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廣東兩省及江西、廣西鄰近的一小部分。東南沿海地震帶地震帶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的新華夏系北東向活動斷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動斷裂在形成發(fā)震條件中也起一定作用。近幾年來閩臺地震活動頻繁,1999年9月21日的臺灣7.6級大地震及一系列強余震后,目前福建地震活動正處于應變剩余釋放階段。東南沿海地震帶,1~3年內可能發(fā)生5級左右地震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qū)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qū)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qū),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區(qū),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qū),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qū)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
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廣東兩省及江西、廣西鄰近的一小部分。東南沿海地震帶地震帶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的新華夏系北東向活動斷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動斷裂在形成發(fā)震條件中也起一定作用。近幾年來閩臺地震活動頻繁,1999年9月21日的臺灣7.6級大地震及一系列強余震后,目前福建地震活動正處于應變剩余釋放階段。東南沿海地震帶,1~3年內可能發(fā)生5級左右地震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整個福建省都處于地震帶。福建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是一個地震多發(fā)區(qū)。不僅古田地震多發(fā),福建、臺灣、日本均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為地震多發(fā)區(qū),這是由于太平洋板塊在這一帶俯沖于亞歐板塊之下所致。東南沿海地震帶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廣東兩省及江西、廣西鄰近的一小部分。這條地震帶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的新華夏系北東向活動斷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動斷裂在形成發(fā)震條件中也起一定作用。專家說,福建省歷史地震活動在空間分布一直呈現(xiàn)出南強北弱的特點,地震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北緯26°線以南地區(qū)、沿海及近海地區(qū),同時呈北東、北西兩個交叉條帶分布。
福建內陸的地震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震源深度比較淺,容易造成地表強烈有感。
重慶不在地震帶上,但重慶存在大量的斷裂構造,并且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交界處不遠處,有斷裂就有可能發(fā)生地震,當板塊運動時的擠壓抬升也可能導致重慶發(fā)生地震。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qū)的23條地震帶上,這5個地區(qū)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qū),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區(qū),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qū),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地區(qū),廣東、福建等地。重慶3條斷裂帶分別是華鎣山、從七山到金佛山、從長壽到遵義斷裂帶。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qū)域:臺灣地區(qū)、西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東南沿海地區(qū)和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qū)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qū)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qū),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區(qū),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qū),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qū)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qū)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
廈門屬于地震帶上,整個福建省都處于地震帶。
福建省緊鄰全球地震最為活躍的臺灣地震帶,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被列為全國地震重點監(jiān)視防御區(qū),三明、南平、寧德被列為福建省地震重點監(jiān)視防御區(qū)。
福建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是一個地震多發(fā)區(qū)。不僅古田地震多發(fā),福建、臺灣、日本均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為地震多發(fā)區(qū),這是由于太平洋板塊在這一帶俯沖于亞歐板塊之下所致。
東南沿海地震帶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廣東兩省及江西、廣西鄰近的一小部分。這條地震帶受與海岸線大致平行的新華夏系北東向活動斷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動斷裂在形成發(fā)震條件中也起一定作用。
專家說,福建省歷史地震活動在空間分布一直呈現(xiàn)出南強北弱的特點,地震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北緯26°線以南地區(qū)、沿海及近海地區(qū),同時呈北東、北西兩個交叉條帶分布。福建內陸的地震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震源深度比較淺,容易造成地表強烈有感。
蘭州位于地震帶。地震帶名字為祁連山地震帶。
我國地震帶分布:
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 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qū)域:臺灣省、西南地區(qū)、 西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東南沿海地區(qū)和23條地震帶上。
祁連山地震帶簡介:
祁連山地震帶,中國最為著名的山地地震帶,歷史上曾發(fā)生過多次大地震。
祁連山地震帶歷史事件:
1920年,一場里氏8.5級的大地震襲擊了寧夏海源縣,造成20萬人死亡。1927年,另一場里氏8級的大地震襲擊了甘肅省古浪縣,所幸由于地震發(fā)生在人口稀少的山區(qū),因此傷亡不大,但具體數(shù)字沒有記載。五年之后的1932年,又一場里氏7.6級的大地震發(fā)生在甘肅省昌馬縣,也沒有文獻記載傷亡情況。張曉東說,20世紀初的這三次大地震分別發(fā)生在祁連山地震帶東段、中東段和西段,是祁連山地震帶最活躍、最具破壞性的證明。據(jù)地質資料顯示,民樂、山丹均位于祁連山地震帶區(qū)域內。地震帶內最近的一場大地震發(fā)生在1954年,震中在山丹境內。這一場里氏7.25級的地震造成5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臺灣四面環(huán)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山系與臺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臥于臺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臺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臺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臺東縱谷平原,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和埔里盆地。臺灣島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wěn),是一個多震的地區(qū)。臺灣島上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多達608條,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烏溪。
貴州省不屬于地震帶范圍之內;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qū)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qū)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qū),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區(qū),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qū),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qū)位于喜馬拉雅-笭發(fā)蒂菏酈孤墊酞??Φ刂泻5卣饚?,其他省區(qū)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jiān)視防御區(qū)的重要依據(jù)。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