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QC需要學習的知識
基本知識
一、必須掌握產品質量基本名稱:
1. 外觀質量名稱包括:縮水、頂白、頂高、劃傷、料花、麻點、披峰、熔接線、變形、料脆(開裂)、混色、缺膠、多膠、油污、拉白、拉裂、批傷、黑點、雜色、拖傷、模痕、冷膠、段差、燒焦、氣紋、脫皮、氣泡、色差。
2. 從結構上必須注意的質量問題:斷針,多膠、缺膠。按各客戶樣板比較是否一樣;凡是反復上、下模具修理的,再次上機生產時必須嚴格對板檢測該新產品外觀及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 顏色的比較方法:與樣板或色板對比有無色差現(xiàn)象。
4. 外觀判斷基準條件:100W冷白熒光燈,光源距被測物表面500 mm~550mm ,(照度達600 Lux~800Lux),被檢物表面與眼睛距離:25~30cm,視線與被檢物表面角度為 45 ±15°,檢驗時間:≦5--10s,在任何角度下實施目測。(檢驗員視力要求:裸視或矯正視力在1.0以上且無色盲。)
二、檢驗標準
1.采用MIL-STD-105E II表,正常檢驗、單次抽樣計劃,AQL訂定為CRITICAL 0 ,MAJOR 0.65 及 MINOR 1.5。(具體檢驗時參見表格)
2.按客戶要求進行檢驗。
三、了解公司作業(yè)流程
詳細參照ISO9000文件
1.熟悉了解各個產品質量標準:根據(jù)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特性,我們做到隨機應變,靈活運用方法做好生產過程控制。 多記,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間、問題及結果,多反饋,反饋各部門上級領導。
巡機發(fā)現(xiàn)問題時,要查出 哪個環(huán)節(jié)上出問題 ,尋找原因 (注塑不良還是人為不良原因),該環(huán)節(jié)上作出有效指導方法
2.生產過程中出現(xiàn)少些質量問題對不上樣板的,
自己又不敢作主的,
要及時把有關缺陷信息向部門主管反映,盡快做到解決處理,不拖泥帶水。
3.對該班生產的產品,務必做好相應標識,而且標識不能錯誤,
清晰、端正、日期、班次、數(shù)量等。
4.對該班的不合格品,應當天填寫《不合格處理報告》
內容必須詳細描述,交有關負責人簽收。
5.A《巡機報表》、B《不合格處理報告》、C
《質量異常改善通知書》使用方法:
A
.記錄檢驗結果,將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發(fā)現(xiàn)時間、通知負責人、負責跟進結果做好相應的記錄。
B.對該班生產有不合格品,
就一定要寫,對廠外退貨回來,如果可以做返工處理的,同樣也用這表格。
C.對某些產品出現(xiàn)嚴重問題,
或許在三番五次通知都得不到解決的,應必須填寫《質量異常通知書》
如主管、領班拒簽的,交廠長審批處理。
6.對該班機臺更換模具時,必須做到及時收發(fā)副板和《質檢指導書》,做到機邊生產的產品與機臺掛的指導書和副板是一致的,有些對更換機種時,及時對機臺尾數(shù)做好相應的標識,不要造成不同產品混放。
四、生產要素變動后注意事項
一、工藝參數(shù)變動
1. 增加了壓力:注意產生披峰(周邊披峰、孔位披峰)、頂白、拉裂、粘模、燒焦、尺寸變大、產品處較薄處、近水口處有無不規(guī)則縮水、拖花。
2. 降低了壓力:注意產生縮水、走料、夾水紋明顯且熔接處脆弱、波浪紋、砂面模易發(fā)亮。
3. 加快了射速:注意生產披峰、燒焦。
4. 減慢了射速:注意生產縮水,走料、夾水紋明顯熔接處脆弱、波浪紋、砂面模易以亮。
5. 增加了注射時間:注意頂白、粘模、拉裂、披峰。
6. 減少了注射時間:注意有無縮水、走料。
7. 增加了溫度:增加料筒溫度產生變色、料脆、披峰、變形;增加了模溫容易產生披峰、變形、粘模。
8. 降低了溫度:降低料筒溫度產生變色、縮水、走料、混色、波浪紋、夾水紋明顯且熔接處脆弱。
9. 降低了模溫:縮水、走料、夾水紋明顯且熔接處脆弱、波浪紋、砂面模易發(fā)亮。
IPQC又稱過程檢驗,主要控制生產質量的不良率,首先自己要必備電子基礎知識,比如開關電源,有機殼,變壓器,印制板,電感,電容等等電子元器件,每一樣都要知道其性能和作用,圖紙和工藝肯定是要會看的,沒有經(jīng)驗的只要能讀圖紙也行,因為一旦在巡檢時發(fā)現(xiàn)不良,自己要學會分析,迅速找出原因,技術上要有一定基礎;其次每個廠的管理模式不同,巡檢時除了對物料的熟悉,有效管制外,還要對人進行監(jiān)督管理,比如物料有無標識,操作是否按工藝要求,不良品是否分類等等。
高級的IPQC要會4級英語,至少4級,因為很多外企的作業(yè)指導書是英語版的,以及產品規(guī)格書也是全英文的,有些時候跟市場跟客戶溝通的時候英語的口語要流利。當然,這是高級的。
普通面試官會問怎樣在環(huán)節(jié)上控制產品的不良率?;卮鸷芎唵?,五個字“人,料,法,環(huán),機”。
人員是否安排,何時何地生產何產品。物料是否準備齊全,有無標識,標識有沒有差錯。
方法是否得當,有無工藝要求,是否按標準操作。巡檢的每一站每小時生產的產品數(shù),以及不良數(shù),分析主要原因。
儀器每次生產時是否校準,測試項目條件是否正確。這是巡檢的大致5個方面。
IPQC制程巡檢工作內容介紹
一.產前工作準備
1.根據(jù)生產計劃,確定生產機型的BOM及ECN及配色方案與在線物料是否一致,確定檢驗規(guī)范,若IQC進料有樣品,則將樣品提供IPQC及生產檢驗員,確認進料檢驗是否有上線挑選;若是上線挑選,根據(jù)樣品由IQC指導在線操作員挑選的方法.
2.上線物料是否符合產品BOM要求,小到螺絲大到紙箱,每換一箱(袋)物料是否及時確認,根據(jù)產品BOM及ECN核對上線物料種類是否齊全,型號及規(guī)格是否正確.
3.是否懸掛SOP/WI,排拉是否按工序流程安排
二.制程控制中工作內容
1.認真按時填寫巡檢報表,檢測、記錄靜電環(huán)佩帶,檢測、記錄電批扭力1次/1H
2.測量、記錄烙鐵溫度1次/1H,烙鐵是否有接地防漏電措施
3.確定有合格的首件、樣板
4..用首件、樣板校對儀器、治具是否正常;確定在儀校有效期內;確認設置的參數(shù)與產品要求一致
5.員工操作是否與作業(yè)指導書一致,下拉前5個產品是否從前跟到后,再次抽檢5個/2H/工位,進行確認
6.新產品、新員工是否重點巡查,特采、代用、試產、讓步放行的必須重點稽核、記錄情況及結果反饋
7.作業(yè)定格定位擺放,無堆積,輕拿輕放,員工是否自檢、互檢合格品才下拉
8.不合格品是否有標識,不合格品是否準時記錄
9.任何來料及作業(yè)不良造成物料無法正常使用、影響訂單完成的,要及時發(fā)<<;異常單>>;反饋
10.測試工位(如:半成品測試與功能測試及外觀檢驗工位)不良比例超過品質目標要填寫<<;品質異常反饋單>>;并要追蹤處理結果
A.正常生產(量產)
每小時出現(xiàn)單項不良率3%--5% 需開品質異常處理反饋單----工程分析
每小時出現(xiàn)總不良率 5%-10% 需開品質異常處理反饋單----工程分析
B.試產
總不良率 10% 需開品質異常處理反饋單----工程分析
C.停線通知單
每小時單項不良率≥5%
每小時總項不良率≥8%
要求:工程分析1小時內在線提供解決方案,若無回復,停線
11.物料、半成品、成品擺放是否有落實狀態(tài)標識及簽名
12.檢驗報表記錄是否完整,清晰,是否一目了然,是否每小時核算記錄一次“總數(shù)”,“不良數(shù)”,“不良率”,是否每日產線QC測試報告有“測試總數(shù)”“不良總數(shù)”“總不良比率”?
13.有客訴及退貨情況是否了解及跟進。返工情況必須跟進、統(tǒng)計不良及結果反饋,保留三現(xiàn)“現(xiàn)狀”“現(xiàn)物”“現(xiàn)場”
14.易磨損型測試用插座、電池、觸片等及時更換及記錄(如,充電器充電口易損,導致手機充電器接口壞).
15.任何操作、包裝、儲存不能有潛在影響品質.
16.客戶對產品標準放寬及對某一項功能、外觀全部接受時需要求客戶進行表單簽字確認或簽限度樣.
17.客戶對產品標準變更要求需及時反饋到在線PQC及QA,從而達到標準的統(tǒng)一
18.根據(jù)QA抽檢結果,對在線PQC工作進行評定及稽核,做周度總結.
可供參考
一些品管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比如QC的類別,如FQC,IQC,IPQC,OQC,QA等等職位相關的內容.還要知道一些專業(yè)術語及意義,比如:AQL,CSI(客戶滿意度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等。
2,關于對產品的判定能力,和發(fā)生不良狀況時的應對措施,QC與生產部門之間的關系應該怎么處理等等的問題。
3,自我介紹,你以前的工作經(jīng)歷,離職原因等。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簡稱,中文意義是品質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義是“為達到品質要求所采取的作業(yè)技術和活動”。有些推行ISO9000的組織會設置這樣一個部門或崗位,負責ISO9000標準所要求的有關品質控制的職能,擔任這類工作的人員就叫做QC人員,相當于一般企業(yè)中的產品檢驗員,包括進貨檢驗員(IQC)、制程檢驗員(IPQC)和最終檢驗員(FQC)。
QC舊七大手法指的是:檢查表、層別法、柏拉圖、因果圖、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AQL標準
AQL是----ACCEPT QUALITY LEVEL 的簡稱,是一個國際標準,普遍應用于出口服裝,紡織品檢驗上,AQL的標準有AQL0.010,AQL0.015,AQL0.025,AQL0.040, AQL0.065,AQL0.10,AQL0.15,AQL0.25,AQL0。40,AQL0。65,AQL1.0,AQL1.5,AQL2.5, AQL4.0,AQL6.5,AQL10,AQL15,AQL25 ,AQL40 ,AQL65,AQL100,AQL150,AQL250,AQL400,AQL650,AQL1000。不同的AQL標準應用于不同物質的檢驗上。在 AQL 抽樣時,抽取的數(shù)量相同,而AQL后面跟的數(shù)值越小,允許的瑕疵數(shù)量就越少,說明品質要求越高,檢驗就相對較嚴。下面就不同的AQL列表說明:
1 ) AC=Acceptable number =使用箭頭下面的第一個數(shù)值 =使用箭頭上面的第一數(shù)值
抽樣數(shù)量是以一般檢驗II級檢驗水來進行的。
2 ) AQL0.010----0。10 是用電子產品,醫(yī)療器械等檢驗
AQL1.0----6.5 是用于服裝,紡織品等檢驗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簡稱,中文意義是品質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義是“為達到品質要求所采取的作業(yè)技術和活動”。有些推行ISO9000的組織會設置這樣一個部門或崗位,負責ISO9000標準所要求的有關品質控制的職能,擔任這類工作的人員就叫做QC人員,相當于一般企業(yè)中的產品檢驗員,包括進貨檢驗員(IQC)、制程檢驗員(IPQC)和最終檢驗員(FQC)。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意思是來料的質量控制,簡稱來料控制。
IPQC(InPut Process Quality Cortrol)中文意思為制程控制,是指產品從物料投入生產到產品最終包裝過程的品質控制。
OQC
成品出廠檢驗(OQC) 成品出廠前必須進行出廠檢驗,才能達到產品出廠零缺陷客戶滿意零投訴的目標。 檢驗項目包括: 成品包裝檢驗:包裝是否牢固,是否符合運輸要求等。 成品標識檢驗:如商標批號是否正確。 成品外觀檢驗:外觀是否被損、開裂、劃傷等。 成品功能性能檢驗。 批量合格則放行,不合格應及時返工或返修,直至檢驗合格。
有這樣一個問題:品質是 1. 設計出來的,SA2. 管理出來的,3. 制造出來的,4. 檢驗出來的 ? 答案是3你信服嗎?不錯,我們不能否認其它三個方面對于產品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工廠中,最重要的人不是廠長,也不是工程師,而是那些默默的在鎖合螺絲或是放墊片的普通員工,這多少有點損傷高級干部的自尊,但------這就是事實,正是這些最最普通,默默無聞的人,支撐起這表面宏偉工廠.在如此重要的制造過程中,質量管理的人員更加責作者重大,要求格外認真,切不可因為做"熟"了而對每次檢查抱例行敷衍的態(tài)度,大家都知道,東西要一次做好,關鍵就在這里,若等到錯了再來返工,損失巨大而無謂!下面介紹的就是IPQC如何做好制程檢驗及制程稽核: 一. 制程檢驗與測試之規(guī)劃1.1 對新產品、新制程或新合約而牽涉及制程的新設定或變更時,研發(fā)部門、工程部門、質量部門等相關單位應共同考慮產品特性、物料或環(huán)境的狀況,于制程中的重要點驗證其質量狀況。
每一階段的檢驗與測試作業(yè)均應直接與成品規(guī)格或作業(yè)要求相關。1.2 應在制程中適當定點實施檢驗與測試作業(yè),設置的位置與檢驗頻率,應依據(jù)產品的重要特性與驗證的難易而規(guī)劃。
1.3 制程中檢驗與測試應依產品之特性、制程之型態(tài)規(guī)劃于特定產品制程檢驗與測試作業(yè)中,并采用下列之一種或數(shù)種方法;a) 自主檢查-作業(yè)人員本身所作的檢驗與測試,依據(jù)QC工程圖與各作業(yè)指導書執(zhí)行之。b) 自動化檢驗與測試-使用自動量測減少人為失誤,為現(xiàn)代化工廠大量使用。
c) 檢驗站檢驗與測試-依據(jù)IPQC制程檢驗標準執(zhí)行100%檢驗或抽樣檢驗。d) 巡回稽核-由品管員巡回稽核以監(jiān)測特定之制程,巡回稽核之作業(yè)應定于制程檢驗與測試作業(yè)程序中。
e) 首件檢驗-依據(jù)各作業(yè)指導書與IPQC制程檢驗標準執(zhí)行每工令正式生產前之第一件檢驗。(首件定義為每日生產前或換線,羿常停止后重開或每工令的第一件)1.4 應規(guī)劃在重要制程點使用管制圖表,并規(guī)定于「QC工程圖」中。
1.5 各作業(yè)指導書應說明圓滿達成工作、符合良好工藝標準與規(guī)格之準則。1.6 各作業(yè)指導書應以書面標準、圖面或實體樣品說明必要的程度。
二 .檢驗與測試作業(yè)的實施2.1 完成制程檢驗作業(yè)流程。2.2 新機種及產品初次生產、制程初次設立或間隔一段時間再生產時,應依產品試產之規(guī)定實施驗證。
2.3 首件檢驗: 每批首件產品須經(jīng)制程品管人員檢驗合格后,始可繼續(xù)生產,檢驗結果記錄于首件檢查表。若首件不合格﹐應立即通知制造現(xiàn)場主管重新設定與調整。
2.4 制程檢驗工 a) 每工段作業(yè)完后, 造現(xiàn)場人員將再制品放置待驗區(qū)待制程品管人員檢驗﹐檢驗前應確認半成品追蹤單基本數(shù)據(jù)填寫是否詳實。b) 制程品管人員使用最新版本的相關質量文件,如圖樣、QC工程圖、IPQC制程檢驗標準或各作業(yè)指導書﹐并確認檢測儀器均經(jīng)校正合格﹐始可執(zhí)行制程檢驗與測試作業(yè)并作記錄。
c) 檢驗完成后﹐如為質量合格產品﹐需于檢驗合格批上貼上”IPQC PASSED“標簽與蓋章﹐移至特定標示區(qū)域以便入庫或作下一制程加工。d) 檢驗完成后﹐如為質量不合格產品﹐需于檢驗合格批上貼上”REJ“標簽與蓋章并加一退貨單﹐移至退貨區(qū)域﹐作不合格品之重工或維修處理﹐參考第三項作業(yè)。
e) 各種IPQC標示均需注明日期﹐且經(jīng)由檢驗人員簽章后﹐始為生效。2.5 制程稽核a) 品管員每天至少一次至各作業(yè)站、測試站稽核作業(yè)者所使用的材料、作業(yè)方式及儀器設定是否正確?同時依據(jù)IPQC制程檢驗標準抽驗在制品、以隨時了解質量狀況,適時發(fā)掘問題,做好防治不良作業(yè);巡回稽核的結果填于制程稽核巡檢表。
b) 各制程稽核質量記錄﹐包含制程設定條件﹐以符合各作業(yè)指導書。2.6 依據(jù)QC工程圖與各作業(yè)指導書的規(guī)定,于制程之重要點使用管制圖,以點線的變動監(jiān)視產品及制程狀況,并提供查問題與解決對策之有用信息。
三 . 不合格品之處理3.1 作業(yè)人員或測試員于發(fā)現(xiàn)產品不合格時,應依各作業(yè)指導書的規(guī)定予以標示或移離生產線,并放置于紅色容器內待處理。3.2 當發(fā)現(xiàn)屬制程不良,亦即有重復產品(如連續(xù)三次)不良發(fā)生時,應向主管報告,并經(jīng)主管確認后,立即進行改善措施。
3.3 制程檢驗發(fā)現(xiàn)不合格品時a) 制程檢驗發(fā)現(xiàn)不合格品時,而須采取矯正措施以防止事件之再發(fā)時,制程品管人員應發(fā)行產品質量異常單,給相關責任單位并要求在期限之內處理完畢。b) 如因情形特殊擬予特采時﹐應按照特采作業(yè)程序作業(yè)。
c) 良品/不良品應作明顯之區(qū)分與標示﹐以免混雜一起。3.4 制程稽核發(fā)現(xiàn)不符合事項時a) 當有下列情形時﹐應實施改善:1) 當制程統(tǒng)計管制圖超過管制線時。
2) 當制造流程與工作指導書之規(guī)定不一致時。3) 當嚴重失誤發(fā)生時。
4) 當制造流程不當可能對產品質量造成影響或導致嚴重失誤時。b) 當制程在稽核中要求改善時﹐制程品管人員提出異常通知單﹐生產線負責人或制程主管必須立即反應﹐改善行動須在同一天采取行動﹐并盡速完成。
c) 制程品管人員在改善行動后必須追蹤是否全然遵守規(guī)定實施﹐并提出評估成果。3.5 制程變異對產品質量有嚴重不良影響時,經(jīng)制造單位主管確認后,立即停止。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