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四大盆地指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系維吾爾語,意為“無韁之馬”。塔里木盆地地處天山、昆侖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東西長1500公里,南北寬 600公里,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約占自治區(qū)面積的三分之一。盆底平均海拔為1000米左右,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具有明顯的環(huán)狀地理帶、高山帶、山麓礫石(戈壁)帶、沖積平原帶(綠洲帶)和沙漠帶。中部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近33萬平方公里,為我國最大的沙漠。
準葛爾盆地
準噶爾盆地位于新疆北部,介于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盆地中部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沙漠。盆地西端有阿拉山口和額爾齊斯河谷,大西洋水由此進入北疆,對氣候有很大影響。盆地南緣的沖積扇平原廣闊,是新開墾的農業(yè)區(qū)。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系蒙古語,意為“鹽澤”。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昆侖山環(huán)繞的巨大的內陸盆地,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海拔為2600—3000米。其西北部有小片沙漠,東南部分布著許多咸水湖和鹽沼澤,其中察爾汗鹽池面積為1600平方公里,儲鹽量達250億噸,可供全國人民食用8000年左右。此外,這里還盛產石油和各種金屬礦藏,人們贊美柴達木盆地是一個“聚寶盆”。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東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脈的包圍之中,地形封閉。盆地底部海拔400—800米,盆地西北部為成都平原。盆地內的巖石、土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稱。長江橫貫南緣,氣候終年溫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礦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黃河落盡走東海,萬里寫入襟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劉禹錫·唐《浪淘沙》
關于描寫長江的詩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赌钆珛沙啾趹压拧?蘇軾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懷》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我國地域遼闊,地貌類型多樣,其成因各自不同。
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外力作用和地殼運動等內力作用。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就可理解為是對流水侵蝕地貌的描繪,即在地殼抬升的情況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青山相對出”。
而在對喀斯特地貌的描寫中,唐代著名詩人盧綸的“巴路綠云出,蠻鄉(xiāng)入洞深”是喀斯特地貌發(fā)育處于中期階段的貴州高原地貌的極好詩句。其描寫方位明確,貼切自然,表現出貴州高原地貌特色。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唐"李白)說明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p>
(宋"蘇東坡)的詩句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寫佳句,反映出廬山的雄奇秀麗?!叭桨肼淝嗵焱?,二誰中分白鷺洲”(李白)“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船半欲沉。
俗鷺眠鷗非舊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唐"皇甫松)可說明河流沖積形成的河心洲沉積地貌?!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斛律金)卻展現出我國內蒙古高原遼闊壯麗的草原地貌,形象逼真地描繪了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與和平寧靜的牧區(qū)圖景。
“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到海不復回”(李白)既說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黃河流向,也揭示了海陸間水循環(huán)的規(guī)律,陸地徑流入海,而海水只能從空中通過大氣輸送到陸地上空。暗含水循環(huán)使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再生和補充。
我國地域遼闊,地貌類型多樣,其成因各自不同。
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外力作用和地殼運動等內力作用。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就可理解為是對流水侵蝕地貌的描繪,即在地殼抬升的情況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青山相對出”。
而在對喀斯特地貌的描寫中,唐代著名詩人盧綸的“巴路綠云出,蠻鄉(xiāng)入洞深”是喀斯特地貌發(fā)育處于中期階段的貴州高原地貌的極好詩句。其描寫方位明確,貼切自然,表現出貴州高原地貌特色。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唐"李白)說明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東坡)的詩句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寫佳句,反映出廬山的雄奇秀麗?!叭桨肼淝嗵焱猓l中分白鷺洲”(李白)“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船半欲沉。
俗鷺眠鷗非舊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唐"皇甫松)可說明河流沖積形成的河心洲沉積地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斛律金)卻展現出我國內蒙古高原遼闊壯麗的草原地貌,形象逼真地描繪了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與和平寧靜的牧區(qū)圖景。
“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到海不復回”(李白)既說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黃河流向,也揭示了海陸間水循環(huán)的規(guī)律,陸地徑流入海,而海水只能從空中通過大氣輸送到陸地上空。暗含水循環(huán)使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再生和補充。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