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
1.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畎?/p>
2. 秋來山雨多,落葉無人掃?!岬?/p>
3. 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獰o可
4. 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郎士元
【微風】
1. 未如新塘上,微風動漣漪。——白居易
2. 綠陰斜景轉(zhuǎn),芳氣微風度?!拙右?/p>
3.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鸥?/p>
4. 日暮微風起,難尋舊徑還。——杜牧
【彎月】
1. 半引彎彎月,微生飋飋風?!踔?/p>
2.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梁州。——岑參
落葉 【隋】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落葉 【唐】齊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見諸鄰。
世上誰驚盡,林間獨掃頻。 蕭騷微月夜,重疊早霜晨。
昨日繁陰在,鶯聲樹樹春。 聞落葉 【唐】齊己 楚樹雪晴后,蕭蕭落晚風。
因思故國夜,臨水幾株空。 煮茗燒干脆,行苔踏爛紅。
來年未離此,還見碧叢叢。 題落葉 【唐】司空曙 霜景催危葉,今朝半樹空。
蕭條故國異,零落旅人同。 颯岸浮寒水,依階擁夜蟲。
隨風偏可羨,得到洛陽宮。 落葉 【唐】王建 陳綠向參差,初紅已重疊。
中庭初掃地,繞樹三兩葉。 落葉 【唐】王周 素律鑠欲脆,青女妒復稀。
月冷天風吹,葉葉干紅飛。 隕葉 【唐】無可 繞巷夾溪紅,蕭條逐北風。
別林遺宿鳥,浮水載鳴蟲。 石小埋初盡,枝長落未終。
帶霜書麗什,閑讀白云中。 葉落 【唐】吳融 紅影飄來翠影微,一辭林表不知歸。
伴愁無色煙猶在,替恨成啼露未晞。 若逐水流應萬里,莫因風起便孤飛。
楚郊千樹秋聲急,日暮紛紛惹客衣。 落葉 【唐】修睦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而不與君同。
水檻遣心
[唐] 杜甫
去郭軒楹敞, 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 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 此地兩三家。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guān)。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鵲踏枝 落葉》清 李雯
慘碧愁黃無力氣,做盡秋聲,砌滿闌干側(cè)。疑是紗窗風雨入,斜陽又送棲鴉急。 不比落花多愛惜,南北東西,自有人知得。昨夜小樓寒四壁,半堆金井霜華白。
《夢江南》清屈大均
悲落葉,落葉落當春。歲歲葉飛還有葉,年年人去更無人,紅帶淚痕新。
悲落葉,落葉絕歸期??v使歸來花滿樹,新枝不是舊時枝,且逐流水遲。
《悲落葉》(北朝)蕭綜
悲落葉,聯(lián)翩下重疊,重疊落且飛,從橫去不歸。長枝交蔭昔何密,黃鳥關(guān)關(guān)動相失。夕蕊雜凝露,朝花翻亂日。亂春日,起春風,春風春日此時同,一霜兩霜猶可當。五晨六旦已颯黃,乍逐驚風舉,高下任飄飏。悲落葉,落葉何時還。夙昔共根本,無復一相關(guān)。各隨灰土去,高枝難重攀。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guān)。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guān),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1、落葉驚風處處飛 唐 杜牧 《中途寄友人》 2、落葉隨風起 唐 韋應物 《擬古詩十二首》 3、落葉逐霜風 唐 元結(jié) 《石宮四詠》 4、高風初落葉 唐 耿湋 《雨中宿義興寺》 5、落葉西園風裊裊 宋 歐陽修 《漁家傲·九日歡游何處好》 6、落葉亂風和細雨 宋 連久道 《清平樂·陣鴻驚處》 7、落葉風成陣 宋 陳允平 《點絳唇·眉葉顰愁》 8、笛里闌干落葉風 宋 仇遠 《思佳客·日影扶花一萬重》 9、風吹落葉填宮井 唐 劉禹錫 《荊門道懷古》 10、風翻落葉更颼 唐 賈島 《上谷旅夜》 11、世界興亡落葉風 李中 《登毗陵青山樓》 12、落葉風高 元 楊弘道 《六國朝 以上四庫珍本小亨集卷五》 13、更落葉疏風 元 劉敏中 《木蘭花慢 八月二十五日為仲敬壽》 14、回風卷落葉 明 劉基 《感懷》 15、落葉隨風舞 元 王冕 《汶上 其一》 16、風前落葉紛可掃 宋 陸游 《早秋南堂夜興》 17、散作霜天落葉風 宋 黃庭堅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18、落葉風中稻滿場 明 唐寅 《東莊圖》 19、風定小軒無落葉 宋 秦觀 《秋日三首》 20、也知落葉風前拍 宋 白玉蟾 《蟋蟀二首》 21、木落葉棲風 宋 包恢 《金溪道中六首》 22、夢驚風落葉 宋 蔡戡 《即席和端約韻》 23、臥聽高齋落葉風 宋 蔡肇 《次韻慎思貽無咎文潛誦詩》 24、落葉風掃溉 宋 陳宓 《謝朱宰賦南園二十韻》 25、獨立蕭蕭落葉風 宋 方回 《悲歌五首》 26、風邊落葉更紛紛 宋 郭印 《同神泉縣尉游?;菰旱侨蓍w有懷漢州同官》 27、落葉風自掃 宋 黃叔美 《金塔》 28、霜風開落葉 宋 寇準 《宿江西寺》 29、暮角回風吹落葉 宋 李新 《鐵山祠成二首》 30、風來已落葉 宋 樓鑰 《即事》 31、風檐落葉仍唐檜 宋 丘葵 《過方廣寺》 32、落葉鼓真風 宋 釋大觀 《偈頌五十一首》 33、金風吹落葉 宋 釋智遇 《偈頌二十五》 34、落葉隨風摧 宋 宋孝宗 《賜趙士忠二首》 35、空看落葉倚風飛 宋 王令 《悲秋》 36、野岸蕭蕭落葉風 宋 張耒 《初離山陽寄城中友人二首》 37、風驚落葉夕 宋 張詠 《郡齋秋夕》 38、近風落葉丹 宋 趙善扛 《題大安鋪》 39、風前落葉隨車滿 元 張昱 《贈沈生還江州》 40、落葉隨風笑此身 明 皇甫汸 《古意》 41、應催風落葉 唐 于武陵 《詠蟬(一作客中聞早蟬)》 42、落葉憑風掃 唐 方干 《鏡中別業(yè)二首(一作鏡湖西島閑居)》 43、落葉逐驚風 宋 曹勛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yǎng)卒婦》 44、風庭吹落葉 宋 梅堯臣 《和吳沖卿學士冬日私居事》 45、吹燈落葉風 宋 陶弼 《過思明》 46、蕭蕭落葉風 宋 喻良能 《九日諸暨道中示興之》 47、霜風落葉小寒天 宋 鄭剛中 《送季平道中四絕》 48、落葉滿庭風滿樹 明 陳顥 《夜坐》 49、落葉滿風寺 明 葛一龍 《送衲公之彭門兼寄實甫》 50、秋思爭隨落葉風 明 顧璘 《試院呈同事陶判府》。
1、【落葉】唐代: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譯文: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凋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
樹葉翻飛仿佛不愿落地;還在訴說著不忍離開這片森林。2、【三五七言 / 秋風詞】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譯文:秋風凌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
朋又盼著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jié),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3、【水龍吟·落葉】宋代:王沂孫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凄涼早。
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
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
溯宮溝、暗流空繞。啼螀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
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譯文:早上的霜露剛剛附著在青綠的樹林上,視野中故國也早是一片凄涼之景。地上的落葉漸漸積累,樹上的葉子也紛紛欲墜落,門前荒蕪,路徑悄悄。
渭水秋風起,洞庭湖波涌,幾次暮秋了。想來重重疊疊的山上已經(jīng)落滿樹葉,千峰盡是萬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沒有人可以到。
從前題紅之事已不再見,順著官溝而上,暗流空繞。蟬啼叫還沒有停歇,鴻雁欲過,此時的懷抱是悲傷的。
樹葉雜亂地落于窗前,落葉掉落在臺階上發(fā)出聲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處。
只是今夜,滿庭的落葉誰來掃。4、【灞上秋居】唐代: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譯文:灞原上的秋風細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
面對他鄉(xiāng)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請@里白露頻頻地下滴,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
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身?5、【北青蘿】唐代: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譯文:夕陽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訪孤獨的僧人。滿地落葉,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時分只聽他獨自敲磐,閑適中靠著一枝青藤。
大千世界都在微塵里,我為什么要有喜愛和憎恨?擴展資料:1、【落葉】賞析 這首詩是借落葉以慨嘆身世,緊扣落葉著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首句用落葉驚秋的形象,比喻詩人于家國破亡后的景況。
此詩開頭用個“早”字,便給了讀者以好景不長的暗示,這個“客”字,使我們聯(lián)想起南唐李煜的“夢里不知身是客。盡管孔紹安和李煜的時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處境也不完全一樣,但其飄零感是類似的。
末兩句敘詩人懷戀故國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興手法,緊扣落葉著筆。
“翻飛二字,竭力形容詩人內(nèi)心紛亂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狀貌,可謂貼切。全詩通過巧妙的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描寫入秋落葉所引起的游子思歸懷鄉(xiāng)之情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驚,驚恐、驚訝。
客心,飄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心情。2、【三五七言 / 秋風詞】賞析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jīng)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nèi)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3、【水龍吟·落葉】賞析 暮秋天氣,嚴霜始降,草木黃落。
在諸多文人筆下,落葉與時移物換、榮枯搖落同存長在,故而睹落葉而悲秋,因悲秋而傷情。通過描寫這種境界,表現(xiàn)了詞人在南宋末期對現(xiàn)實難排的抑郁之情和凄涼境地。
上片寫深秋“望中故國”落葉飄零的凄涼景象?!皶运踔嗔帧币跃皫?,用筆簡練,而輪廓頓明。
作者在不經(jīng)意如實地描摹出來自然景色:晨曉寒霜,把昔日青蔥繁茂的林木籠罩。詞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涼之情。
“望中故國凄涼早”,無限心事,隱藏其中?!肮蕠鄾鲈纭蔽遄纸枨锍醮笞匀坏氖捤骶跋?,寫朝代之替換,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會景象在內(nèi),這是第一層。
而凄涼的景象正應照詞人的萬端愁緒,這是第二層。此詞似詠落葉,實則借以抒發(fā)心中對故國的思念,同時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為將“凄涼”落到實處,上片連用幾個與落葉有關(guān)的典故,使言辭雖簡,但寓意深刻而豐富?!笆捠挐u積”這里借指落葉,實暗用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登高》)詩意。
“紛紛猶墜”與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中“紛紛墜葉飄香砌”句意相似?!拔妓L生”用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憶江上吳處士》)詩意。
“洞庭波起”則借用屈原“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湘夫人》)詩意。這幾個典故是獨立的,因緊扣落葉,便有了內(nèi)在聯(lián)系,毫無游離之感,而且補足了上句“故國凄涼早”。
接下來,筆鋒一轉(zhuǎn),用“想”作領(lǐng)字,領(lǐng)“重崖”以下四句?!鞍霙]”是因落葉堆積。
“無人到”則是落葉阻擋了行程。這四句從詞意上又進一層,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跟微風有關(guān)的詩句:1、《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宋代-志南: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譯文: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飏。
2、《詠柳》唐代-賀知章: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譯文: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3、《題都城南莊》唐代-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譯文: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在微微春風之中。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譯文: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
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5、《涼州詞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譯文: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fā)芽,微微的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guān)外。擴展資料:1、《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宋代-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譯文: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飏。
2、《詠柳》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3、《題都城南莊》唐代-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
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5、《涼州詞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譯文:黃河好像從白云間奔流而來,玉門關(guān)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fā)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guān)外。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2.黃花落盡清風瑟, 殘枝枯舞月光寒。
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5.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6.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7. 怨風多事吹滄海,怪雪無情擾素心。
8.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9.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10.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11.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p>
12.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見:顯現(xiàn)。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13.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唐·劉方平《代春怨》
14.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15.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
兩句寫初春將近時的景色。
唐·盧僎《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16.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唐·楊凌《句》
17.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
信:消息。露:顯示。
宋·蘇軾《一叢花》
18.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意謂春雨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鮮花,花兒在春風中搖動,滿山彌漫著春色。
宋·秦觀《好事近》
19.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柳眼:柳葉。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戀花》
20.洛陽城里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
宋·陳與義《虞美人》
21.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宋·陸游《豆葉黃》
22.東風吹雨細于塵
宋·辛棄疾《浣溪沙》
23.東風輕扇春寒
輕扇:輕輕地吹動。
金·段克己《望月婆羅門引》
24.風聲撼山翻怒濤,雨點飛空射強弩。
25.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26.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27.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28.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29.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