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年味的古詩
1、《除夜雪》陸游
北風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
燈前小草寫桃符。
2、《除夜》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
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
又將憔悴見春風。
3、《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4、《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黃景仁
年年此夕費吟呻,
兒女燈前竊笑頻。
汝輩何知吾自悔,
枉拋心力作詩人。
5、《迎春》葉燮
律轉鴻鈞佳氣同,
肩摩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
春在千門萬戶中。
6、《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7、《生查子·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8、《除夜》白居易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
老添新甲子,病減舊容輝。
鄉(xiāng)國仍留念,功名已息機。
明朝四十九,應轉悟前非。
9、《新年作》劉長卿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年味是北國漫天飛舞的白雪;
年味是南國花市上盛開的鮮花;
年味是大街小巷的紅燈籠;
年味是震耳欲聾的鞭炮聲;
年味是門前的對子,玻璃上的窗花;
年味是合家團圓的開懷大笑;
年味是爸爸做的可口飯菜,媽媽親手包的香甜水餃;
年味是桌上熱騰騰的火鍋,是香氣四溢的老白干;
年味是糖葫蘆;是廟會,是燈會;
年味是游子手中一張小小的車票;
年味是旅客匆匆的步伐;
年味是手機上一條祝福的短信;
年味是兒子回家的一句“媽!“
年味是媳婦敬上的香茶;
年味是相見時彼此的一聲“過年好!”;
年味是小孩子手里緊攥的壓歲錢;
年味是隨處可見的唐裝;
年味是孩子們身上的新衣服;
1、最典型的一首,氣氛比較好的《元日》,作者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非典型的一首,氣氛比較壓抑的新年已至異地思鄉(xiāng)的《新年作》,作者唐代劉長卿。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3、再來一首年味較重,提到多種習俗的《除夜》,作者南宋戴復古。
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筳開聽頌椒。野客預知農(nóng)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4、最后來一首詞罷,《祝英臺近 除夜立春》,來自南宋詞人吳文英(男的哦)。
翦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晚春》 唐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時詩人已年近半百。 【注釋】 不久歸:將結束。
楊花:指柳絮 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
才思:才華和能力。 【賞析】 這里,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
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了。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
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fā)現(xiàn),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shù),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于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于一體?!安菽尽北緦贌o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
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于一爐。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
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
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錢鐘聯(lián)《集釋》系此詩于元和十一年。
注引朱彝尊《批韓詩》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卻是如此。"的確,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
詩題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游郊外所見。詩人全用擬人手法,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
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或"斗"或"解",活潑有趣。
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后人諸多猜測。
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贊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細審詩意,詩人當是贊賞楊花的。
"無才思"應是故作頓挫的諧謔之筆。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領悟。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竟相爭妍斗艷。
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 1曉:早晨。
2.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4.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5.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6.別樣:特別,不一樣。
7. 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
關于年味的古詩 1、《除夜雪》陸游 北風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 燈前小草寫桃符。 2、《除夜》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 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 又將憔悴見春風。 3、《元日》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4、《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黃景仁 年年此夕費吟呻, 兒女燈前竊笑頻。
汝輩何知吾自悔, 枉拋心力作詩人。 5、《迎春》葉燮 律轉鴻鈞佳氣同, 肩摩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 春在千門萬戶中。 6、《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7、《生查子·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8、《除夜》白居易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
老添新甲子,病減舊容輝。 鄉(xiāng)國仍留念,功名已息機。
明朝四十九,應轉悟前非。 9、《新年作》劉長卿 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描寫年味的詩詞:
元日
王安石 〔宋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jīng)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lián)Q上新的桃符。
元日感懷
劉禹錫 〔唐代〕
振蟄春潛至,湘南人未歸。
身加一日長,心覺去年非。
燎火委虛燼,兒童炫彩衣。
異鄉(xiāng)無舊識,車馬到門稀。
除夜
戴復古 〔宋代〕
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筳開聽頌椒。
野客預知農(nóng)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拜年
文征明 〔明代〕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譯文
友人拜年都是遞上名片不求見面,因此我的屋中已堆滿了名貴拜貼。
我也隨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貼,世人認為這樣更簡易,但不會認為這是空虛的禮節(jié)。
除夕
于謙 〔明代〕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
爆竹驚殘夢,寒鐙照獨眠。
風霜催臘盡,梅柳得春先。
撫景情無限,那能不悵然。
譯文
今晚就是除夕之夜,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爆竹聲將我從夢中驚醒,只一盞寒燈獨自照著我入眠。
風霜催促著臘月盡快過去,梅花和柳樹最先知道春的消息。
看著這些景象心緒翻涌,哪里能做到心中不悵然失意。
鷓鴣天·丁已除夕
趙師俠 〔宋代〕
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qū)。春見解綠江南樹,不與人間染白須。
殘蠟燭,舊桃符。寧辭末后飲屠蘇。歸歟幸有園林勝,次第花開可自娛。
譯文
在爆竹聲中一年又過去了。感受到春的氣息,頓覺溫暖充滿了天地之間。春風吹綠了江南的樹木,卻不能把我的白胡須染黑。
家里還是往日的蠟燭,舊日的桃符,沒有變化。大家依次喝著屠蘇酒,我卻寧愿不成為最后喝屠蘇酒的人。如今辭官回家還好有園林美景供我觀賞,等待著萬紫千紅的花依次開放也可以自娛自樂。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