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的核算內容
出口企業(yè)(僅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下同)應在“應交稅金”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借方發(fā)生額,反映出口企業(yè)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和實際支付已繳納的增值稅等;貸方發(fā)生額,反映出口企業(yè)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繳納的增值稅額、出口貨物退稅、轉出已支付或應分擔的增值稅;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稅;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尚未繳納的增值稅。出口企業(yè)在“應交增值稅”明細帳中,應設置“進項稅額”、“已交稅金”、“減免稅金”、“出口抵減內銷產(chǎn)品應納稅金”、“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等專欄。
1、“進項稅額”專欄,記錄出口企業(yè)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出口企業(yè)購進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所購貨物應沖銷的進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2、“已交稅金”專欄,核算出口企業(yè)當月上繳本月的增值稅額。
3、“減免稅金”專欄,反映出口企業(yè)按規(guī)定直接減免的增值稅稅額。
4、“出口抵減內銷產(chǎn)品應納稅額”專欄,反映出口企業(yè)按規(guī)定的退稅率計算的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抵減內銷產(chǎn)品的應納稅額。
5、“轉出未交增值稅”專欄,核算出口企業(yè)月終轉出應交未交的增值稅。
上述1-5個專欄應在“應交增值稅”明細帳的借方核算。
6、“銷項稅額”專欄,記錄出口企業(yè)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收取的增值稅額。出口企業(yè)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應收取的增值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銷售貨物應沖銷的銷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7、“出口退稅”專欄,記錄出口企業(yè)出口的貨物,在向海關辦理報關出口手續(xù)后,憑出口報關單等有關憑證,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出口退稅所免抵的稅款以及應收的出口退稅款。出口貨物應收的增值稅額以及免抵稅額,用藍字登記;出口貨物因計算錯誤多提的增值稅額以及免抵稅額,用紅字登記。
8、“進項稅額轉出”專欄,記錄出口企業(yè)的購進貨物,在產(chǎn)品、產(chǎn)成品等發(fā)生非正常損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應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按規(guī)定轉出的進項稅額。對按稅法規(guī)定不予免征和抵扣的部分,應在作出口成本增加的同時,作“進項稅額轉出”。
9、“轉出多交增值稅”專欄,核算出口企業(yè)月終轉出多交的增值稅。
上述6-9個專欄,應在“應交增值稅”明細帳的貸方核算。
“免、抵、退”稅辦法是一種政策性強、操作復雜的出口退(免)稅管理方法。
為加強小型出口企業(yè)和新發(fā)企業(yè)和新發(fā)生出口業(yè)務的生產(chǎn)企業(yè)的退稅辦法作了特殊規(guī)定:自發(fā)生首筆出口業(yè)務之日起12個月內發(fā)生的出口業(yè)務,不計算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等于當期免抵退稅額;對未抵頂完的稅額,結轉下期繼續(xù)抵扣,12個月后仍抵扣不完的,從第13個月開始再按免抵退稅計算公式計算辦理退稅。 三、“免、抵、退”稅的計算舉例 以下舉三種不同情況的例子幫助理解“免、抵、退”稅的計算公式。
(一)沒有使用免稅購進料件且征退稅率一致,當期期末留抵稅額小于當期免抵退稅額的計算舉例。 [例一] 假設當期全部進項稅額100萬元,生產(chǎn)產(chǎn)品當期全部銷售,內銷500萬元,出口銷售額折算成人民幣500萬元,沒有期初、期末庫存原材料,出口貨物的征、退稅稅率均為17%。
(1) 計算期末留抵稅額 由于出口貨物的征、退稅稅率一致,所以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0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500*17%-(100-0)=85-100=-15萬元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15萬元 (2) 計算免抵退稅額 由于沒有使用免稅購進料件,所以,免抵退稅額抵減額=0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500*17%-0=85萬元 (3)計算應退稅額、免抵稅額 因為15<85,即:當期期末留抵稅額85,即: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所以,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85萬元,當期免抵稅額=0。
(三)使用免稅購進料件且征、退稅率不一致的綜合計算舉例。 [例三]假設生產(chǎn)企業(yè)有進料加工復出口業(yè)務,征稅率17%,退稅率13%,當期全部進項稅額300萬元,“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到岸價200萬美元,內銷1,000萬元,出口300萬美元,假設外匯牌價1美元=8.3元。
(1)計算期末留抵稅額 由于使用了免稅購進料件,因此,在計算當期期末留抵稅額時,要先計算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①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200*8.3*(17%-13%)=66.4萬元 ② 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300*8.3*(17%-13%)-66.4=33.2萬元 ③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1000*17%-(300-33.2)=-96.8萬元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應納稅額的絕對值=96.8萬元 (2)計算免抵退稅額 ①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200*8.3*13%=215.8萬元 ②當期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300*8.3*13%-215.8=107.9萬元 (3)計算應退稅額、免抵稅額 因為96.8<107.9,即: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所以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96.8萬元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107.9-96.8=11.1萬元。
出口退稅的會計分錄如下:
1.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出口銷售額FOB*征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應退稅額:
借: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3.免抵稅額: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免抵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免抵額)
4.收到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貨: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
擴展資料:
出口退稅是指國家運用稅收杠桿獎勵出口的一種措施。一般分為兩種: 一是退還進口稅,即出口產(chǎn)品企業(yè)用進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制成產(chǎn)品出口時,退還其已納的進口稅;一是退還已納的國內稅款,即企業(yè)在商品報關出口時,退還其生產(chǎn)該商品已納的國內稅金。出口退稅,有利于增強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世界各國所采用。
出口退稅的一般程序:
1、有關證件的送驗及登記表的領取
企業(yè)在取得有關部門批準其經(jīng)營出口產(chǎn)品業(yè)務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fā)的工商登記證明后,應于30日內辦理出口企業(yè)退稅登記
2、退稅登記的申報和受理
企業(yè)領到"出口企業(yè)退稅登記表"后,即按登記表及有關要求填寫,加蓋企業(yè)公章和有關人員印章后,連同出口產(chǎn)品經(jīng)營權批準文件、工商登記證明等證明資料一起報送稅務機關,稅務機關經(jīng)審核無誤后,即受理登記。
3、填發(fā)出口退稅登記證
稅務機關接到企業(yè)的正式申請,經(jīng)審核無誤并按規(guī)定的程序批準后,核發(fā)給企業(yè)"出口退稅登記";
4、出口退稅登記的變更或注銷
當企業(yè)經(jīng)營狀況發(fā)生變化或某些退稅政策發(fā)生變動時,應根據(jù)實際需要變更或注銷退稅登記。
參考資料:出口退稅-百度百科
1、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售貨物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稅額)-當期留抵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20-(18-0)=2 2、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5 3、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2.5-0=2.5 4、會計分錄 (1)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2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2 (2)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chǎn)品應納稅額)2.5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5。
退”稅辦法有三步處理公式:
一、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售貨物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稅額)-當期留抵稅額。
二、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
三、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出口免抵退稅是指對生產(chǎn)企業(yè)自營出口或委托外貿企業(yè)代理出口的 自產(chǎn)貨物,免征本企業(yè)生產(chǎn)銷售環(huán)節(jié)增值稅。
“抵”稅,是指生產(chǎn)企業(yè)自營出口或委托外貿企業(yè)代理出口的自產(chǎn)貨物應予免征或退還的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納稅款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款。
“退”稅,是指生產(chǎn)企業(yè)自營出口或委托外貿企業(yè)代理出口的自產(chǎn)貨物占本企業(yè)當期全部貨物銷售額50%及以上的,在一個季度內,因應抵頂?shù)亩愵~大于應納稅額而未抵頂完時,經(jīng)主管出口退稅業(yè)務的稅務機關批準,對未抵頂完的稅額部分予以退稅。
計算方法:計稅依據(jù) “免、抵、退”稅辦法按照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乘以外匯人民幣牌價計算“免、抵、退”稅額。
出口退稅的會計分錄如下: 1.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出口銷售額FOB*征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應退稅額: 借: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3.免抵稅額: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免抵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免抵額) 4.收到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貨: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 擴展資料: 出口退稅是指國家運用稅收杠桿獎勵出口的一種措施。
一般分為兩種: 一是退還進口稅,即出口產(chǎn)品企業(yè)用進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制成產(chǎn)品出口時,退還其已納的進口稅;一是退還已納的國內稅款,即企業(yè)在商品報關出口時,退還其生產(chǎn)該商品已納的國內稅金。出口退稅,有利于增強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世界各國所采用。
出口退稅的一般程序: 1、有關證件的送驗及登記表的領取 企業(yè)在取得有關部門批準其經(jīng)營出口產(chǎn)品業(yè)務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fā)的工商登記證明后,應于30日內辦理出口企業(yè)退稅登記 2、退稅登記的申報和受理 企業(yè)領到"出口企業(yè)退稅登記表"后,即按登記表及有關要求填寫,加蓋企業(yè)公章和有關人員印章后,連同出口產(chǎn)品經(jīng)營權批準文件、工商登記證明等證明資料一起報送稅務機關,稅務機關經(jīng)審核無誤后,即受理登記。 3、填發(fā)出口退稅登記證 稅務機關接到企業(yè)的正式申請,經(jīng)審核無誤并按規(guī)定的程序批準后,核發(fā)給企業(yè)"出口退稅登記"; 4、出口退稅登記的變更或注銷 當企業(yè)經(jīng)營狀況發(fā)生變化或某些退稅政策發(fā)生變動時,應根據(jù)實際需要變更或注銷退稅登記。
參考資料:出口退稅-百度百科。
您看一下下面的內容。
生產(chǎn)企業(yè)出口退免稅的完整會計分錄免抵退稅的賬務處理目前,我國對生產(chǎn)企業(yè)出口自產(chǎn)貨物的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稅法上,對“免、抵、退”稅辦法有三步處理公式:一是,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售貨物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稅額)-當期留抵稅額;二是,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三是,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會計上,實行“免、抵、退”政策的賬務處理也相應有三種處理辦法。一是,應納稅額為正數(shù),即免抵后仍應繳納增值稅,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
此時,賬務處理如下: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chǎn)品應納稅額)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二是,應納稅額為負數(shù),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大于“免、抵、退”稅額時,可全部退稅,免抵稅額為0。此時,賬務處理如下:借:應收補貼款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三是,應納稅額為負數(shù),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小于“免、抵、退”稅額時,可退稅額為留抵稅額,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留抵稅額。
此時,賬務處理如下:借:應收補貼款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chǎn)品應納稅額)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通過以上三種情況的分析與處理可看出,如果不計算出“免抵稅額”,會計處理上將無法平衡。下面舉例說明:某具有進出口經(jīng)營權的生產(chǎn)企業(yè),對自產(chǎn)貨物經(jīng)營出口銷售及國內銷售。
該企業(yè)2005年1月份購進所需原材料等貨物,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85萬元,內銷產(chǎn)品取得銷售額300萬元(不含稅),出口貨物離岸價折合人民幣2400萬元。假設上期留抵稅款5萬元,增值稅稅率17%,退稅率15%,則相關賬務處理如下:1. 外購原輔材料、備件、能源等,分錄為: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0000貸:銀行存款58500002. 產(chǎn)品外銷時,免征本銷售環(huán)節(jié)的銷項稅分錄為:借:應收賬款 24000000貸:主營業(yè)務收入240000003. 產(chǎn)品內銷時,分錄為:借:銀行存款 3510000貸:主營業(yè)務收入3000000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004. 月末,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
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人民幣外匯牌價*(征稅率-退稅率)=2400*(17%-15%)=48萬元。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480000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4800005. 計算應納稅額。
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51-(85+5-48)=9萬元。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90000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900006. 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90000貸:銀行存款90000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購貨物的進項稅額為140萬元,其他不變,則1至4步分錄同上,其余賬務處理如下:5.計算應納稅額或當期期末留抵稅額。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300*17%-〔140+5-2400*(17%-15%)〕=-46萬元。
由于應納稅額小于零,說明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為46萬元,不需作會計分錄。6. 計算應退稅額和應免抵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400*15%=360萬元。當期期末留抵稅額46萬元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46萬元,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360-46=314萬元。
借:應收補貼款 460000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chǎn)品應納稅額) 3140000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36000007. 收到退稅款時,分錄為:借:銀行存款 460000貸:應收補貼款460000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購貨物的進項稅額為494萬元,其他不變,則1至4步分錄同上,其余5.6.7步賬務處理如下:5.計算應納稅額或當期期末留抵稅額。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300*17%-〔494+5-2400*(17%-15%)〕=-400萬元,不需作會計分錄。
6. 計算應退稅額和應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400*15%=360萬元。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400萬元>當期免抵退稅額360萬元時,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360萬元,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360-360=0萬元。借:應收補貼款 3600000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36000007. 收到退稅款時,分錄為:借:銀行存款 3600000貸:應收補貼款3600000留抵稅額、應退稅額、免抵退稅額、免抵稅額之間是什么關系?這些名詞只是。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