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手術期護理 (一) 手術前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前期的護理重點 (1) 評估并矯正可能增加手術危險性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幫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體護理。
(2) 向病人和家屬提供有關手術的衛(wèi)生指導。 (3) 幫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態(tài)改變的調適計劃。
2.手術前期病人的評估 (1) 一般資料。 (2) 既往史及健康狀況。
(3) 病人心理狀況進行評估。 (4) 詢問親屬對手術的看法是否支持、關心程度及經濟承受能力。
(5) 評估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實驗室檢查結果及重要臟器功能。 3.手術前期病人護理措施 @pagebreak@ ⑴ 心理準備:術前心理準備的意義是減輕焦慮;促進術后脈搏和血壓的穩(wěn)定;減少術中麻醉劑的用量,減少病人術后對止痛劑的需求;增加病人術后活動的主動性;降低手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縮短住院時間。
心理護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視病人的情緒反應,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焦慮,感受或疑問,給予支持和疏導。 術前病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夸大手術的危險性;不理解麻醉的過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對預后悲觀。
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強 病人的控制感。進行術前教育,安排病人參加娛樂活動都可以達到較好效果。
⑵ 環(huán)境準備:病房溫度應保持在18℃~20℃,濕度50%~60%,減少陪護。對新入院的病人,護士要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
⑶ 身體準備:幫助病人完善各種檢查,護士向病人講解各項檢查的意義,幫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檢查。對于留取樣本的血,尿,便化驗檢查,應向病人交代各種標本的采集要求。
皮膚準備:清除皮膚上的微生物,減少感染導致傷口不愈合的機會。皮膚準備一般在術前一天進行。
病人清潔皮膚,修剪指(趾)甲,并備皮。備皮的范圍需要大于預定的切口范圍。
呼吸道準備:目的是改善通氣功能,預防術后并發(fā)癥。主要措施是戒煙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訓練。
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術前應行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必要時應用抗生素。 胃腸道準備:目的是減少麻醉引起的嘔吐及誤吸,也可以預防消化道手術中的污染。
①禁食禁飲: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6小時開始禁止飲水。腸道手術前3天起進少渣飲食,術前1天改流食。
②灌腸:除急診手術病人嚴禁灌腸外,普通病人于術前晚常規(guī)用0.1%~0.2%肥皂水灌腸一次或使用開賽露,腸道手術時需清潔腸腔。③放置胃管或腸管,一般在術日晨放置。
④排便練習。 增加機體抵抗力,加強營養(yǎng),促進休息和睡眠。
為適應手術,術后變化的練習。 ⑷ 手術晨護理:測量生命體征并做好記錄,注意有無異常。
檢查皮膚及胃腸道準備。 囑患者排尿,決定是否置胃管和導尿。
取下發(fā)夾,假牙及身上飾品。 @pagebreak@ 擦去指甲油,唇膏,眼影等。
準確及時給予麻醉前用藥。 將病歷,X-線片,術中特殊用藥等一并清點,交給手術室接送人員。
記下家屬姓名,聯(lián)絡方式。 4.手術前病人健康教育 對病人健康教育的技巧是: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言語進行交流;告 病人各種事項,動作的理由或原因;多種教育方法并用。
術前病人應掌握的術后基本活動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痰,體位改變和肢體功能鍛煉,練習床上大小便。 (二) 中期病人評估及護理 1.手術室的環(huán)境 手術室應鄰近手術科室和相關科室。
手術室分為無菌區(qū),清潔區(qū),半清潔區(qū)和污染區(qū)。適宜溫度為20~24℃,濕度為50~60%。
2.手術中病人的護理 包括評估及文件記錄,體位準備和手術過程中的觀察。 (1)手術體位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證病人的舒適與安全;有利于暴露手術野,方便術者操作;對呼吸、循環(huán)影響最小;不使肢體過度牽拉或壓迫而受損;肢體不可懸空放置,應有托架支脫。
常用的手術體位:仰臥式、頸仰式、頭低仰臥式、俯臥式、腎手術式和膀胱截石位。 (2) 手術野皮膚消毒:消毒用藥液不可過多;從手術中心開始/,用力穩(wěn)重均勻環(huán)行涂擦;消毒范圍應超過手術切口所需面積。
(3) 手術過程中的觀察:巡回護士應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及時發(fā)現病人的不適,或意外情況,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確保病人的安全。 (三)手術后期病人的評估及護理 1評估 @pagebreak@ (1) 麻醉恢復情況。
(2) 身體重要臟器的功能。 (3) 傷口及引流物情況。
(4) 情緒反應。 2.護理診斷 (1) 焦慮、恐懼:與術中放置引流管、術后身體不適有關。
(2) 自我形象紊亂:與手術有關。 (3) 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術后禁食、嘔吐有關。
(4) 軀體移動障礙:與傷口疼痛、管道約束有關。 (5) 自理缺陷:與術后疼痛、虛弱、活動受限有關。
(6) 活動無耐力:與手術創(chuàng)傷、機體負氮平衡有關。 (7) 腹脹、便秘:與術中操作、術后活動減少有關。
(8) 尿儲留:與麻醉、排尿習慣改變,直腸、肛門手術后傷口疼痛有關。 (9) 有感染的危險:與手術有關。
(10) 清理呼吸道無效:與麻醉和疼痛有關。 (11) 低效型呼吸形態(tài):與疼痛、敷料包扎過緊有關。
(12) 疼痛:與手術創(chuàng)傷有關。 (13) 知識缺乏:與缺乏術后康復知識有關。
@pagebreak@ (14) 潛在并發(fā)癥:出血、感染等。 3.護理措施 主要是維持各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減輕疼痛和不適;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實施出院計劃。
。
護理學的形成:1、人類早期的護理--醫(yī)巫不分2、中世紀的護理--醫(yī)院產生由修女擔任,3、文藝復興時期--成為獨立的高尚職業(yè),4、宗教改革--黑暗時期 ; 護理的基本任務:減輕痛苦,預防疾病,恢復健康,促進健康 醫(yī)院的物理環(huán)境;空間、溫度、濕度、通風、光線、音響、裝飾;其中病床之間的距離不得少于一米床與床之間應有圍簾必要時進行遮擋。
一般病室的溫度為18~22,新生兒老年人病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2~24。病室的濕度以50%~60%為宜。
開窗通風30分鐘即可達到置換室內空氣的目的。白天醫(yī)院理想的噪音強度應維持在35~45分貝 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做到"四輕"即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開關門輕。
手術室應選用綠色或藍色裝飾使病人產生安靜信任的感覺! 醫(yī)院的人際關系主要有: 護患關系、病友關系、病人與其他人員的關系。 病人床單位是指住院其間醫(yī)療機構體供給病人使用的家具和設備它是病人休息睡眠飲食排泄活動與治療的最基本的生活單位。
鋪床法有備用床、暫空床、麻醉床、臥床病人床的整理、在操作中移開床旁桌約20厘米、床旁椅15厘米. 護理入院病人入院的程序:辦理入院手續(xù)、實施衛(wèi)生處置、護送病人入病區(qū)。 一般病人入院后護理:準備床單位、迎接新病人、測量病人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體重,需要時測量身高并記錄、通知醫(yī)生診視病人,必要時協(xié)助體檢或治療,填寫入院病例和有關護理表格(用藍鋼筆逐頁填寫住院病例眉欄及各種表格,用紅鋼筆在體溫單之間相應入院日和時間欄內豎寫入院時間記錄首次基本生命體癥及身高體重填寫入院登記卡診斷卡床頭卡)、做好介紹與指導、按醫(yī)囑執(zhí)行各項治療和護理措施,入院護理評估。
急診病人入病區(qū)后的護理;準備床單位、備好急救物品及藥品、配合搶救、暫留陪送人員 分級護理;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和病人自理能力的不同護理級別分為四級,即特別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特別護理的護理對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隨時觀察,以便進行搶救。
(如嚴重創(chuàng)傷復雜疑難的大手術后器官移植、大面積灼傷以及嚴重的內科疾患等。)護理的內容;安排專人24小時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制定護理計劃,嚴格執(zhí)行各項診療及護理措施,及時準確填寫特別護理記錄,備好急救所需藥品和藥物,做好基礎護理,嚴防并發(fā)癥確保病人安全。
一級護理;適用對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絕對休息。(如各種大手術后、休克、昏迷、癱瘓、高熱、大出血、肝腎功能衰竭和早產兒等)護理內容;每15~30分鐘巡視病人一次,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制定護理計劃,嚴格執(zhí)行各項診療及護理措施,及時準確逐項填寫特別護理記錄;做好基礎護理嚴防并發(fā)癥,滿足病人身心需要。
二級護理,適用對象;病人病情較重,生活不能自理,(如大手術后病情穩(wěn)定者,以及年老體弱、慢性病不易多活動者、幼兒等)護理內容;每1~2小時巡視病人一次觀察病情;按護理常規(guī)護理:給予必要的生活和心里支持,滿足病人身心需要。 三級護理,適用對象;病人病情較輕,生活基本能自理。
(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復期及選擇手術前的準備階段等)護理內容:每日巡視病人兩次,觀察病情;按護理常規(guī)護理;給與衛(wèi)生保健指導,督促病人遵守院規(guī),滿足病人身心需要。 第四章 舒適與安全 舒適;是指個體處于輕松、滿意、自在、沒有焦慮、沒有疼痛的健康、安寧狀態(tài)的一種自我感覺。
不舒適;個體身心不健全或者有缺陷,生理、心里需求不能全部滿足的一種自我感覺,疼痛是不舒適中最為嚴重的表現形式。 護理不舒適病人的原則;預防為主,促進病人舒適;加強觀察,及時發(fā)現不舒適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減輕不舒適;互相信任,給予心理支持。
臥位;臥位的分類;主動臥位、被動臥位和被迫臥位。至少每兩小時變換體位。
常用的臥位;仰臥位(去枕仰臥位~麻醉病人;中凹臥位~休克病人;屈膝仰臥位~腹部檢查、導尿的病人;)、側臥位(灌腸、肛門檢查及配合胃鏡、腸鏡檢查、肌肉注射、預防壓瘡)、半坐臥位(面部頸部手術后的病人、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難的病人、胸、腹盆腔手術后有炎癥的病人、病人恢復期體質虛弱的病人)端坐位(心力衰竭、心包積液、支氣管哮喘發(fā)作的病人)、俯臥位(腰背部檢查或配合胰膽管造影檢查時、脊椎手術、胃腸脹氣所致的腹痛)、頭低足高位、(肺部分泌物引流、十二指腸引流術、妊娠期胎膜早破、跟骨和脛骨結節(jié)牽引時)、頭高足低位(頸椎骨折的病人作顱骨牽引時作反牽引力、預防腦水腫、顱腦手術后的病人)膝胸臥位(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矯正胎位不正或子宮前傾、促進產后子宮復原)、截石位(會陰肛門部的檢查、產婦分娩) 疼痛的概念;是指伴隨現有或潛在組織損傷而產生的主觀感受是機體對有害性刺激的一種防御性反應) 疼痛的特征1.疼痛是個體受到侵害的危險警告;2.疼痛是一種身心不舒適的感覺;3.疼痛常伴有生理、行為和情緒反應。 疼痛的護理評估;評估內容;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時間、疼痛的 性質、疼痛大的程度、疼痛的表達方式.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疼痛分為四級,分別是;0級,無痛;。
1、基礎護理學重點:無菌技術操作、各種注射方法、各種藥物過敏搶救方法、導尿術、灌腸術、鼻鉰法、口腔護理、會陰擦洗、壓瘡等的預防與護理。
2、基礎護理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互滲透的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護理學以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預防醫(yī)學、康復醫(yī)學以及與護理相關的社會、人文科學理論為基礎,形成其獨特的理論體系、應用技術和護理藝術,為人們生老病死這一生命現象的全過程提供全面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服務。
3、護理的內涵隨著醫(yī)學科學的日益發(fā)展而不斷拓展,狹義的護理是指護理工作者所從事的以照料病人為主的醫(yī)療、護理技術工作,如對老幼病殘者的照顧,維護患者的身心健康,滿足人類生、老、病、死的護理需求等。廣義的護理,是指一項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專業(yè)。護理專業(yè)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權力的基礎上,改善、維持或恢復人們所需要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在社會環(huán)境變化中的社會適應能力,達到預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護理安全教育包括以下方面:
一. 切實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樹立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大力倡導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的思想。 護理人員必須堅持每周一例會制度,參加每周的醫(yī)療安全教育學習,發(fā)現一次不執(zhí)行按醫(yī)院的規(guī)章制度處罰。
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的理念,提供主動服務,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倡護理人員用“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服務于患者,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評選活動。
通過加強臨床護理工作,夯實基礎護理服務,在全社會樹立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促進醫(yī)患關系和諧。
二.建立健全有關規(guī)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偨Y經驗,逐步探索和完善適合我院的醫(yī)院護理管理制度,建立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護理工作水平。
擴展資料
護理安全具體措施:
1、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提高醫(y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
2、提高用藥安全。
3、建立與完善在特殊情況下醫(y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做到正確執(zhí)行醫(yī)囑。
4、建立臨床實驗室“危急值”報告制度。
5、嚴格防止手術患者的手術部位及術式發(fā)生錯誤。
6、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符合醫(y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7、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的發(fā)生。
8、防范與減少壓瘡發(fā)生。
9、鼓勵主動報告醫(yī)療安全(不良)事件。
10、鼓勵患者參與醫(yī)療安全。
身處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醫(yī)療護理業(yè)界的知識結構每天都有新的變化。為了更好的順應時代要求,掌握新技術,了解新知識,對現有臨床護士進行業(yè)務素質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談到護理新業(yè)務,我想應該包括以下兩方面主要內容:即新理論、新技能。當前提高護士業(yè)務素質的培養(yǎng)也離不開該兩項內容。
從一個病房的護理單元講,衡量該單元的業(yè)務水平,應從評估該單元的護理隊伍結構入手,好的護理隊伍結構,應為老、中、輕搭配合理,框架完整,知識結構沒有明顯斷代為最佳,這樣的護理隊伍框架,能夠體現經驗、力量、和朝氣這樣一種業(yè)務氛圍,這種氛圍是護士發(fā)揮才干,提高業(yè)務的助推器,是護士業(yè)務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認為,認真研究和調整護理隊伍結構,合理搭配和使用護理人才,是提高護士業(yè)務素質的第一要務。
有好的人才框架,就要有好的護理理念,這種護理理念是這個護理單元的靈魂,它能真正體現這個護理單元的所有人員的心聲,是一個護理管理者始終能夠抓住的工作主線。所以,好的護理理念應該是護理單元的每位護士的航標燈。我們病房的護理理念是:胸裝安全,心系病人。更努力的學習、更踴躍的實踐;更嚴細積極的工作,是為了我們更健康的生活。
再響亮的護理理念,如果沒有雄厚的護理知識做底蘊,也會顯得蒼白無靈氣,所以,掌握護理隊伍的知識結構,了解每個護士的知識水平,結合當前的知識點,有重點、有方向的進行不間斷的知識補充,非常必要。
理論知識的培訓,主要有兩點:
1、新知識的及時補充。
如果我們把一個單元的護士分為老、中、輕三個層次,補充新知識的重點應為“老”、和“中”這兩個層次,主要是及時清除知識垃圾,補充新鮮血液。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兩種途徑:一是護士個體主動自學,比如護士自己對本??茖I(yè)課程的學習,這是非常有效,而且極其省力的做法,作為護理管理者,應大為鼓勵。另一個是對一個階段內具有普遍意義的知識點,在整個護理隊伍范圍內進行重點普及,當然,作為護理管理者捕捉信息、掌握信息,普及信息的能力十分主要。
2、對整個護理隊伍基礎知識的鞏固。
這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過程,涉及到護理隊伍的每個層面。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每周組織護士進行業(yè)務學習,學習的內容是和我們的臨床業(yè)務密切相關的基礎部分,包括精神科、內、外、婦、兒、基礎護理部分等,對于這部分內容的培訓,以細致,牢固,精練為主,每一級護士都必須掌握,尤其是較年輕的新護士。管理者應及時掌握這部分護士的知識掌握情況,在每周的知識培訓中,都要重點關注,并且最好結合臨床實際講解一個護理問題的知識點,以及與該知識點相關的知識結構,這樣做法,便于指導他們將所掌握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較年輕的護士,找出每個護士存在的不同弱點,護理管理者和護理單元中年資高的護士,可以對這一部分人員進行一對一的個體指導,以彌補每個護士不同的知識與實踐結合的盲點,快速提高業(yè)務素質。
護理技能的培訓
該項內容在培訓過程中要注意廣泛性和實用性相結合,每個護士個體對護理工作中設置的各項操作項目都要有所掌握,對于應用廣泛,或操作有難度的項目,應重點掌握,培訓過程中應注意理論與操作相結合,操作與臨床工作緊密結合。
新技能的應用。首先是針對中高層護士,作為病房護理隊伍的主要力量,每個中高級護理人員都要具備擅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他們對新知識、新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響病房的整體業(yè)務質量,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護理管理者注重對這部分護理人員的培訓,我們每個月利用月例會時間,傳達一些新知識、新技能,包括一些護理新觀點,要求具有中高級職稱的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和練習,盡快應用于臨床,并指導下級護士進行工作。
護士對病情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這是一個連續(xù)不斷的過程,在護理工作中,對一些典型病例進行護理查房,提出觀察和護理要點,以及新技術、新方法在各種疾病治療護理上的應用,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使護士們在實踐中結合理論認識疾病,從而掌握觀察要點和護理方法,日積月累,會積累很多經驗,使每個護士都能較全面的掌握各種疾病的觀察護理要點,能夠為臨床醫(yī)生準確及時的提供疾病進展信息,確保各項治療順利進行。
護士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tài)過程,貴在堅持,有連續(xù)性。最好結合臨床工作,在不同時間不同階段分層次、有重點的培訓,才能始終保持護士素質在一個較高水平。
護理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在不同的國家地區(qū)有所不同,由于護理人員是健康照護業(yè)的從業(yè)要角,工作內容事涉受照顧者的權益,所以都會有相關法規(guī)。
中國臺灣
想投身護理工作,必須完成基礎護理理論與實習課程,并取得畢業(yè)證書,提供課程的機構有:
公立或私立高級職業(yè)學校
公立或私立??茖W校
公立或私立大學
經“教育部”承認之國外??萍耙陨蠈W校
課程種類包括有;
護理科系
助產科系
護理助產科系
還有部份大學設有護理研究所,提供碩士班或博士班,碩士班常見的分組有:
成人衛(wèi)生護理組
婦產護理組
兒童護理組
精神及心理衛(wèi)生組
社區(qū)衛(wèi)生組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