。
另外,在學習黃帝內經這部經典的過程中,也必須要同時學習中國古典文化中的其他典籍,如諸子百家的箸作,道家文化,河圖,洛書,古太極,先后天八卦,五行,天干,地支,六月十花甲,自然科學以及現(xiàn)代科學的人體學等書籍。因為中醫(yī)學的基礎理論是以中國古典文化理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它的根是在中國古典文化之中,如果離開中國古典文化這個根基,那么中醫(yī)學必將不復存在。
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中國的文字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掌握,中國的文字是我們祖先根據(jù)宇宙自然中所存的事物運動現(xiàn)象而發(fā)明的,首先它是象形象意的,直接的反應了宇宙自然中萬事萬物的運動形態(tài)以及內里的含義,寓意極其深刻。另外學會觀察宇宙自然的現(xiàn)象與人體的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被忽視。
以上這些是學習中醫(yī)學的必經之路,提請大家共同的參考。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0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