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盡力而為。
禮記·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p>
漢 劉向 《上災異封事》:“君子獨處守正,不撓眾枉,勉強以從王事,則反見憎毒讒愬?!?/p>
宋 蘇軾 《擬進士對御試策》:“道可以講習而知,德可以勉強而能,惟知人之明不可學,必出於天資?!?/p>
明 歸有光 《河南策問對二道》:“勉強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p>
明 歸有光 《河南策問對二道》:“勉強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p>
2.能力不足而強為之。
唐 杜甫 《法鏡寺》詩:“身危適他州,勉強終勞苦?!?/p>
《老殘游記》第八回:“於是眾人攙著,勉強移步,走了約數(shù)十步,方才活動,可以自主。”
3.心中不愿而強為之。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堪也。”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公能食此蠅,吾與公賭,輸吾坐下馬。 輔臣 念言既出諸口,遂勉強吞之?!?/p>
1.意思:盡力而為。
禮記·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漢 劉向 《上災異封事》:“君子獨處守正,不撓眾枉,勉強以從王事,則反見憎毒讒愬?!?/p>
宋 蘇軾 《擬進士對御試策》:“道可以講習而知,德可以勉強而能,惟知人之明不可學,必出於天資?!泵?歸有光 《河南策問對二道》:“勉強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p>
明 歸有光 《河南策問對二道》:“勉強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2.能力不足而強為之。
唐 杜甫 《法鏡寺》詩:“身危適他州,勉強終勞苦?!薄独蠚堄斡洝返诎嘶兀骸办妒潜娙藬v著,勉強移步,走了約數(shù)十步,方才活動,可以自主?!?/p>
3.心中不愿而強為之。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堪也?!?/p>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公能食此蠅,吾與公賭,輸吾坐下馬。 輔臣 念言既出諸口,遂勉強吞之?!?/p>
1. 他勉強答應把新書借給我看兩天。
2. 他雖然身體欠佳,但是還能勉強堅持工作。3. 你列舉的理由很勉強,恐怕難以令人信服。
4. 她東拼西湊了些錢,勉強交上了這個月的房租。5. 在他的一再懇求下,哥哥勉強答應再幫他一次。
6. 老師讓我在大會上發(fā)言,我勉強答應了。7. 這點飼料,只勉強夠小兔吃一天。
8. 這幾道數(shù)學題我還能勉強做出來。9. 老奶奶勉強穿著這件破舊的衣服過冬。
10. 這事我無法答應你,你就不要勉強了。11. 她不愿意去就算了,不要勉強她。
12. 力不勝任而勉強去做,事情一定做不好。13. 因為當初沒人,我勉強承擔這個活,到現(xiàn)在已是騎虎難下了。
14. 你想怎么做?我不會勉強你,如果自己再不努力的話,我也無可奈何。15. 檢查會上,肇事者很勉強地說了幾句聊以塞責的話。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4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