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的思辨與直覺思維產生的隱喻、象征意象相結合,是北島詩顯著的藝術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論式警句,造成了北島詩獨有的振聾發(fā)聵的藝術力量。著有詩集《太陽城札記》、《北島詩選》、《北島顧城詩選》等 。
北島的詩歌在藝術上具有冷峻的風格和堅硬的質地。如《迷途》:“一只迷途的薄公英/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和弦》:“煙頭忽明忽暗/野貓孤零零的/海很遙遠”,《界限》:“對岸的樹林中/掠過一只孤獨的野鴿/向我飛來”。
他的主觀情感跟現(xiàn)實世界如此隔隔不入,這就造成了他的詩的兩大主題,一方面,他對“那從蠅眼中分裂的世界”深惡痛絕,企圖用人性和理性的兩大標尺對其進行審判。另一方面,他在這樣做的時候,心中時時感到寂寞和無助。這兩種情緒集結在一起,使他的詩中呈現(xiàn)出一種深沉的悲劇感。
北島與同期朦朧詩人相比,具有更為清醒的思辯特征。但他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又是通過直覺性的意象表現(xiàn)出來的。隱喻、象征、通感,“蒙太奇”,這些藝術手法在他的詩中都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他使用的詩歌意象瘦硬奇崛,如重錘出擊,撲面襲來,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力。
他善于使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悖論式警句,如《祖國》:“她被鑄在青銅的盾牌上/靠著博物館黑色的板墻”。
《在黎明的銅鏡中》:“在黎明的銅鏡中/呈現(xiàn)的是黎明/水手從絕望的耐心里/體驗到石頭的幸?!?,《詩藝》:“骨骼松脆的夢依然立在遠方/如尚未拆除的腳手架”,這些句子都具有鮮明的意象和獨特的感覺。
創(chuàng)作分期
國內
早期的北島詩作呈現(xiàn)出“對抗的自我”,詩人相信自己的追求正確,不愿妥協(xié)。
《回答》中“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zhàn)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p>
這些詩句雖帶有強烈的悲觀情緒,卻仍鏗鏘有力,展示作者堅定的挑戰(zhàn)宿命的信念,給人以重生抗爭的勇氣。這首詩寫于1976年,是他最有名的作品,當時的許多讀者都能倒背如流,影響之大,無出其右,而他此后寫的詩作,影響力能超越這首詩的,也難再有。
北島其它詩句如“一只迷途的薄公英/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迷途》)。
“煙頭忽明忽暗/野貓孤零零的/海很遙遠”(《和弦》),“對岸的樹林中/掠過一只孤獨的野鴿/向我飛來”(《界限》)。
這些詩句則體現(xiàn)出其詩歌藝術的冷峻之風和內心的孤獨之感,讓讀者感覺詩人跟現(xiàn)實世界似乎隔隔不入,時時感到孤獨寂寞。由此判斷,北島早在出國之前其實就已聽到“夢破碎的聲音”了。
國外
流亡異域的北島,常常真切感受到的是母語的懸浮狀態(tài)。在《鄉(xiāng)音》里,北島說:我對著鏡子說中文,感覺祖國是一種鄉(xiāng)音,因此,為這種遠隔祖國帶來的疏離感受而恐懼不已。在另文中,他又說:我喜歡中文的音調,喜歡那種它孤懸于另一種語境中的感覺。
旅居異域近20年,北島早已深切體會到自己曾經歷的是天涯孤旅,雖漂泊無依卻仍心有所屬。
詩集《在天涯》的書名或可作為他異域生存狀態(tài)的最佳概括和注腳,其散文鮮活有致且美麗多姿,像珍貴的心靈綠洲,讓天涯孤旅得以休息棲居;文中充滿幽默、觀察、記憶與回應,其純凈的文字不僅袒露自己,也能洗滌眾生。
長期在異域漂泊??陀^的距離使北島同母語的關系改變了,變得更密切了,更實在了。他說:對于一個在他鄉(xiāng)用漢語寫作的人來說,母語是惟一的現(xiàn)實。對于母語的體會,北島還在布羅茨基的劍、盾、宇宙艙這三個比喻外,添加了傷口。
北島在他的流亡詩里大量使用祖國、故鄉(xiāng)、鄉(xiāng)音、母語、懷鄉(xiāng)、鄉(xiāng)愁等詞。足見,它們已成為流亡者北島在異域他鄉(xiāng)的抵御之盾、精神城堡和皈依之所。
人物評價
北島用深邃的、充滿力量、讓人難以忘懷的詩句,譜寫自由和表達的樂章。他曾經寫道:“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作為一份民間文學雜志的創(chuàng)始人和出版者,他常常不惜以自身和家人付出的巨大代價,為他的同胞創(chuàng)造并培育一個向世界表達自己的平臺。
北島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在美學意義和詩歌獨
主要著作有詩集《詩選》、《言論之一部分》、《二十世紀史》、《致烏拉尼亞》、以及散文集《小于一》等。俄裔美國詩人,散文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40年5月24日,布羅茨基生于蘇聯(lián)列寧格勒,1955年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1972年被剝奪蘇聯(lián)國籍,驅逐出境,后移居美國,曾任密歇根大學駐校詩人,后在其他大學任訪問教授,1977年加入美國籍,198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于堅早期代表作《對一只烏鴉的命名》(完成于1990年2月)與布羅茨基寫作《黑馬》和史蒂文斯完成《觀察烏鶇的十三種方式》一樣,都通過“元詩”的方式在一個物象之上投注了詩人個體主體性的極為開闊、精深的觀照。
不同之處在于,《對一只烏鴉的命名》幾乎窮盡了一個詩人對“烏鴉”的所有常識、隱喻、語言、印象以及想象力。
從這一點上來說,于堅和布羅茨基在《黑馬》一詩中做的是同一件事?!秾σ恢粸貘f的命名》也代表了此時于堅詩歌觀念的調整與更新。
這既與個人寫作的轉捩有關,也與當時整體性的時代精神境遇勾連。
主要著作有詩集《詩選》、《言論之一部分》、《二十世紀史》、《致烏拉尼亞》、以及散文集《小于一》等。俄裔美國詩人,散文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40年5月24日,布羅茨基生于蘇聯(lián)列寧格勒,1955年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1972年被剝奪蘇聯(lián)國籍,驅逐出境,后移居美國,曾任密歇根大學駐校詩人,后在其他大學任訪問教授,1977年加入美國籍,198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提問中的詩句表達的是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旅行如人生,這是對人生的深刻認知。
就這么個意思! 《旅行》 作者:汪國真 凡是遙遠的地方 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 不是誘惑于美麗 就是誘惑于傳說 即使遠方的風景 并不盡如人意 我們也無需在乎 因為這實在是一個 迷人的錯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隨著你 月圓是畫 月缺是詩
但凡了解一個作家,都需要一個進階的過程,逐漸地發(fā)現(xiàn)作家。筆者梳理了真正認識一位作家所需要經歷的七個階段閱讀的不同書籍。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例(除了這個,我也沒法拿其他作家舉例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生活在19世紀的俄國作家,他的一生坎坷而壯闊,寫出了深淵般的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罪與罰》《白癡》《群魔》《地下室手記》。
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比肩托爾斯泰,俄羅斯文學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布羅茨基稱他寫出了人類能抵達的全部深度,魯迅將他視為人類靈魂的偉大審問者。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