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
全詩如下: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郁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當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jīng)當涂(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jīng)過天門山所作。
擴展資料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
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xiàn)出躍躍欲出的動態(tài),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边@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蕩回旋的壯麗景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
第二句寫天門山下的江水,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興會。
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
這首詩都用白描,緊扣題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見其構思高妙。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jié)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充分顯示了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
文莊行
一
云蒸霧繞深鎖藏,進退浮沉幾滄桑。
龍舞九天譜新曲,武陵春色冠四方。
二
花紅葉綠兩邊鋪,幽徑翠光枝影疏。
滿目珍饈迎遠客,笑談風月一斛珠。
漫步溪布街
依山傍水艷陽天,接踵摩肩笑語連。
土韻苗風似玉露,索溪河畔舞蹁躚。
寶峰湖
一湖瑟瑟疊翠峰,百木爭春映水紅。
路轉峰回消戾氣,石奇水秀韻相融。
高峽飛瀑隱鐘鼓,玉女清波照鏡容。
造化洪荒道目錄,武陵煙雨毓精工。
黃龍洞生態(tài)廣場
綠浮陌野展霽光,翠染青青菜花黃。
竹影橫斜池塘柳,鶯歌燕語泥吐香。
十里畫廊
縹緲云煙畫卷開,凝香染墨凈塵埃。
幽姿淑態(tài)呈祥瑞,水色山光著眼來。
百鳥齊鳴深澗響,眾仙恭立向王臺。
千杯尋醉非虛幻,焉問劉郎誰與栽。
天門山道上天去,坐橋要取頂,騎馬要下鞍。
天門山頂古稱“云夢絕頂”,是天門山的制高點。站在頂上,居高臨下,視野開闊,環(huán)顧四周,晨觀日出紅山,夕觀日落熔金,大小景點,盡收眼底。
遠眺,東有四十八座馬頭山,南有七星山,西有崇山和雄壁巖;北有黃獅寨與天子山;近觀,山上16峰,峰峰看的見;山下永定城,還有那滔滔澧水河,猶如一匹綠色的長綢,蜿蜒曲折,從西向東流去……“云夢絕頂”上,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不同,其自然景觀也大不一樣:春天,草木萌動,山花燦爛;夏天,滿山皆綠,云海翻浪;秋天,霜染紅葉,天高云淡;冬天,大雪蓋頂,山舞銀蛇,似一派北國風光。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淚添天目水,發(fā)變海頭山。《登天目山下作》
天目山房,洪崖老仙,親授一燈?!肚邎@春(送洪漕使憲閩)》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里?!短炷俊?/p>
絕頂無人住,雙峰是舊關。《送供奉喻煉師歸天目山》
1. 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唐代:皎然
喜見幽人會,初開野客茶。日成東井葉,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嘉。投鐺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與禪經(jīng)近,聊將睡網(wǎng)賒。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
2. 登天目山下作
唐代:張萬頃
去歲離秦望,今冬使楚關。淚添天目水,發(fā)變海頭山。
別母烏南逝,辭兄雁北還?;掠纹粯?,長為憶慈顏。
3. 沁園春(送洪漕使憲閩)
宋代:李曾伯
天目山房,洪崖老仙,親授一燈。自檄草參籌,賓筵領袖,鼎梅助味,省闥權衡。華國文章,立朝風力,猶有老成人典刑。如公樣,盍夜趨宣室,晝對延英。
乘軺惠我湘民。作翼軫中間一福星。正千艘漕玉,張頤西嶠,單車把繡,將指南閩。過闕留中,歷階而上,方值漢朝更化新。南中事,若君王問及,老弗能勝。
4. 天目
明代: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云,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絕也。然云變態(tài)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shù)尺,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shù)日晴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余人,執(zhí)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5. 送供奉喻煉師歸天目山
唐代:李頻
承恩雖內(nèi)殿,得道本深山。舉世相看老,孤峰獨自還。
溪來青壁里,路在白云間。絕頂無人住,雙峰是舊關。
1.“不上黃石寨,枉到張家界”
2."為了你,這座古稱等你等了千年"
3.“相約張家界,穿越大湘西”
4.“不到神堂灣,枉到天子山”“不到天子山,枉到武陵源”
5.奇山秀水聚寶盆,天上人間張家界
6.迷人的張家界,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
7.世人都說桂林好,唯有張家界忘不了
8.張家界,美妙的畫,優(yōu)美的詩
9.到了張家界,煩惱看不見
10.“不到天臺,枉到張家界來”
11.“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峽谷”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