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高中數(shù)學都需要。
初中數(shù)學內(nèi)容: 代數(shù)部分: 1、有理數(shù)、無理數(shù)、實數(shù)。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3、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三)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二次方程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 4、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
5、統(tǒng)計初步。 幾何部分: 1、線段、角。
2、相交線、平行線。 3、三角形。
4、四邊形。 5、相似形。
6、圓。 高中數(shù)學是全國高中生學習的一門學科。
包括《集合與函數(shù)》《三角函數(shù)》《不等式》《數(shù)列》《復數(shù)》《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等部分。 高中數(shù)學知識框架: 在必修一里面主要學習了集合,包含集合的含義與表示,集合的基本關系,集合的基本運算;在剩下的幾個章節(jié)則學習了幾個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數(shù) 在必修二里面則是學習了立體幾何初步:包含簡單幾何體與簡單多面體的三視圖,空間圖形的位置關系。
部分規(guī)則空間幾何體的體積與表面積,第二章以數(shù)形結合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圓和直線的性質(zhì),理科生則深入學習了空間直角坐標系 在必修三部分是對簡單的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進行了學習。和算法初步進行了學習。
必修四開端又學習了另一種基本初等函數(shù)--三角函數(shù),在高中階段主要是學習了,正弦,余弦,正切三個三角函數(shù)的性質(zhì)與圖像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包括三角函數(shù)限,弧度制,誘導公式等。
第二章則是學習了平面向量這一數(shù)學工具,這一章學習了向量的表示,向量的模和單位化,數(shù)量積和簡單應用。在第三章又深入學習了三角函數(shù)的半角公式,和角,差角公式,2倍角公式。
在進一步延伸后又學習了降冪公式。 必修五第一章主要講了等差與等比數(shù)列的性質(zhì),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的運算,第二章屬平面解析幾何的內(nèi)容,主要介紹了正弦,余弦定理,第三章主要學習了不等式的性質(zhì)與概念與LP問題初步(圖解法)。
選修2-1第一章是常用邏輯用語,主要講述了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或,且,非”等邏輯量詞,在第二章節(jié)是又進一步講述了空間解析幾何與向量代數(shù),理科生又多學習了二面角定理。第三章則是介紹了圓錐曲線有關知識,包括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性質(zhì),圖像等。
選修2—2:第一章是推理與證明:介紹了歸納推理與類比推理,綜合法,分析法,反證法,和歸納法。第二章和第三章則是導數(shù)的有關性質(zhì)與運用。
第四章介紹了簡單的微積分性質(zhì)與運用(曲邊梯形面積和與簡單幾何體體積);第五章介紹了數(shù)系的擴充。主要介紹了復數(shù)的表示,性質(zhì),運算等 選修2-3:主要為理科生學習,第一章為排列與組合,主要學習了科學技術原理,排列,組合和二項式定理。
第二章則介紹了二項分布,正態(tài)分布等常見的概率分布,第三章則是介紹了獨立性檢驗與簡單的線性回歸分析。
七年級到九年級數(shù)學必記重要知識點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15、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16、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17、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 20、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nèi)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 兩個三角形全等 24、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 3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推論 2 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上的一半 39、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定理1 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邊形內(nèi)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nèi)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論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 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zhì)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zhì)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zhì)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zhì)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jīng)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jīng)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zhì)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
我認識到數(shù)學概念是數(shù)學定理,公式的依據(jù),學生如果對數(shù)學概念弄不清,那么數(shù)學運算、推理就會無法進行下去。所以教學數(shù)學概念是教好數(shù)學課的重要一環(huán)。而要弄清數(shù)學概念,不但要從正面去講,還要從反面,側面去弄清它。例如:初二平面幾何講“平行線”概念時,教師以黑板相對兩邊為例,它們都是在同一平面內(nèi),若把它們看作是線段,則無論怎樣延長也不會相交,這樣就把平行線定義歸納為:“同一平面內(nèi)”,“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睘榱酥v清“同一平面內(nèi)”,教師再以反面問學生:教室中掛吊扇的鐵管(垂直于地面的)與黑板的邊線也不會相交,但是不是平行線呢?學生回答:不是平行線,因為它們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從而突出了,必須是同一平面內(nèi),而且要不相交。我認為這樣從正、反兩方面講清概念,學生印象較深刻。
二、查漏補缺,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
我意識到學生起點較低,知識缺陷大,如不及時給學生彌補知識缺陷,將會失去學習信心,學不下去。我的做法是:
1、初中一年級,對新生進行摸底測驗,了解學生在小學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哪些掌握較差。
2、結合新課,彌補學生的知識缺陷。例如,學習有理數(shù)運算時,結合與學生補分數(shù)通分,分數(shù)四測運算的知識。學習平面幾何的相似形時,與學生補有關比例的知識。
3、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之補課。
4、在作業(yè)中或測驗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缺陷,不輕易放過,要及時給學生指出,并要求學生重做。
三、充分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提高自學數(shù)學的能力。
在教學課中,是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還是注入式教學法是大不相同。采用啟發(fā)式,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怎么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呢?我認為,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恰當?shù)靥岢鰡栴},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尋求正確的答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回答,也可以教師自問自答。但要防止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只回答“是”或“不是”,這是達不到啟發(fā)思維目的的。例如:初二平面幾何講“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關鍵是啟發(fā)學生過三角形的某個頂點作對邊的平行線,提出:要證明三個內(nèi)角和等于180o,有什么辦法呢?我們學過什么角等于180o的?(學生回答:平角)。因此就要想辦法把這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拼成一個平角,學生自然就會想起作平行線了。
我還注意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自學教學書的能力,指導學生在課前或堂上閱讀課文。同時編印適量的課外練習題,鼓勵學生在課外主動多做一些練習題,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四、精講多練,加強課堂練習,提高運算能力。
我在講課中,盡量做到抓住關鍵問題精講,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課堂練習;有時則講練結合,邊講邊練。對于例題,我也不是全部講,有些例題可以在堂上通過學生練習后再講。這樣,學生動手練習后,教師再歸納小結,指出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印象較深刻,也及時純正了學生易犯的錯誤。
五、交代解題規(guī)律,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
我認為:在講例題時,一定要交代解題規(guī)律,交給學生解題的鎖匙。
例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是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難點,我在教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反復告訴學生:要抓住量與量的相等關系來列等式。對于行程問題,主要是利用距離、速度、時間三者關系。根據(jù)題意,利用距離的相等關系或時間的相等關系來列出等式。
又如,講二元二次方程組解法時,告訴學生:主要是消元或降次??上朕k法運用加、減法消去一個未知數(shù)(消元)或想辦法消去二次項,或分解成一次因式的乘積(降次),如果是缺一次項的,可以想法消去常數(shù)項,變?yōu)槎锡R次式來分解因式。
其他教學內(nèi)容,也各有各的規(guī)律,教師必須告訴學生,讓學生掌握解題規(guī)律。
六、認真批改學生作業(yè),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評講,糾正作業(yè)中普遍性錯誤。
雖然批改作業(yè)是一件十分費時的事情,要花費不少精力,但我考慮到學生基礎較差,作業(yè)錯誤較多,為了對學生知識質(zhì)量負責,花一定時間去批改學生的作業(yè)還是必要的,因此,我做到全批全改學生作業(yè),在批改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評講。同時還采用一些有效措施來督促學生依時繳交作業(yè),對不交作業(yè)的學生及時教育。
一、緊扣大綱,精心編制復習計劃
初中數(shù)學內(nèi)容多而雜,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蓋在三年的教科書中,學生往往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因此,必須依據(jù)大綱規(guī)定的內(nèi)容和系統(tǒng)化的知識要點,精心編制復習計劃。計劃的編寫必須切合學生實際??刹捎没A知識習題化的方法,根據(jù)平時教學中掌握的學生應用知識的實際,編制一份滲透主要知識點的測試題,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獨立完成。然后按測試中出現(xiàn)的學生難以理解、遺忘率較高且易混易錯的內(nèi)容,確定計劃的重點。復習計劃制定后,要做好復習課例題的選擇、練習題配套作業(yè)篩眩教師制定的復習計劃要交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再按自己的學習實際制定具體復習規(guī)劃,確定自己的奮進目標。
二、追本求源,系統(tǒng)掌握基礎知識總
復習開始的第一階段,首先必須強調(diào)學生系統(tǒng)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過好課本關。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①對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不僅要正確敘述,而且要靈活應用;②對課本后練習題必須逐題過關;③每章后的復習題帶有綜合性,要求多數(shù)學生必須獨立完成,少數(shù)困難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
三、系統(tǒng)整理,提高復習效率
總復習的第二階段,要特別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初中數(shù)學知識加以系統(tǒng)整理,依據(jù)基礎知識的相互聯(lián)系及相互轉化關系,梳理歸類,分塊整理,重新組織,變?yōu)橄到y(tǒng)的條理化的知識點。例如,初三代數(shù)可分為函數(shù)的定義、正反比例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shù)、二次不等式;統(tǒng)計初步三大部分。幾何分為4塊13線:第一塊為以解直角三角形為主體的1條線。第二塊相似形分為3條線:(1)成比例線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3)相似多邊形的判定與性質(zhì);第三塊圓,包含7條線:(4)圓的性質(zhì);(5)直線與圓;(6)圓與圓;(7)角與圓;(8)三角形與圓;(9)四邊形與圓;(10)多邊形與圓。第四塊是作圖題,有2條線:(11)作圓及作圓的內(nèi)外公切線等;(12)點的軌跡。這種歸納總結對程度差別不大、素質(zhì)較好的班級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去作,即由學生“畫龍”,教師“點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級由教師歸類,對比講解,分塊練習與綜合練習交叉進行,使學生真正掌握初中數(shù)學教材內(nèi)容。
四、集中練習,爭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塊,把握教材內(nèi)容之后,即開始第三階段的綜合復習。這個階段,除了重視課本中的重點章節(jié)之外,主要以反復練習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常以章節(jié)綜合習題和系統(tǒng)知識為骨干的綜合練習題為主,適當加大模擬題的份量。對教師來說,這時主要任務是精選習題,精心批改學生完成的練習題,及時講評,從中查漏補缺,鞏固復習成效,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選綜合練習題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選擇的習題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規(guī)律性。如,函數(shù)的取值范圍可選擇如下一組例題:
(2)y=13-2x
(3)y=3x+2x-1
(4)y=1x+1-1
(5)y=x+2x-2第二,習題要有啟發(fā)性、靈活性和綜合性。如,角平分線定理的證明及應用,圓的證明題中圓周角、圓心角、弦心角、圓冪定理、射影定理等的應用都是綜合性強且是重點應掌握的題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學好數(shù)學是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數(shù)學運算 運算是學好數(shù)學的基本功。
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數(shù)學運算能力的黃金時期,初中代數(shù)的主要內(nèi)容都和運算有關,如有理數(shù)的運算、整式的運算、因式分解、分式的運算、根式的運算和解方程。初中運算能力不過關,會直接影響高中數(shù)學的學習。
在面對復雜運算的時候,常常要注意以下兩點:①情緒穩(wěn)定,算理明確,過程合理,速度均勻,結果準確;②要自信,爭取一次做對;慢一點,想清楚再寫;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紙上也要寫清楚。 二、數(shù)學基礎知識 理解和記憶數(shù)學基礎知識是學好數(shù)學的前提。
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話去解釋事物的意義,同一個數(shù)學概念,在不同學生的頭腦中存在的形態(tài)是不一樣的。所以理解是個體對外部或內(nèi)部信息進行主動的再加工過程,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理解的標準是“準確”、“簡單”和“全面”?!皽蚀_”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簡單”就是深入淺出、言簡意賅;“全面”則是“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不重不漏。
對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知識的形成過程和表述;二是知識的引申及其蘊涵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和數(shù)學思維方法。 記憶是個體對其經(jīng)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xiàn),是信息的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
借助關鍵詞或提示語嘗試回憶的方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記憶方法,比如,看到“拋物線”三個字,你就會想到:拋物線的定義是什么?標準方程是什么?拋物線有幾個方面的性質(zhì)?關于拋物線有哪些典型的數(shù)學問題?不妨先寫下所想到的內(nèi)容,再去查找、對照,這樣印象就會更加深刻。另外,在數(shù)學學習中,要把記憶和推理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三角函數(shù)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數(shù)定義和加法定理為基礎的,如果能在記憶公式的同時,掌握推導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遺忘。
三、數(shù)學解題 學數(shù)學沒有捷徑可走,保證做題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是學好數(shù)學的必由之路。保證數(shù)量就是①選準一本與教材同步的輔導書或練習冊。
②做完一節(jié)的全部練習后,對照答案進行批改。千萬別做一道對一道的答案,因為這樣會造成思維中斷和對答案的依賴心理;先易后難,遇到不會的題一定要先跳過去,以平穩(wěn)的速度過一遍所有題目,先徹底解決會做的題;不會的題過多時,千萬別急躁、泄氣,其實你認為困難的題,對其他人來講也是如此,只不過需要點時間和耐心;對于例題,有兩種處理方式:“先做后看”與“先看后測”。
③選擇有思考價值的題,與同學、老師交流,并把心得記在自習本上。④每天保證1小時左右的練習時間。
保證質(zhì)量就是①題不在多,而在于精,學會“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題意,注意對整個問題的轉譯,深化對題中某個條件的認識;看看與哪些數(shù)學基礎知識相聯(lián)系,有沒有出現(xiàn)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現(xiàn)思維活動經(jīng)過,分析想法的產(chǎn)生及錯因的由來,要求用口語化的語言真實地敘述自己的做題經(jīng)過和感想,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和數(shù)學思維方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元歸一。
②落實:不僅要落實思維過程,而且要落實解答過程。③復習:“溫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題重做幾遍,把做錯的題當作一面“鏡子”進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種高效率的、針對性較強的學習方法。
四、數(shù)學思維 數(shù)學思維與哲學思想的融合是學好數(shù)學的高層次要求。比如,數(shù)學思維方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有其對立面,并且兩者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轉換、相互補充,如直覺與邏輯,發(fā)散與定向、宏觀與微觀、順向與逆向等等,如果我們能夠在一種方法受阻的情況下自覺地轉向與其對立的另一種方法,或許就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比如,在一些數(shù)列問題中,求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公式的方法,除了演繹推理外,還可用歸納推理。應該說,領悟數(shù)學思維中的哲學思想和在哲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數(shù)學思維,是提高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重要方法。
只要我們重視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扎扎實實地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學會聰明地做題,并且能夠站到哲學的高度去反思自己的數(shù)學思維活動,就一定能把數(shù)學學好。
班級里邊總是有很多的聰明人,但是他們的數(shù)學卻是他們的黑洞,而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我也沒見的他們比誰聰明多少了,那為什么會有學習好和差呢?為什么別人總是學習好的呢?那是因為他們用對了學習數(shù)學的方式方法了,所以提高分數(shù)會很快.那么怎么樣學初中數(shù)學就能超過那些比自己學習好的人了呢?
初中數(shù)學目錄
數(shù)學可是幼兒園要一直學到大學的科目呢,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放棄的呢!俗話說得好呢,"重復是記憶之母",這都是表達溫習功課對于學好數(shù)學的重要性呢,就像我的一共而老師曾經(jīng)說過每天把自己學的東西在睡覺之前在腦子里過一遍,就當是過電影了一樣,想不起來的東西記住第二天再問老師或者是同學,然后第三天,第四天皆是如此,這樣你學好數(shù)學就已經(jīng)完成一大半了.
接下來的一半就是怎么樣學初中數(shù)學的最關鍵的部分了.因為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自己應該學會怎樣歸納知識點,按照題型來歸納方式方法,解題的技巧,下面來看一下吧.
第一點:熟讀課本,要課本看的透透的,首先你要看看目錄,清楚這本書都準備講什么,目錄只是知識框架的一種最最基礎的東西了,只要清楚了目錄,怒也就明白大概這本書講的是什么了,其次要按照每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的看,清楚的分開知識點,難點,最后都歸納在一起,也要看看書本當中的例題,要學會舉一反三,一種題型的題目必須要做到全會,而有的人連書都不看,又怎么樣學初中數(shù)學呢?
第二點:學習到某一個知識的時候,就把這個知識點所涉及到的題型全部從簡單到困難都擴展凱,從簡單的開始做,一直做到不會的題目,好好的請教別人在做,一直做到最后,徹底弄懂所有的題目,特別是對于特殊的題型和一般常見的,都需要在腦子當中刻畫出來,不能忘記.
第三點:把一些你經(jīng)常錯的題目全部都整理出來,看看都是屬于哪幾種題型,把它弄懂,在以后的考試當中就不會在出現(xiàn)錯誤了.
輔導數(shù)學作業(yè)
第四點:數(shù)學所學習的公式都是必須要記住的,因為會在題目中用到,而且很關鍵,所以每天都要背一遍,在睡前在背一遍,第二天早上醒來在背一遍,以此類推,永久就不會忘記了.
最后,要仔細的對待數(shù)學這門科目,這可是能決定你以后上哪所大學的關鍵呢!怎么樣學初中數(shù)學的方式方法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同學們可以按照上邊的方法做一遍,是會收獲到很打的驚喜哦!
1 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 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 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 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 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14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 15 定理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16 推論 三角形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17 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論1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 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 20 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nèi)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 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 角邊角公理( 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 推論(AAS) 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 邊邊邊公理(SSS) 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 斜邊、直角邊公理(HL) 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 定理2 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 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即等邊對等角) 31 推論1 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 32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論3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35 推論1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6 推論 2 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上的一半 39 定理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41 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42 定理1 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44定理3 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45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a、b的平方和、等于斜邊c的平方,即a^2 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b、c有關系a^2 b^2=c^2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360° 49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邊形內(nèi)角和定理 n邊形的內(nèi)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論 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1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53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2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54推論 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55平行四邊形性質(zhì)定理3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56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7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8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9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4 一組對邊平行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60矩形性質(zhì)定理1 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質(zhì)定理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質(zhì)定理1 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65菱形性質(zhì)定理2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66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邊都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1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質(zhì)定理2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71定理1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jīng)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jīng)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 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一點對稱 74等腰梯形性質(zhì)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 如果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79 推論1 經(jīng)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論2 經(jīng)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 三邊 81 三角形中。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