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伴云來·天香】(宋——賀鑄) 煙絡山林, 山沈遠照, 邐迤黃昏鐘鼓。
^ 燭映簾櫳, 蛩催機杼, 共苦清秋風露。 ^ 不眠思婦, 齊應和幾聲砧杵。
^ 驚動天涯倦宦, ①①歲華行暮。 ^ ①:‘侵’之‘亻’旁改‘馬’旁 當年酒狂自負, ^ 謂東君以春相付。
^ 流浪征驂北道, 客檣南浦, ^ 幽恨無人晤語。 ^ 賴明月曾知舊游處, ^ 好伴云來, 還將夢去。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jié)至,昆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形容人年紀輕,無知的詩句很少,只有一首,具體如下: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F(xiàn)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擴展資料:
全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托“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上片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jīng)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層樓),賞玩景致,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只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上片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純真幼稚的感情?!安蛔R”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筆鋒一轉(zhuǎn),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變化。“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jīng)歷,積極抗金,獻謀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未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擊。他這“愁”郁結(jié)心頭已久,是很想對人傾訴一番,求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持的。
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權,說了也于事無補,就不再說了?!坝f還休”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復出現(xiàn),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
使讀者體會到,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至不能對人訴說,這是因為“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辛棄疾:《論盜賦札子》),作者實在有難言的苦衷?。≡趺崔k呢?只好“顧左右而言它”,“卻道天涼好個秋”句,意思就是說作者無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談。
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tài),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
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1、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鲎浴稇驗榱^句·其二》唐代:杜甫
釋義:王楊盧駱開創(chuàng)了一代詩詞的風格和體裁,淺薄的評論者對此譏笑是無止無休的。
2、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薄鲎浴墩撜Z十則》
先秦:佚名
釋義: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p>
3、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出自《焚書坑》唐代:章碣
釋義:焚書坑的灰燼還沒冷卻,山東群雄已揭竿起義,起義軍領袖劉邦和項羽,原來都不讀書!
4、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出自《寒食 / 寒食日即事》唐代:韓翃
釋義: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里。
5、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鲎浴恶R嵬·其二》唐代:李商隱
釋義:六軍已經(jīng)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6、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出自《上李邕》唐代:李白
釋義:孔圣人還說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7、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chǎn),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鲎浴侗比耸沉狻访鞔航?/p>
釋義:菱角生長在水中,(他)卻說是在土里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為了裝作有學問,硬要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8、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出自《相鼠》先秦:佚名
釋義:你看這黃鼠還有皮,人咋會不要臉面。人若不要臉面,還不如死了算啦。
9、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鲎浴哆^華清宮絕句三首》唐代:杜牧
釋義: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10、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鲎浴对伭匪未涸?/p>
釋義:把它的飛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間還有秋霜。
1、《戲為六絕句·其二》 唐 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2、《春秋戰(zhàn)國門再吟》 唐 周曇
好龍?zhí)鞛榻嫡纨垼耙娬纨埓嶝使?/p>
接下不勤徒好士,葉公何異魯哀公。
3、《詩經(jīng)·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4、《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 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5、《天香》 宋 賀鑄
煙絡橫林,山沉遠照,迤邐黃昏鐘鼓。
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
天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
驚動天涯倦宦,骎骎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風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信。
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
賴明月曾知舊游處,好伴云來,還將夢去。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