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氣候的詩句包括:
1、唐代王維《渭城曲》
原文: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譯文: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guān)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2、唐代王維《山居秋瞑》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fā)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
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長留。
3、五代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原文:
湘上陰云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xiāng)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誰背重王孫。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譯文:
湘江上陰云籠罩,使人心情郁悶。深夜里徘徊江岸,想起劉琨的遠大抱負。秋風吹動,萬里芙蓉花搖曳生姿。暮雨洗塵,千村的薜荔枝蒼翠可愛。
鄉(xiāng)思難耐,看見橘柚更令人悲嘆。羈旅他鄉(xiāng),如被棄的山野之人無人看重。就是打魚人和我相見,也不與我說一句話。自管吹著長笛回島去了。
4、唐代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原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5、南宋陳與義《春寒》
原文: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譯文: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刮風,料峭春寒還未結(jié)束,讓人害怕。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之中。
6、南宋趙師秀《有約》
原文: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譯文:
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
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花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朵。
古詩與氣候
1、“城市尚余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保ㄋ?陸游)-------城市熱島效應(yīng)
2、“坐看黑云銜猛雨,噴灑前山此獨晴。忽驚云雨在頭上,卻是山前晚照明。”------地形雨
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唐.宋之問)-----向陽與背陽坡的光照及熱量差異
4、“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宋.蘇軾)------南方熱量豐富、四季如春鮮果不斷
5、“三九要冷,三伏要熱,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人在屋里熱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臘雪是寶,春雪不好”------氣候資源對農(nóng)作物的作用
6、“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暖鋒和冷鋒過境后的效果
7、“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一年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春城昆明年均溫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溫分別為7.8℃和19.9℃
8、“春風搖蕩自東來,折盡櫻桃綻盡梅”,“涼風有信,秋日無邊”,“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亞熱帶和溫帶季風氣候鮮明的季節(jié)周期性之美!
9、“亭亭柏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北國之春》------春季風風向與感受 10、“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白毛女》------冬季風風向與嚴寒 11、“白露秋風夜,一夜冷一夜”。-------極地冷氣團逐漸南侵
10、“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西北地區(qū)日溫差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1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既表示鋒面雨中的暖鋒,又體現(xiàn)了節(jié)律美之周期性
11、“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江淮流域準靜止鋒形成的梅雨 15、“冬朦(霧)晴,春朦(霧)雨,夏朦(霧)曬死鬼”(諺語)------冬夏多霧的原因是無云或少云導(dǎo)致的大氣逆輻射弱,春霧是因為暖濕水汽足,極易形成鋒面雨。
12、“蜀軍火燒葫蘆峽,大雨救了司馬懿”-----諸葛亮把司馬懿圍困在峽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為地制造了一個氣旋(熱低壓),中心氣流上升遇冷降水。
13、“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唐.李商隱)《夜雨寄內(nèi)》-----四川盆地夜晚降溫慢,山谷風熱力環(huán)流中吹山風,夜雨多。
1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廬山垂直氣候差異,體現(xiàn)了節(jié)律美之垂直地帶性。
1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橫斷山脈垂直氣候差異
有關(guān)氣候的詩句及詩: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過境時先刮風后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一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這種地理現(xiàn)象 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 說明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
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p>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jīng)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p>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6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qū)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7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p>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8 “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p>
: 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p>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wěn)定的特點。 10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是說玉門關(guān)位于我國的非季風區(qū),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里。 “春風”可理解為夏季風,我國西部地區(qū)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有關(guān)天氣的詩句: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劉長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另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自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抖鸥Α洞阂瓜灿辍罚?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
有關(guān)氣候的詩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風過境時先刮風后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正是因為氣溫隨地勢的上升而降低(地勢每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一特點,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遲不一這種地理現(xiàn)象
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睛”
說明在同一時刻,不同的地方天氣是不相同的。也是對流雨的極好寫照,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對流雨的特點是:降水強度大,范圍小,歷時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p>
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二月時,江南已經(jīng)鮮花滿枝,而其它地方卻十分寒冷。
5.“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的情況。
6.“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是說四川巴山地區(qū)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7.“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8.“五月天山雪,開花只有寒?!保?/p>
一是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的道理,二是說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p>
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wěn)定的特點。
10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p>
是說玉門關(guān)位于我國的非季風區(qū),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很難到達這里。 “春風”可理解為夏季風,我國西部地區(qū)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夏季風的影響小,干旱少雨。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希望你能好評或者采納!謝謝{右上角采納或者正下方好評}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不要追問。另外提問,圖片多了占屏幕空間。不好答題。謝謝】
描寫氣候的古詩
1、“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詩句是說我國春季普遍存在著氣溫回升快?蒸發(fā)旺盛?降水少的情況。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反映了山區(qū)氣溫垂直分布的特點。
3、“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是說我國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大。
4、“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說明我國春季氣溫多變、不穩(wěn)定的特點。
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后降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6、“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反映了我國南方氣候因受來自太平洋暖濕氣流影響春暖雪融?山色翠綠如洗的美景。
7、“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枯藤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干燥景觀和江南濕潤景觀的對比寫照。
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詩句說明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差別很大。
9、“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詩句描繪了我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不同的氣候特征。
10、“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詩句是我國新疆一帶溫帶大陸性氣候早晚溫差大的真實寫照。
11、“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是描述四川巴山地區(qū)因受地形的影響?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氣。
12、“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寫了我國江淮地區(qū)的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
13、“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說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2.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戴叔倫《蘇溪亭》)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5.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李頻《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風大發(fā)黃,棗花未落蔭桐長。(李頎《送陳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11.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道潛《臨平道中》)
1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4.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姜白石《除夜自石歸湖苕溪》)
15.滿地蘆花和我老,歸家燕子傍誰飛。(文天祥《金陵驛》)
16、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1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0、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1、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點淚,湘江煙雨不知春。
暴雨洗山山更秀,烏云壓城城不摧。
唐·白居易: 殘暑蟬催盡,新秋雨雁來。
唐·岑參: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清·黃景仁: 地無一片登臨處,天送滿城風雨來。
天變雨要到,水變地要鬧。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zhàn)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guān)。眺:遠望。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nèi)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