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礎知識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試行)》中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組織專家學者編寫了本教材。
全書共分為緒論、憲法、刑法、行政法、民法、訴訟法和勞動法等章節(jié)。突出了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目的,每章一練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書中配有知識庫和小錦囊等,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的特點。
本書不僅適合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的德育課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關心青少年法制教育人士的參考書。
(一) 法律概述
1、法律的含義: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guī)范體系,它通過規(guī)定權利和義務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從而確認、保證和發(fā)展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2、法律的本質:(1)法律是上升為國家意志的統(tǒng)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xiàn)。
(2)法律所反映的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3、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行為規(guī)范。規(guī)范性、概括性和普遍性是它的特征。
(2)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
(3)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guī)范。
(4)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guī)范,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4、法律的作用: 一是法律的社會作用。我國法律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是法律的規(guī)范作用。主要有:指引作用、教育作用、預測作用和強制作用。
(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依法治國方略的含義:
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范,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這就是依法治國。
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
2、有法可依: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
3、信法辦事:樹立社會主義的權利義務觀
4、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
德治與法治對于保障社會的良性運行,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依法治國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保證,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
在依法治國已形成社會廣泛共識的情況下,針對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黨中央強調“以德治國”,形成了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互補充,缺一不可。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道德的有力保障。、
5、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1)、我國公民權利義務的一致性
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tǒng)一的,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主要表現(xiàn):
第一、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合一性。
第二、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對等性。
第三、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制約性。
(2)、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
首先,不得以非法手段謀取權利。
其次,不得超越合法權利的范圍。
再次,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利。
最后,要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總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3)、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第一、法律所鼓勵的積極去做。
第二、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
第三、法律所禁止的堅決不做。
總之,公民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是公民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
1.法律有國家制定并認可
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實施
3.法律對全體社會人員具有約束力??! 這個是初中政治 深奧點就是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我國司法工作的根本的原則。由于法院的裁判實際上是事實和法律的判斷,因此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最準確地概刮了司法的方針和目的。但是訴訟活動中如何理解以事實為根據的含義,值得探討。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所謂以事實為根據,是指由法官在親自調查取證的基礎上所認定無誤的事實,才是裁判所依據的事實。訴訟的目的是要發(fā)現(xiàn)客觀事實,任何時候只要裁判結果與事實不符,則要按有錯必糾的..
“涉黃”的課程的性質和目的 1。
“法理學”是一個法律教育課程的主干(核心),是一個在整個系統(tǒng)中的法學理論學科。這是一個理論分析,探索的精神實質,在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法治,法制觀念,法律的內容和法律領域的法律原則。
法學專業(yè)的刑法,法,民商法專業(yè),刑偵專業(yè),經濟法學,國際法律界專業(yè)人士共同創(chuàng)造的基礎理論課程,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法律部門或法律規(guī)則的具體的問題,是關注各部門法的內容有法律依據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的意義。在訓練過程中的法學基礎課程和幫助的所有法律本科,提高法律素質,增強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的基礎性作用的法律界人士到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和法律監(jiān)督工作。
2。 “法理學”是法律教育的入門課程,一般安排在四年法學本科的第一年。
法學課程涵蓋了基本的法律知識,是一個很寬的范圍內,可以廣泛涉及法律的學科,所有的內容。根據一年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法理學”的基本知識,傳授基本概念和原則的具體情況。
因此,課程目標是“法理學”課程結束后,第一年的法律本科學習,了解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內容,是在最一般的理論知識,能夠掌握的“法理學”品位,掌握的基本原則和的基本原則的法律理論,建立的正確法律觀念,培養(yǎng)專業(yè)的法律質量,并能夠結合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律系統(tǒng)的做法,用法律理論,以分析的社會和法律的現(xiàn)象。 3,關系的判例法和其他法律的主要課程:與憲法,法律制度的歷史法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同時開設這門課程,它是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各部門的法律課程。
法學概述學習目標和要求這一章中,紀律的判例,內容涉及法理概念的出現(xiàn),的法理學發(fā)展,資產階級法理學,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原則區(qū)別,法學法學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狀態(tài)。強調:學法律,常見問題和共性的法律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作為一個整體,其發(fā)展在社會領域的基礎學科。
法學是適應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和社會革命需要的判例。在法律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先后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法理學,馬克思主義的資產階級法理學的判例。
法學科體系的法理學的基本理論學科的地位,它與其他法律主體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特殊的關系。 判例的名稱演變的概念的第一個判例法理學學科的法律理論學科,在西方國家,通常被稱為的“法哲學” ;判例。
在舊中國,被稱為“法的一般理論”或“法理學”。在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lián)的理論模型,被稱為“國家和法的理論,”國家和法律權利理論“或”國家和法律理論的基礎上。
“1980年,北京大學,壽編輯的基本理論教材”法學基礎理論“作為主題名稱。目前,大多數發(fā)布的材料使用的“法理學”的名稱。
研究兩個法學,法律是社會和法律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社會科學。 包括在一個國家的現(xiàn)行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法律規(guī)范,包括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jiān)督方面,包括產生的法律發(fā)展和變化的社會法律現(xiàn)象消亡的規(guī)律。
2,法理學是基礎學科領域的法律,是法制建設的宏偉基石,這是基于整個法律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的常見問題。法理學的重點對象應該是法律的本體論,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討論的價值,法律理論,法律運行的理論和法律教育和法律界人士含量的作用。
第2的判例法理學代法律的產生和發(fā)展產生了兩個條件:第一,立法的復雜性和廣泛程度的積累發(fā)展,社區(qū),專業(yè)的法律類法律研究的法律信息和法律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專門研究,形成系統(tǒng)的法律知識系統(tǒng)。 2,作為獨立的學科,法律,法學的產物,近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
在近代,出現(xiàn)了資產階級法理學,馬克思主義法學,它們產生的法律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和需求的社會革命。 發(fā)展軌跡的兩個資產階級法理學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中,占主導地位的古典自然法學派時期的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在19世紀初,占主導地位的功利主義的法律學校和分析“,19世紀后期和20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法律學校的法學院,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法律學校,法律學校的新的分析和新自然法學派。
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改變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和法理學的歷史的深刻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 1,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科學揭示了法律物質的限制。 2,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法理揭示了法律的階級性。
3,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科學揭示法律地位的歷史性第三季度的判例法理學法理學分支學科的關系法理的統(tǒng)一法各分支機構的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我們的司法體制,從六個部門。
(1)法律理論,法律史(2),(3)國內法;(4)外國法;(5)國際法律;(6)“跨學科的。 學習和研究法理學的意義法理學的學習和研究,將有助于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法學世界觀,??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民主和法治的學習和研究法學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一理論。
并為社會主義法治實踐提供理論指導。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四季度法學法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是科學的法學方法論的基礎。
法學以及自己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社會調查方法; 2,歷史研究方法; 3,分析和比較法的方法; 4。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