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植物的呼吸作用
課題 類型 新授 授課人 王迎春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 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 2.了解呼吸作用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3.了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qū)別與聯系。 ㈡技能目標 通過對植物呼吸作用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推理能力。 ㈢情感目標 通過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qū)別聯系的分析,使學生樹立事物間是既對立又聯系的基本觀點。 重點 1.教學重點:呼吸作用的概念。 難點 呼吸作用的能量轉化, 教學方法 討論法 觀察法 教具 flash,視頻資料等 教學過程 老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 一. 引入新課 人和動物都一刻不停地在進行呼吸,在呼吸時,吸入的是氧氣放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植物有沒有呼吸作用?用什么方法證明呢? 培養(yǎng)學生 觀察能力 思考能力 二 講授新課1.: 呼吸作用演示實驗 方案一 方案二 2.呼吸作用的實質 3.呼吸作用與生活 四 解決問題 一.呼吸作用演示實驗 1.演示,明確二氧化碳的特點: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氣,使石灰水變渾濁。然后提出問題,怎樣才能檢測二氧化碳氣體含量的增多? 2.明確氧氣的作用:氧氣可以助燃,缺氧氣會使燃燒的火柴熄滅。 3.讓學生討論實驗設計方案,然后讓學生發(fā)言,教師慢慢引導,最后確定實驗方案,方案有多種,只要原理正確,方法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效果明顯,各種不同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4.[方案一]取兩個同樣的廣口瓶,把將要萌發(fā)的水稻種子和已被燙死的水稻種子裝入瓶中,并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試管用細繩吊進大瓶中,塞上瓶塞,半小時后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將要萌發(fā)的活的水稻種子所在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了種子呼吸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方案二]把幼嫩的植物的葉、莖放入廣口瓶中,蓋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而后用黑布把整個廣口瓶罩住,過24小時后,把燃燒的火柴棒伸入瓶內,觀察現象。 燃著的火柴熄滅,說明了瓶中氧氣含量已減少。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氣。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同時根據方案一,死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從而得出呼吸作用的條件是活的細胞。針對方案二,教師必須補充說明,植物無論在暗處還是在光亮處都要進行呼吸,只不過在光照下同時發(fā)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現象不像在暗處那么容易觀察到。 二. 呼吸作用的'實質 三..呼吸作用與生活、生產的關系,可通過舉例子,提問題的方式進行。 ⑴為什么在種植物時要常給作物松土、排水? ⑵為什么要把收獲的蔬菜,果實等存放在溫度較低的地方? ⑶為什么糧食要曬干了貯藏? 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 學生觀察,觀看活動 學生合作探究 學生討論 學生發(fā)表見解 學生歸納總結概念 學生感知理解 學生思考討論 歸納總結 學生合作探究 觀察現象 分析討論 發(fā)表見解 歸結總結 學生感知理解 學生思考討論 歸納總結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得出結論,互相交流 學生觀察, 理解感知 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的收獲 學生討論,發(fā)表見解 學生討論,發(fā)表見解 學生聽內容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理論 聯系實 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案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案
教學分析: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的三大重要作用之一,它與光合作用具有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對植物呼吸作用知識的構建應主要通過對呼吸作用實驗現象的分析獲得。學生對呼吸作用現象已有不少感性認識,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和意義,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教學目標:
1.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述呼吸作用的過程
2.解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qū)別和聯系,并能舉例說出呼吸作
用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3.在進行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猜想和推理、觀察、概括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
4.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認同科學研究的嚴謹和求實,并讓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有關呼吸作用的演示實驗;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實質;
教學難點
呼吸作用概念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 種子呼吸時吸收氧的實驗裝置一套,種子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實驗裝置一套,澄清石灰水,玻璃管若干支,試管若干支,裝有煮熟種子、萌發(fā)種子和干燥種子的透明保溫杯(生活中常用的雙層透明保溫水杯即可)各一個,溫度計3支,洋蔥根、葉呼吸作用裝置各一套。
教學程序:
一、情景激疑
1.呈現一幅生機勃勃的玉米生長圖,請學生欣賞。
2.添加積水,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請學生推測猜想:如果玉米長期淹水,生長狀況會怎樣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猜想并尋求原因。
3.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認識到由于根部缺水將無法正常呼吸而導致死亡后,教師繼續(xù)啟發(fā),植物的其他器官進行呼吸嗎?從而順利地引入課題。
二、實驗探究
1.在探究實驗一之前,先用多媒體出示課本實驗內容,然后出示一部分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分析資料來推測實驗可能出現的現象。學生分組討論結束后,引導學生再進行分組實驗加以驗證:甲飲料瓶內(選用口徑較大的,利于實驗)裝有煮熟的黃豆種子,乙飲料瓶內裝有等量的萌發(fā)的黃豆種子,將燃燒的蠟燭分別放入兩瓶內。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原因,歸納出結論,種子呼吸時吸收氧。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擴大了實驗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另外本設計中未用常規(guī)的實驗器具,而是用了一些廢棄的飲料瓶,這樣進行實驗新穎有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同時還可以教育學生科學并不只存在于設備精良、先進的實驗室中,只要用心思考,創(chuàng)造條件,科學就會來到我們身邊。
2.學生探究實驗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吹氣,證明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以此作為知識鋪墊。
3.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種子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
(1)小組充分討論,大膽設計實驗,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2)相互交流補充,通過合作學習,篩選優(yōu)化實驗設計。
學生們的設計大膽,方法多樣,例如,①將萌發(fā)的種子裝入廣口瓶中,瓶塞上插有玻璃管,通過玻璃管向瓶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觀察石灰水的變化;②有的直接將澄清的石灰水裝入廣口瓶中,用紗布包住萌發(fā)的種子,將紗布袋懸掛于瓶內,觀察石灰水的變化;等等。
(3)學生動手完成實驗三,驗證設想,體味科學研究的過程。
4.探究實驗四:種子呼吸時放出熱
(1)觀察盛有煮熟種子和萌發(fā)種子的保溫杯內的溫度計示數,并思考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引導學生歸納出種子呼吸放出熱
(2)鼓勵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是否只有萌發(fā)的種子才進行呼吸作用?干燥的未萌發(fā)的種子是否進行呼吸作用?
(3)對比實驗:裝有干燥種子保溫杯的溫度有何特點,說明什么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只要有生命活力的種子都進行呼吸作用。隨著問題的逐漸深入,學生思維愈加深刻全面。
5.由特殊到一般,由種子的呼吸作用聯想到植物其他器官是否也進行呼吸作用,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開闊。
(1)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植物的根或葉是否進行呼吸作用。
(2)通過小組交流,相互補充和完善設計方案,教師及時發(fā)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肯定并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學生的設計形式多樣,例如,①用塑料袋包住根或葉,塑料袋的.一角連著帶止水夾的橡皮管,將橡皮管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擠壓塑料袋,觀察石灰水的變化;② 將新鮮的葉放入試管內,試管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觀察石灰水的變化;③將根或葉放入帶瓶塞的瓶中,過一段時間后,將燃燒的蠟燭伸入瓶內,觀察蠟燭的燃燒情況;等等。
(3)師生共同探究洋蔥根進行呼吸作用
(4)教師演示“黑袋”釋放二氧化碳實驗,激發(fā)學生猜想“黑袋”內裝的是什么?新穎的設計增加其神秘感和驅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5)進一步明確:整個植物體都進行呼吸作用,使理解更加深刻、全面。6.展示“糠心”蘿卜,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教師提供資料:兩個同樣大小的蘿卜,新鮮時干重和糠心后干重,引導學生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時分解了有機物。
7.資料分析: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時產生水。
三、歸納總結
這是群體思維的關鍵,是思維活動最積極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組織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對探索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歸納出呼吸作用的表達式和概念。
1.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自己歸納呼吸作用概念
2.多媒體展示呼吸作用概念及呼吸作用實質(動態(tài)過程)。
四、遷移深化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前后知識的比較類化,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體會,經歷一個再認識的深化過程,從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并過渡到形成能力。
1.啟發(f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以下問題:
(1)農民伯伯為什么要《鋤禾》?
(2)剛剛收獲的玉米能否直接入倉貯藏?
(3)清晨,到樹林中鍛煉是否科學?
(4)山東盛產生姜,生姜豐收后,農民往往將生姜放入早已挖好的幾米深的姜井中保存。但經常聽說姜農到姜井里取姜時發(fā)生窒息現象,甚至有人喪失了生命。請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為什么進入姜井時容易發(fā)生窒息?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姜農們避免這類悲劇的發(fā)生?
2.討論思考: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進一步加深理解,使學生清晰地構建起知識結構。
3.體態(tài)語小結,生動有趣。
五、開拓創(chuàng)新
這是拓寬學生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效環(huán)節(jié)。
1.思維發(fā)散:學習了呼吸作用知識,今后你在養(yǎng)花種草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們思維開闊,列出了一系列問題:(1)經常松土;(2)一次澆水不能太多;(3)晚上不能將大量的花草放在臥室;(4)大雨后要及時倒掉盆內積水;(5)花盆要用瓦盆而不用瓷盆;(6)花盆底部不能留洞,而應將洞開在瓦盆壁上;(7) 花種籽應在低溫、干燥狀態(tài)下保存;等等
2.鼓勵學生自己設計練習,自己解決問題
同學們思維活躍,積極思考,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現整理如下:(1)過冬后的蘿卜為什么變成“糠心”?(2)新疆的哈密瓜為什么特別甜?(3)蔬菜存放在冰箱中為什么保存時間會長些?(4)貯藏水果的冷庫里為什么要通入氮氣?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