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學診斷技術包括病原檢查、免疫學檢查和分子生物學檢查等三個方面。本節(jié)將
主要對病原檢查的各種技術方法作一較全面的介紹
第一節(jié)
糞便檢查
糞便檢查是診斷寄生蟲病常用的病原學檢測方法。
要取得準確的結果,
糞便必須新鮮,
送檢時間一般不宜超過
24
小時。
如檢查腸內原蟲滋養(yǎng)體,
最好立即檢查,
或暫時保存在
35
°
C
~
37
°
C
條件下待查。盛糞便的容器須潔凈、干燥,并防止污染;糞便不可混入尿液及其
它體液等,以免影響檢查結果。具體方法如下:
(一)直接涂片法(
direct smear method
)
用以檢查蠕蟲卵、
原蟲的包囊和滋養(yǎng)體。
方法簡便,
連續(xù)作
3
次涂片,
可以提高檢出率。
1
.蠕蟲卵檢查
滴一滴生理鹽水于潔凈的載玻片上,用棉簽棍或牙簽挑取綠豆大小的
糞便塊,
在生理鹽水中涂抹均勻;
涂片的厚度以透過玻片隱約可辨認書上的字跡為宜。
一般
在低倍鏡下檢查,如用高倍鏡觀察,需加蓋片。應注意蟲卵與糞便中的異物鑒別。蟲卵都具
有一定形狀和大??;卵殼表面光滑整齊,具固有的色澤;卵內含卵細胞或幼蟲。
1.病原學檢查在體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蟲體,如糞便涂片或集聚法檢查腸道原蟲滋養(yǎng)體、包囊或蠕蟲卵,末梢血液涂片找瘧原蟲等,寄主組織內的寄生蟲則可通過活體組織檢查或穿刺檢查而確診。2.免疫學檢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內試驗和血清免疫試驗。(1)皮內試驗 又可分為即刻反應和遲緩反應,肺吸蟲皮試等屬前者,可作為臨床過篩或流行學調查。(2)血清免疫學試驗 有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HA)、間接熒光抗體技術(IFT)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前者靈敏度較高,后兩者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較高。這些方法主要用于檢測寄主的特異性抗體,目前也已建立檢測蟲體循環(huán)抗原或排泄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診斷及療效的考核。3.分子生物學檢查DNA探針雜交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部分寄生蟲的DNA。4.影像學檢查如超聲檢查、CT檢查。
◆ 疾病知識,醫(yī)學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 ( 1 )糞檢:從糞便中檢出血吸蟲蟲卵或孵出毛蜘是確定診斷和考核療效的最可靠的指標。
糞檢蟲卵方法簡便易行,但在輕度感染者、晚期患者和經治療未愈者糞便中蟲卵數(shù)很少,檢出率不高,故糞檢蟲卵陰性不能排除血吸蟲感染。糞檢蟲卵(毛勤)有定性檢查法和定量檢查法。
① 定性檢查:A .直接涂片鏡檢法:檢出率低,只在感染嚴重的早期患者可檢出蟲卵;B .集卵鏡檢法:有自然沉淀法、汞醛碘沉淀法和尼龍袋集卵法等。自然沉淀法:較直接涂片鏡檢法檢出率稍高。
尼龍袋集卵法:將糞便勻漿濾去粗渣后,置雙層尼龍袋(內層120 目,外層2 印目)內淘洗或在水龍頭下沖洗,然后收集2 印目尼龍袋內的糞渣鏡檢。本法較沉淀法簡便易行,檢出率高,便于流動性普查;C .孵化法:是根據血吸蟲卵內的毛蜘在適宜條件下能很快孵出,并游動于水表面下的特性。
方法是取受檢糞便約309 ,先經沉淀法濃集處理,將處理后的沉渣倒人500 血的三角燒瓶中,加清水至瓶口處,置于20 一30 ℃ 下進行孵化,在4 、12 、24 小時時,用肉眼或放大鏡各觀察一次結果。如見水面下有白色點狀物作直線來往游動,即為毛坳陽性。
采用塑料杯頂管改良法,可使蟲卵散失少,毛坳集中便于觀察,檢出率較三角燒瓶法為高。為提高糞檢蟲卵的陽性率,最好選用集卵鏡檢和糞渣孵化兩種方法同時進行檢查;送檢糞量及送檢次數(shù)與檢出率密切相關,送檢的次數(shù)越多、糞量越大,檢出率越高。
在血吸蟲病流行地區(qū),提倡“一送三檢”(留一次全量糞便,分三次檢查)或“三送三檢”(每次檢309 糞便,送檢三次),均可明顯提高蟲卵檢出率。② 定量檢查:患者每日從糞便中排出的蟲卵數(shù)與其體內寄生的雌蟲數(shù)相關,故蟲卵的定量在一般情況下可反映出宿主的感染度。
糞便中的蟲卵定量可采用加藤(Kato 一kats )集卵透明法,以50mg 糞便中的蟲卵數(shù)為計算單位;少于100 為輕度感染,100 一中閱為中度感染,多于叨O 為重度感染。( 2 )直腸粘膜活組織檢查:用乙狀結腸鏡或直腸鏡觀察直腸粘膜的病變;急性期以腸粘膜充血、水腫為主,慢性期時腸粘膜蒼白、肥厚及癱痕形成。
各期均可見典型的小斑點或小結節(jié)。將夾取疑有蟲卵結節(jié)的米粒大小粘膜組織,壓于兩載玻片之間鏡檢。
本法檢出血吸蟲卵的陽性率很高。對未經治療的病人,檢出的蟲卵不論死、活卵均有確定診斷價值;對經特效藥物治療過的病人,則只有檢出活卵或近期變性卵才有診斷、治療意義。
活檢時要細心操作,以防發(fā)生腸大出血或腸穿孔,尤其對晚期血吸蟲病患者更應小心操作。 來源:浙江省醫(y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