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墻鐵壁太行山(詩歌)
匡天龍
你是一束樸素的山花
開放在我們敬仰的天空
戎媽媽,想起你的名字
我們就熱淚雙流
跳動的燈花下
一勺一勺喂養(yǎng)
在那血雨腥風的年代
你以甘霖般的滋潤
使無數(shù)失血的生命
春風吹又生
你一生的軌跡
匯聚成一條至純的母性河
哺育一代又一代人
多少年以后
在無數(shù)明媚的日子里
許多鬢發(fā)斑白的老戰(zhàn)士
仍以親子的身份
叩響媽媽你尋常的家門
你雖然輕輕地走了
但你溫柔的精神之手
仍深情地撫慰著我們
而你慈祥的身影
已升華成老區(qū)的驕傲
于我們無限的懷念中
質樸而崇高
1、唐 李白《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
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
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
白話文釋義:
北上之苦,是因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盤曲險峻,懸?guī)r峭壁,上凌蒼天。馬足為側石所蹶,車輪為高岡所催,真是行路難啊。
2、元 劉因《人月圓·茫茫大塊洪爐里》
太行如礪,黃河如帶,等是塵埃。
不須更嘆,花開花落,春去春來。
白話文釋義:
放目遠眺,太行山脈就像長長的磨刀石,黃河也縮成了帶子一般,它們都混跡于塵埃之間。用不著更生悲嘆,說那花兒開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3、唐 李白《行路難·其一》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白話文釋義: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jīng)過日邊。世上行路呵多么艱難,多么艱難; 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向北向南?
4、漢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白話文釋義: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羊腸坂路真崎嶇,一路顛簸車輪斷。風吹樹木聲蕭蕭,北風呼嘯發(fā)悲號。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fā)威狂嚎叫。
擴展資料:
1、《北上行》文學賞析:
此詩以巧妙的設問開篇:“北上何所苦?”為找到答案,詩人以沉痛的心情審視難民們繞行的太行山:“北上緣太行”,找到這因自然環(huán)境而致的第一個原因:“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鄙礁呗范福囻R難行。
隨即又放眼廣闊的政治背景:“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p>
詩人找到了迫使人們遷徙的戰(zhàn)亂這一社會問題,是為另一個原因。雖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詩人卻無力為他們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筆觸描繪那悲慘的情景。
從“前行無歸日”到“饑飲零露漿”十二句,詩人描述了“北上行”人們的慘狀。接著“嘆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痹娙税l(fā)出了長嘆,停下馬車,不忍再看,仰天狂呼:“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這首詩筆觸極為細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繪災民圖時由環(huán)境而哭聲,由哭聲而身體,由身體而行動,莫不窮形盡相,給人以極深的印象。此時詩人對月?lián)]杯的飄逸、抽刀斷水的豪邁,統(tǒng)統(tǒng)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兩眼含淚的悲哀與深切的同情。
2、《行路難》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yè)。
可是入京后,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
《唐宋詩醇》以為《行路難三首》皆天寶三載(744年)離開長安時所作,詹锳《李白詩文系年》、裴斐《太白樂府舉隅》從之。郁賢皓《李白集》以為前兩首作于開元十九年(731年)前后李白初入長安追求功名無成而歸之時,第三首作年不詳。
3、《苦寒行》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親征高干途中于鞍馬間作成的。高干本是袁紹的外甥,又系其下屬任并州牧。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時,因懾于曹操的武力而歸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烏桓之機,舉兵反叛盤踞壺關口。為了平定北方,徹底鏟除袁紹勢力,曹操帶著連年征戰(zhàn)的疲勞,冒著北方冬春凜冽的寒風,翻越巍峨險峻的太行山,又率師北上作戰(zhàn)。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北上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行路難三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苦寒行
1、苦寒行 魏晉:曹操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2、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 宋代:劉克莊 北望神州路。
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
3、淇澳青青水一灣 清代:鄭燮 兩地高風來拱向,中間突兀太行山。4、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唐代:高適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5、點絳唇·夜宿臨洺驛 清代:陳維崧 晴髻離離,太行山勢如蝌蚪。6、秋日望西陽 唐代:劉滄 古木蒼苔墜幾層,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黃河水,7、贈太行開路者 唐代:于濆 手劚太行山,心齊太行巔。劚盡太行險,君心更摩天。
8、悲哉行 唐代:王昌齡 北上太行山,臨風閱吹萬。9、墻陰歌 唐代:劉禹錫 君看眼前光陰促,中心莫學太行山。
10、苦別離 唐代:邵謁 安得太行山,移來君馬前。1、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nèi)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jù)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xiàn),但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帝王,毛澤東曾說“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
2013年11月,復旦大學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曹操既非一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后代。2、劉克莊(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 ),初名灼,字潛夫,號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 。
南宋豪放派詩人、詞人、詩論家。初為靖安主簿,后長期游幕于江、浙、閩、廣等地。
詩屬江湖詩派,作品數(shù)量豐富,內(nèi)容開闊,多言談時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學晚唐體,晚年詩風趨向江西詩派。詞深受辛棄疾影響,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議論化傾向也較突出。
作品收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燦《劉克莊年譜》對其行跡有較詳細考證,侯體健《劉克莊的文學世界》展現(xiàn)了其文學創(chuàng)作各個方面,探索精微。
3、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讀音xiè,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大垛人,祖籍蘇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畫家?!皳P州八怪”之一。
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4、高適(約704年-約765年),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ぃń窈颖本翱h)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h候,世稱高常侍。
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
后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5、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
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陳維崧生于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年),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早有文名。
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yè)譽為"江左三鳳"。
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后,科舉不第。
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云郎(徐紫云)伴讀??滴踉辏?662年)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yǎng)重等修禊紅橋。
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
6、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
體貌魁梧,尚氣節(jié),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
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jù)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fā)蒼蒼。
劉滄所作的《秋日過昭陵》結聯(lián)云:"那堪獨立斜陽里,碧落秋光煙樹殘。"在他之前,唐人把唐太宗的陵墓寫得這樣凄涼的不多。
胡震亨云:"劉滄詩長于懷古,悲而不壯,語帶秋意,衰世之音也歟?"(《唐音癸簽》卷八)7、于濆,字子漪,自號逸詩,晚唐詩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初(約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舉進士及第,仕終泗州判官。
濆患當時詩人拘束聲律而入輕浮,故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有《于濆詩集》、《新唐書。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