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者要把授課者的工作成效視同己出,積極地參與到授課者的工作之中,才能分享到授課者的成功。這樣的意識有利于發(fā)揮觀課者的主觀能動作用,避免觀課者處于被動聽課的境地。
張老師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設計明確到位,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目標,設計并提出學習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內(nèi)邊思考邊議論、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完成學習目標,師生配合比較默契。課堂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較為充分,有效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很明顯感覺到,從實驗準備、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張老師都經(jīng)過了精心設計,是一節(jié)非常成功的課。
本節(jié)課亮點紛呈:
1.通過學生觀看學生自己錄制的視頻認識堿的物理性質(zhì),形式新穎,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設計分組實驗,課堂組織、課堂把握力很足,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操作有序、課堂達成率高,同時更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3.在突破教學難點上,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通過啟發(fā),小組討論,總結出探究沒有明顯實驗現(xiàn)象的反應的一般思路,同時,又為后面學習探究酸堿中和反應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
張老師這節(jié)課從總體上講做了非常精心的準備,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剖析,教學目標把握到位,訓練扎實有效,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學習興致很高,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很好的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節(jié)課設計都很切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學習實際,其中,使用實物展臺展示學生作業(yè)、學生當堂糾錯,學生錄制視頻、課堂分組實驗、課堂實驗探究,都經(jīng)過精心設計。教師能根據(jù)所選課題安排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小組合作學習。在突破難點方面,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當時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的反應也很成功,通過啟發(fā)和小組討論,學生自己就設計出了實驗方案,并且有些同學直接就說出了可以探究化學反應的產(chǎn)物,這使得得出研究沒有實驗現(xiàn)象的化學反應的思路水到渠成。課堂上,采用以“師生對話,小組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盡可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在體驗參與與合作的樂趣的同時收獲知識,感悟生活,認識世界。另外,師生對話時,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做得恰當好處,使“目標---教學---評價”一體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課堂更高效,因為這節(jié)課設置了分組實驗環(huán)節(jié),所以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值得我好好學習和用心體會。
盛老師講的《開花和結果》這節(jié)課,課堂內(nèi)容充實,引用教學資料豐富、全面,課件制作實用,教學效果非常好。雖然我已經(jīng)聽了幾次這節(jié)課內(nèi)容,但聽完盛老師的課依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對“教無定法”這句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歸納起來,我的收獲有以下幾點:
一、導入生活化,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本節(jié)課在新課的引入上從學生平時熟悉的草莓入手,多媒體展示“一株草莓的一生”的過程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被子植物的種子的萌發(fā)----植株的生長,植株長到一定階段,就會開花---結果,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三節(jié) 開花和結果。以此導入新課渲染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過渡:一提到花,同學們并不陌生,都見過很多,下面我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花的海洋,去欣賞大自然饋贈個我們的禮物----美麗的花。過渡自然,很好地引起了學生的注意。
二、問題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體現(xiàn)教學重難點。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而問題的設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淺入深,所提出的問題也很明確,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如:(1)、你能說出花的不同結構的名稱嗎?(2)、同學們的認識是否準確,還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3)每一朵花都具備這些結構嗎?(4)對植物的繁殖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等等,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這些問題又是在上課開始階段提出的,更能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精神。
在課堂中,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yǎng),注重小組合作交流。對于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 能做到在小組中先進行討論,然后歸納出結論。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重要位置,讓學生自主探索,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其他同學補充說明或說出自己的看法。講花的結構時,先播放“花”的多媒體圖片段 師生一起欣賞。然后播放觀察花的結構視頻,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花的順序和各部分名稱。學生按照要求觀察自己帶來的花,“花的結構”。注意觀察順序和方法,小組內(nèi)交流花的結構各部分名稱。多媒體展示花的結構圖,先引導學生說出各部分名稱,再提問:(1)、你能說出花的不同結構的名稱嗎?(2)、同學們的認識是否準確,還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引導學生討論與思考).(3)每一朵花都具備這些結構嗎?(4)對植物的繁殖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從學生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 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再對學生加以點撥、引導,通過小組實驗和討論,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討 論、歸納小結,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逐步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簡單化 。
在講授《傳粉和受精》時,先觀看受精過程動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受精的過程段落,初步了解什么是受精與受精,然后給動畫配解說詞,學習受精的過程。結合多媒體圖片解析講解雙受精的過程。用形象化的動畫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生理過程,使學生對這部 分內(nèi)容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讓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xiàn)象。這樣更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教師語言優(yōu)美。
如:我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花的海洋,去欣賞大自然饋贈個我們的禮物----美麗的花。花無百日紅,花開花謝是自然的規(guī)律,美麗的花朵凋謝固然令人惋惜,但植物將為我們呈現(xiàn)另一番驚喜——奉上豐收的果實。我們了解了被子植物經(jīng)歷了種子的萌發(fā)、植株的生長、開花結果,完成了偉大的一生,同時為人類提供了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食物,所以我們要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因為它們是人類的最親密的朋友。也祝愿同學們的人生像花兒一樣美麗綻放結出累累碩果!
六、練習題設計很好,都能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當場反饋,進一步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
鞏固練習題部分,層次分明,照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并且逐步拓展延伸,聯(lián)系生活,鏈接中考,體現(xiàn)了執(zhí)教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
我也談談這節(jié)課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1、學生在課堂上氣氛活躍還不夠熱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還應該多思考,小組之間課堂上的合作學習過程還有些欠缺。
2、教師主導的時間有些多,應該再放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總體來說,這是一堂近乎完美的一節(jié)課,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很好!
觀課前可了解與授課相關的情況,如觀課活動主題、教師情況、教學預設、學情程度等,也可以了解授課時可能存在的問題、帶著對某一問題的思考、探索進行觀課。有了這些交流的基礎,觀課時可以有較好的切入角度、層面。觀課前后都應該有交流,并且觀課前交流的作用往往是超過觀課后交流的,但目前其作用卻被我們忽視。
一、活動主題
初中化學課堂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二、活動背景與目的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究,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課程提出的要求之一。新課程實施己有多年,在課堂開展探究式教學已深人人心,但在在如何讓課堂探究活動更有效時,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探討。
本次主題教研活動的目的是,力圖借助全縣教師智慧,通過課堂教學實踐,研討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探究教學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促使化學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探究教學的有效性,為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奠定基礎。
三、活動安排
1、會前準備
(1)實踐反思與文獻學習
研討會前一周全體初中化學教師對“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探究活動的有效性”進行實踐反思與文獻學習,并形成初步觀點。
(2)確定研究課并進行集體備課
研討活動確定兩個課例,分別由兩位教師上研究課。上課教師制定預案并于研討會前3日通過xx發(fā)布;全體初中化學教師閱讀思考,找出預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修改、補充完善的意見和建議(書面發(fā)至郵箱xxxxxxxx@163),上課教師根據(jù)討論的意見修改完善教學設計。
(3)研究確定觀課工具
由教研室負責根據(jù)研究主題研究制定“初中化學課堂探究有效性觀察視角與觀察點”作為觀課記錄的參照。
2、課前會議
研討會當日8:20召開課前會議,上課教師說課,觀課教師進行觀察分工。
3、課堂觀察
研討會當日第2節(jié)、第3節(jié)參會教師觀課。
4、課后會議
(1)會前準備
研討會當日第4節(jié)課后,觀課教師對觀課材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根據(jù)分工寫出主題性觀課報告(會后在xx發(fā)布)。
(2)研討
觀課者根據(jù)課堂觀察,根據(jù)分工從不同的視角報告課堂觀察的結果,并根據(jù)會前的學習與反思結合課堂觀察圍繞研究主題展開討論,形成研究結論。
5、成果展示
活動結束后,根據(jù)研討情況,由教研室撰寫“初中化學課堂探究活動有效性”的研究報告,專題研究報告與觀課教師的觀課報告于會后一周內(nèi)在xx發(fā)布,供全縣化學教師交流學習。
四、活動要求
1、全體化學教師會前要作好充分準備,包括所選課例的教學設計構思和初中化學課堂探究活動探效性的研究。
2、上課教師要按時寫好教學設計,以便及時在網(wǎng)上發(fā)布。
3、參加活動教師會后2天內(nèi)上報最終反思報告(上課教師)和觀課報告書面材料,以便及時發(fā)布。
一、課題產(chǎn)生的背景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體是九年級學生,在九月份剛開始學習化學時,一直強調(diào)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但真正設計實驗去探究學習化學知識的機會又很少,尤其在學生探究蠟燭燃燒生成物實驗現(xiàn)象又很不明顯。等到學過了氧氣的收集方法后,也知道了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檢驗CO2。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學好化學,實驗的方法不可少。就想能不能把蠟燭燃燒的生成物收集起來再驗證,讓學生在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去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能力儲備上看,學生在前面幾單元學習過程中,已初步了解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以上方面的原因為本節(jié)課嘗試通過實驗活動,探究“捕捉”氣體去“審查”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明確探究目標,引導學生順利地進行科學探究。
二、嘗試“探究”教學模式,突出實驗設計過程的指導
本課題內(nèi)容以課本內(nèi)容為基礎,問題產(chǎn)生于課本,但卻是課本內(nèi)容的升華。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體會探究實驗的思路,感受探究實驗的一個過程: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歸納小結——課堂延伸——課堂突破——實驗設計——整理步驟——分組探究——方案評價——探究小結
通過創(chuàng)設探究欲的學習情境,運用問題引導,借助多媒體課件,設計合理方案,小組實驗探究,反饋評價方案。
三、課堂中的得與失
(1)引課時間過長,導致實驗設計方案時間較緊。本堂課雖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但考慮學生沒有進行過類似的探究活動,總想通過更多的趣味實驗來引出探究課題,于是設計了:吹肥皂泡,氫氣吹肥皂泡,氫氣吹氣球以及學生用注射器抽出雪碧中氣體再檢驗等一系列實驗。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但讓學生不容易抓住主題,還耽誤了較多時間。
(2)學生探究設計方案不能很快完成。學生頭腦中只有氧氣的制取實驗裝置,大部學生都是直接把漏斗與導氣管連接,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沒有想到用乳膠管直接封住漏斗嘴,再用注射器抽出氣體后注入澄清石灰水中。
(3)教師做探究的“向?qū)А辈粔?。在學生探究階段,教師未能很好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在巡視各小組的表現(xiàn)情況時,個別小組未能給予關鍵的幫助和輔導,如有的小組只是在盲目地做實驗,沒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目的性,而教師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可以為后面的交流評價做好充分準備。
(4)學生對探究實驗的現(xiàn)象沒有記載。只考慮到突破實驗設計方案,卻忽略了現(xiàn)象的描述和記載??煽紤]課前設計學案解決上述問題。
(5)學生參加實驗的評價不夠。由于時間的緊張,在實驗后,沒有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驗的成功與不足沒能讓學生很好的討論再小結。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