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個蘊藏著激情和浪漫主義色彩的國家。法國的全稱叫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為什么叫“第五”呢?在這之前是不是會有“第一”或“第二”呢?
1789年,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把貪婪的國王路易十六推上斷頭臺,基本上終結了腐朽的波旁王朝。1792年,資產階級革命者建立起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先后經歷了資產階級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的執(zhí)政。雅各賓派領導人羅伯斯庇爾積極團結基層的愛國力量,采取一系列穩(wěn)定經濟、控制物價的政策,把革命推向一個高潮,并多次打敗保王黨人和奧、普、荷組成的反法同盟。
然而,雅各賓派過于激進和高壓的政策導致人心分裂。1799年,軍人出身的拿破侖憑借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軍事才能發(fā)動“霧月政變”,建立軍事獨裁統(tǒng)治,并在5年后加冕稱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新生的第一帝國百廢待興,作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拿破侖果斷頒布各種法律法典,鼓勵工商業(yè),興辦軍事院校(著名的圣西爾軍校就是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立的),短時間里一個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國家面貌逐步呈現。然而伴隨著國力的增強,法國也開始了對歐洲大陸長達十多年的征服戰(zhàn)爭,這一系列的戰(zhàn)爭猶如秋風掃落葉般給各國的封建制度以沉重打擊,當時歐洲的統(tǒng)治者風聞拿破侖的大名就像老鼠遇見貓,既恨又怕。但是持續(xù)的戰(zhàn)爭加劇了法國國內的矛盾,加上奧地利、西班牙、普魯士等國組成的反法同盟也不斷給帝國的政權造成沖擊和動搖,1814年,拿破侖在比利時小鎮(zhèn)滑鐵盧被反法同盟打得一敗涂地,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之后這位叱咤風云、不可一世的英雄被流放于大西洋上的一座孤島——圣赫勒拿島,直到6年后病死也沒有離開過。
就在拿破侖兵敗后,失去政權的波旁王朝的殘余勢力豈肯輕易放棄昔日的權力呢?他們旋即招兵買馬,企圖卷土重來。1815年,路易十八(就是大革命期間被砍頭的國王路易十六的弟弟)在英國和普魯士軍隊的協(xié)助下回到巴黎,成功復辟波旁王朝,然而重新執(zhí)政的波旁王朝就像一個犯了錯仍不悔改的孩子,依舊任性地保留了之前舊制度中許多不得人心的政策,所以在人民心中毫無好感。1830年的“七月革命”很快將其取代,然而剛剛建立的七月王朝就像一個迫不及待要來到世間的早產兒,處處彰顯著弱不禁風。
1848年,意大利爆發(fā)了一場由于農業(yè)歉收而導致的農民起義,后來這場普通的農民運動很快就演變成一場席卷整個歐洲大陸的革命風暴,作為意大利鄰國的法蘭西七月王朝未能幸免。在1848年“二月革命”的槍炮聲中,資產階級革命派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拿破侖的外甥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當選共和國總統(tǒng)。
1852年,這位總統(tǒng)改憲稱帝,史稱拿破侖三世。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存在了不到4年時間就被法蘭西第二帝國所代替,盡管最高統(tǒng)治者沒有改變,但從共和到帝制不能不說是一種倒退,而且這個拿破侖三世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遜色于他大名鼎鼎的舅舅,但是他統(tǒng)治下的法國積極推行開放的外交政策,努力發(fā)展工商業(yè)經濟,倡導對外貿易和擴張政策,所以第二帝國大部分時間還是處在一個上升期,拿破侖三世也算是一位較受人民擁戴的領袖。就在法國蒸蒸日上的同時,東面的近鄰普魯士在首相俾斯麥的鐵腕領導下逐步完成統(tǒng)一,國力也迅速增強。然而一個地區(qū)是很難容下兩個大國的,就像一山難容二虎。1870年,普魯士和法蘭西這兩個歐洲大國爆發(fā)了舉世震驚的普法戰(zhàn)爭,結果法國兵敗色當,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拿破侖三世見大勢已去,倉皇出逃英國。皇帝的出走造成權力真空,巴黎的市民和手工業(yè)者在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果斷奪取政權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運動敲響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喪鐘,也成為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大膽嘗試。
1871年,資產階級領導人梯也爾在普魯士的幫助下從色當前線返回巴黎,鎮(zhèn)壓了巴黎公社運動,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這一時期的資本主義社會正處于高速發(fā)展時期,大多數列強都已結束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并相繼開始以電氣化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法國在這個時候也加大對海外資本的輸出,參與瓜分非洲殖民地并在亞洲將印度支那(也就是中南半島上的越南、柬埔寨和老撾)劃為自己的勢力范圍。1918年,法國作為一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強迫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一洗普法戰(zhàn)爭的恥辱。20世紀20年代,法國和英國積極創(chuàng)立國際聯盟,在當時的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世紀30年代后期,由于錯誤地執(zhí)行綏靖政策,導致納粹希特勒不斷做強做大。1940年,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占領巴黎,終結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以貝當元帥為首的統(tǒng)治集團向希特勒屈膝投降,在南部城市維希建立傀儡政府,直到1944年盟軍在其北部的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zhàn)場,才結束了這一屈辱的歷史。
1946年,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宣布成立,第四共和國基本上保留了原先第三共和國的制度,這期間政府大幅更新工廠設備,有效干預國家經濟,社會各方面發(fā)展很快,人民逐漸過上富裕生活。1958年,大名鼎鼎的戴高樂將軍當選總統(tǒng),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并沿襲至今。法蘭西作為一個西方大國,今天仍然是世界多極化中重要的一極力量。
相關鏈接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2~180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1814年
波旁王朝復辟 1814~1830年 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 1830~1848年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1852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 1852~1870年
巴黎公社 1870年(短暫)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0~1940年
維希政府(傀儡政權) 1940~1944年 戴高樂臨時政府 1944~1946年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946~1958年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58~至今
【責任編輯】王 凱
請到「后臺-用戶-個人資料」中填寫個人說明。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484秒