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開元四年,有個姓張的大官被貶到岳州來當太守。
張?zhí)氐搅嗽乐葜螅蠲季o皺,痛苦不堪。 有一天,他帶著幾個人出去巡視,順便散散心,可是轉(zhuǎn)了半天,也沒找到個風景好的地方。
太陽落山的時候,太守帶著隨從轉(zhuǎn)到西門外湖邊上,看見前面有個圓形石臺,上面建了個小亭閣,亭上掛著“閱兵臺”匾額。原來這里是三國時期吳國大將魯肅在洞庭湖操練水兵時修的。
張?zhí)氐巧祥啽_,遠望無邊無際的洞庭湖,頓時感到心胸開闊多了。一個隨從對張?zhí)卣f:“老爺,這里既可登高望遠,又可觀賞湖光山色,如果在高處筑座樓閣,那該多好呀!” 張?zhí)芈犃耍X得有些道理,便打定主意,只等良辰吉日,動工建樓。
第二天立即出榜,招聘名師巧匠,擔任工程總管。 有一天,從潭州來了一個青年木工,名叫李魯班,自稱擅長土木設(shè)計,無論什么亭閣樓臺,宮殿廟宇,都能設(shè)計得盡善盡美。
張?zhí)乇忝鞴芄こ?,限他一個月之內(nèi),畫出一座三層、四角、五梯、六門、飛檐、斗拱、盔頂?shù)臉情w圖樣來。 李魯班成天躲在房子里,畫了又畫,算了又算,整整搞了七七四十九天,紙樣畫了一大堆,不是繪成一座土地廟,就是畫成一個過路亭。
累得滿頭大汗,還是沒有一點結(jié)果。 張?zhí)貧鈽O了,他對李魯班說:“眼下工匠來了這么多,只等你的圖了。
真該死,你誤了我的大事!再寬限你七天,到時候交不出來,絕不輕饒你!” 李魯班嚇得冷汗直冒,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一個人坐在湖邊上哭起來了。木工、石匠見他哭得實在傷心,都跑去勸他說:“哎喲,你這個青年人哪,何必這樣認真呢,不知道就不知道嘛,好好地在張大人面前認個錯就是了。”
也有人說些風涼話:“既然取名魯班,就一定有魯班的本領(lǐng),設(shè)計一個小小樓閣算得什么!” 李魯班聽了這些話,便誠懇地說:“各位師傅,我在鄉(xiāng)下也做了六年手藝,茅屋瓦房蓋過百十來棟,真沒有想到畫個樓閣圖會有這么難呀。事到如今,只好請眾鄉(xiāng)親幫幫忙,往后再重重地報答諸位?!?/p>
這時,有位白發(fā)老人站到人群前面來了。這位老人家,大家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兩個月來,他每天都在工地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問長問短,他對李魯班說:“我看真魯班也是從小苦學出來的,如果光躲在房子里畫圖,是難得畫出個好樓閣來的。
還是要和別的師傅多多商量才好。”“看樣子,你一定也是個木工師傅了?”李魯班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說:“你老人家見多識廣,請你費神幫幫我的忙好嗎?” 老人說:“我沒有畫過圖,只不過呢,我這里有些小玩意兒,你若喜歡,不妨拿去擺弄擺弄,或許會擺出一些名堂來的?!?/p>
老人把背著的包袱打開,里面裝的是一大堆長的、短的、圓的、方的,還編了號碼的木柁柁,他隨手往地上一攤說:“若是還差點什么的話,到連升客棧的樓上找我就是了?!闭f完之后,他頭也不回地走了。
李魯班抱起那堆木柁柁,蹲在工棚里苦思冥想,擺來弄去,竟連飯也忘記吃了。 有個年輕木匠見他這樣入迷,抓起幾個木柁柁往草堆里一丟,說:“哼,那個老漢瘋瘋癲癲的,說不定是個吹牛皮大王,你也真的相信他?”旁邊幾個老木匠連忙說:“年輕人還是謙虛一點的好,人家年紀那么大了,他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呢?你憑什么說他吹牛皮?”老木匠們一個個坐下來和李魯班一起按著木柁柁上面的號碼,慢慢地擺弄起來。
他們擺了又擺,突然,大家高興地齊聲喊叫起來:“快來看呀,一座頂漂亮的樓閣模樣兒做好啦!”工匠們聽見了,跑過來一看,果然是一座壯觀的樓閣模型。不一會兒,整個工地的人都圍過來了,人人夸贊不已。
可是看來看去,還有個飛檐少了五個斗拱。 大家按號碼仔細一查,不多不少缺了五個木柁柁。
剛才那個丟木柁柁的青年木工,也跑來了,毫不在乎地說:“整整一座樓閣的模樣兒都做出來了,差這幾個木柁柁愁什么!等我來照樣做幾個補上去就是了。” 哪知道他做了一天一夜,木頭砍了百多塊,就是沒有一個合適的。
不是長了半分,就是短了半分。這時,他才想起被自己丟掉的那幾個木柁柁,心中很覺得過意不去,只好對大家說:“實在對不起大家,只怪我太不懂事,那少了的斗拱,就是先前被我丟掉的那幾個?!?/p>
“丟在哪里?快帶我們?nèi)フ一貋??!贝蠡稞R聲問道。
“就在前面茅草堆里。”青年木匠領(lǐng)著大伙在那一片野草叢里找來尋去,好容易找出了四個,還有一個卻怎么也找不出來,野草都扯光了,也不見木柁柁的影子。
這時,張?zhí)芈犝f樓閣模型造好了,地趕來一看,果然氣派不凡。他高興極了,連聲稱贊說:“如此壯觀、雄偉,真可謂天下第一樓矣。”
“啟稟老爺,此樓模型還差一個飛檐斗拱?!薄按藰悄映鲎院稳酥郑靠炜煺垇韺⒍饭把a上。”
“稟老爺,是個白發(fā)老人,不知姓名,只知他住在連升客棧?!睆?zhí)仡I(lǐng)著大家忙忙奔到連升客棧,要找白發(fā)老人。
老板娘聽說張?zhí)赜H自來找人,不知出了什么事,連忙慌慌張張跑出來說:“哎呀,這個老頭子進店兩個多月了,白天從不落屋,夜間就在樓上劈呀鋸的鬧到半夜。我還以為他幫人家做家具,誰知道他只給那些孩子們做些好玩的。”
“快快打開樓門,讓我去看個究竟。”張?zhí)啬莻€急。
建樓的傳說是美麗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開了酒店,??椭杏幸坏朗浚鼗睾染撇毁I酒菜, 只用隨身帶著的水果下酒。店主人揣想他一定清貧,執(zhí)意不收他的酒錢,同他交了朋友,道士也不推辭,就此領(lǐng)受。一天,他用橘子佐酒,飲罷,用橘皮在酒店的壁上畫了一 只黃鶴,自言道:“酒客至拍手,鶴即下飛舞?!钡曛谐跃迫死镉泻闷娴模氘攬鲈囋?,面對壁上的畫拍手,那黃鶴展翅飛下,在店外舞了一圈,又復(fù)原位。此事迅速傳開,酒店生意興隆。當?shù)匾回澒俳杩诔?,欲把那面墻壁移到官府,誰想船行中途,黃鶴抖翅飛走了,貪官追鶴,葬身江中。賣酒老人為懷念仙鶴,在原址修建了黃鶴樓。
可黃鶴樓并不好建。相傳魯班從魯國到楚國考察,對如何建樓已了然于胸。他頭插草標,在集市上要賣給別人做老子,一個窮漢把魯班領(lǐng)回了家。魯班每天上山砍柴,均從柴里挑一根好材削成光溜溜的木楔存起來,窮漢不解,在做飯時順手把一根木楔添進灶火中,魯班嘆道:“這是無價寶,將來有用?!钡搅税偃?,魯班留言:“放得千日貨,自有變錢時?!比缓箅x去。三年之后,蛇山上造起了黃鶴樓,但傾斜嚴重,有險毀之勢,楔了這頭那頭歪,急得工匠團團轉(zhuǎn)。窮漢照著楔子樣砍了一個,湊成一百,上集去賣。建筑師見此寶楔,十分中意,花重金買下。九十九個楔子牢牢楔在黃鶴樓上,只有窮漢削的那個木楔落了下來。黃鶴樓因少了一個楔子,還略微有些傾斜,但也千秋無妨了。
《揚州慢·淮左名都》這首詞中用了杜牧的三個典故:
"竹西佳處"是從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化出..
"春風十里"是以虛擬之筆.巧用小杜詩句.盡寫往日揚州的無限風光.和今日"盡薺麥青青"的荒涼冷落相對比.
"二十四橋"句則化用杜牧對美好的古揚州的深厚懷念之情."水"."橋"."月"三個方面說明今昔的不同.能更好地表現(xiàn)"黍離之悲"..
善于化用前人的詩境入詞,用虛擬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繚繞,余味不盡。
空中樓閣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解 釋 空中所顯現(xiàn)的閣樓,懸掛在空中的樓房亭閣。
指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或虛構(gòu)的東西。也可喻為高明通達。
出 處 唐·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jié)樓殿,意表出云霞。”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示 例 茅盾《子夜》:“稟受了父親的名士氣質(zhì),曾經(jīng)架起了多少的~。”
近義詞 虛無飄渺、海市蜃樓 燈 謎 天宮;月宮;廣寒宮 10 三重樓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到余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軒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于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 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p>
即與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是時木匠即便經(jīng)地壘墼作樓。
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復(fù)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p>
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第一屋而得最上者!” 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 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p>
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注釋: ⑴ 這是《百喻經(jīng)》第10個故事,好高騖遠的人總想一步登天,而實際是不可能的。
任何事情,都必須腳踏實地,萬丈高樓從地而起。 ⑵ 三重:重,層;三重,三層。
⑶ 軒敞疏朗:軒敞,高大寬敞;疏朗,空氣流通而明亮。 ⑷ 渴仰:渴望羨慕。
⑸ 解作彼家:會建造像那一家的房子。 ⑹ 經(jīng)地壘墼(jī ):經(jīng)地,丈量地基;壘墼,堆砌磚塊、磚坯。
⑺ 固:固執(zhí),堅持的意思。 ⑻ 四輩弟子:佛教用語。
亦稱“四眾”、“四部弟子”等。即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等信眾。
⑼ 三寶:佛教稱佛、法、僧為三寶。佛指釋迦牟尼;法指教義、原理;僧指信眾。
⑽ 道果:通過修行,脫離世俗,斷滅一切煩惱、自我,達到解脫的“涅盤”境界。 ⑾ 三果:小乘佛教關(guān)于修道的幾個階段。
共分四果。須陀洹,漢譯為“入流”等,意為初入圣道,是第一果;斯陀含,漢譯為“一來”,意為意念未脫盡,還有一往來,是第二果;阿那含,漢譯為“不還”等,意為欲望煩惱已經(jīng)斷絕,不再回到欲界,是第三果;阿羅漢,小乘佛教把佛弟子修行達到的最高境地稱“阿羅漢”,是第四果。
白話: 從前有個富翁,愚蠢無知。有一次,他到另一個富翁的家里,看見一座三層的樓房,樓又高又大,富麗堂皇,寬敞明朗,他十分羨慕,心里想:“我的錢財并不比他少,為什么以前沒想到造一座這樣的樓呢?”他立刻喚來木匠,問道:“你能不能照著那家的樣子造一座漂亮的樓?”木匠回答說:“那座樓就是我造的。”
富翁便說:“那你現(xiàn)在就為我造一座像那樣的樓。” 于是木匠便開始量地基,疊磚,造樓。
富翁看見木匠疊磚,心生疑惑,不曉得是怎么一回事,就問木匠:“你這是打算造什么?”木匠回答道:“造三層的樓呀!”富翁又說:“我不要下面二層,你先給我造最上一層。” 木匠答道:“沒這樣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層樓而造第二層樓的?不造第二層樓又怎么談得上造第三層樓呢?” 這個愚蠢的富翁固執(zhí)地說:“我就是不要下面二層樓,你一定得給我造最上一層樓!” 其他的人聽到了這件事,都笑話他。
偈曰:無基不為樓,事無僥幸成。 欲證如來果,當把根本修。
源流: 《菩薩善戒經(jīng)》載:譬如重樓四級次第,不由初級至二級者,無有是處,不由二級至于三級,不由三級至四級者,亦無是處。(《大正藏》第三十冊第一O一三至一O一四頁) 解說: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聞無址忽成岑。
此則可與第四十四則比看。 供您思考: 末法眾生見海市蜃樓而自我陶醉,不斷煩惱謂能得道,不知佛法謂但憑一句即能圓滿,實與空中造樓的幻想沒有兩樣。
能海上師說過:不修解脫道,不以出離乘為基礎(chǔ)實是“輕毛菩薩”也。又說:早上吃晚飯,仍叫早飯。
圣法法師說:一棵樹最初必由一粒種子,下土發(fā)芽生根慢慢長大而成。一個人的知識學問也由從小一字一句地讀書,慢慢累積而成,樹有根水有源。
知識由學問而學成,房屋也由基礎(chǔ)而建起,怎能在空中建樓閣呢?可是世間就有很多不要基礎(chǔ)而空中建樓閣的事情。 學佛的人只認識幾個佛學名詞,就以大法師大居士自居。
學三天靜坐就開悟、得道、神通等等。不愿從基本佛學學起,就要當大法師講經(jīng)說法。
不要初果、二果、三果,就想馬上證阿羅漢果。這不是和空中造樓閣一樣嗎? 還有世間上的愚人,講實在話,講真理不愛聽,講神話、講鬼話、講小說——《封神榜》《西游記》《游天堂》《游地獄》等話,偏偏愛聽。
也認為事實,這不是和空中樓閣一樣是什么?。
上聯(lián):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guān)心,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下聯(lián):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
1)杜少陵五言絕唱:杜少陵即杜甫。漢宣帝許后之陵,在陜西長安縣南,其地稱少陵原。杜甫曾在此居住,自號“少陵野老”。五言絕唱是指杜甫的《登岳陽樓》五言律詩:“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保?)范希文兩字關(guān)情:范希文即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江蘇吳縣人。有《范文正公集》傳世。其中《岳陽樓記》最為著名,尤以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為世人所傳誦。兩字關(guān)情即指其中的“憂”“樂”兩字。(3)滕子京百廢俱興:滕子京即滕宗諒,字子京。北宋河南人,與范仲淹同舉進士,歷任殿中丞、知州、天章閣待制,因故被貶到岳陽,次年他主持重修岳陽樓。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保?)呂純陽三過必醉:呂純陽即呂洞賓,名巖。唐代進士。傳說他后來入終南山修道成仙,為“八仙”之一。自號純陽子。據(jù)《岳陽風土記》載,呂洞賓好酒,曾三醉岳陽樓。樓上有他留的字。他的《絕句》詩云:“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5)詩耶,儒耶,吏耶,仙耶:詩人嗎?儒家嗎?官吏嗎?神仙嗎?(6)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這是改用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中佳句,該詩中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佳句。(7)南極瀟湘:這里當指南邊直到瀟水和湘水。(8)揚子江北通巫峽:揚子江即長江。巫峽為長江三峽之一,在湖北省巴東縣西,與四川巫山縣接界。(9)巴陵山西來爽氣:指巴陵山在岳陽西方。巴陵,岳陽古為巴陵郡。古代傳說夏后羿曾斬巴蛇于洞庭湖,積骨成丘陵而得名。爽氣即指明朗開豁的自然景象。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保?0)岳州城東道崖疆:岳州,隋代置岳州。治所在巴陵(今岳陽市),元改為路,明改為府,南朝宋置巴陵郡。岳州城即今之岳陽市。東道巖疆指東西接連高山。巖疆,指山巖之邊界。亦有解作“崖州邊疆”者,言“崖州指今廣東南部一帶”,意恐聯(lián)想過遠。(11)潴者:潴一作渚,水停聚之地。唐代韓愈《岳陽樓別竇可直》詩有“潴為七百里,吞納各殊狀”句。(12)峙者:直立、聳立著的。(13)鎮(zhèn)者:一方的主山稱鎮(zhèn),描繪山勢雄鎮(zhèn)一方的樣子。(14)此中有真意,問誰領(lǐng)會得來:改用陶淵明《飲酒》詩中佳句。《飲酒》詩云:“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保?5)竇游:字坫,一字子州,號蘭泉。云南羅平淑基村人,清道光間官于湖南。該聯(lián)一說竇垿撰,何紹基書;一說何紹基撰。據(jù)雁寒《岳陽樓長聯(lián)及作者竇垿》一文,該聯(lián)作者當可肯定是竇垿。(16)岳陽樓:是江南三大著名樓閣之一。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它原為三國東吳魯肅練水軍的閱兵臺。唐開元四年(716),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此建樓。宋慶歷五年(1045),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陽樓,主樓兩側(cè)還建有三醉亭、仙梅亭、懷甫亭。請范仲淹寫了《岳陽樓記》一文,盛傳海內(nèi),岳陽樓因此聲譽倍增。
1)“北彌陶牧,2)西接昭丘,”這兩個典故暗示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難處境。3)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4)鐘儀幽而楚秦兮5)莊舄顯而越吟,這三個典故證明人們的思鄉(xiāng)之情。不因窮困或者顯達而改善,說明作者有強烈的思鄉(xiāng)心情。6)俟河清其未極7)懼匏瓜之徒懸兮,8)畏井渫之莫食,這三個典故說明作者盼望國家統(tǒng)一,準備報效國家,又擔心自己雖然品德高潔,卻不被重用。
全文多處用典,其中第二段以孔子在陳、鐘儀楚秦、莊舄越吟等典故,說明不論是圣人還是普遍人,不論是身在富貴還是處于困境,懷鄉(xiāng)戀土是人的共性,很貼切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第三段“瓠瓜徒懸”語出《論語》,“井渫不食”語出《周易》,王粲利用這些當時人所熟知的語典,也就為自己的憂慮尋找到往古的回響,所以更顯得憂憤深廣。這些典故的成功運用,嗇了文章表達感情的深度和廣度。
:《登樓賦》中所用典故很多.如"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呤"的意思是:從前孔子在陳國斷糧,發(fā)出了"歸去吧,歸去吧"的嘆息.鐘儀遭到囚禁還彈奏楚國樂調(diào),越人莊舄在楚國任執(zhí)圭之官,不久生病,楚王派人云察看,莊舄病中的呻吟,還是越國的方言.賦中此處典故,以孔子,鐘儀,莊舄說明不論是圣人還是普通人,也不論遭遇的窮達,懷鄉(xiāng)之情是人們所共有的.文中其他用典還有"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這兩句的含義是:最怕像匏瓜那樣高懸而不被人食用,意為徒有才能而不能被任用;就怕淘干凈的井水無人飲用,意指修身潔行,懷才立德仍不被任用.這兩處用典以"匏瓜","井渫"表示蹉跎一生,不得用世的擔憂,委婉動人.
門樓中部上枋橫匾是蔓草圖,蔓生植物枝繁葉茂,滋長延伸,連綿不斷,象征茂盛、長久吉祥。
橫匾兩端倒掛磚柱花籃頭,刻有獅子滾繡球及雙龍戲珠,飄帶輕盈。橫匾邊緣外,掛落輕巧,整個雕刻玲瓏剔透,細膩入微,令人稱絕。
中枋為長方形橫聯(lián),雕刻“藻耀高翔”四個大字,剛健有力,清雅淡泊而莊重。“藻”乃水草總稱;“藻耀”,意即文采絢麗,文采飛揚;“高翔”即展翅高飛。
兩側(cè)為兜肚,右側(cè)刻有“郭子儀上壽”立體戲文圖。圖中郭子儀端坐正堂,胡須垂胸,慈祥可親;八個文武官員,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貢品,有的手拿兵器,廳堂擺著盆花,門前石獅一對,好不氣派。
郭子儀在唐肅宗時為平定安祿山、史思明之亂立了大功,被封為汾陽王,后為兵部尚書。他的年壽很高,活了84歲。
他的8個兒子、7個女婿,都為朝廷命官,史書稱譽郭子儀“大富貴,亦壽考”、“大賢大德”。這幅戲文圖的寓意為“福壽雙全”。
元龍百尺樓的典故: 漢末許汜去下邳看望陳登(字元龍),陳不理睬他,自臥高處的大床上,讓許臥下床。后來。我要是陳登,當臥百尺樓上,讓你以地為床。后來便用“元龍百尺樓”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懸殊。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群雄俱起。
有一次,劉備,許汜與劉表一起討論當時的有名之士。當讀到陳登時,許汜不以為然,他認為陳登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盡管劉備十分熟悉陳登,但他沒有反駁許汜,轉(zhuǎn)而問劉表是否同意許汜的說法?劉表說許汜是個好人,不會隨便說別人的壞話,但陳登又盛名滿天下,他一時不知許汜說的是真是假。劉備詢問許汜認為陳登驕狂的原因。許汜說:“因世道動蕩,我曾路過下邳,見過陳登。當時他待我毫無禮貌,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顧自地在大床上高臥,而讓客人坐在下床?!眲湔f:“您素有國士之風,現(xiàn)在天下大亂,帝王流離失所。陳登希望您憂國忘家,具有匡扶漢室之志。可是你卻向他提出買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談也沒什么新意,陳登當然討厭你了,你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和你說話呢?假如當時是我,我肯定會去百尺高樓上高臥,而讓你睡在地下!”劉表聽后大笑。劉備說:“象陳登這樣文武雙全,膽識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尋求,當今的蕓蕓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許汜聽后非常慚愧。
1、徐孺下陳蕃之榻。
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jié)縮,節(jié)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jié)構(gòu)勻稱、節(jié)奏整齊。
2、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西漢梁孝王劉武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
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3、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
“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4、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這兩句直譯就是:“向夕陽西下之處遠望長安,在云霧繚繞之間遙看吳郡?!北砻嫔暇褪钦驹陔蹰w可以登高望遠,往西可以望見長安,往東可以望見蘇州。
但它同時又是用典,還應(yīng)有深層含義。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yīng)。
含蓄地表達自己象陸機一樣少年高才,而同時又流露了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感慨。 5、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游》”,“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jīng)?神異經(jīng)》。天柱,極言其高。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托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fā)下文的感慨。 6、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
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读凶?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p>
此“帝”亦指天帝。帝閽原是屈原辭賦中想象的神靈。
《離騷》:“吾令帝閽開關(guān)兮,倚閶闔而望予。”(我叫天門守衛(wèi)把門打開,他卻倚靠天門把我呆望。)
7、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
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 “李廣難封”的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從弟李蔡俱事漢,“蔡為人在中下,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
后遂用“李廣難封”“李廣未封”“李廣不侯”等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8、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
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于是一年之內(nèi)超遷為太中大夫。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并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
9、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后漢書?梁鴻傳》《后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
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yè),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受業(yè)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jīng)史子集無所不通。
學成后梁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雖然專業(yè)不對口,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一天閑來無事,梁鴻和他的豬們在曬太陽,有兩只小豬在泥坑里打滾。
梁鴻看見了,就對小豬說:“豬啊豬,其實我是很羨慕你們的。從前有一位莊周老伯伯說過,郊祭時用的犧牛,雖然平時用好養(yǎng)料喂養(yǎng),又披以紋繡,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時,這條牛想作一頭小豬,這可能嗎?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國事羈絆,我寧愿作一個小豬在污水溝里游戲,這樣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
一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他便尋訪到那戶人家詳細地詢問了主家的損失,然后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梁鴻說我家貧沒什么財物,就讓我為你干幾年活吧。
主人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責備那家主人。
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徑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jīng)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詩,每句后面有一個“噫”字。
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
梁鴻聞訊后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五百多年后,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梁鴻被迫害的命運表達了深深的感慨。
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長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攜妻子和一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一帶)后,在富商門下做雇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個安身的棲所。
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jīng)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