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公子
上篇我們講到如何招生,下篇我們講一講如何做用戶運營和留存。
K12領域的用戶運營,和其他領域不同,它需要對兩種人群進行精細運營:學生和家長。
學生是課程的體驗者,家長是課程的決策者,只要有一方說“No”,我們都會面臨用戶流失。針對K12領域的獨特性,在用戶上課動作的前后,除了學生和家長外,知識資源也是我們在這個階段運營的重點。
下面我將從學生、家長和知識資源這三個方面展開來說:
在這個階段,運營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課程質量和服務差異性,主要集中在對提分有幫助,能幫助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能及時得到學習幫助這三點。
對于規(guī)模較大的培訓機構,教研教學部門中應該包括老師組、助教組和班主任組:
老師組負責課程主講,主要解決的是傳道受業(yè);
助教組負責課后學生作業(yè)的批改和課下答疑,主要解決的是解惑也;
班主任組,則承擔了一個中間樞紐的作用,連接著老師、課堂、學生、家長四個重要節(jié)點,負責的事務會比較繁雜,主要集中在直播課催到、提醒交作業(yè)、及時反饋學習效果、續(xù)報提醒等。
在教學質量上,除了主講老師可以把控外,運營還要善用輔助手段,加碼老師在課程方面輸出的達到率。
一個很更重要的思考:如何通過運營手段,保證學員的出勤率?
稍微入門的運營同學可能一拍腦袋,馬上就回答:用游戲玩法貫穿學習全過程,讓用戶快速獲得學習反饋。
可然后呢?要怎么建立一套完整體系,且這個體系不是為了激勵而激勵,應該反過來反哺學習。
在這一方面,作業(yè)幫一課App就做的比較好。在作業(yè)幫一課中,學生完成相應學習任務就能得到學分獎勵,學分獎勵包括上課分、紅包分、互動分、作業(yè)分、評價分和每日一練分,場景布局在上課前、上課時和上課后,從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果這兩個維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獲得的學分,可以在學分商城進行兌換。這里的學分商城設計的也很巧妙,實物獎品兌換是不存在的,作業(yè)幫一課中只提供班課代金券、特權(包括課堂直播炫彩字和優(yōu)先連麥)和頭像掛件這三種虛擬獎品兌換,目的很清晰了,一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二是促進續(xù)報。
(圖為作業(yè)幫一課中的學分規(guī)則,和學分商城)
另外還想邀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眾所周知,班課的口碑多由機構的尖子生創(chuàng)造,以前這個問題多是線下培訓機構考慮,但如今網課時代,尖子生帶來的裂變效應也不容小視。
尖子生是一波什么樣的人?
他們喜歡競爭,喜歡跟和他們一樣,甚至比他們更強的人發(fā)起挑戰(zhàn)。有沒有可能建立這樣一個產品模塊,能滿足于尖子生競爭的需求,讓不同地區(qū)的尖子生互相PK成為可能,他們可以知道自己在全市、全省、甚至于全國的排位。
相信這樣的尖子生聚攏社群,不僅能激發(fā)培訓機構中尖子生的活躍度,更大的意義在于起到示范力量,讓在觀望購課的人產生“他們家尖子生好多,教學質量肯定好”的感覺,另外還能刺激機構的中上游學生,力爭上游,以進入尖子生社群為目標。
在K12在線教育,特別是小低年級,有時候服務好家長更為重要。首先因為家長是最終購買決策者,其次這學段的孩子認知尚未建立,對于課程的質量尚未具備判斷力。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那么多K12課程,會有很多家長參與的部分:
(圖為猿輔導的一年級英語短訓班課程大綱)
在課程第1節(jié)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首先營造一種開學的儀式感,其次讓家長了解課程的主要難點和節(jié)奏,更重要的是讓家長和培訓機構建立情感聯(lián)系,一種不是拉個微信群就能有的強關系。
每節(jié)課后,班主任要把孩子的學習狀況及時反饋給家長,并給出可行性意見,讓家長感覺到培訓機構的專業(yè)度。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機構更是要及時反饋給家長,并附上主講老師給孩子的評語,有助于進一步激發(fā)家長對于培訓機構的認同感。
現(xiàn)在很多在線網課,如作業(yè)幫和猿輔導,在孩子完成每節(jié)課后,系統(tǒng)會自動發(fā)送本節(jié)課孩子的學習報告至家長手機。學而思更是引進了AI臉部識別,在孩子聽課時能根據(jù)孩子面部表情的變化,在課后繪制專注度變化曲線。
對于家長群體的運營,個人不建議用微信群的方式。
首先,教育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需要班主任一對一溝通;其次,家長們其實是一個很容易被言論引導的群體,一旦有一個人在群里發(fā)表有損于培訓機構的言論,其他人可能即使稍有不滿,也可能不自覺把問題放大化,造成整個微信群環(huán)境的不可控。
在上課及課后,圍繞課程會沉淀大量的知識資源,有學科干貨類、學習方法類、常見Q&A,親子問題類,甚至是上課的攻略(比如怎么看直播,怎么看回放,怎么提交作業(yè)),我統(tǒng)一把這部分稱作“知識資源”的運營,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是經常說的“內容運營”。
Feed流、專題打包文章、站內信提醒、配套課程資料包……這些是K12在線教育常用的內容組織及展現(xiàn)模式。
(圖為小猿搜題和作業(yè)幫的Feed)
雖然這種形式在K12學習產品里很主流,但我不得不吐槽它:內容太分散、和課程沒有強關聯(lián)性、缺乏社區(qū)的討論氛圍。
在這里,我想舉一個似乎不是很合適的例子:得到App,它雖然不是K12在線產品,但在知識資源的運營策略上堪稱絕妙,值得所有K12產品學習。
(用戶可以對某一課程進行筆記標注)
在新版本中,得到下線了“學習小組”功能,升級了筆記功能,并加入“知識城邦”模塊,支持用戶對某一課程的某個知識點做筆記,并支持用戶間的關注、評論、點贊、轉載等。在這里,不僅能看到和你學同一門課用戶的感悟,還能看到其他用戶對其他課程的筆記,如果對他的筆記感興趣,還可以點擊下方的對應課程,報名學習。
(用戶間支持關注和評論)
下線“學習小組”功能,打破了用戶間的區(qū)隔,讓報名不同課程的用戶都可以互相查看學習筆記,從而引發(fā)對某一知識的深入討論,對整個知識社區(qū)的氛圍打造非常有益。其次對于付費知識產品,用戶是有決策成本的,通過查看該課程下方的用戶筆記,可以從一個嶄新的維度去了解課程,降低用戶消費決策,間接起到促進購買的作用。
得到“知識城邦”的設計,在我看來承載了知識資源運營、導流新課、提升用戶留存率三大目標,且三大目標高度統(tǒng)一,完全以用戶體驗為優(yōu)先出發(fā)點。
范冰老師在他的《增長黑客》一書中,明確指出“發(fā)展一名新用戶的成本是挽留一名老用戶成本的3-10倍”。所以提高用戶留存率才是保持產品健康發(fā)展的基石,放在在線教育,則重點體現(xiàn)在“續(xù)報率”這個指標上。
圍繞提升續(xù)報率,運營同學的重點應該聚焦在教學產品的設計、續(xù)報策略的制定、情感因素的誘導這三方面。
這部分的工作,是在教學產品研發(fā)階段,和主講老師和班主任溝通,制定科學的階梯式教學大綱,從根本上實現(xiàn)教育內容的連貫性。
比如:在這個暑假,xdf和xes都采用了這個策略。
xdf在售賣暑期班的頁面,加入對秋季課的宣傳,并從教學層面定義暑假班是“輸入課程”階段,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新學期新內容的預習和掌握,而秋季班是“輸出階段”,重點在于教會學生如何把輸入的知識熟練運用和遷移,言簡意賅就是舉一反三。
家長在做消費決策的時候,出于教育連貫性的考慮,可能就選擇“暑秋聯(lián)報”了,分擔了機構在秋季招生的壓力。
相比之下,xes像是下了一盤大棋,把全年都“安排了一下”:
xes從孩子的暑假,即準備進入新年級到整個學年的結束,制定了一整年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加之學而思長達數(shù)年的品牌影響力和業(yè)內口碑,購買決策人極有可能聯(lián)報一整個學年,從而免去了為孩子再找培訓機構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家長和機構來說,都是雙贏。
在結束即將課程前,機構通常會給老生發(fā)放優(yōu)惠券刺激續(xù)報,按照班型可分為假期班續(xù)報和同步班續(xù)報兩種。
由于涉及到時間跨度和運營行為,我做成圖片形式,方便大家理解:
(1)假期班續(xù)報策略
以暑假為例:
(2)同步班續(xù)報策略
以秋季為例:
這里要說明一下,給老生發(fā)放一組優(yōu)惠券是為了刺激聯(lián)報和擴科,在折扣期1,領到券的老用戶可以享受續(xù)報和聯(lián)報優(yōu)惠,同時可以使用之前領到的優(yōu)惠券,享受折上折。
折扣期2,老生和新生都可以參與,折扣相同,但是老生可以使用領到的優(yōu)惠券,比新生價格更低。
在K12在線教育領域,家長對于價格敏感度較低,我觀察了30多家培訓機構的折扣策略,通常在9.2~9.5期間,優(yōu)惠券發(fā)放設置階梯使用門檻,且一張不會超過20元。(該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具體制定還視各機構具體情況而定)
這個因素被很多K12教培機構嚴重忽略,我甚至覺得如果能在這方面做到極致,很有可能會誕生一個可以抗衡xes和xdf的第三巨頭。
在以往運營班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特別好,那接下來這位老師的續(xù)報率就會偏高,同理,如果一個班學生和學生能形成類似在校的同學關系,那么這個班的學生續(xù)報率也會偏高。
xdf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老師們在上課時各個都是“單口相聲表演藝術家”,通過幽默的上課方式,拉近與學生的關系,不僅培養(yǎng)了明星老師,增加學生粉絲,更重要的是這位老師在后期開設其他班課,喜歡他的學生會追隨報班。
如何在老師和學生間,學生和學生間建立優(yōu)質的社交關系,這也是我最近在工作中思考的問題,希望能和同行運營小伙伴一起討論。
入坑在線教育那么長時間,我獲得了一個心法,可以借用我崇敬的運營大神黃有璨老師在《運營之光2.0》的一番話:
“做運營,尤其是想要成為一個真的可以連接產品和用戶的好運營,我覺得你是需要相信些東西的。”
對于我來說,我相信我和使用產品的家長和孩子們是可以成為朋友的,我可以通過對課程質量的打磨和一連串“價值創(chuàng)造”式的努力,構建產品—運營—用戶三者之間的默契關系。
無論做什么行業(yè),運營始終的都是人心,這個顛撲不破的心法,希望你我都銘記在心。
請到「后臺-用戶-個人資料」中填寫個人說明。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4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